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十六章 會麵(2)
字數:2586 加入書籤
李振這番話,精準地戳中了王建當前的利益點——山行章、楊晟擋在他南下進攻成都的路上,同樣也是李倚需要掃除的障礙。與其在此刻為顧彥暉的監視扯皮,不如先聯手解決共同的敵人。
王建眼中精光爆閃,瞬間權衡了利弊。與李倚硬頂下去並無好處,反而可能錯失戰機。他臉上的委屈和悲憤瞬間褪去,換上了豪邁爽朗的大笑,猛地一拍大腿:“哈哈哈!李先生此言,真乃金玉良言!
正合我意!山行章、楊晟二賊,跳梁小醜,竟敢阻撓大王王師!末將願為大王先鋒,共破此賊!大王,”他站起身,對著李倚深深一揖,語氣熱切無比:“讓我等共議破敵之策!”
一場無形的交鋒,在張承業和李振的巧妙化解下,終於從針鋒相對轉向了暫時的合作。
李倚心中微鬆一口氣,麵上保持著親王的威儀,頷首道:“王節帥深明大義,甚好。那便議一議如何破這山、楊二賊。”
帳內氣氛頓時“融洽”起來,雙方幕僚紛紛落座,開始討論具體的軍事部署。酒水被奉上,王建熱情地勸酒布菜,言語間極盡恭維。李倚也從容應對,舉杯共飲。
然而,當李倚的目光與王建看似真誠的眼神在空中短暫交匯時,兩人心底都無比清晰:眼前這個笑容滿麵、誓言旦旦的盟友,其危險程度,遠超過戰場上任何明刀明槍的敵人。
這脆弱的同盟,不過是風暴來臨前短暫的喘息。張承業坐在一旁,目光低垂,但緊抿的嘴角和挺直的脊背,無聲地彰顯著他對這暫時“和諧”下暗流的警惕。
李振則與周庠看似熱絡地交談,言語間卻機鋒暗藏,都在為各自的主公爭取著最有利的條件。
帳內炭火劈啪作響,驅散著蜀地早春的濕寒,卻驅不散空氣中彌漫的算計與謹慎。酒過一巡,方才因“共討山、楊”而稍顯緩和的氣氛,隨著新的軍情急報瞬間再次緊繃。
一名王建親兵疾步入內,單膝跪地,聲音帶著刻意壓低的急促:“啟稟節帥、大王!成都急報!陳敬瑄遣大將宋行能,統兵七萬,已出成都,星夜兼程馳援蒙陽山行章、楊晟部!前鋒不日將至!”
帳內落針可聞。七萬!這個數字如同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水麵,激起了巨大的漣漪。山行章、楊晟原有兵力加上這七萬生力軍,已是一股足以撼動整個西川戰局的龐然大物。
李倚端著酒杯的手指微微收緊,麵上卻波瀾不驚,目光投向對麵的王建。
王建臉上的豪邁笑容凝固了一瞬,隨即化為更深沉的憂慮,他重重放下酒杯,長歎一聲:“唉!田、陳二賊,當真是傾巢而出,窮凶極惡啊!這宋行能,乃陳敬瑄心腹悍將,麾下皆是西川精銳,此來必是誌在必得!”
“形勢確實愈發嚴峻了。”李倚緩緩開口,聲音沉穩,“山、楊二賊盤踞蒙陽、三交,已成犄角之勢,如今又得宋行能七萬強援,如虎添翼。王節帥久鎮西川,熟知地理軍情,依你之見,當如何破局?”
王建心中冷笑,知道這是李倚在試探,想讓他主動去啃硬骨頭。
他立刻換上一副憂國憂民又略帶為難的神情:“大王明鑒!敵軍勢大,兵鋒正銳,若強行與之決戰於蒙陽堅壁之下,恐非上策,徒增傷亡,於國無益啊!”
他話鋒一轉,目光變得“懇切”,“末將思慮,不若暫避其鋒,尋機分而破之。大王神武,威震關中,若大王能親率鳳翔鐵騎,扼守險要,牽製住宋行能主力大軍,使其首尾不能相顧,末將願親提一旅偏師,星夜奔襲山行章、楊晟在蒙陽外圍的薄弱營寨!
此乃‘圍魏救趙’之策,若成,可斷其糧道,亂其軍心,山、楊二賊必潰!屆時宋行能孤軍深入,進退失據,大王再以雷霆之勢擊之,大事可定矣!”他這番話,將最艱苦的正麵牽製任務“情真意切”地推給了李倚,自己則去“奔襲薄弱”,搶功的意圖昭然若揭。
坐在一旁的張承業,眉頭微不可察地皺了一下。這位忠心耿耿的宦官,最見不得有人試圖將皇室置於險地。他雖未出聲,但挺直的身軀和緊抿的嘴唇,都透露出對王建提議的不滿和警惕。
李倚尚未回應,他身旁的李振卻輕笑一聲,撫掌道:“王節帥此計甚妙!圍魏救趙,分而擊之,確是兵法正道。”
王建臉上剛露出一絲得色,卻聽李振話鋒陡轉,帶著一絲玩味:“不過,宋行能七萬大軍,攜新銳之威,氣勢洶洶。若大王僅以鳳翔軍一部正麵牽製,恐力有未逮,反易被其集中兵力突破。
一旦防線動搖,不僅節帥奔襲之計難成,整個漢州乃至大王安危,都將危如累卵啊!”
他看向王建,眼神銳利,“王節帥麾下東川健兒,久經戰陣,對本地山川了如指掌。由節帥親率主力,憑借地利構築堅固防線,正麵頂住宋行能鋒芒,似乎更為穩妥?
大王則可親率精銳,繞道側翼,尋機直搗山行章、楊晟巢穴。王節帥牽製之功,必為首功!”李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同樣把最危險的任務推了回去,還加上了“首功”的誘惑。
王建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慍怒,臉上笑容卻不變,看向周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