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五章 交心
字數:3324 加入書籤
                    坐在下首的張承業沉默不語,他不是初出茅廬的新人,想當初處在宮中那種爾虞我詐的環境中,他既不站隊楊複恭,也不攀附田令孜,仍然能置身於世外,就足以證明他的智慧了。
    案後的李倚還在繼續說著,言辭懇切而真摯,聲音中也透露出一種近乎剖白的真誠:“監軍,你是皇兄的肱股之臣,你的心就像明鏡一樣清澈!
    我一直殫精竭慮,生怕辜負了皇兄的囑托!然而,麵對眼前的僵局,我實在是感到力不從心!這並非是我一人所能突破的困境啊!”
    他的話語中充滿了焦慮和無奈,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我日夜都在焦灼地思考著如何破敵,苦尋良策,但始終未能找到一個可行的方法。所以,還請監軍不吝賜教,指點一下迷津!我一定會洗耳恭聽,虛心接受你的教導!”
    說完這些話後,李倚的身體微微前傾,將“困境”與“求教”的姿態展現得淋漓盡致,仿佛在向張承業表達著自己的誠意。
    下首的張承業終於抬起頭來,卻並沒有看向李倚,而是緩緩地掃過案頭那堆墨跡淋漓的捷報,這些捷報上充斥著“斬首”、“破敵”、“繳獲”等字眼,顯然都是一些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不過張承業的目光並沒有在這些捷報上過多停留,而是很快地掠過了那些捷報,最後停留在了地圖上。在地圖上,山行章的營寨孤零零地矗立著,而與之相對的,是王建那龐大的營盤標記,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帳內一片死寂,靜得連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隻有那燭芯偶爾爆開的劈啪輕響,在這令人窒息的氛圍中顯得格外突兀。
    張承業就那樣沉默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站在一旁侍奉的將領和書吏感覺自己的呼吸都快被這壓抑的氣氛給壓得喘不過氣來了。
    終於,張承業轉過身去,深深的看了一眼李倚,似乎想要將他看透,但李倚麵對他的目光,卻顯得非常坦然,沒有絲毫慌亂。
    “大王。”張承業的聲音平緩清晰,讓人聽不出他此刻內心的真實情緒,“忠勤王事,其誌可嘉。然而……”他的話突然停了下來,而是看向了帳內的其他人,不再言語。
    李倚順著他目光,明白了他的意思,揮了揮手,帳內的人也很識趣的退了出去,待帳內隻剩下李倚和張承業二人後。
    過了好一會兒,張承業才又繼續說道:“虛耗日久,終非良策。王建他坐視不理,我自會前去催促。
    隻是,朝廷真正想要的,並不是這些。朝廷要的,是成都!是陳、田二逆的首級!還望大王...”
    說到這裏,張承業語氣稍顯激動,聲音也大了起來。
    “莫要忘了自己初衷!”
    他並不是愚笨之人,李倚做的這一切他看在眼裏,心理跟明鏡一樣,這位親王嘴上說著一切為了朝廷,但利州拿下來後刺史是他鳳翔的人,到了西川後又悄悄分兵攻占了茂州,這一切的一切無不表明這位親王積極出兵另有所圖。
    但張承業也不會點破這些,也會配合著他去做這些,原因無他,朝廷現在勢衰,早已無力掌控這些藩鎮,而李倚終究是李唐皇室的人,西川這等富庶之地,落在外姓藩鎮手中,不如讓李倚拿下,以免再度出現陳田二人這種聽調不聽宣的情況。
    不管怎麽說,至少在表麵上,鳳翔是忠勤王事,聽從調遣。
    聽到這句話,李倚的身體微微一顫,雖然這一動作非常細微,幾乎難以察覺,但還是被張承業敏銳地捕捉到了。不過,李倚很快就恢複了常態,他慢慢地挺直了身子,毫不退縮地迎上了張承業那似乎能夠穿透人心的犀利目光。
    他的臉上依然保持著那份坦然的憂慮和恭敬,鄭重地說道:“監軍放心,自出兵討逆以來,我每日便提醒自己,出兵所為何事,自不敢忘了這等初衷。
    更何況皇兄如此信任,我一心所想的也不過是討伐叛逆,隻盼望能夠早日攻克成都,將叛賊俘虜獻給皇兄。
    隻是見戰事進展不順,我內心焦急,所以才有些口不擇言。
    且王建和顧彥暉縱然有一些過錯,但他二人畢竟也是奉旨出征的軍隊,我所擔憂的隻是他二人不肯竭盡全力而已,絕對沒有其他的意思!”
    張承業盯著李倚,那目光深不見底,仿佛要將他從裏到外看個通透。
    半晌,他才收回目光,:“大王不忘初衷,便好。至於……王建和顧彥暉二人,我自會前去提醒。”
    說完,他不再看向李倚,而是用一種隱晦的方式提醒道:“大王若有何謀劃,大可放手施行,無需過多憂慮。我唯一之期望,便是能將陳田二人安然帶回,向聖上複命。至於戰後之西川將如何發展,想必聖上亦不願其再為外姓所據吧。”
    李倚聽到這句話,心中猛地一震,他突然意識到,原來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張承業其實都心知肚明。而他自己卻還天真地認為這些事情做得非常隱蔽,不會被他察覺。
    想到這裏,李倚不禁苦笑起來,感歎道:“未曾料到啊,監軍竟然如此深謀遠慮,早已洞察了我的真實意圖。”
    張承業微微點頭,表示認同,然後語重心長地說道:“現今天下局勢波譎雲詭,藩鎮割據之勢愈演愈烈,聖上雖有重振大唐河山之雄心,卻也有心無力。
    然,大唐的江山社稷豈能輕易拱手讓人?若真至那般田地,望大王莫要忘卻我們於途中你對我所言。當效太宗皇帝,提三尺劍,掃平不臣,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張承業的這番話,猶如醍醐灌頂,讓李倚恍然大悟。他終於明白,眼前的這個人,對於天下局勢的洞察力是如此之深,絕非一般的愚忠之士可比。張承業所忠心耿耿的,並非某一個人,而是這廣袤的大唐江山。
    正因為如此,在曆史的長河中,當李存勖企圖稱帝時,張承業深知複興唐室已無可能,於是心灰意冷,最終抑鬱而終。想到這裏,李倚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敬佩之情。
    既然張承業對大唐江山如此執著,李倚自然也不再有任何顧慮。他毅然起身離席,步履堅定地走到張承業身旁,凝視著對方的眼睛,鄭重地說道:“監軍放心,大唐江山必不會丟!”
    這簡短而有力的話語,既是對張承業的承諾,也是李倚內心深處的誓言。
    麵對李倚如此誠懇地承諾,張承業終於露出了笑容,欣慰地點了點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