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擴土萬裏,功蓋千秋!

字數:6810   加入書籤

A+A-


    桑弘羊的一番點撥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他們此前未曾注意的政治盲區,那些看似毫無規律的安排背後竟有如此深層次的考量!
    遷徙諸侯王表麵上是一次大規模的權力重組,實則處處體現著當今皇帝的個人意誌與戰略考量。
    各王封地的優劣、麵積、位置,無一不是經過精心計算,處處彰顯著皇權的絕對掌控與帝王個人的偏好取舍。
    楚王謀逆被貶,自然是咎由自取,而長沙王一脈獲得優渥待遇,則明顯是出於皇帝的特別關照與提拔。
    陛下向來不掩飾自己的喜惡,從來都是愛則愛之,恨則恨之,直率坦蕩,這是朝野上下皆知的性格特點。
    然而,對待自己的幾位親兄弟時,陛下卻一反常態地表現出了高度一致的"關愛",將他們全部分封到西域最肥沃富饒的地區,這種反常行為背後必有深意。
    表麵上看,這是關照親族的舉動,是一種對皇室兄弟的偏袒,但真相卻恰恰相反。
    這實際上是一種精妙絕倫的戒備與控製手段!
    西域是什麽地方?在被大漢收入版圖之前,那裏分布著數十個弱小的城邦國家,互不統屬,爭戰不休。
    這些小國之所以無法統一,並非出於什麽崇高的獨立理想,而是受製於地理環境的嚴苛限製——茫茫沙漠與巍峨雪山構築了天然的隔離帶,使得各國難以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
    更重要的是,西域的可耕地極其有限,無法養活大量人口,導致各國規模普遍較小,有些國家的總人口甚至比不上中原的一個普通村落!
    諸侯王被安置在這樣的地方,即使有心不軌,能夠聚集的力量也極為有限,掀不起什麽大風浪。
    還有一個更為致命的地理弱點——西域通往中原的必經之路是河西走廊,而這條狹長的通道上布滿了朝廷設置的關隘堡壘。
    玉門關、陽關、敦煌、武威、張掖這些軍事要塞如同一串鐵索,牢牢鎖住了西域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
    從西域起兵攻打大漢,這種戰略在軍事上完全不具可行性,甚至比從北方草原南下的機會還要渺茫!
    更令人深思的是,陛下的幾位親兄弟全都被安排在了西域,沒有一人被分封到北方草原,這一事實耐人尋味。
    細思極恐之處在於——將諸王封於西域,實際上就是在斷絕他們未來任何可能的造反機會!
    陛下這一安排,若說其中沒有防備提防的戰略考量,連狗都不會相信這種托詞!
    最令人歎服的是,陛下的這一係列操作堪稱天衣無縫,朝中大臣竟無一人察覺其中玄機,那些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皇室兄弟們不但沒有怨言,反而感恩戴德,如獲大赦。
    這種操控的藝術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令人不寒而栗!
    宛如一群被賣了還在為買主數錢的傻子,他們的愚昧與陛下的精明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荒謬至極!
    眾輔政大臣意識到這一點後,立刻收斂心神,不敢再深入思考這個危險的話題。
    這種涉及皇權核心的秘密知道就好,切不可外泄一字半句,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他們隻需謹記一點——當今陛下英明睿智,運籌帷幄,堪稱一代明君,緊緊跟隨陛下的意誌行事便是生存之道。
    輕易揣測聖意或妄議朝政,無異於自尋死路,沒有人會如此愚蠢!
    桑弘羊的目光在每個人臉上掃過,仔細觀察著他們的反應與神情,從中判斷著各人的理解程度與政治敏銳度。
    蘇武和金日磾臉上掛著震驚後的肅穆表情,顯然已經完全領悟了他的暗示,並為這突如其來的政治真相所震撼。
    驃騎將軍霍去病則眉頭緊鎖,一臉困惑,似乎還在努力理解桑弘羊話中的深層含義,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對此,桑弘羊並不感到意外,身為一名驍勇善戰的武將,霍去病的長處在於戰場廝殺,而非解讀朝堂上紛繁複雜的政治暗流,要求他理解這些微妙的權力博弈確實有些強人所難。
    若是老成持重的衛青將軍在場,或許能夠迅速洞悉其中玄機,但年輕氣盛的霍去病顯然還需要更多的曆練與歲月的沉澱才能明白這些彎彎繞繞。
    意外的是,年輕的霍光卻麵色如常,表情平靜,似乎對桑弘羊的分析並無太多驚訝之色,明顯是早有類似的猜測在心,隻是缺乏最後的確認。
    桑弘羊略帶詫異地望向霍光,眼中閃過一絲欣賞與讚許,由衷地感歎道"後繼有人啊!"
    "大人謬讚了,"霍光恭敬地回禮答道,姿態謙卑,卻又不失自信。
    對於桑弘羊今日所言,霍光心中已有自己的評判——關於不可輕視太上皇的警示確實是他先前疏忽的盲點,這一點他誠心接受並感到警醒。
    然而關於陛下戰略布局的分析,霍光早已心中有數,不需桑弘羊點撥也能看清其中玄機。
    趙王等人被集中封往西域而非分散各地,這種異常安排背後的戰略意圖,以霍光的政治敏銳度自然能夠洞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唯一令霍光感到困惑的是,桑弘羊今日為何一反常態,如此不吝言辭地分析局勢,直言不諱地揭示這些政治機密?
    這與桑弘羊一貫保持低調、明哲保身的行事風格截然不同,著實令人費解。
    方才那一番鞭辟入裏的政治分析,非是浸淫官場數十載的老臣難以做出,連自詡聰明的霍光都險些誤入歧途,可見其中深意之難解。
    然而桑弘羊卻毫無保留地在他們幾人麵前點破天機,而且沒有索取任何利益交換作為回報,這種無私分享實在罕見。
    這種近乎點撥後進的舉動,似乎還帶著某種示好或交好的意味,與桑弘羊以往謹慎自保的行事風格大相徑庭。
    老臣究竟有何打算?這個疑問清晰地浮現在霍光的麵容上,令人一目了然。
    桑弘羊注意到霍光臉上的疑惑,卻隻是報以一笑,並不解釋,仿佛一切盡在不言中。
    他向前走了幾步,一邊按摩著自己的腰背,一邊發出老年人特有的感慨"哎呀,站得久了,這把老骨頭實在受不了,腰酸背痛的,比不得你們這些年輕後生啊!"
    "以後朝堂上的大事,還是要靠你們這些年輕人挑起重擔啊!"
    這番話語仿佛鄰家慈祥老人的閑聊,充滿了平易近人的親切感,卻又隱含著某種言外之意。
    然而霍光並非簡單直率如霍去病,他的政治嗅覺告訴他,桑弘羊此舉必有深意,絕非單純的老人嘮叨。
    這位老謀深算的政治家,必然有著不足為外人道的隱秘圖謀!
    霍光的猜測懸而未決,至少在當下無法得到證實。
    人算不如天算,回城後的文武百官們立即被新一輪的國家事務所淹沒,霍光也無暇繼續揣測桑弘羊的真實意圖。
    遷徙諸侯王的宏大工程剛剛起步,後續還有無數繁瑣事務等待處理,遠未到收官之時。
    北方草原的情況相對簡單,那片曾經喧囂的土地早已因戰爭而變得空曠荒涼,諸侯王們隻需按部就班地逐步建設即可。
    至於那些抵達封地後麵對實際情況而大呼上當、叫苦連天的諸侯王們,他們的哀嚎已無人過問。
    木已成舟,覆水難收,難道他們還想折返長安不成?如此天真的想法簡直令人發笑!
    漠北諸侯王們的苦訴奏章如雪片般飛向長安,卻在輔政大臣的案頭就被一一攔截,再難越雷池一步。
    這些控訴與請求根本未曾入過陛下的法眼,朝臣們深諳皇帝心意,自覺為陛下分憂解難。
    漠北局勢尚且如此簡單明了,西域的管控則要複雜得多,但也僅僅是"複雜一點點"而已。
    那些長期盤踞西域、翹首以盼朝廷冊封"世襲郡守"的世家豪族們最近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打擊。
    朝廷確實實施了他們期盼已久的"世襲製度",但冊封的對象並非他們這些倚老賣老的地方勢力,而是那些新到任的劉氏諸侯王!
    當這些世家終於意識到自己被朝廷徹底愚弄時,積壓多年的怒火瞬間爆發,憤怒的族長們拍案而起,群情激憤。
    "起兵!必須起兵反抗!讓那個狡猾的皇帝看看,西域究竟是誰說了算!"世家首領們群情激奮,決心誓死抵抗皇權的蠶食。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令人哭笑不得,堪稱曆史的嘲諷。
    各路諸侯王大軍壓境的同時,世家內部卻出現了嚴重的分化——背叛、挑唆、內訌、叛變、甚至主動投靠朝廷的"帶路黨"……各種匪夷所思的內部瓦解如同多米諾骨牌般迅速蔓延。
    處於崩潰邊緣的世家們這才恍然大悟,那些他們引以為傲的"封疆領土"早已被朝廷的暗線滲透得如同篩子一般千瘡百孔,毫無還手之力。
    無數世家子弟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終於醒悟"多年前接受燕王暗中資助時,就已經注定了今日的結局啊!"
    可惜這份領悟來得太晚,悔恨已無濟於事,曆史的車輪從不為個人的懊悔而停下。
    世家勢力迅速崩潰瓦解,各路諸侯王幾乎是輕而易舉地就控製了自己的封國,甚至有些地區連一兵一卒都無需動用。
    最極端的例子莫過於廣陵王的封地,那裏的世家早已被劉旦暗中策反收服,廣陵王此行更像是一次愜意的旅遊觀光,而非征服之旅。
    整個西域的全麵歸順,前後不過一個月出頭,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堪稱史上最輕鬆的大規模領土擴張!
    至此,西域正式成為大漢帝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令在這片遙遠的土地上暢通無阻,如臂使指。
    大局已定,那些被征服的世家苦苦控訴皇帝"善用詭計"的聲音很快就消散在曆史的塵埃中,無人在意,也注定不會流傳後世。
    失敗者的哀嚎不過是風中的塵埃,曆史從不傾聽那些被碾碎者的嗚咽,唯有毀滅方是他們的歸宿。
    曆史這位任性的少女,總是在勝利者的臂彎中翩翩起舞,任憑強者為她塗抹最絢麗的色彩,修飾最動人的容顏。
    西域征服的史詩終將被鐫刻在這璀璨的畫卷上,筆觸間盡是榮光與輝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朝廷史官的竹簡上將隻會流淌出一行簡潔而莊重的文字漢帝劉旦朝,大漢西征,擴土萬裏,功蓋千秋。
    再多的血淚與爭議,終將被時光的長河無情衝刷,唯留下這冰冷而輝煌的結論,如此而已!
    西域平定之後,山呼海嘯的征戰轉為細水長流的經營,一係列後續工作如同繁星般次第鋪開。
    邊軍調配、西域土地拍賣、百姓遷徙獎勵、農具牲畜提前配給、官吏選拔任命,千頭萬緒,環環相扣。
    這數月之間,朝廷官員們幾乎未曾合眼,批閱奏章之手從未停歇,禦史台的燭火徹夜不熄。
    輔政大臣們的官袍下擺因連日勞累而褶皺不堪,眼底的青黑如同最忠誠的勳章,訴說著他們對帝國的赤誠付出。
    此番人事地域調整的烽火漸熄,回首望去,大漢的疆域已宛如一頭蘇醒的巨龍,伸展開前所未有的遼闊身軀。
    原本十餘州的版圖,經此一役,一躍增至二十州之巨,疆域範圍較先帝時代擴張了足足兩倍有餘!
    皇家日報上那幅嶄新繪製的天下輿圖一經發布,便如一道驚雷震撼了每一個漢家兒女的心魂。
    百姓們目不轉睛地凝視著那氣勢磅礴的版圖,眼中閃爍著難以置信的光芒,喃喃自問"我大漢帝國,竟已如此浩瀚無垠、強盛無匹?"
    這一刻,從皇城腳下的市井小巷,到遙遠邊陲的烽火關隘,歡呼聲如潮水般此起彼伏,連綿不絕。
    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們也不由挺直了脊背,眼中燃起前所未有的自豪與振奮。
    這份舉國歡騰不僅僅是對一場戰役勝利的慶祝,更是一個古老民族在曆經磨難後重獲榮光的集體情感宣泄。
    喜歡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