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歲月

字數:7138   加入書籤

A+A-


    就這樣,繁忙而喜悅的日子如同湍急的溪流,不知不覺間流向了遠方。
    恰在新皇登基後首個重大政治工程完美收官之際,一件意料之外的風波卻悄然降臨,打破了這來之不易的平靜。
    輔政首腦桑弘羊,那位德高望重的朝廷棟梁,竟因積勞成疾,在府邸中不幸暈倒,震驚朝野!
    老臣自此臥床不起,精神萎靡,麵容憔悴,連日常起居都需仆人攙扶,更遑論處理繁雜的國家大事。
    經過深思熟慮,桑老大人終於上呈一封措辭懇切的致仕奏疏,稱自己已無力為國效力,愧對聖恩,罪莫大焉!
    這封字字血淚、句句真情的奏章呈上龍案,如同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千層波瀾。
    天子劉旦聞訊大驚,立即手書回複,堅決不準老臣告退,並派遣禦醫院最負盛名的醫者晝夜輪番診治。
    "無論花費多大代價,必須將桑愛卿救回來,朕不能沒有桑愛卿,大漢江山不能沒有桑愛卿!"皇帝陛下的金口禦言如同雷霆般震響在宮牆內外。
    如此深情厚誼的聖言一出,朝野上下無不為之動容,老淚縱橫。
    文武百官們紛紛讚歎陛下知恩圖報、仁德無雙,更羨慕桑弘羊能得如此隆重的恩寵厚待。
    能得聖眷如此之深,受恩遇如此之重,還有何求?還盼何福?
    有幸侍奉如此明君,能不竭盡全力,肝腦塗地?又有何憾?
    一時間,從金鑾殿到茶肆酒樓,從將軍府邸到尋常百姓家,對陛下的讚譽之聲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
    然而在這鋪天蓋地的頌揚聲中,仍有少數目光如炬的明眼人,能夠看穿這場戲劇表演背後的深層玄機。
    自詡"才智不凡"的霍光,這位年輕的輔政大臣,便是其中洞若觀火者。
    "嘖嘖嘖嘖嘖!"霍府書房內,霍光一臉促狹的笑意,如同品嚐了一杯醇香的美酒,回味無窮。
    "不愧是混跡官場幾十載的老狐狸,連退休這等尋常之事都能布置得如此巧妙精致,與那些隻懂直來直往的武將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他不無欣賞地評價道。
    一旁的霍去病聞言眉頭緊蹙,手中精致的白玉茶盞重重磕在桌案上,發出清脆的抗議聲響。
    "說話就說話,何必藏著掖著、陰陽怪氣!"驃騎將軍毫不掩飾眼中的不悅之色。
    霍光見狀悄悄翻了個白眼,心想不就是自己看不透內中奧妙,想讓旁人給他解釋明白嗎,凶什麽凶!
    "嗯?"察覺到弟弟不恭的眼神,沙場猛將霍去病鳳目如刀,銳利的目光仿佛能將人生生剖開。
    感受到兄長威嚴目光的壓迫,霍光連忙正色解釋道"兄長有所不知,這位桑大人的病,十有八九是假裝的,他是存心要告老還鄉!"
    聽聞此言,霍去病眉梢微揚,眼中閃過一絲若有所思的光芒。
    "桑弘羊年事已高不假,但他那副龍精虎猛的模樣,哪像是什麽積勞成疾的樣子?更詭異的是,這病來得實在太過湊巧,偏偏在大事剛剛辦妥之時突然發作,這種巧合,你信嗎?"霍光步步緊逼地分析道。
    "老狐狸這是在為陛下騰位子呢,用這種體麵的方式給自己找個退路!"霍光的話語中帶著幾分欽佩,幾分戲謔。
    霍去病眼神微眯,宛如一頭嗅到獵物氣息的獵豹,他微微頷首,示意弟弟繼續闡述自己的見解。
    "古往今來,"一朝天子一朝臣"向來是不變的鐵律,這是千古不易的權力法則!"霍光的語氣中帶著一種超越年齡的老成。
    "試問天下間,有哪位新登基的君主,會甘願自己的朝堂之上布滿先帝的親信爪牙?那既不安心,又不便於施展自己的抱負謀劃。"
    說到這裏,霍光意味深長地望向兄長"兄長不妨環顧當今朝堂,細數一下那些從先皇時代就盤踞高位的老臣們,是不是占了多數?"
    如今的朝廷上下,大多數官員確實都是從先帝時期就任職的老麵孔,陛下登基以來,除了少數幾個關鍵要職進行了調整外,其餘官員從高達二千石的九卿、郡守,到千石以下的刺史、縣令,幾乎維持原狀,鮮有變動。
    霍去病心中閃過一絲微妙的波瀾,他凝視著自己的弟弟,語氣平靜如水"有話直說,不必遮遮掩掩,咱們兄弟之間,何須這般試探?"
    霍光鄭重點頭,決定開門見山"桑弘羊作為元老重臣,他必須致仕,也該致仕了,這是新朝更替的必然要求!"
    "新君登基,舊臣讓位,天經地義,再正常不過了!"
    "桑弘羊在官場沉浮幾十年,早已練就一雙透骨慧眼,他與其等待陛下的暗示或逼迫,不如主動請辭,既保全了自己的體麵尊嚴,又在新皇心中留下好印象,為子孫後代鋪路謀福。"
    霍光雖然麵容稚嫩,此刻言談舉止間卻透著一股不符年齡的老成持重,宛如朝堂上那些飽經滄桑的老臣。
    "如今正值諸侯王遷徙完畢,朝局初定,距陛下登基已有數月之久,此時提出告老,既不顯得突兀唐突,也不會給人以不願侍奉新君的不敬印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更妙的是,桑弘羊在奏疏中還特意強調"乃臣之罪",這一筆帶過,便杜絕了世人可能產生的"陛下刻薄排擠老臣"的惡劣揣測。"
    說到最後幾句時,霍光的聲音愈發低沉,幾乎細若蚊呐,但霍去病還是捕捉到了每一個字眼。
    聽完弟弟的分析,霍去病的臉色幾度變換,如同秋日的雲層,複雜難測。
    經過弟弟的點撥,一些先前被他忽略的細節與線索漸漸連接成形,展現出一幅清晰的政治圖景。
    恍然間,他又想起另一個相似的往事,欲言又止地看向霍光,眼中閃爍著詢問的光芒。
    "是的,我正是因此而稱讚桑弘羊的老謀深算。"霍光仿佛能讀懂兄長的心思,不等霍去病開口便先一步回應。
    "當初陛下甫一登基,我們的大將軍舅舅衛青和車騎將軍李廣便聯袂上書,請求致仕退隱。"
    "嗬!時機之拙劣,簡直令人瞠目,新皇剛剛登基,兩位重臣便迫不及待地要撂挑子走人,這不是將陛下置於何地?"
    "這種行為無異於向天下昭告他們不滿新皇,寧願追隨先帝而去,豈不是有意為難陛下?"
    "反觀桑弘羊的精妙之處,他不僅耐心等到了幾個月後局勢穩定之際,還精心設計了一場"重病"的戲碼,並在奏疏中誠懇請罪,將陛下完全摘出幹係。"
    "他既完成了陛下心中的期望,又不讓陛下陷入為難境地,如此體貼入微,陛下豈能不感念於心?"
    "陛下那句"大漢不能沒有桑愛卿"的肺腑之言,便是對桑弘羊識時務舉動的最好回報!"
    "兄長靜候便是,桑弘羊必將以無上榮光致仕,而且這份巧妙的政治智慧,日後必將惠及他的子孫後代!"霍光斬釘截鐵地預言道。
    霍光越說越有信心,他終於明白了那日桑弘羊主動點撥他們的深意所在。
    那位老狐狸是在為自己的後輩精心編織一張關係網,提前結下善緣啊!
    桑弘羊的點撥之恩,他們這群輔政大臣必不會輕易忘卻,即便老人退休歸隱,他的影響力也不會隨之消散。
    日後桑家子弟入朝為官,但凡他們這群重臣稍加提攜,便是天大的恩惠,足以讓桑家門生快速在官場上站穩腳跟。
    官場有官場的規矩,今日栽下的善因,來日必有善果,誰也逃不過這人情往來的循環。
    更何況桑弘羊此番主動致仕,還與陛下配合演出了一場君臣情深的佳話,這份聖眷怎會白白浪費?
    日後必將轉化為對桑家後人的照拂提攜,這一點,城府極深的老人早已算計周全。
    弟弟的一番剖析,聽得霍去病口幹舌燥、心神不寧,他向來厭惡這種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政治技巧。
    他是武將,不是文官,刀光劍影中闖蕩慣了,哪裏需要這麽多彎彎繞繞的心思?
    多一分心機,便少一分純粹,這不是他所向往的生活態度。
    盡管如此,有些事情還是必須澄清,霍去病雙目圓睜,正欲為敬愛的舅舅辯駁幾句。
    "且慢!"霍光眼疾手快,再次搶先一步打斷道"我知道舅舅絕無陷陛下於不義之意,但架不住世人眼淺、口舌刻薄。"
    "原本無心之舉,經小人曲解便成了大不敬,這便是朝堂之險惡,我們又能如何?"
    衛青縱橫疆場,叱吒朝堂,自然明白太上皇退位後的政治形勢——老臣讓位,理所當然。
    太上皇尚且能夠主動放下權柄,他這個臣子又怎能戀棧不去?
    正因此,他才會毅然上書請辭,李廣亦是如此,一切隻因為他們理解大局,深知進退之道。
    然而,洞察形勢隻是一方麵,作為久經沙場的武將,他們卻在官場技巧上略顯粗糙,犯了時機選擇的致命錯誤。
    告老來得太急,反而讓陛下為難,引發不必要的揣測與非議。
    "不過舅舅和李將軍很快就意識到了自己的莽撞,"霍光麵向兄長,攤開雙手解釋道
    "兄長仔細觀察便會發現,這幾個月來,大將軍和車騎將軍一直都以"身體不適"為由避免上朝,正是在為自己的急切請辭找補。"
    "等到朝中上下都習慣了他們長期病休的狀態,再提出正式告老,自然水到渠成,不會引起任何波瀾。"
    霍去病張口欲言,卻最終無言以對,隻剩下一聲沉重的歎息回蕩在空氣中。
    霍光看著兄長臉上流露出的複雜情感,心中了然,也不再多言。
    舅舅衛青畢竟是霍去病最敬重的親人,如今即將以這種方式黯然離場,未免令人感慨萬千,心生失落。
    不過霍光心中清楚,如今這種體麵退場的結局已經是最好的安排了。
    若當初趙王劉據得勢,以衛青這個顯赫外戚的身份,恐怕早就被太上皇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下場不堪設想!
    如今趙王失勢,作為趙王舅舅的衛青反而因此脫離危險漩渦,堪稱"禍兮福所倚"的絕佳例證。
    這些陰暗的猜測如同一片烏雲,在霍光心中一閃而過,他並未將其宣之於口,有些心思還是獨自品味為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事情的後續發展正如霍光預料的那般精準無誤,宛如一出精心設計的宮廷大戲,每個環節都恰到好處。
    在陛下婉拒桑弘羊的第一封致仕奏疏後,老人家又接連上書兩封,語氣一次比一次懇切誠摯。
    而陛下也始終以挽留的姿態回應,對老臣表達著無限的敬重與不舍。
    如此往返三次,上演了一出君臣情深、恩義兩全的感人佳話,最終桑弘羊才被允許光榮致仕,告老還鄉。
    老大人離京的那天,據說陛下不僅賜予豐厚的財物作為慰問,還特意邀請他入宮賜宴,君臣對飲,促膝長談,恩寵之隆,前所未有。
    更為罕見的是,皇家日報竟然破例開辟專版,詳盡介紹桑弘羊幾十年來為國家立下的卓越功勳。
    借助這場聲勢浩大的宣傳,桑弘羊的名字很快傳遍大江南北,家喻戶曉,贏得了無上的聲譽與敬仰。
    這種前所未有的榮耀待遇,讓朝野上下無不為之驚歎、豔羨不已,桑弘羊的告老致仕堪稱大漢朝史上最為風光的典範。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桑弘羊的退場仿佛打開了一道閘門,隨之而來的是一波接一波的高官告退潮。
    桑弘羊離京僅僅三日,車騎將軍李廣便上書請求致仕,這次由於先前幾個月的"病休"鋪墊,他的請求顯得順理成章,毫無突兀之感。
    陛下收到奏疏後,親自前往李府探望慰問,並派遣禦醫精心診治,但最終還是不得不接受這位功勳卓著的老將軍的告別。
    宮中內侍們私下傳言,那幾日陛下時常歎息國朝痛失良將,甚至因此寢食不安,徹夜難眠。
    朝臣們聞聽此言,無不為陛下的仁德風範所感動,同時也為帝國失去一位棟梁而扼腕歎息。
    沒想到風波未平,又一封震驚朝野的告老奏疏呈上龍案,這次連隱居建章宮的太上皇都被驚動了!
    大將軍衛青,那位征戰沙場無數、為漢室立下不世之功的戰神,竟也請求致仕!
    太上皇聞訊後罕見地離開了建章宮的安逸,親自入住衛府,與這位生死與共的老戰友秉燭夜談,共憶崢嶸歲月。
    喜歡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