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戰馬是征服的利刃,牛羊則是流動的糧倉
字數:6762 加入書籤
然而就在劉旦以為父皇會讚許自己的仁厚之心時,劉徹卻猝不及防地抬手就是一記重重的耳光,拍在他的臉上,力道之大讓他踉蹌後退。
"放屁!你在放什麽狗屁!朕何時說過要殺你兄長了?什麽兄弟相殘,血流滿地,你小子是不是看話本子看多了?炫耀自己有幾分墨水不成?"
打一巴掌還不解氣,劉徹又迅猛地補上兩記耳光,聲音響亮而清脆,在寂靜的殿內格外刺耳。
"朕隻是想讓你兄長順順當當地退下,安享榮華,做個閑適王爺罷了,何曾說過要殺他?"
真是豈有此理!劉旦一手捂著火辣辣的臉頰,心中既羞又惱,都二十多歲的人了,居然還被當著侍衛的麵掌嘴,這老頭子怎麽一點都不顧及自己的麵子?
不甘心的劉旦忍不住頂嘴道"那您提什麽郅都廢太子劉榮的舊事,分明就是在暗示"
"還敢頂嘴,你還敢頂嘴!"劉徹作勢又要揮掌,嚇得劉旦趕忙閃身躲開,在殿內狼狽地東躲西藏。
劉徹也不追趕,隻是高聲叮囑道"速去宣召桑弘羊等輔政大臣入宮,將易儲之事盡快敲定,選個黃道吉日,你便正式接掌太子之位,省得老子出征不安心!"
"知道了知道了,兒臣這就去辦!"劉旦揉著紅腫的臉頰,灰溜溜地應下,心中卻暗自腹誹不已。
就在劉旦與劉徹在未央宮內上演這場父子鬧劇的同時,太子宮中已是人心惶惶,草木皆兵。
石德歸來,稟報未能尋到燕王的消息,更是讓劉據陷入極度的恐慌之中,如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
直至黃昏時分,劉旦親自踏入太子宮,與劉據促膝長談,推杯換盞,痛飲至醉,才化解了這場虛驚。
臨別時,劉旦還順道帶走了張湯,看似無意間解除了劉據心頭的最後一絲顧慮。
至於張湯今日的來訪目的,以及劉徹打算給劉據封個閑散王爺的真實意圖,其中的曲折內情、虛虛實實,也就不必再深究了。
總而言之,一場虛驚,虛驚一場!
三日之後,太子劉據正式上表朝廷,自陳德薄能寡,不堪重任,願讓賢於賢弟燕王,以全社稷之計。
朝野上下對此事反應平淡,沒有掀起一絲波瀾,禮部迅速安排了一場莊嚴肅穆的易儲大典。
整個過程按部就班,平穩順遂,無人反對,無人質疑,仿佛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早有定論。
就這樣,劉旦正式被冊立為太子,傲然屹立在權力的巔峰,距離那至高無上的寶座僅一步之遙!
廢太子之憂終於解除,劉徹也能夠全身心投入北征大業,一掃胸中陰霾,重振雄風!
長安城外的北軍大營旌旗獵獵,戰馬嘶鳴不斷,鐵蹄聲聲,一派肅殺之氣彌漫四野。
經過半月緊鑼密鼓的準備,二十萬大軍已經整裝待發,各地調來的精銳騎兵全部到位,隻待皇帝一聲令下,便可揮師北上,直搗匈奴腹地。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支勁旅,便是劉旦傾心打造的兩萬大雪龍騎,乃是精銳中的精銳,鋒芒所向,所向披靡!
這支原本隻有一萬三千人的部隊,經過數年的嚴格挑選和精心培養,不斷淘汰弱者,隻留精銳,終於湊足了兩萬之數。
為了確保老劉此番北征能夠旗開得勝,凱旋而歸,劉旦豪不猶豫地貢獻出這支心血之師,顯示了超凡的胸襟與決心!
這支威猛的騎兵平日駐紮在幽州邊境,以北方的烏桓、鮮卑作為磨刀石,在實戰中不斷錘煉自身技藝,成長為無可匹敵的鐵血勁旅。
如今的烏桓、鮮卑兩族尚且勢單力薄,屬於典型的牆頭草,見風使舵,大漢與匈奴誰強大,便投靠誰的懷抱。
這種毫無氣節的牆頭草,還敢在燕國邊界肆意妄為,劉旦豈會容忍?
借著練兵的契機,劉旦將這兩個部族驅逐至漠北,收複了大片北方疆土,擴充了大漢版圖。
此次匈奴號稱百萬大軍南下,其中就有不少被脅迫參戰的烏桓、鮮卑部落,成為了炮灰先鋒。
帥帳之中,衛青、李廣等老將盡皆披甲挎刀,意氣風發,隨軍出征的文臣蘇武、桑弘羊等人則神情肅穆,各司其職。
文臣武將分列兩側,氣氛莊嚴而凝重,劉旦端坐主位,眉宇間透著不怒自威的氣勢。
"各軍兵馬清點完畢了嗎?輜重物資準備如何?糧草可曾運抵邊關?"劉旦語氣簡潔有力,不怒自威。
武將之首衛青率先出列,拱手行禮"稟殿下,末將統領的八萬北軍已全部列裝完畢,一人雙馬,甲胄齊備,軍中一萬副諸葛連弩也已操練純熟,隨時可以出征!"
此次大戰雖未動用步兵,但在騎兵方麵,大漢可謂傾盡國力,不遺餘力,隻為一舉擊潰匈奴,徹底解決北方邊患!
每名騎兵配備雙馬,既可輪換騎乘,減輕馬匹負擔,又能在戰場上隨時更換戰馬,保持機動性;甲胄也是嶄新製式,專為此戰特製!
除重騎兵外,普通騎兵皆著雙層護甲——內層柔軟棉甲吸收衝擊,外層堅固鐵甲抵擋刀劍,防護力大幅提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同時,一直秘密研發的諸葛連弩也首次大規模裝備全軍,這種可連續發射的強弩,將成為克敵製勝的關鍵利器!
衛青匯報完畢,李廣隨即出列,他統領南軍八萬精銳,裝備配置與北軍相當,戰力不分伯仲。
隨後,年輕俊朗的霍去病挺身而出,抱拳肅立"稟殿下,兩萬大雪龍騎已全部到位,一人三馬,甲胄弓弩齊備,士氣高昂,隨時可整軍出發!"
"好!"劉旦微微頷首,目光停留在霍去病身上,語重心長地叮囑道,"這兩萬騎兵乃我大漢精銳中的翹楚,傾注了無數心血才得以成型,今日全部交付於你,切不可辜負了他們的赫赫威名!"
"末將領命,定不負殿下重托!"霍去病擲地有聲地應道,眼中閃爍著必勝的決心。
統兵副將衛青隨即上前一步,補充道"兩萬羽林軍已完成整編,所有馬匹鎧甲已提前運抵邊關,屆時將由陛下親自統領,作為天子親軍,衝鋒陷陣!"
"甚好!"劉旦滿意地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欽佩,父皇為這支親軍付出了多少心血,他再清楚不過了。
羽林軍與其他騎兵截然不同,它是一支配備極為精良的重裝騎兵,劉徹傾注了無數財力物力,打造了這支無堅不摧的鐵血之師!
騎士與戰馬的甲胄均由特種鋼材精心打造,既保證了極強的防護力,又最大限度地減輕了重量,堪稱當世最先進的裝備!
即便如此,這些精良裝備依然有相當重量,不可能讓馬匹長途負重行軍,因此才有了提前運送到邊關的安排。
兩萬羽林軍、八萬南軍、八萬北軍、兩萬大雪龍騎,總計二十萬精銳騎兵,這便是大漢為此戰準備的全部主力!
大漢完全有能力征集更多騎兵,但那樣必然會影響部隊整體素質,與其用數量取勝,不如用質量製勝,精兵策略才是王道!
劉旦本想將自己的兩萬黑甲軍也一並派出,這支部隊在步戰中堪稱無敵,但在騎戰方麵稍顯不足,最終被劉徹婉拒。
此次北征,隻要最精銳的騎兵,容不得半點瑕疵!
軍事方麵匯報完畢,接下來便是後勤保障,作為隨軍文官之首的桑弘羊踏前一步,鄭重其事地稟報
"殿下,通過運河與州道的日夜不停調運,已有兩百七十萬石糧草抵達邊關地區,其中九十萬石糧食,一百八十萬石草料,足以支撐大軍半年征戰所需!"
"目前這些糧草已分批存放在張掖、酒泉、敦煌、玉門關、陽關等戰略要地,確保供應線不會斷絕。"
由於此次遠征以騎兵為主,因此草料的需求量遠超糧食,畢竟戰馬數量遠超人數,且每匹馬的日常消耗也遠高於士兵。
劉旦環顧眾將領,目光如炬,擲地有聲地宣布"好!大軍已整裝待發,糧草儲備充足,諸位即刻回營整頓,隨時等候陛下禦駕閱軍"
"隨後,我大漢二十萬鐵騎將如鋼鐵洪流般揮師北上,橫掃匈奴,所向披靡!"
帳中眾將齊齊抱拳,拜倒在地,發出震耳欲聾的應和"末將遵命!"
按理說,既然準備已經就緒,兵精糧足,應當立即出兵邊關,爭取在匈奴察覺之前先發製人。
雖然之前估算有一個月的準備時間,但為防不測,提前行動才是上策,不知殿下為何還要按兵不動?
眾將雖心存疑慮,卻無人敢於質疑,軍中以令為先,一切服從統帥指揮,不容半點違逆!
見眾人領命而去,劉旦也不多作解釋,徑直返回城中,隻有他與劉徹心中清楚,此時按兵不動是有緣由的。
真正的原因,是還在等待一支不參與北征的重要部隊——那就是駐守燕地的六萬大軍,他們肩負著守衛長安的重任!
此次北征,守衛長安的南北兩軍將全部出擊,負責保衛皇宮的羽林軍也將隨行,這意味著長安將變成一座不設防的空城!
為了防止敵人趁虛而入,也為了防範那些別有用心之人趁機作亂,劉徹決定等待劉旦的六萬燕地精兵到位,再配合留守的兩萬黑甲軍,共同守衛帝都安全。
隻有確保後方穩固,前線才能無後顧之憂,全力征戰,這便是皇帝與太子共同的智慧與謀略!
劉旦站在高處,回想起父親臨行前那擲地有聲的訓誡"朕昔日能輕鬆處置宰相重臣,皆因兵權握在手中,刀出鞘時無人敢阻!"
"此番朕親征在外,難保朝中不會有宵小蠢動,你執掌國政,絕不可心慈手軟,刀劍拿在手上,誰敢僭越,立斬不赦,即便是皇室宗親也決不姑息!"
劉屈氂的叛亂給劉徹心中種下了深深的陰影,唯有確保劉旦在後方有足夠的力量維持秩序,老皇帝才能安心奔赴戰場,一雪前恥。
二月初的微風中帶著些許春天的氣息,大地漸漸蘇醒,萬物開始複蘇,曙光照耀著即將啟程的軍隊。
經由縱橫交錯的運河水網,那支令人期待已久的六萬燕軍終於抵達長安,為即將開始的遠征做最後的準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這一日,黑甲軍如蟻群般迅速進駐太子宮與未央宮,嚴陣以待,而燕軍則有條不紊地接管了南北兩座大營,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伴隨著嘹亮的號角聲,劉徹在長安城外舉行了隆重的誓師大典,檢閱完畢的三軍將士士氣如虹,殺氣騰騰。
隨著一聲令下,二十萬鐵騎如滔天洪流般向北方奔湧而去,卷起漫天黃沙,龍旗獵獵,氣勢磅礴。
長安城頭之上,劉旦目送父親率領的大軍逐漸消失在天際線上,心中默念著一句充滿豪情的誓言"此去征伐,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河西走廊的腹地矗立著巍峨雄奇的祁連山,這座曾經被霍去病拔得的戰略要地,如今成為抵禦匈奴南侵的重要屏障。
祁連山頂的皚皚白雪在春風的撫慰下緩緩融化,匯聚成無數條銀色的細流,最終合而為一,形成了一條生命之河。
這條河流蜿蜒曲折地繞過張掖城,繼續向北奔流數百裏,最終注入了一片廣闊的湖泊——張掖以北五百公裏處的居延澤,也就是後世地圖上標注的居延海。
此時的居延澤四周帳篷連綿如織,密密麻麻地擠滿了湖泊周圍的每一寸土地,遠遠望去如同一片移動的城市,規模之大令人咋舌。
匈奴各部族圍繞水源安營紮寨,人馬牛羊混雜在一起,場麵雜亂無章卻又生機勃勃,充滿了遊牧民族特有的粗獷與野性。
從高處俯瞰,整個居延澤仿佛被一張巨大的花毯所覆蓋,喧囂嘈雜的聲音日夜不絕,充斥著草原民族特有的狂野與不羈。
匈奴軍隊出征向來如此,戰馬是征服的利刃,牛羊則是流動的糧倉,人畜共居對他們而言再正常不過。
麵對這般混亂不堪的景象,匈奴人非但沒有絲毫不適,反而滿心歡喜,視之為繁榮昌盛的象征,理所當然地引以為傲。
喜歡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