第58章 雲雷紋成航天徽記

字數:3884   加入書籤

A+A-


    酒泉的黎明來得格外早,荒漠邊緣的天際剛泛起魚肚白,蘇明遠已站在觀測台上。寒風如刀,刮過他略顯單薄的衣衫,他卻渾然不覺,隻凝望著遠處發射架上那枚銀白色的巨型火箭。
    整流罩上,深藍色的雲雷紋在晨曦中若隱若現。
    他的心跳忽然漏了一拍。
    那些盤旋曲折的紋路,將他拽回了數百年前的長安。那時他還是新科狀元,騎著高頭馬遊街三日,官袍上繡著的正是這般雲雷紋樣。歲月流轉,他竟在這個截然不同的時代,再度見到了這熟悉的圖案。
    “蘇教授,風大了,不如到裏麵等?”年輕的研究員小趙走過來,遞上一件外套。
    蘇明遠微微搖頭,“多謝,我不冷。”他的目光仍焦著在火箭上,“這紋樣選得極好。”
    “聽說您參與了設計?”小趙好奇地問。
    “不過是提供了些古籍參考。”蘇明遠謙遜地回答,腦海中卻浮現出數月前那場激烈的討論會。
    當時航天局正在尋找能夠代表中華文明的標誌,有人提議龍紋,有人主張鳳凰,爭論不休。是蘇明遠輕聲提醒:“雲雷紋較之龍紋,更古拙樸質,且暗合天地循環之理。”
    為說服眾人,他連夜繪製了雲雷紋與空氣動力學曲線的對比圖,那些古老的轉折與弧度,竟與現代科學計算出的最優解驚人地吻合。當他將這幅圖投影在屏幕上時,滿室嘩然。
    “就像跨越千年的對話。”總設計師當時喃喃道。
    此刻,站在發射場,蘇明遠耳邊響起倒計時的聲音。
    “十、九、八......”
    他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穿越到這個時代已有五年,他依然為這裏的科技震撼。在他曾經的時代,人類最大的夢想不過是乘風而上,觸摸雲彩。而今,他們竟要奔赴火星。
    “三、二、一,點火!”
    巨大的轟鳴聲中,火箭騰空而起,拖著長長的尾焰劃破蒼穹。人群中爆發出歡呼聲,蘇明遠卻莫名濕了眼眶。在那火焰的光芒中,他仿佛看到了一條貫穿古今的道路,從李白醉酒的歌謠,到如今衝破雲霄的火箭,文明從未停止攀登。
    “蘇教授,您沒事吧?”小趙關切地問。
    蘇明遠拭了拭眼角,笑道:“無妨,隻是想起了一些往事。”
    三個月後,“天問三號”成功抵達火星軌道。
    控製中心內,氣氛緊張得幾乎凝固。著陸過程完全自主,地球與火星之間的通信延遲意味著他們隻能等待,無法幹預。
    蘇明遠坐在角落,手中捧著一杯早已涼透的茶。他想起自己當年殿試後等待放榜的時刻,也是這般焦灼中夾雜著期待。不同的是,這次全人類都在等待答案。
    “進入大氣層!”一聲通報讓所有人精神一振。
    屏幕上數據飛速滾動,代表著著陸器的光點正沿著預定軌跡下落。突然,一陣警報聲響起。
    “怎麽回事?”總指揮的聲音依然鎮定,但緊握的拳頭泄露了緊張。
    “c波段通信中斷,切換到s波段!”
    控製室內鴉雀無聲,隻能聽到儀器運行的嗡鳴和操作員急促的鍵盤敲擊聲。蘇明遠不自覺地握緊了茶杯,指節發白。這一刻,他莫名想起了自己跨越時空的那一夜,也是這般前途未卜的黑暗。
    “信號恢複!著陸器正常!”
    掌聲和歡呼瞬間爆發,有人相擁而泣,有人跳起來擊掌。蘇明遠長長舒了一口氣,這才發現手心已被指甲掐出深深的印痕。
    但真正的驚喜還在後麵。
    當火星車開始行駛,傳回第一組照片時,技術人員突然驚呼起來:“快看車輪印!”
    屏幕上,紅色沙地上,車輪壓出的痕跡並非簡單的直線或曲線,而是精心設計的雲雷紋圖案。每個轉折處都對應著航天史上的重要節點——第一顆衛星上天,第一次載人航天,第一次出艙活動,第一次登月......
    全球社交媒體頓時沸騰。
    “中國把古老紋樣印在了火星上!”
    “這是人類第一次在地球外星球留下文明印記!”
    “雲雷紋成了星際符號!”
    蘇明遠站在歡呼的人群中,恍惚間又回到了那個小劇場。那時他第一次登台,背誦《將進酒》,忐忑不安,不知這些千年詩句能否打動現代觀眾。當最後一句落下,滿場靜默,隨後爆發的掌聲讓他明白,有些東西跨越時空依然有力。
    從舞台到太空,文明的傳承 indeed 是一場永不停息的攀登。
    當晚的慶功宴上,航天局局長宣布啟動“航天文明計劃”——每顆新發射的衛星和探測器,都將攜帶一種地球文明樣本。
    “我們已經選定了首批樣本,”局長說,“其中包括畢昇活字印刷術的模板複製品,以及現代開源代碼的存儲設備。”
    眾人議論紛紛,討論著這些選擇的意義。
    蘇明遠安靜地聽著,忽然開口:“或許還應該加上種子。”
    “種子?”總設計師轉過頭來。
    “穀物種籽,”蘇明遠解釋道,“民以食為天,農耕乃文明根基。若有朝一日,其他智慧發現這些樣本,當知我輩從何處而來。”
    眾人沉默片刻,隨即點頭稱是。
    會後,項目組請蘇明遠為計劃撰寫引言。他回到宿舍,鋪紙磨墨,拒絕了電腦打字的建議。夜深人靜,他提筆蘸墨,在宣紙上落下第一筆:
    “吾輩地球人,以謙卑之心,寄文明之種於星海......”
    寫至此處,他停筆望向外麵的夜空。火星此刻正在那片天幕的某處,帶著人類的印記運行著。他忽然想到,千年以前,他的同僚們也在仰望同一片星空,隻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有朝一日人類能夠真正觸摸那些遙遠的光點。
    “我們無法預測未來人類會如何解讀這些樣本,”他繼續寫道,“但可以確定的是——無論何時何地,文明的本質,都是對知識的渴望,對美好的追尋。”
    寫完最後一句,墨跡在宣紙上微微暈開,如同時空的界限在那片刻變得模糊。蘇明遠想起自己初來這個時代時的困惑與迷茫,如今卻能為人類文明的星河之旅添一份注腳。
    窗外,一顆流星劃過夜空。
    蘇明遠仿佛看到了一條無形的紐帶,從古代學士的筆墨,到現代航天的代碼,從地球的青石板路,到火星的紅色沙地,文明如長河,奔流不息。
    他輕輕念起《將進酒》中的句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原來李白早已參透,文明的真諦不在於固守已有,而在於不斷追尋,不斷攀登,哪怕前方是無人涉足的星海。
    雲雷紋已成航天徽記,而人類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