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如今倒是翅膀硬了,想得寸進尺了

字數:8669   加入書籤

A+A-


    貿然辭去,影響太過深遠,牽一發而動全身。
    劉旦並非顧忌老劉的想法和態度。
    劉徹甚至早已交給劉旦一份詳盡名單,明確指出哪些老臣屍位素餐、哪些老臣忠心耿耿。
    讓他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處理,權衡輕重。
    衛青、李廣這兩位功勳卓著的老將,顯然不在可以替換的名單之列。
    更何況,將兩位老將留在朝廷,近距離接受劉旦的關照,對他們的身體健康也大有裨益。
    衛青在原本的曆史軌跡中應該是四十多歲就病逝了,如今卻已經健康地活到了五十多歲。
    這很可能正是劉旦那神秘的"祥瑞長生"能力在默默發揮作用。
    不過這些隱秘之事自然不能向臣子明言,劉旦隻需心中有數即可。
    他將兩封奏疏輕輕放下,語氣平和地宣布決定"此事就按霍光他們的建議處理吧,派太醫前往兩位將軍府邸詳加診治,精心調養。"
    這實際上就是委婉地駁回了他們的辭呈。
    "遵旨,陛下。"桑弘羊心中長舒一口氣,如釋重負。
    作為一位資曆頗深的老臣,這正是他最期望看到的結果。
    若兩位老將同時離去,他不免有些兔死狐悲之感,擔憂自己何時也會被請出朝堂。
    所幸陛下依然秉持一貫的寬厚仁德之風,挽留了兩位功勳卓著的元老。
    宣室殿內重新開始有條不紊地處理政務,朝廷運轉恢複常態。
    今日的奏折全部由劉旦親自批閱,這倒不是因為他正式登基後突然良心發現,決定勤勉治國。
    而是由於張讓今天另有要務在身,無法協助他處理日常政務!
    未央宮的一座偏殿內,張讓高踞主位,悠閑地端著精美的茶盞慢慢品味。
    殿內西域"諸國"使臣恭敬侍坐,神情各異。
    今日被邀入宮,他們原本以為是新天子親自接見,沒想到隻是來了一位宦官而已!
    再怎麽說,他們曾經也都是大漢的顯赫世家,如今在西域也是一方諸侯。
    陛下至少該給他們一點基本的尊重吧!
    而且這茶都已經續了三四盞,卻始終不見陛下的身影,眾使臣漸漸流露出不耐煩的神色。
    見這閹人依舊不急不躁地慢條斯理品茶,一位自恃身份的使臣終於按捺不住,起身堆起笑臉問道
    "嗬嗬,敢問張公公,陛下何時能夠接見我等啊?"
    何時接見?張讓心中冷笑一聲,眼中閃過一絲不屑。
    陛下日理萬機,國事纏身,豈會屈尊降貴接見你們這群不入流的角色?
    做夢去吧!
    不過這話不能明說,今日還需要利用這些使臣,先給他們一點顏色瞧瞧也好。
    張讓心中打定主意,放下茶盞,笑容可掬地解釋道"北征匈奴俘獲太多,陛下正與朝臣商議處置事宜,諸位稍安勿躁。"
    聽到這話,方才起身發問的使臣頓時臉色大變,如遭雷擊。
    殿內其他使臣也麵麵相覷,心頭湧起難以抑製的恐懼!
    大漢朝廷大破匈奴,甚至徹底剿滅匈奴部落,坑殺大量降卒的消息早已傳遍西域。
    各國王室無不膽戰心驚,如履薄冰!
    大漢軍威竟如此強盛,一舉便能滅絕匈奴!
    離開大漢的溫柔鄉,遷居西域後,這些曾經的漢朝世家才真正領教到何為異族的鋒芒!
    西域與匈奴接壤,經常遭受匈奴部落的侵擾和騷擾,他們都曾在匈奴手中吃過大虧。
    深知匈奴的凶悍難纏!
    如今大漢朝廷居然一戰而定,徹底消滅了匈奴,怎能不令他們心驚膽戰?
    這就是為何新君登基之際,一聽到朝廷召喚,他們便星夜兼程趕赴長安。
    然而抵達長安後,先是在禪讓大典上遭受了冷遇,被安排在不起眼的角落觀禮。
    如今入宮覲見,又碰了一鼻子灰,顏麵盡失。
    眾人神色尷尬,心知肚明,朝廷顯然是要敲打他們了。
    見這群人乖乖地重新規規矩矩坐下,張讓眼中閃過一絲譏諷。
    敲打完畢,安分守己了,接下來就可以開始談正事了。
    張讓和顏悅色地環視眾人,慢條斯理地說道"陛下政務繁忙,你們可能要等上很長時間,而且說實話,由於某些特殊原因,陛下其實也不太方便接見你們。"
    張讓說得輕描淡寫,卻讓眾多使臣眼睛一亮,精神為之一振!
    這老閹竟暗示得如此直白,他們怎會聽不出其中玄機?
    無非是有些條件沒有達成,有些事情沒做到位罷了。
    估計隻要解決了這些障礙,覲見陛下就指日可待。
    立刻有人迫不及待地試探道"敢問公公具體是何原因?還請明示,我等也好知錯就改,將功補過。"
    "是極是極。"
    "還請公公不吝指教。"
    眾人紛紛附和,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若是嫌朝貢禮物太少,他們完全可以加碼!
    隻求能麵見天子,爭取一份正式冊封諸侯國的詔書!
    他們在京城裝了這麽久的恭順姿態,一方麵是畏懼朝廷雄師強大,另一方麵就是為了這份證明正統的詔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遷居西域後,遍地異族,漢人畢竟是少數,若失去朝廷支持,實在是寸步難行。
    如今大漢聲威遠播,能得一紙朝廷詔書,等同於披上了一層虎皮,保障安全!
    對他們維持統治大有裨益。
    雖說以前有陛下的私下許諾,但那畢竟是在他還是燕王時期的承諾,分量不夠!
    太上皇的那些禦用物品也缺乏正式性。
    唯有正式詔書才最具權威!
    張讓眼中的譏諷之色更加明顯,幾乎藏不住了。
    這些人一抬屁股,他就能猜透他們心中打的什麽算盤。
    還想要冊封詔書?哼!
    張讓冷笑一聲,隨後道"陛下倒也不是不能接見諸位,隻是諸位都打著諸侯王的旗號,而且還是異姓王…這讓陛下實在難以處置啊!"
    話音剛落,殿內瞬間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每一位使臣的臉色都變得極為難看,如遭當頭棒喝!
    原來朝廷的目標竟是他們的諸侯王位置,真正的意圖昭然若揭了!
    是想奪走他們辛苦建立的權位嗎?
    能作為使臣遠赴長安的,無不是世家子弟,也就是西域諸侯國中的所謂"皇室成員"。
    聽這老閹的口風,朝廷顯然對他們在西域裂土封建、自立為王的行為心生不滿!
    哼!西域的江山是他們自己打下來的,誰都休想搶走!
    立即有人挺身而出,語氣不鹹不淡地回應道
    "張公公,西域氣候苦寒,多是貧瘠沙漠,當地百姓不通禮義,朝廷接管又有何益?"
    "我等世家在西域為朝廷牧民,每年按時上貢,並為朝廷開通商貿道路。"
    "朝廷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坐享其成,豈不美哉?"
    "張公公,您乃陛下的心腹近臣,千萬要在陛下麵前為我等美言幾句啊!"
    這番話用最強硬的語氣,說著最軟弱的內容,既維護了自身尊嚴,又不失恭敬之態。
    此人剛一開口,其他使臣紛紛附和,極盡諂媚之能事!
    讓他們與大漢朝廷撕破臉皮,那是萬萬不敢的,朝廷兵鋒所指,無堅不摧。
    但要他們放棄辛苦爭取的權力,同樣是萬萬不能的!
    所以硬的不行,隻能來軟的。
    裝可憐、訴苦難、表忠心、加供奉,什麽都行!
    唯獨剝奪王位這一條,絕對不行!
    "哎呀,諸位想岔了。"張讓連忙擺手,裝出一副和氣模樣
    "陛下何曾說過要直接統治西域了?你等建立小國治理西域,年年朝貢,陛下是十分滿意的。"
    這話一出,方才有些激動的使臣們頓時鬆了一口氣,如釋重負。
    他們就說嘛,當初建國之時,可是得到了燕王——也就是當今陛下的支持。
    如今怎會突然變卦,食言而肥?
    不料,張讓話鋒一轉,拋出驚雷"隻是陛下滿意,朝臣們卻不滿意啊。"
    他裝作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皺眉道"陛下如今登基,不再是燕王,處事不能隻憑個人喜好,朝堂上那些老臣又倚老賣老,動輒以祖製相絆。"
    "陛下也要受製於人啊。"
    "如今諸位頂著異姓王的名頭,陛下如何能夠公開接見呢?"
    高祖劉邦當年斬白馬立誓,定下"非劉姓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祖製。
    他們一群西域異姓諸侯王,在大漢朝堂之上確實難以被接納。
    作為曾經的大漢世家,常年混跡朝堂的他們,對這一點心知肚明。
    眾使臣紛紛蹙眉深思,愁容滿麵。
    又聽張讓補充道"再者,諸位如今還想求一份冊封諸侯國的詔書,那可是要經過朝堂上袞袞諸公反複商討的。"
    "依老夫看,通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啊!"
    陛下雖有心相助,朝臣卻百般阻撓,這可如何是好?
    殿內眾人眉頭緊鎖,一籌莫展。
    忽然,有人注意到張讓神情淡定自若,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心中頓時一動。
    他試探著問道"敢問公公,此事可有轉圜餘地,有何解決之策?"
    哼哼,張讓隻是意味深長地微微一笑,卻不發一言。
    有些東西來得太容易,反而會讓人心生懷疑。
    眾人一見他這副胸有成竹的表情,頓時心領神會,暗道有戲!
    一眾西域使臣立刻阿諛奉承,連番說好話,同時悄悄遞上幾顆西域罕見的珍貴寶珠。
    張讓假裝推辭一番,最後才勉為其難地收下,這才滿意地開始解釋
    "辦法倒是有一個,陛下根本不在乎誰來統治西域,隻要每年的朝貢不斷就行。"
    "但朝廷上那些墨守成規的老臣卻不這麽想。"
    "歸根結底不過是一個名義問題罷了!"
    殿內眾人認真聆聽,頻頻點頭附和,深以為然。
    張讓循循善誘道"想讓朝廷承認異姓諸侯王,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但若承認一些郡守、刺史倒並非難事。"
    "隻要統治西域的是大漢朝的郡守,而非異姓王,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初聽此言,眾使臣本能地皺起眉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這不還是變相剝奪他們的王位嗎?那絕對不可能!
    到手的權力怎麽可能…等等,似乎有些不對勁?
    有人靈光一現,急忙試探道"公公,您所說的郡守,是否僅僅將諸侯王的名義更換為朝廷官職,而實際統治者依然是我等?"
    張讓嘴角微揚,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正是如此。"
    眾使臣眼前一亮,如獲至寶,互相對視一眼,眼中流露出興奮之色。
    這個方案似乎確實可行啊!
    他們真正在乎的是統治西域的實際權力,沒有諸侯王的名頭也並非不能接受。
    況且如此一來,扯大漢的虎皮反而能更名正言順!
    近來西域的一些原有小國蠢蠢欲動,竟有聯合抗衡漢人諸國的趨勢!
    西域漢人諸國又沒有堅實的民眾基礎,實屬外有強敵,內有隱患。
    這才是他們急切求取朝廷詔書的深層原因!
    就是為了尋求強大靠山的庇護。
    若直接納入大漢郡縣製度,那就是名副其實的大漢領土。
    足以震懾那些西域小國不敢輕舉妄動!
    不過,他們還有一個關鍵疑問需要確認。
    "公公,西域諸侯王之位我等並非不能放棄,隻是從諸侯王改為郡守,這郡守之職應當是可以世襲的吧?"
    "不錯,正是這個道理。"旁人紛紛附和,急切地表態。
    "我等的諸侯王位可以世襲,那郡守之職同樣應該世襲相傳。"
    殿內眾使臣一致表達這一立場,齊刷刷將目光投向張讓,等待他的答複。
    張讓眼中的譏諷之色幾乎要溢出來了,隻好再次舉起茶盞掩飾自己的情緒。
    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識抬舉!
    當初若非陛下的暗中支持,這些人如何能在西域立國?
    如今倒是翅膀硬了,想得寸進尺了!
    不過無所謂,這隻是計劃中的一個步驟而已,至於世襲郡守?哼!
    張讓一邊品茶,一邊淡淡地說道"老夫已經說了,陛下不在乎誰來統治西域,隻要每年的朝貢不斷就行。"
    "不過諸位若想成此大事,歸順朝廷管轄,今後的朝貢就得加倍了!"
    沒問題!眾使臣在心中齊聲呐喊。
    若是朝廷不加價,他們反而會心存疑慮,擔心陛下使詐,欺騙利用他們。
    但隻要朝廷加價,就證明陛下確實無意直接統治西域。
    喜歡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