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漢景帝更換儲君時的手段

字數:9163   加入書籤

A+A-


    劉旦也陷入了短暫的呆滯,內心咆哮著"靠!老劉到底在搞什麽鬼把戲?"
    "他這哪裏是想當甩手掌櫃,根本就是要徹底撂挑子不幹了啊!"
    殿內眾生百態,神情各異,劉徹將這一切盡收眼底,心中了然。
    待百官的車軲轆話終於說完,殿內重歸寂靜之際。
    劉徹目光如炬地掃視眾人,語氣淡然而堅定"朕早已告訴諸位,朕意已決,絕不可能改變。"
    "你等擇吉日良辰,準備舉行禪位大典吧!"
    百官還想繼續勸諫,劉徹卻已經失去了耐心,袖袍一揮,聲音如雷"夠了!都給朕退下!"
    帝王之威不可冒犯,百官立刻噤聲,滿臉不甘地向殿外退去,腳步遲緩,仿佛不願離開。
    就在這時,劉徹冷峻的聲音再次響起"趙王、廣陵王、膠東王,你們三人在殿外候著。"
    劉胥聞言身子一軟,心中哀歎這還沒完?難道還有後招等著我?
    "太子,你留下!朕有話要單獨告訴你。"
    待大殿內隻剩父子二人,劉徹的表情頓時輕鬆自然了許多。
    劉旦也不再拘謹客套,大步上前,語氣坦率直接"父皇,您到底想幹什麽?"
    他握住劉徹的手,眼神誠摯懇切"您如今身強體健,再做幾十年皇帝都綽綽有餘,有您坐鎮朝堂,大漢才能真正繁榮昌盛啊!"
    "哼哼哼!"沒了外人在場,劉徹立刻卸下了慈父的麵具。
    說話毫不客氣,直截了當,帶著幾分調侃與嘲諷。
    他斜眼瞥了劉旦一眼,嘴角泛起一絲譏笑"小兔崽子,別以為朕不知道你心裏那點小算盤,不就是想讓朕繼續"能者多勞",好讓你自己偷懶麽?"
    "哼!朕說得可對?"
    劉旦麵頰肌肉不受控製地抽搐,眼角餘光尷尬地瞥向麵前這位霸氣依舊的父皇。
    這番話如何能出自一國天子之口?
    "偷懶"二字豈能用來形容一國儲君的謹慎與敬畏?
    "父皇,兒臣實乃自覺才智淺薄,欲繼續在您這座豐碑般的智慧長河中汲取經驗"
    "住口,不必再說那些冠冕堂皇的廢話!"
    劉徹不耐煩地冷哼一聲,一揮手便斬斷了兒子那滔滔不絕的辯解。
    這個聰明絕頂的三兒子,他能不了如指掌?
    票擬、批紅這等朝廷重器都被他玩得爐火純青,還好意思說什麽能力不足?
    此等托詞,不過是為了逃避責任的懶惰借口罷了!
    被父親一眼看穿本性的劉旦頓時啞口無言,眼中閃過一絲受傷的神色。
    劉徹對兒子這點小情緒毫不在意,負手於背,在寬敞的殿中來回踱步,語氣中透著幾分難得的感慨。
    "這禪讓之舉並非一時興起,早在朕東巡期間,便已在心中思量了半載有餘。"
    "這次北伐匈奴,朕親身作為誘餌,差點魂歸九泉!"
    "生死一線間,人總會有所頓悟。"
    "班師回朝,目睹萬民夾道歡天喜地,那一刻朕才真正明白一個道理。"
    "自朕登基以來,已近四十載春秋。"
    "而今日,恰是朕威震八荒、聲名鼎盛之時,甚至超越了文帝、景帝兩代聖君!"
    "無論文治武功,當世無人能與朕比肩!"
    劉徹字字鏗鏘,言辭激昂,仿佛在向天地宣告自己的豐功偉績。
    聽著這番話,劉旦收起了先前的玩笑之色,神情肅穆地傾聽著。
    他心知肚明,此刻的父皇已放下帝王麵具,正在袒露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劉徹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淺笑。
    "看似愚昧的盛極而退,實則暗藏大智,朕若在聲威如日中天之際主動禪位,反倒會讓朕的威名更上層樓!"
    "原有的文治武功之上,再添一筆不貪戀權位的美名,朕的曆史地位恐怕連那秦始皇也望塵莫及了吧?"
    "嗬,按理說朕向來實事求是,不應被虛名所累。"
    "可是!"
    劉徹話鋒突轉,麵色瞬間陰沉下來,如同烏雲蔽日。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朕深知,若繼續執掌大權,恐怕不僅會毀掉眼前的盛名,甚至會將我劉氏江山也一同葬送!"
    劉徹轉頭凝視劉旦,眼神深邃如淵,低沉的聲音中帶著幾分不易察覺的恐懼。
    "生死之間,藏著足以摧毀一個人的大恐怖啊!"
    北征親自充當誘餌,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曆,劉徹從未在人前流露出半點後悔。
    然而,不後悔並不代表沒有恐懼在心底生根發芽!
    若再有一場生死攸關的戰事,要劉徹親臨險境,他必定會拒絕!
    麵對死亡的陰影降臨,哪個凡人能夠無所畏懼?
    經曆過一次生死邊緣的劉徹,內心已被恐懼的種子深深紮根。
    尋常百姓尚且惜命,又有何人能苛責?
    何況是這位坐擁天下,生殺予奪,一言定江山的至尊帝王!
    自從凱旋歸來的那一刻起,劉徹便隱約感到,老三曾經預言的那段曆史——"寵幸方士、沉迷仙道、晚年昏聵",正在一步步向他逼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劉徹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內心。
    一旦心生懼死之念,必然會尋求對策。
    既然害怕死亡,自然會追求永生!
    而所謂追求永生,不過是另一種表達——求仙問道!
    這正是摧毀國家的不治之症啊!
    此刻的劉徹頭腦尚且清醒,明白這是亡國之禍,但再過幾年又當如何?
    待他鶴發雞皮,氣息奄奄,死期將近時,或許隻需輕輕一句"煉製仙丹",便能點燃心中那一絲渺茫的希望。
    這般輕易的命令,對皇帝而言不過舉手之勞。
    誘惑太大,代價太小,以劉徹的性格,他自知無法抵擋這樣的引誘!
    然而對帝王來說微不足道的舉措,落到大漢百姓身上,卻是滅頂之災!
    皇帝迷戀仙道,必然勞民傷財,蠶食國本,危害社稷!
    如今的劉徹頭腦清醒,未來卻難保不會被欲望蒙蔽雙眼。
    為自己尋找借口的說辭,他此刻已能預見。
    "朕為江山社稷操勞一生,難道不該在暮年享受片刻安寧嗎?"
    嗬!
    劉徹自嘲地搖了搖頭,將這些不堪的預想拋諸腦後。
    他目光堅定地注視著自己精心挑選的繼承人,露出一絲釋然的微笑。
    "朕為大漢殫精竭慮了一輩子,也該歇一歇,享受幾日閑雲野鶴的生活了。"
    "老三,不必再多言相勸,這建章宮朕很是中意,以後便在此頤養天年。"
    "大漢的江山重擔,該由你來挑起了!"
    劉徹要在自己意誌尚且清醒之時,斬釘截鐵地做出決斷!
    提前禪位,斬斷自己未來可能犯下的滔天大錯!
    老三是他千挑萬選的繼承者,無論帝王心術還是治國韜略都已爐火純青。
    未來的成就,必將不遜於自己!
    唉!
    劉旦輕歎一聲,心緒如翻江倒海。
    既然父皇已經心意已決,他也不便再多加勸阻。
    還能說些什麽呢?
    自知晚年可能禍國殃民,寧可提前交出權柄的帝王,古往今來又有幾人?
    又有誰能擁有如此驚人的自製力與遠見?
    那可是至高無上的九五至尊啊!
    麵對劉徹如此罕見的胸襟與決斷,劉旦心中萬千感慨,唯有深深一拜,以表敬意。
    "吾皇聖明無雙,千古無二!"
    劉徹唇角含笑,伸手將他攙扶而起,神情霎時親切了幾分。
    "父子之間,何須這般拘禮?"
    劉徹溫和地拉住兒子的手,就像當年自己的父皇拉著年少的自己一般。
    皇位交接之際,有些帝王心法必須傾囊相授。
    "老三,為太子與為天子,天差地別!"
    "身為太子時的謹小慎微,登基後須拋卻一空!"
    劉徹直視劉旦的雙眼,聲音沉穩而有力。
    "為君之道,核心不過兩點——用人之術與殺伐之決!"
    "當年景帝在位,晁錯進言削藩,計策本是精妙,景帝亦深表讚同。"
    "然而當削藩之策付諸實施,引發七國齊起叛亂,為了迷惑諸王,爭取鎮壓時間,景帝毫不猶豫地將晁錯處死!"
    說到此處,劉徹的語氣陡然轉冷,如同寒冰封霜。
    "還有那獻上推恩令的主父偃,他的策略朕欣然采納,效果也確實出眾。"
    "但主父偃的結局如何?"
    "為了安撫那些忿忿不平的諸侯王,朕最終仍將他送上了斷頭台!"
    劉徹冷冷地審視著自己的繼承人,言語如刀,字字見血。
    "景帝殺晁錯,世人罵他薄情寡恩;朕殺主父偃,同樣背負罵名。"
    "這些閑言碎語,無需在意!"
    "那不過是庸人無知的牢騷罷了!"
    "你與他們不同,因為你是皇帝,九五至尊!"
    "他們隻是臣子,是民,是你統治的對象!"
    "帝王之位,隻有兩樣東西最為重要——軍權與民心!"
    "隻要這兩樣牢牢掌握在手中,其他一切都可暫且擱置!"
    "所有決策,必須以這兩條原則為基準!"
    "景帝為平定七國之亂,安撫萬民心緒,可以殺晁錯。"
    "朕為安定諸侯,鞏固中央權威,同樣可以殺主父偃!"
    "記住,你是皇帝,你的職責是守護劉氏江山,而非取悅某個臣子!"
    劉旦鄭重地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的光芒。
    這些帝王之道,他心中早已明曉。
    自古以來,雄才大略的帝王,無不被後世指責為薄情寡恩。
    試問,秦昭襄王誅殺白起,是因為他貪贓枉法,是因為他草菅人命,是因為他殘暴嗜殺嗎?
    非也!
    僅僅是因為白起握有兵權,有能力威脅王室!
    又如明太祖朱元璋大開殺戒,鏟除開國功臣,真的隻因那些將領家中有不法之事?
    顯然不是!
    而是擔憂繼承人朱允炆無法駕馭這些功高震主的虎將!
    欲成一代明君,決不能懷有婦人之仁。
    這個大臣品行高潔就該保全,那個大臣劣跡斑斑就該誅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如此思維,不過是兒戲罷了!
    帝王治國,豈能以仁義為準繩?
    北宋皇帝一個個慈悲為懷,結果如何?
    士大夫集團權勢熏天,幾欲淩駕於皇權之上!
    帝王必須鐵血手腕,決斷如雷!
    治國之道重在權衡,何人當殺,何人當用,不能單以善惡為尺度。
    以酷吏為例,朝臣眼中視其為惡鬼,帝王眼中卻是幹將。
    縱觀曆代雄主,朝堂之上哪一個不養幾名酷吏?
    總需有人為帝王承擔罵名,做那些不得不做的髒活。
    在百官視野中,酷吏人人得而誅之,恨不得令其千刀萬剮!
    但在帝王心中,正在效力的酷吏絕不可殺。
    待其利用價值耗盡,便可將其拋棄,以安撫朝臣怨氣。
    正因如此,曆史上酷吏鮮有善終。
    帝王孤家寡人,一旦登基。
    他代表的不再是個人,而是整個帝國,是億萬黎民!
    以"薄情寡恩"來評價一個帝王,實在是目光短淺,可笑至極!
    見劉旦領會了自己的用意,劉徹滿意地微微頷首。
    這是他交付的最後一課帝王心術。
    接下來,便是為兒子掃清登基路上的絆腳石。
    曆朝曆代,皇位更替時,從未有過平靜祥和的交接。
    劉徹目光投向殿外,那裏候著他的幾位兒子。
    "當年朕尚年幼時,並非太子之位,而是一介藩王,封號膠東,與你相似,初時都非儲君。"
    "然而後來父皇決意立賢不立長,改立幼子為太子。"
    劉徹轉頭看向劉旦,語氣淡漠如水,眼神卻銳利如刀。
    "你可知道,父皇是如何處置前太子的?"
    嘭!
    劉旦心髒猛然一跳,震驚莫名。
    又來了!
    他當然知道漢景帝更換儲君時的手段。
    將被廢太子劉榮交由酷吏郅都恐嚇迫害。
    最終,難忍屈辱與痛苦的劉榮選擇了自縊身亡!
    見老三臉色驟變,劉徹神情愈發冷峻,接著道
    "皇位唯一,為確保更迭順利,有些不得已的事必須果斷行之!"
    "你的長兄曾經擔任太子,實為心腹大患。"
    "還有你那異母胞弟,哼!"
    談及廣陵王,劉徹的語氣中充滿了不屑與冷漠。
    "朕心知他此次確實蒙冤,全都是楚王從中挑唆,但一個巴掌拍不響。"
    "楚王為何偏偏選擇他,而不去慫恿昌邑王?"
    喜歡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