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陛下願拿兒子養蠱!
字數:12989 加入書籤
“阿嚏!”
“阿嚏!”
剛踏入未央宮的劉旦連打兩個噴嚏。
“誰在念叨我?”
他揉了揉鼻子,走入宣室殿。
劉徹正伏案揮毫練字,未曾抬頭,隨口問道:“事辦妥了?”
“妥了,兒臣將他與李和葬在一處。”
“嗯,還算過得去。若是朕來辦,絕不會如此輕饒,說不定直接活埋了事!”
劉旦眉毛一挑。
果然是那位教他心狠手辣的皇帝老爹。
“巧了,兒臣與您想到一塊兒去了。”
劉徹筆鋒一頓,緩緩抬頭。
望著走來的三子,他仿佛瞧見了年少時的自己。
有仇必報,有怨必清,行事果斷毫不拖遝。
模樣像,性情也像!
劉徹唇角微微上揚。
“既然替手下報了仇,那就說說別的吧。
你派李和去西域尋什麽奇珍?”
“博望侯帶回的汗血馬、葡萄、寶石,你想要哪樣,直說便是。”
劉旦搖搖頭。
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之物雖多,卻獨缺棉花。
此物要到南北朝才傳入中原。
不過仍是從絲綢之路而來。
因此他才派人前往探尋。
聽完劉旦的解釋,劉徹皺起眉頭。
“你怎能擅自派人去西域?以為那地方好走嗎?
博望侯初次出使,帶去百餘人,歸來時僅剩三人。
還被困十餘年!
第二次,朕撥給他三百多人,如今四年過去,仍無音訊。
你想得太簡單了!”
劉旦虛心受教,確實是他考慮不周。
絲綢之路剛開通,西域之路尚不明朗,中途更有匈奴阻撓,艱難無比。
“罷了,你說的那棉花,下次博望侯歸來,朕會讓他留意。
來看看朕寫的字!”
劉旦點頭,棉花之事暫且擱置。
誰知世事難料,解決之道竟不期而至。
案幾邊,劉旦湊近一看。
宣紙上赫然一個大大的“相”字。
本是個端正平穩的字,卻被劉徹寫得鋒芒外露,隱隱刺眼。
“是不是覺得怪異?”
不待劉旦回答,劉徹自言自語道:“怪異才對!”
“宰相之位,未坐上去時,臣子或能安分守己,勤勉盡責。
可一旦登上此位,受權勢熏染,便會變得尖銳跋扈,處處帶刺!
莊青翟便是如此。”
劉徹放下筆,語氣深沉。
“朕即位至今,已換八任宰相。
四人被朕尋故免職,三人被朕賜死,僅一人病逝任上。
幾乎無人善終,你可知為何?”
劉旦輕笑:“無非權勢過重罷了!”
劉徹一愣,隨即放聲大笑。
“哈哈哈,好一個‘權勢過重’!”
“宰相權柄太大,百官以他為首,政事皆由他先決。
久而久之,權力腐蝕人心,他們便覺天下盡在其掌中。
於是,宰相就飄了!”
劉旦心知還有後話:因此,宰相多難善終!
漢承秦製,大漢上設三公九卿,下行郡縣之治。
三公本為宰相、禦史大夫、太尉。
但劉徹認為太尉掌兵權過於要緊。
將兵權交一人,他寢食難安!
故廢太尉,改設大司馬大將軍,即衛青現職。
有三公之實,無三公之名。
大司馬列入三公,那是後世皇帝之事。
至少劉徹在位,無人能獨掌天下兵馬。
聽劉徹這語氣,他如今對執掌政事的宰相,也起了革新的念頭。
曆史上,劉徹未改宰相製,而是選擇殺戮。
一見苗頭不對,便除掉宰相!
效果頗佳,宰相皆被他牢牢壓製。
劉徹如今對現狀心生不滿,渴望一舉解決難題!
恰好他有個穿越而來的兒子。
帶著兩千年的智慧積澱,定能給出破解之策。
劉徹斂起笑容,鄭重地望向劉旦,帶著幾分請教的語氣問道:
“朕確信,後世帝王不會對此視而不見,他們是如何處理的?
老三,你可有妙計傳授給朕?”
話音剛落,一道熟悉的提示音在劉旦腦海中響起。
“叮!任務啟動:協助漢武帝革新製度。”
“任務獎勵:【優質種子各千斤】,含棉花、土豆、玉米、紅薯。
暗影衛五百名!
延壽十年!”
劉旦愣在原地,盯著係統界麵。
心中一句粗話險些脫口而出,不知該不該說!
早前係統在哪兒呢!
劉徹見他眼神呆滯,直勾勾地盯著前方,試探著問道:
“老三,有法子嗎?”
“啊……有,肯定有!”
劉旦猛地回神,想也不想便應道。
後世確實有現成的解決之道。
更何況,係統獎勵如此誘人,他怎能不接!
棉花堪稱保暖利器,有了它,能救無數人免於凍死!
土豆、玉米、紅薯則是救命之糧!
後世大明災禍連連,餓殍遍野。
為何建奴入關後建立的清朝能讓百姓吃飽?
一是殺戮無數,人死光了自然無需糧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二是靠這些高產作物支撐!
土豆、玉米、紅薯,尤其是紅薯,畝產高達六千斤!
這在大漢簡直是天方夜譚!
要知道,如今大漢的主糧栗米,畝產不過兩百多斤。
即便按漢畝略小,放大到三百斤。
六千斤與三百斤,差距足有二十倍!
這二十倍的產量,能養活多少大漢子民啊!
就算拋開這些不談,五百暗影衛也必須拿到手!
這次吃了教訓,他再不敢掉以輕心,日後得處處小心。
轉眼間,劉旦理清了思路。
他看向劉徹,笑道:
“父皇,後世克製宰相的辦法不少。
您想要的是壓製相權的法子,還是徹底根除的製度?”
劉徹臉上喜色難藏。
後世果然有對策!
他早料到,宰相與皇權天生相克。
哪個皇帝不想整治一番?
肯定有妙招!
“老三,兩種都講講,朕好權衡一番,看哪個適合我大漢。”
劉徹明白因地製宜的道理。
後世的妙法,未必全盤適用於如今的大漢。
劉旦咂了咂嘴。
“好吧,我就挑幾個典型的說說。
嗯,後世有個大唐,緊隨我大漢之後,是個強盛王朝。
名聲不遜於我劉氏江山。
他們李氏皇帝想了個招,三省六部製。
將相權一分為三,設三個宰相,彼此牽製。”
劉旦娓娓道來,細說了三省六部製的利弊。
劉徹撚著胡須,邊聽邊點頭。
末了,劉旦剛講完,劉徹冷不丁問道:
“這緊隨我劉氏之後的李氏,是哪兒的人?
朕去把那片姓李的全滅了!
省得他們搶我大漢江山!”
劉旦:???
您到底聽進去啥了!
不是在討論製衡宰相的法子嗎?
再說,他記得自己說的是:
緊隨我大漢之後的……強!盛!王!朝!
“啥?”
劉徹猛地咆哮道:
“魏蜀吳三分天下?”
“結果三家全完蛋,最後讓一個萬年老六撿了便宜?”
“晉朝衣冠南渡?五胡亂華?司馬氏全是廢物!”
“然後一百多年的南北朝,群雄混戰?”
“二世而亡的楊氏之後,才輪到李氏?”
“還有七百多年才有個漢人盛世?”
劉徹越聽越怒。
一掌拍在劉旦頭上!
這都什麽狗屁曆史!
他劉氏之後,怎麽盡是些垃圾玩意兒!
劉旦捂著腦袋。
他冤得要命!
曆史就這樣發展,跟他有啥關係?
他不過照實講了一遍而已。
“父皇,您還聽不聽製衡宰相的法子了?”
“不聽了!”
劉徹大手一揮。
還聽個啥,光聽這七百多年的曆史。
他就氣得想吐!
漢人的脊梁都被這些混賬敗光了!
果然還是我劉氏大漢千秋萬代才靠譜。
後麵的廢物,一個也指望不上!
他氣得不行,得去發泄一番,劉徹邊往後宮走邊說道:
“明天再來說。”
製衡宰相是大事,急不得。
得慢慢籌謀。
這慢慢籌謀的結果,就是劉旦從此每天都要入宮。
以前是五日一朝會摸魚。
如今改成每日小會打卡。
劉旦本想快速略過次要製度,早點下班。
比如宋朝的宰執製,設宰相與執政並立。
但劉徹非要細問,他便大致講了講。
講完後,劉徹冷哼道:
“宋朝皇帝是蠢貨嗎!弄這麽多文官掣肘,養一堆耍嘴皮子的幹啥。
朕敢打包票!
遲早趙氏江山得毀在這群人手裏!
又一個廢物!”
劉旦大氣不敢出。
生怕劉徹追問宋朝咋亡的。
到時候這位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還不得再賞他一巴掌!
“接著說,還有啥辦法?”
“咳咳,再往後就是一勞永逸的法子了。”
劉旦正色道:
“這法子出自另一個漢人盛世王朝,由大明開國皇帝施行。
那就是徹底廢除宰相!”
劉徹眼皮一抬。
好魄力!
不愧是開創盛世的皇帝!
“他一心想永絕皇權與相權的爭鬥,憑自身勤奮親自處理國事。
那位朱姓皇帝做到了。
他確實勤勉無比,沒了宰相,帝國依舊繁榮昌盛!”
劉徹心中暗自點頭。
竟與那位未曾謀麵的皇帝生出幾分共鳴。
沒做過皇帝的人,難懂國事之繁瑣。
不過,這不是長久之策。
並非所有皇帝都像他……還有那位朱姓皇帝這般勤勉。
日子一長,難免出個不成器的後代。
劉旦繼續道:
“但並非所有朱氏皇帝都如此勤奮,於是他們創了個內閣製。
內閣人數從一到七不等。
原先宰相的決策權、議政權、行政權。
決策權歸皇帝。
議政權給內閣。
行政權交六部。
地方上再設三司,分管司法、軍事、行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旦詳細解說了一番。
這次說完,劉徹沒再問朱元璋老家在哪兒。
畢竟隔了幾千年!
劉徹揪著胡子。
眉頭緊鎖。
這法子雖好,卻不適合大漢啊!
底層官員支撐上層製度。
沒那麽多人才,這套路子玩不轉。
就像地方設三司,分管司法、軍事、行政,在大漢行不通。
在大漢,這些事往往一把手全抓。
一個郡守就全包了!
人才實在太少!
看來不能照抄,得改一改。
劉徹愁容滿麵,但這跟劉旦無關。
他不是皇帝,這些煩心事留給皇帝老爹吧。
至此,他每日加班的日子終於告一段落。
站在宣室殿外,吸一口空氣都覺得自由!
“燕王殿下,奴婢為您掌燈。”
“多謝了。”
“不敢不敢,您這是折煞老奴了。”
提燈籠的太監滿臉諂媚。
自從燕王那天扳倒原宰相。
如今宮內外,誰還敢小看這個尚未及冠的燕王。
再加上近日陛下與他徹夜長談。
更是讓人遐想連篇。
這種待遇,連太子都不曾有過啊!
近來宮中流言四起。
盡是對太子不利、對燕王有利的風聲。
甚至連改立儲君的說法都傳開了!
奇怪的是,這些流言外人不知,久居宮中的陛下必曉。
可不知為何,陛下未加阻止,反而似有放縱之意?
宮人百思不解。
但這不妨礙他們選邊站隊。
這老太監便是先來混個臉熟,若燕王日後飛黃騰達。
他也能跟著沾光不是。
同一夜空,同一宮殿內。
大將軍衛青剛從太子宮中走出。
連日入宮勸諫,他也覺疲憊不堪。
立於昏暗廊道,遙望皇城中心。
他喃喃自語:
“陛下,您果然還是如此雄才大略,如此冷酷無情!”
最後幾字,低不可聞。
一陣涼風吹過,消散無蹤。
一切仿佛從未發生。
距原宰相莊青翟被誅,已過一月有餘。
可陛下遲遲未有再立宰相的打算。
禦史大夫曾上書建議,卻被陛下駁回。
此後,無人再敢貿然進言。
倒是近日另一樁事吸引了群臣目光。
起初,那隻是宮中流出的傳言,可後來傳言愈演愈烈。
漸漸傳遍長安街頭巷尾。
衛府正廳中。
一名麵白無須的老太監笑容滿麵。
“大將軍,陛下掛念您的身子,特命老奴送來些補品。
陛下還叮囑,近日風大,恐您受涼。
最近宮中您就先別去了。”
衛青掃了一眼補品,淡然問道:
“陛下還有何吩咐?”
老太監收起笑意,一字一句複述道:
“陛下原話:太子仁厚,燕王賢德,朕難定抉擇。
幹脆兩不相助,誰爭贏了誰做儲君。
你別再幫太子了。
燕王那邊,朕也會提醒李廣。
想要皇位,讓這些小輩自己去搶。
你們這些國之棟梁就別摻和了。
朕不想見大漢支離破碎!”
衛青沉默片刻,朝北拱手一禮。
既然陛下願拿兒子養蠱,他這做舅舅的還能說啥。
“臣遵旨。”
“領什麽旨啊!”
劉旦大大咧咧地癱在躺椅上。
一身窄袖外袍隨意披著,如今再沒人敢對他指手畫腳。
“去回那傳旨的太監,本王哪兒也不搬,這燕王府住得舒舒服服,憑啥讓我挪窩!”
“快去,快去!”
王波一臉憋屈地轉身離開。
多好的機會啊,殿下咋就看不明白呢!
那可是搬進宮裏的殊榮!
司馬遷實在看不下去,忍不住開口勸道:
“殿下,陛下此舉怕是想讓您爭一爭大位。”
劉旦不耐煩地擺擺手。
“遷兒,這還用你提醒,本王心裏跟明鏡似的。”
“可當皇帝有啥好的?你瞅瞅之前我早出晚歸,多累啊!
我那皇帝老爹比我還辛苦。
每次我離開,他還得召來一堆大臣。
上至外敵來犯,下至百姓溫飽。
哪件事不得他親自操心?
天天忙到半夜三更!
喜歡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請大家收藏:()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