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太上皇的這番操作實在是高明至極!
字數:7064 加入書籤
"一個失去實權的老皇帝,自然不值得結交與巴結,也不需要過分敬畏與防範,對嗎?"
說到這裏,桑弘羊緩緩轉過身來,直視眾人的眼睛,他的目光如同利刃般銳利,似乎能夠穿透人心最深處的偽裝與算計。
"那老夫且問你們,在此次遷徙諸侯王的大行動中,太上皇究竟扮演了什麽角色?他的存在對整個計劃有何影響?"
這一問題如同石破天驚,令在場的輔政大臣們都陷入沉思,沒有人立即回答。
桑弘羊剛才的分析雖然直白甚至有些刺耳,但不得不承認,他說出了眾人心中最真實的想法。
太上皇已經退位,不再掌握實權,自然無法決定他們的官職升遷與榮辱進退。
這種情況下,他們確實不必過分巴結一個已經淡出權力中心的老皇帝,也不必特別畏懼與防範。
雖然這種想法聽起來冷酷無情,但在這個功利至上的官場環境中,幾乎是所有人的共識,不過是大家心照不宣罷了。
一個離開權力中心的退位皇帝,其實際影響力可能還不如他們這些在任的重臣,特別是在另一位強勢皇帝的監視下,更是舉步維艱。
正是基於這種認知,他們才會如此有恃無恐地對桑弘羊的建議表示不屑。
然而,這位老臣的提問卻點醒了他們,難道其中還有他們沒有察覺到的微妙之處?
太上皇在遷徙諸侯王行動中扮演了什麽角色?
眾人仔細回想,似乎太上皇除了在建章宮設宴款待那些諸侯王之外,並沒有其他明顯的參與。
至少從表麵上看,這次行動主要是由當今皇帝一手策劃並執行的,太上皇的存在感極低。
這個事實廣為人知,但至於宴會上究竟發生了什麽,有哪些內幕對話,外臣們自然無從得知。
畢竟那是劉氏家族的私人宴會,外姓大臣並未受邀參加,自然無法了解其中詳情。
然而,就在眾人思索之際,一個略帶猶豫的聲音打破了沉默"據說,那次建章宮的宴飲中,陛下是借助太上皇的威嚴,才成功震懾住那些心懷異誌的諸侯王。"
霍去病的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的耳中,如同一塊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層層漣漪。
按理說,劉氏家宴中的機密事宜,霍去病這樣的外臣是不可能知曉的,就像其他大臣一樣被蒙在鼓裏。
然而世事往往就是如此奇妙,誰能想到堂堂驃騎將軍竟與一位諸侯王有著特殊的表親關係呢?
這個鮮為人知的內幕消息,正是趙王劉據親口告訴霍去病的。
此次遷徙西域,每位諸侯王都需要帶領軍隊以鎮守邊疆,而趙王劉據作為一個文弱書生,既缺乏領兵經驗,又是新封諸侯,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招募到足夠的精銳戰士。
在這種情況下,趙王隻能求助於與他有些姻親關係的霍去病,希望能借到一些精銳兵力。
出於對姨母的情誼考慮,霍去病慷慨地將自己府中不少家丁相贈,這些人多是跟隨他南征北戰的老兵,戰鬥力不俗,足以幫助劉據在西域站穩腳跟,建立基本防禦。
這一決定自然是事先征詢過霍光的意見,畢竟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霍光對此表示完全讚同,在他看來,趙王遠赴西域後,已不再構成任何威脅,給予一些幫助不僅無傷大雅,還能在適當時候展現恩情。
正是在這次私下交談中,霍去病得知了建章宮內那場宴會的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與真相。
霍去病此言一出,頓時引得眾人紛紛側目,驚訝地看向這位年輕的驃騎將軍。
驃騎將軍果然不同凡響,連這種皇家內部的秘密都能獲悉,情報網絡之廣令人驚歎!
就連提問者桑弘羊也流露出一絲詫異之色,這種隱秘之事,就連他這個輔政首腦都是首次聽聞,可見其機密程度之高。
短暫的驚訝過後,桑弘羊心中的某些猜測更加篤定,事情的真相開始在他腦海中逐漸清晰起來。
眾位輔政大臣臉上浮現出各種複雜的表情,唯獨霍光不動聲色地向自己的兄長投去一個警告的眼神,示意他不要再多言,以免禍從口出。
霍去病接收到弟弟的眼色,似乎也意識到自己說得太多了,悻悻地閉上嘴巴,安靜地站在一旁,表情木然地傾聽著這群"陰險狡詐"的政治家們繼續他們的交鋒。
桑弘羊將這一切細微的表情變化盡收眼底,唇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微笑。
"諸位都聽到了驃騎將軍的爆料,連我們英勇無雙的陛下也需要借助太上皇的威勢才能鎮住那些桀驁不馴的諸侯王,你們難道還認為太上皇隻是一個無足輕重的擺設嗎?"
桑弘羊的話音剛落,立刻有一個略帶尖銳的聲音迫不及待地反駁道"這又能說明什麽?最終拍板決策、執行計劃的依然是當今陛下,太上皇不過是了一個威懾的象征罷了!"
太上皇除了那點殘存的威望之外,已經沒有什麽實質性的權力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上官桀在心中憤憤地補充著,雖然沒有說出口,但他表情中的不屑已經充分表達了這一立場。
在他看來,整個遷徙諸侯王的複雜過程中,陛下不過是象征性地借用了太上皇的虎皮威名,真正的規劃與執行全部由陛下親自主持。
這與太上皇的個人意誌有什麽關係?充其量隻是一個被利用的工具罷了!
上官桀愈發確信,這位桑大人今天是在故弄玄虛,危言聳聽,試圖動搖他們對當今陛下的忠誠。
無論老人家今天如何巧舌如簧,他上官桀都將毫不動搖地效忠於當今皇帝陛下!
他絕不會被桑弘羊的話所迷惑,更不會去巴結一個已經退居二線的太上皇!
他上官桀,就是如此錚錚鐵骨,堅定不移!
"嗬嗬,上官大人莫要心浮氣躁,老夫並無他意,"桑弘羊慈祥地笑道,語氣中帶著一絲對年輕人衝動的寬容。
上官桀能有今日的顯赫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太上皇當年的賞識與提拔,如今卻急於撇清關係,甚至表現出對舊主的輕視,這種無情無義的小人行徑著實令人不齒。
不過桑弘羊也不打算點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世之道與生存法則,他無意去評判別人的選擇。
"建章宮那次宴會暫且不論,還有其他更加關鍵的環節值得我們深思,"桑弘羊繼續引導著話題的走向。
"還有其他例證?"霍光皺眉問道,表情中帶著幾分警惕與好奇"大人所指為何?"
"我們不妨將時間線拉長一些,追本溯源,想一想這次遷徙諸侯王的最初起因是什麽?"桑弘羊點到為止,留給眾人思考的空間。
一群智謀過人的政治精英們迅速在腦海中梳理著事件的脈絡,試圖找出其中的關鍵節點。
遷徙諸侯王的直接導火索,是陛下在宣室殿宴請三位兄弟,邀請他們前往西域就任封地。
不對,還要再往前推,那隻是行動的一部分,並非真正的起因。
促使陛下決定遷徙諸侯王的根本原因是什麽呢?
"楚王謀逆!"蘇武突然醒悟,脫口而出,眼中閃爍著恍然大悟的光芒。
"正是!"桑弘羊滿意地點頭讚許道"當初太上皇北征匈奴期間,楚王圖謀不軌,陛下按而不發。"
"直到太上皇凱旋歸來後,才將此事交由太上皇處置,這其中的深意,你們可曾思考過?"
"隨後,太上皇又做了哪些事情?事情的發展軌跡是怎樣的?"
太上皇在處理完楚王謀反一事後不久便宣布退位,由當今陛下登基繼位,之後便開始了遷徙諸侯王的大規模行動。
然而,在這一係列事件中,還有一個被人忽視的重要環節。
太上皇在退位前曾親自巡視東境,帶回了廣陵王劉胥,並將其軟禁在宮中。
當時朝野上下甚至盛傳太上皇有意處死廣陵王,為當今陛下掃清障礙,平定潛在威脅。
直到陛下出麵求情,提出遷徙諸侯王的折中方案,廣陵王才幸免於難,保住性命。
在場的大臣們眉頭緊鎖,他們模模糊糊地感覺到了什麽,但還是無法將這些零散的片段聯係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畫麵。
正在眾人冥思苦想之際,桑弘羊富有穿透力的聲音再次響起"太上皇是什麽樣的人?他一生殺伐決斷,何時如此優柔寡斷過?若真要除掉廣陵王,何必大費周章地軟禁,直接一杯毒酒送其上路不是更加幹脆利落?"
"若真有殺心,哪裏還會留給陛下求情的機會?又怎會有後來的遷徙諸侯王一事?"
"這一切,真的隻是陛下對廣陵王施以恩德的偶然之舉嗎?"
這一番話猶如晴天霹靂,瞬間擊中了所有人的思想盲區!
眾人眼中同時迸發出恍然大悟的光芒,如夢方醒,仿佛一塊遮蔽視線的厚重簾幕突然被掀開!
桑弘羊的分析實在太有道理了!
太上皇的性格舉世皆知,素來是雷厲風行,一旦決定的事情,絕不拖泥帶水,即便麵對天王老子也會堅定執行到底!
他從不是一個瞻前顧後、猶豫不決的君主!
如果太上皇真的想要除掉廣陵王,以他的行事風格,早在東巡時就會悄無聲息地賜予廣陵王一杯毒酒,徹底解決問題。
他怎麽會多此一舉,將人帶回長安,又是軟禁,又是恐嚇,製造如此大的聲勢?
這種拖拖拉拉的做法,既不符合太上皇一貫雷厲風行的性格特點,也會讓陛下處於尷尬的境地。
要殺一個人,特別是殺自己兒子的親兄弟,按照常理應該悄無聲息地進行,盡量避免在當事人麵前直接動手。
怎麽會刻意將威脅擺在陛下麵前,讓皇帝難堪?
即便陛下真的認為自己的兄弟構成了威脅,難道他會直接開口對太上皇說"父皇,請您盡快處死我的兄弟,好讓兒臣高枕無憂"?
這種有違人倫的請求,哪個做兒子的能夠開得了口?
所以,太上皇的這種做法不僅讓陛下左右為難,也讓自己的行動受到掣肘,根本不是一個精明老狐狸會做的選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後來在宴會上出現的趙王、膠東王等人,如果太上皇真有意除掉這些潛在威脅,何必搞得如此複雜?
直接一杯毒酒下去,神不知鬼不覺地解決問題,根本不會給陛下留下任何求情的餘地!
由此可見,太上皇從一開始就沒有真正想要殺害諸侯王的打算!
他那番咄咄逼人的死亡威脅,不過是在等待陛下挺身而出,替這些王爺們求情!
如此一來,太上皇對諸王惡言相向,而陛下則扮演救世主的角色,給予安撫與保護。
這一壓一抬,一張一弛之間,恰好為新登基的皇帝創造了收買人心的絕佳契機!
加之正值新君登基之際,更是讓陛下贏得了"仁德明君"的美譽,為穩固統治奠定了堅實基礎!
進一步分析,太上皇的這番操作實在是高明至極!
與此同時,太上皇精妙地借著這場謀逆風波,如同一位老練的棋手,逐步實施對諸侯王勢力的全麵整肅,手段之高明令人歎為觀止。
在太上皇煞氣騰騰的死亡威脅陰影籠罩下,被遷往西域或漠北的命運瞬間從殘酷流放蛻變為難得的救命恩典,這份恩德的轉化之快令人目眩神迷。
年輕的皇帝借此良機巧妙安撫三位親兄弟,宛如一位溫柔卻堅定的長兄,以情感和理性完美平衡的姿態贏得了他們的衷心感激。
這三位被"搶救"下來的皇族成員隨後又成了陛下收服其他諸侯王的絕佳工具,他們親身經曆的故事成為了最有說服力的活廣告。
一環緊扣一環,每一步棋都落在最精準的位置,每一道指令都恰到好處地推動著這盤宏大的博弈向前發展,宮廷政治的精妙令人心驚。
這場浩大的政治行動最終完美實現了對所有諸侯王的徹底清除,從而根除了困擾大漢朝數代君王的隱患,解決了一個曾被認為難以撼動的權力結構。
喜歡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