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世事滄桑,一切都已不同往昔!
字數:8065 加入書籤
畢竟路途遙遠,天高皇帝遠,哪有讓他們代為統治、坐收供奉來得方便?
而且就算是計謀,他們也不懼怕!
改了諸侯王為郡縣製,朝廷也無法實際插手他們的統治。
西域大小官吏全是他們的心腹親信。
最關鍵的是,每個世家都有自己的私兵。
在天高皇帝遠的西域,就算朝廷想派官員前來幹預,他們也有充分的信心將其架空!
鐵打的世家,流水的官員。
權力依然會牢牢掌握在他們手中,世代相傳!
眾使臣心動不已,立即付諸行動,與張讓深入討論起具體細節。
張讓不再理會其他,隻抓住一點每年的朝貢絕不能短缺。
他甚至錙銖必較,細到上貢多一兩黃金、少一名美女都要斤斤計較。
這番表現,更讓眾使臣確信不疑,徹底打消了顧慮。
張讓這邊商談完畢,宣室殿那邊的小朝會也已近尾聲。
宣室殿內,夕陽餘暉透過雕花窗欞,將殿內映照成一片金黃。
張讓如毒蛇般悄無聲息地滑至劉旦身側,彎腰貼近天子耳畔,低聲絮語一番,隨後從袖中取出幾顆晶瑩剔透、光彩奪目的西域寶珠,雙手呈上。
"留著吧,不必如此。"劉旦隨意揮手,目光中透著一絲不屑與玩味。
緊接著,帝王唇角微微上揚,眼中閃過一絲譏諷的光芒,心想世襲郡守這等荒謬之舉,簡直聞所未聞。
這幫世家門閥的狂妄膽量,當真令人歎為觀止。
不愧是我大漢的世族豪強,胃口之大,野心之盛,竟已到了如此地步。
嗤笑聲落下,劉旦麵色漸趨平靜,轉而向張讓吩咐道"將此事告知他們吧,朕倒要看看這些臣子如何反應。"
當張讓與陛下竊竊私語之時,群臣皆假裝渾然不覺,各自伏案處理公務,神態專注如常。
待張讓正式開口之際,眾臣方才整齊劃一地抬起頭來,仿佛這才留意到殿上正在議事。
巧妙略過那荒誕不經的"世襲郡守"一事,張讓將西域勢力轉變的大致情況娓娓道來,言簡意賅卻又不失詳盡。
張讓話音剛落,滿殿官員麵麵相覷,目光中流露出難以置信的震驚。
將那遙遠混亂的西域諸多小國納入大漢版圖,設立郡縣治理?
那些桀驁不馴的蠻夷小國竟然甘願俯首稱臣?
這群輔政大臣個個都是人精,哪一個不是官場浮沉數十載的老狐狸?
稍作思考,他們便心領神會,猜到西域那些忽如其來的小國必然與當今陛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十有八九,這些小國就是陛下精心扶持、暗中培植的傀儡勢力!
此時回想起來,一切疑惑都有了解答。
難怪當初聽聞西域有世家僭越建國,稱異姓王時,朝中臣子個個義憤填膺,怒火中燒。
而太上皇與當今陛下卻對此事漠然處之,沒有絲毫震怒之意。
原來,這一切早在他們的掌控之中!
眾臣心頭不由為之一凜,麵色凝重如鐵。
陛下在西域的這盤棋局恐怕已經運籌帷幄多年,而太上皇顯然也是知情者,甚至可能是策劃者之一。
這分明是要徹底吞並西域,將其納入大漢的版圖啊!
事關陛下的深謀遠慮,牽涉皇家大計,眾臣立刻收斂心神,謹言慎行,唯恐一言不慎觸怒龍顏。
"霍光,此事便交由你負責,派遣得力心腹隨同那些使臣前往西域,劃分郡縣疆界。"劉旦沉聲下令,目光如炬地望向這位輔政大臣。
"你隻需確定何處歸屬我大漢統轄,繪製詳盡堪輿圖即可,其餘事務暫不必過問。"帝王的語氣平淡中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霍光立刻躬身作揖,聲音恭敬而堅定"臣領旨,必不負陛下重托!"
劉旦微微頷首,心中暗喜,不費一兵一卒便將西域納入囊中,這一步棋走得妙不可言。
然而,他的戰略布局尚未完成,還差最後一步至關重要的棋子。
思及此處,劉旦不禁失笑搖頭,心中盤算著接下來的安排。
他曾說過不在乎誰來統治西域,但那並不意味著他願意將權力拱手讓給外人。
西域地處偏遠,天高皇帝遠,若派遣尋常流官前去,極易被當地勢力架空,難以掌控局麵。
既然如此,何不派遣世襲官員前往?
劉旦向後靠在龍椅上,眼中閃過一絲精明的光芒,隨即吩咐道"張讓,速去宣趙王、廣陵王、膠東王入宮,就說朕欲與他們共飲晏宴。"
陛下宴請三位諸侯王的消息並未大肆張揚,宮廷內外鮮有人知。
然而,有一類特殊的官員卻對此了如指掌,洞若觀火。
宣室殿長長的青石台階下,新任太史令司馬遷懷抱厚重書冊,仰望著高處那金碧輝煌的殿宇飛簷,心潮起伏不能自已。
當年父親司馬談在世時,必定也是如此一步步登上這莊嚴肅穆的台階吧。
如今司馬談辭世已久,太史令一職曆經波折,終究還是落在了司馬遷的肩頭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這一官職,正是陛下登基後重新任命的,可謂意義非凡。
不止是司馬遷一人獲此殊榮,當年王府舊人幾乎都得到了相應的提拔重用。
李陵榮升安東將軍,統領宮內威嚴禁軍,即原本的黑甲軍,權勢顯赫。
趙破奴則被拜為安西將軍,掌握北軍兵權,威震京師內外。
昔日掌管禁軍的九卿之一衛尉,雖未被陛下撤換,但實權已被徹底架空,徒有虛名。
這一係列變動,無一不在無聲地昭示著"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鐵律。
而他太史令司馬遷,正是這新朝廷中冉冉升起的新星!
司馬遷對陛下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心懷感恩戴德之情。
然而!感恩歸感恩,作為一名合格的史官,那份職業操守與曆史責任卻是半分也不能丟棄!
今日陛下宴請三位尊貴的王侯,作為太史令的司馬遷理應在場記錄,一如當年陛下宴請衛青、霍去病那般隆重的場合。
有些宮廷中的重大變局,是絕對必須鐵筆直書的曆史瞬間!
確實如此,一如當年的司馬談,一如當年那場驚心動魄的"外戚之亂"。
司馬遷心有所感,今日陛下特意宴請三位諸侯王絕非尋常家宴那麽簡單!
這極有可能是又一次曆史性大變局的開端!
身為一名稱職的史官,他義不容辭地要親臨現場,這不僅是職責所在,更是曆史賦予他的使命!
"張公公,下官職責所在,理應入內記錄。"司馬遷站在宣室殿門前,直視著張讓那張陰森可怖的麵孔,挺起胸膛,語氣堅定如鐵。
在燕王府時代,司馬遷就對這位老宦官有著本能的畏懼與厭惡。
世間怎會有如此陰毒詭譎的閹人存在,而張公公更是閹人中的異類,令人不寒而栗。
那副陰氣沉沉的模樣,一看便知非善類!
辱罵他人者,往往也會被他人暗中詛咒。
司馬遷暗地裏對張讓咬牙切齒地咒罵,而張讓恰在此時也在心底裏肆意鄙視著眼前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司馬遷。
果然是有其父必有其子,都是些不識時務的頑固之徒!
陛下的一舉一動都想要記錄在案,若非這小子是王府老人,今日定要好好教訓他一番!
張讓從鼻孔裏發出一聲輕蔑的哼聲,語氣中滿是陰陽怪氣"陛下的宴席尚未開始,你自行找個角落待著吧,莫要礙眼。"
"多謝指點!"司馬遷幹脆利落地拱手一禮,不再多言,徑直邁步進入殿內。
方一跨入殿門,司馬遷便被殿中央那口碩大的銅鍋吸引了全部注意力,鍋中沸水翻騰,蒸汽嫋嫋上升。
圓形大桌環繞著銅鍋擺放,四周則是一圈圈小巧精致的圓凳,與傳統的軟塌、案幾截然不同。
這便是陛下所設宴席的器具,處處透著濃鬱的異域風情。
司馬遷瞳孔猛然收縮,心髒劇烈跳動起來!
果然不出所料,大事將至!
他並非對這些胡人用具感到驚訝,畢竟當今陛下在燕王時期就偏愛這類異域器物。
如今陛下正式登基為帝,上行下效,莫不趨之若鶩。
沒有人再敢鄙視這些胡人用具,反而爭相讚美,趨之若鶩。
使用桌椅板凳已然成為大漢新興的潮流,從王公貴族到平民百姓,紛紛效仿,以求與陛下同步前行。
司馬遷家中早已采用這些胡人用具,對此並不感到驚訝。
然而,那口氣勢磅礴的銅鍋卻令他心神震動,回憶翻湧!
火鍋這種器具,他在燕王府時曾多次品嚐,對其再熟悉不過。
作為一名稱職的史官,司馬遷仔細研讀過父親留下的珍貴史料。
當年正是在這宣室殿上,也是擺放了一口類似的銅鍋。
那一次同桌而坐的有太上皇、大將軍、驃騎將軍等朝中重臣。
而後不久,長安城內血流成河,伏屍數萬,一場空前的政治清洗震驚天下!
史稱"火鍋釋外戚"!
一口看似尋常的銅鍋,卻徹底根除了大漢朝百年來的頑疾——外戚專權。
而今陛下再次擺上銅鍋,這不正是要上演一出驚天動地的"火鍋釋諸侯"嗎?
司馬遷心頭劇震,精神為之一振,連忙找到角落坐下,迅速展開書冊,取出筆墨開始研磨。
親眼見證曆史大變局的發生,這種機會對一名史官來說,實在是莫大的榮幸與興奮!
劉旦闊步走進大殿時,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角落裏那一臉激動、目光炯炯的司馬遷。
他隻是稍作停頓,便立刻洞悉了這位史官的來意和心思。
劉旦無可奈何地搖搖頭,心中暗想果然是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對父子的執著簡直如出一轍。
張讓快步上前,躬身作揖,低聲稟報道"主子,這太史令他擅自闖入,臣本欲阻攔,但他堅稱職責所在,不肯退出。"
"無妨,隨他去吧,想記就讓他記。"劉旦語氣淡然,今日雖是兄弟間的私密家宴,但也關乎國家變革大計,並無不可示人之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他率先落座於主位之上,威儀天成。
"趙王他們可曾到達?"劉旦隨口詢問,眼神卻掃視著殿內的各項準備工作。
張讓恭敬地點點頭,回答道"回稟陛下,三位王爺已在殿外等候多時了。"
"那便請他們進來吧,不必再等。"劉旦輕聲下令,眼中閃過一絲期待。
"遵命,陛下。"張讓躬身退下,轉身快步離去。
片刻之後,趙王劉據、廣陵王劉胥、膠東王劉弗陵三人聯袂而至,步入殿中。
後兩位諸侯王神色如常,平靜地向殿內望去。
唯獨趙王劉據,一入殿便臉色大變,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恐懼!
這熟悉的場景,銅鍋、圓桌、圓凳,與當年何其相似,那一次他還挨了父皇一記響亮的耳光!
此刻,劉據小心翼翼地就座,如履薄冰,生怕一言不慎便遭受責罰。
其餘兩位王侯雖未經曆過類似場麵,但也同樣謹小慎微,如臨大敵。
自古帝王家無真情,冷酷無情乃是皇家傳統。
三哥從前與他們親如手足,但現今卻是君臣有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物是人非,世事滄桑,一切都已不同往昔!
"嗬嗬,大哥、四弟、六弟,何必如此拘謹,今日不過是我等兄弟第一次同席而坐,暢飲長談而已。"劉旦臉上掛著和煦的笑容,語氣輕鬆愉悅。
話音未落,殿內侍從已經端上各色精致菜蔬,熱氣騰騰。
"來,諸位兄弟嚐嚐,這銅鍋涮羊肉確是人間美味,滋味無窮。"劉旦熱情招呼道,率先拿起筷子,示範如何享用火鍋。
"是是,多謝陛下盛情。"三位諸侯王不約而同地應和,卻無一人敢於放鬆。
三人各自隻敢坐半個屁股在凳子上,劉旦每招呼一句,他們才敢夾一片肉放入口中,動作拘謹至極。
進餐期間還要時刻留意劉旦的眼色變化,生怕觸怒天顏。
不時地還要奉承讚美幾句,以示恭敬。
目睹這一幕,劉旦忍不住輕歎一聲,心中無奈至極。
今日擺下這一桌火鍋宴席,本是想借著同桌用餐的親密氛圍拉近彼此距離。
畢竟華夏文化中,飯桌之上往往能夠化解許多隔閡,談笑間解決問題也會更加順暢。
喜歡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