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十四章 應對
字數:3123 加入書籤
綿竹,鳳翔軍大營。旌旗招展,軍容更盛。
李倚親率的後軍兩萬餘人,終於在二月下旬浩浩蕩蕩抵達綿竹,與高仁厚的前軍會師。
中軍大帳內,氣氛卻無多少歡慶,反而凝重如鉛。巨大的西川輿圖上,各色標記犬牙交錯,勾勒出一幅令人窒息的亂局。
高仁厚、李振侍立一旁,監軍張承業亦在座中。高仁厚手持細棒,沉穩地匯報當前態勢:“大王,監軍。我軍雖順利拿下利州、通過劍州、綿州,然西川腹地,已成泥潭。”
他指向漢州:“王建與東川軍主力約兩萬,正與蒙陽方向山行章殘部、以及據守三交的楊晟部對峙。
三方糾纏,互有攻守,王建雖稍占上風,但山行章凶悍,楊晟據城死守,短期內王建難以擊潰任何一方,更遑論直取成都。”
棒尖移向漢州東北的德陽:“東川顧彥朗之弟顧彥暉,率一萬東川軍,已進駐德陽!距我綿竹大營不過百裏!雖未主動挑釁,但營壘森嚴,日夜窺探,其意不言自明,乃受王建唆使,監視牽製我軍!”
又點向彭州:“彭州富庶,然其地毗鄰蒙陽山行章與漢州王建,已成風暴之眼。我軍若此時強攻,無論觸動哪一方,都可能招致兩麵甚至三麵夾擊!風險極大!”
最後指向西北:“符道昭將軍已按計劃,率五千精兵直撲茂州。據最新探報,茂州守備空虛,符將軍進展順利,不日當有捷報傳來!”
他頓了頓,補充道:“朝廷韋太尉大軍,至今尚未抵達蜀境。山南西道楊守亮,確有出兵,然其方向非是東川或西川,而是南下…進攻荊南燮州去了。”
帳內一片寂靜。張承業眉頭緊鎖,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扶手。這局麵比他預想的還要混亂複雜。
朝廷旨意是討伐陳敬瑄、田令孜,如今卻變成了藩鎮與亂軍的大混戰,王師反而被晾在了一邊,還被顧彥暉的大軍盯著。
李倚負手立於圖前,目光深邃地掃過每一個標記。彭州暫時不能碰了,風險太高。
茂州由符道昭去取,應無大礙。但眼前最大的問題是——顧彥暉那一萬東川軍,像根刺一樣紮在側翼。還有王建…這個狡猾的對手,正被山行章拖著,卻不忘派顧彥暉來惡心自己。
他眼角餘光瞥見李振欲言又止,又看到張承業正凝神觀察著自己。
此時此地,在監軍眼皮底下,與心腹謀士商議“搶地盤”顯然不合時宜。他需要的是一個既能穩住局麵、探清虛實,又不失朝廷威儀和王室風度的策略。
沉吟片刻,李倚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局勢紛亂,敵友難辨。
然,朝廷旨意,討逆為先。王建雖跋扈,名義上亦是奉旨討逆之臣。顧彥暉陳兵德陽,雖行監視之實,卻未公然挑釁王師。”
他轉過身,目光掃過帳中諸人,尤其在張承業臉上停留一瞬,語氣顯得格外坦蕩與顧全大局:
“值此多事之秋,藩鎮之間,更應消弭誤會,戮力同心,共誅國賊陳、田!若因猜忌而內耗,反令逆賊坐大,朝廷蒙羞,非社稷之福!”
他手指重重落在漢州的位置:“本王決定,親赴漢州前線,與王建一會!”
帳內眾人皆是一怔。
李倚繼續道,理由充分:“其一,探明王建真實態度與討逆方略,敦促其全力剿滅山行章、楊晟,勿使戰事遷延!其二,當麵向其闡明我‘王師’入川隻為討逆,無意與其爭功奪地,消解其猜忌!
其三,”他目光微冷,“親自看看顧彥暉大軍背後的王建,究竟在打什麽算盤!其四,也是向朝廷,向監軍表明,本王一心為公,光明磊落,願與各方協調,共靖西川!”
他看向張承業:“張監軍,你以為此議如何?可有不妥?”
張承業看著李倚坦蕩的眼神,聽著這冠冕堂皇、處處站在朝廷和討逆大業高度的理由,心中縱有疑慮,也難以反駁。
親赴前線與藩帥會談,協調平叛,這本就是監軍職責所在。
他沉吟片刻,緩緩點頭:“大王心係社稷,顧全大局,此議…甚妥。本監軍當隨行,以昭朝廷威儀,並見證大王與王節度之會商。”
“好!”李倚點頭,隨即下令:
“高將軍!”
“末將在!”
“本王與監軍前往漢州期間,綿竹大營由你全權坐鎮!嚴密監視德陽顧彥暉部動向!
若其有異動,準你臨機決斷,但切記,非其主動挑釁,不可先行啟釁!符道昭處若有茂州捷報,即刻飛馬報我!同時,整軍經武,隨時待命!”
“末將領命!”高仁厚抱拳,眼神沉穩。
“興緒!”李倚轉向謀士。
“臣在!”
“你隨本王與監軍同赴漢州!備好相應文書、印信及…給王建的‘見麵禮’。” 李倚意味深長地看了李振一眼。
李振心領神會:“臣遵命!”
“曹大猛!點齊玄甲衛,隨行護衛!明日一早,啟程前往漢州!”
“末將領命!”曹大猛嗡聲應諾。
李倚的目光再次投向輿圖上漢州的位置,眼神深處閃過一絲難以察覺的銳利。
與王建的會麵,既是形勢所迫的權宜之計,也將是一場沒有硝煙的較量。他要親自去會一會這頭盤踞西川的猛虎,看看他的牙口,也摸摸他的底牌。
而彭州、茂州,乃至整個西川的棋局,將在這次會麵之後,迎來新的變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