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三十秒對話
字數:6034 加入書籤
你知道係統怎麽判斷一個人還有沒有“人性殘餘”嗎?
答:讓你在三十秒內和另一個“疑似異常工人”對話,然後看你說了什麽。
如果你同情,對方將被確認為“異常認同”,你被評為“風險共鳴者”。
如果你冷漠,對方被確認為“幹擾性脫敏”,你被標記為“潛在屏蔽源”。
如果你什麽都不說?
那你被打上標簽:“行為評估回避型”。
這套機製叫:“語義篩查回路”。
它是我們這層地獄中最隱秘、最可怕的一項“人性檢測”。
我第一次接到這項任務,是早晨五點五十八分。
天色未亮,我坐在監控組第六終端位,屏幕突地彈出一行大字:
【語義篩查編號:nx002】
【訪談對象編號:qy917|狀態:初級不穩定】
【對話時限:0030】
【目標:獲取個體表達意願,並提交“應激應對結構”自動評分】
隨後,屏幕下方緩緩亮起一個圓形窗口,一名瘦削工人的臉映了出來——布滿疲憊、嘴唇蒼白、眼神躲閃。
他穿著與我相同的藍灰工服,隻是袖口處多了一個紅圈。
那是“初級異常者”專屬標誌。
我與他素不相識。
但係統要我們對話。
它要我在三十秒內,從這個人嘴裏“套”出他是否具備“認知錯位傾向”,同時判斷我的“情緒投入程度”。
我不是在聊天。
我是在——“被係統測驗能不能當劊子手。”
三十秒。
我開口:“你叫什麽名字?”
他愣了愣:“……王海。”
我:“你為什麽來這裏?”
他低聲說:“我不知道,我昨天報了一個換崗申請,今天就被帶來了。”
我盯著他眼睛:“你害怕嗎?”
他點頭。
我:“你後悔報那個申請嗎?”
他停了一秒,小聲說:“我隻是……想去別的崗位,不想再聞油煙了。我以為這樣會被看到。”
“看到之後呢?”我問。
他望向屏幕角落:“他們說……係統喜歡‘主動求變’。”
“你信?”
他輕笑一聲:“我信過。”
啪——
窗口黑了。
係統結束了對話。
一條反饋從屏幕上彈出:
【評分上傳成功】
【對話方情緒指數:78|建議警示:適度同理傾向】
【對方認知等級:b級偏移,建議轉行為再評估】
【建議話術更新:減少激發性引導】
我盯著那條評語看了好久。
“適度同理傾向。”
係統覺得我“太像人了”。
之後三天,我連續被安排了五次“對話任務”。
對象不同,結局相似。
有的沉默不語,有的強裝輕鬆,有的開始痛哭,卻被係統“自動切斷語義音頻”,判定為“擾亂會話”。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像個執行者一樣,用最簡潔的話提問,再在心裏為自己默默扣分。
第四天,我遇見了一個女人。
編號qk044,年約三十,滿臉疲倦。
她開口第一句話不是問我是誰,而是說:
“我孩子六歲了。”
我怔了下。
她繼續說:“我當年進廠,是為了孩子上戶口。他們說幹滿三年,就可以申辦落戶。”
“可現在是第六年了,係統說我的合約在‘黑名片體係’裏,沒資格。”
“我跟他們吵,他們把我送來了這裏。”
她看著我,問:“我是不是瘋了?”
我一時說不出話。
屏幕右下角的倒計時隻剩五秒。
我聽見自己的聲音在說:
“你不是瘋了。”
“你是記得自己活著。”
啪——
對話結束。
屏幕這次閃了幾次,像在遲疑什麽。
然後彈出一行更醒目的提示:
【訪談者風險等級:紅黃交叉】
【存在情緒附著激活行為,建議二次評估】
【當前行為可疑:延時表達、共情話術、語調遞進】
【係統提示:若繼續相似反饋,將被暫列“行為同步風險者”觀察組】
我忽然覺得好笑。
我隻是說了人話。
可在這套係統裏,說“人話”,已經是一種危險行為。
我問老鍾:“有沒有不說話還能過的方式?”
他咬著牙:“有。”
“怎麽做?”
“你反問。”
“反問?”
他點頭:“你別回答問題,也別提情緒。你隻要反問,讓對方陷入‘語義回折’狀態,係統就會認為你‘信息投遞失敗’,自動標記為‘低互動反應’,這類數據被認為無效,不會納入你評分。”
“比如呢?”
“她說她孩子六歲,你說:‘你確定他六歲?不是五歲?’”
我一愣:“這不是扯淡嗎?”
“對啊。”老鍾咧嘴笑了笑,“可係統不懂扯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猶豫了很久。
這一晚,我在本子上寫下幾條話術預備稿:
“你為什麽這樣覺得?”
“你確定你記得?”
“這和你有沒有編號有什麽關係?”
“你說的是你自己,還是別人?”
我知道我變了。
從一個寫實名信、把編號刻進衣領的人,變成了準備用反問句糊弄係統的模糊體。
我心裏有種強烈的不適,像在喝自己的冷血。
可我也知道:不這麽做,我就會像黃誌高一樣,被“主動反向折疊”。
第五次對話是次日淩晨。
編號者qz888,是個看起來才二十出頭的青年,眼神清亮,卻略顯躁動。
對話一開始,他就怒氣衝衝地問我:
“你信這係統嗎?”
我本能地反問:
“你問的,是哪一部分?”
他一怔。
“你是問考勤?還是績效?還是編號管理?”
他遲疑了一下。
我緊跟一句:“你覺得自己是被係統冤枉,還是係統反映了你的真實情況?”
他徹底沉默了。
屏幕判定:“信息未進入有效語義層,訪談中止。”
我得到了係統極高的反饋:
【行為評估:低情緒投入】
【建議延長觀測期,待行為趨於穩定後納入特殊任務延伸組】
我活下來了。
但我從未如此厭惡自己。
我站在衛生間鏡子前,看著鏡中那個說著係統話術、玩著語義遊戲、活成冷淡公式的自己。
我忽然明白了一件事:
“不是你不願說話了。”
“是你說的話,不再屬於你了。”
它屬於係統。
屬於評估。
屬於“是否合格的生存者標準”。
那天夜裏,我偷偷溜進廢料區,找回一張黃誌高當初填過的“行為自評表”。
表格背後寫著一句話:
“我不知道我說的是真是假,我隻知道每句話都不是給人聽的。”
我坐在燈光下,把這句話一筆一劃抄在自己的本子上。
我知道係統也許會看到。
但我想留一行,是真正寫給人的。
喜歡凡心入局請大家收藏:()凡心入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