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小楊帥的婚禮

字數:5163   加入書籤

A+A-


    十二月下旬的安州,寒風凜冽,刺史府內卻張燈結彩,喜氣洋洋。楊忠站在銅鏡前,任由侍從為他整理喜服,手指不自覺地摩挲著衣襟上的暗紋。這身絳紅色喜服是大哥劉璟親手為他挑選的,八百裏加急送到的,針腳細密,領口處還繡著一對交頸鴛鴦。
    \"都督今日真是英姿勃發。\"侍從笑著為他係上玉帶。
    楊忠望著鏡中的自己,黝黑的麵龐上難得露出一絲靦腆。他想起遠在長安的母親和弟弟,心頭湧上一陣酸澀。若是他們能親眼看到自己成婚該多好。大哥劉璟此時正在長安準備吏考,也無法到場。隻有二哥高昂還在此處,讓他不至於孤身一人站在婚禮上。
    \"三弟!\"高昂洪亮的聲音從門外傳來,隨即一個魁梧的身影大步跨入,拍了拍楊忠的肩膀,\"好一個俊朗新郎官!道福縣主見了怕是要羞得抬不起頭來。\"
    楊忠笑著搖頭:\"二哥別取笑我了。\"
    高昂收斂笑容,認真道:\"你母親托人帶了家書和賀禮來。\"他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和一枚古樸的五銖錢,\"你母親說這是祖上傳下來的,保佑子孫平安。\"
    楊忠接過玉佩,觸手溫潤。他小心展開家書,母親的叮囑讓他眼眶發熱。信中字字牽掛,囑咐他要善待妻子,更叮囑他戰場上多加小心。
    \"母親身體可好?\"楊忠低聲問道。
    \"硬朗著呢,來人說就是總念叨你。\"高昂笑道,\"小弟楊敷現在跟著獨孤兄讀書習武,長高了不少,天天嚷著要來找三哥。\"
    楊忠將銅錢係在腰間,心中暖流湧動。雖然至親未能到場,但他們的心意卻跨越山河,溫暖了這個寒冷的冬日。
    與此同時,劉道福的閨房內,侍女們正忙著為她梳妝打扮。劉道福端坐在銅鏡前,看著鏡中自己逐漸被珠翠裝點的容顏,心跳如鼓。她自幼隨兄長劉亮在中山長大,見慣了山林草木,卻從未經曆過這般女兒家的場麵。
    \"縣主今日真美。\"貼身侍女小翠為她戴上鳳冠,輕聲讚歎。
    劉道福抿了抿唇上的胭脂,想起初次見到楊忠的情景。那是剛到長安時,這個年輕將領正在未央宮外練武,眼神堅定,麵不改色。當時她就覺得,此人絕非池中之物。
    \"大哥來了嗎?\"劉道福輕聲問道。
    \"劉軍師正在前廳招待賓客。\"小翠答道,\"他說要親自送縣主出閣。\"
    劉道福點點頭。父母早逝,長兄如父,今日由劉亮主婚,也算是了卻一樁心事。她深吸一口氣,平複著胸口的悸動。從今日起,她將不再是單純的宗室之女,而是一位將軍的妻子。
    婚禮在刺史府正廳舉行,雖不奢華卻莊重典雅。李虎、吳明徹、侯莫陳崇等將領早已入席,觥籌交錯間談笑風生。小將劉桃枝和梁士彥正在拚酒,引得眾人陣陣喝彩。
    \"聽說楊都督當初隻是個農家子?\"年輕的裴英起湊到高昂身邊,好奇地問道。
    高昂豪飲一杯,朗聲道:\"放屁!我三弟乃弘農楊氏之後,雖家道中落,卻胸懷大誌。當年在鄉裏,他就常說"大丈夫當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裴英起眼中閃過敬佩之色:\"如今楊都督已是北庭大都督,當真了得。\"
    \"這算什麽?\"高昂拍了拍桌子,\"待我們兄弟輔佐大哥平定天下,到時候讓你們看看什麽是真正的功業!\"
    正說話間,鼓樂聲起,劉亮牽著劉道福緩步走入廳堂。新娘一襲大紅嫁衣,金線繡製的鳳凰在燭光下熠熠生輝,雖蒙著蓋頭,卻掩不住端莊優雅的氣質。楊忠站在廳中央,看著自己的新娘一步步走近,喉頭不自覺地滾動。
    劉亮將妹妹的手交到楊忠手中,沉聲道:\"楊忠,我將最珍視的妹妹托付給你,望你善待於她。\"
    楊忠鄭重接過那隻纖細卻布滿習武薄繭的手,堅定道:\"劉兄放心,楊忠此生必不負道福。\"
    拜堂儀式簡潔莊重。當楊忠與劉道福共飲合巹酒時,席間爆發出一陣歡呼。裴英起趁機講了個軍中笑話,逗得眾人前仰後合,連一向嚴肅的羊侃都忍不住笑出了聲。
    酒過三巡,高昂摟著楊忠的肩膀,眼中已有幾分醉意:\"三弟啊,想當年咱們跟著菊花結義時,哪能想到有今日?\"
    楊忠望著廳內歡聲笑語的同袍,感慨萬千:\"是啊,我一個農家子,如今竟成了北庭大都督,還娶了縣主為妻。\"
    \"這才剛剛開始!\"高昂舉起酒杯,豪氣幹雲,\"總有一天,我們三兄弟要平定這個天下,結束這亂世!讓百姓不再流離失所,讓孩子們都有書讀!\"
    楊忠被這番話說得熱血沸騰,與二哥重重碰杯:\"為了天下太平!\"
    夜色漸深,賓客們酒興正酣。劉桃枝和梁士彥已經喝得東倒西歪,還在嚷嚷著要繼續拚酒。裴英起不知從哪裏找來一把琵琶,即興彈唱起軍中歌謠,引得眾人齊聲應和。
    \"時候不早了。\"劉亮看了看天色,起身道,\"新人該入洞房了。\"
    此言一出,席間頓時響起一片起哄聲。李虎大笑著推了楊忠一把:\"快去快去,莫讓新娘子久等!\"
    楊忠向眾人拱手告辭,在哄笑聲中離席。劉道福早已被送入洞房,此刻正端坐在床沿,紅蓋頭下的麵容看不真切,隻有交疊在膝上的雙手微微顫抖,泄露了內心的緊張。
    楊忠站在門前深吸一口氣,才推門而入。屋內紅燭高燒,喜氣盈盈。他緩步走到新娘麵前,輕輕掀起那方紅綢。
    燭光下,劉道福抬眸望來,眼中似有星辰閃爍。她今日妝容精致,柳葉眉下是一雙明亮的杏眼,朱唇微抿,頰邊飛起兩朵紅雲,比平日更添幾分嬌豔。
    \"夫...夫君。\"劉道福輕喚一聲,聲音細如蚊呐。
    這一聲呼喚讓楊忠心頭一熱。他握住妻子微涼的手,鄭重道:\"道福,我楊忠今日既娶你為妻,必當竭盡所能,給你幸福。\"
    劉道福眼中泛起水光,輕聲道:\"妾身不求榮華富貴,隻願與夫君並肩而立,共度時艱。\"
    楊忠聞言,心中感動更甚。他知道劉道福並非尋常閨閣女子,而是能與他同甘共苦的伴侶。正欲再言,忽聽窗外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響和壓抑的竊笑。
    劉道福也聽到了,疑惑地望向窗戶。楊忠無奈一笑,大步走到窗前猛地推開——隻見李虎、吳明徹、裴英起等一眾將領正貓著腰躲在窗下,被逮個正著也不尷尬,反而哈哈大笑起來。
    \"你們這些...\"楊忠又好氣又好笑。
    \"鬧洞房乃古禮也!\"裴英起理直氣壯地喊道,卻被匆匆趕來的劉亮一把揪住後領。
    \"都給我回去喝酒!\"劉亮板著臉驅趕眾人,\"誰再敢來打擾我妹妹妹夫,軍法處置!\"
    將領們嘻嘻哈哈地散去,劉亮衝楊忠使了個眼色,也轉身離開。屋內重新恢複寧靜,隻剩下紅燭偶爾發出的輕微爆裂聲。
    楊忠回到劉道福身邊,見她羞得連耳根都紅了,不禁柔聲道:\"別理他們,軍中漢子粗魯慣了。\"
    劉道福輕輕點頭,忽然想起什麽,從枕下取出一個小包袱:\"這是妾身為夫君準備的禮物。\"
    楊忠打開一看,是一件親手縫製的裏衣和一雙布襪,針腳細密整齊,顯然是花了心思的。他心頭一熱,從腰間解下那枚母親給的銅錢,為劉道福係在衣帶上:\"這是我母親給的傳家之物,現在交給你保管。\"
    兩人相視一笑,先前的尷尬漸漸消散。紅燭搖曳,映照著這對新人的臉龐,窗外寒風呼嘯,卻吹不散室內的溫暖。
    與此同時,千裏之外的長安城內,來自各地的士子們正陸續抵達,準備參加正月初七的吏考。城南一家客棧中,河東士子盛子新正伏案疾書,反複修改自己的策論文章。
    \"盛兄還在用功?\"同屋的京兆士子柳慶推門而入,帶來一身寒氣。
    盛子京抬頭笑了笑:\"柳兄回來了?可打聽到什麽消息?\"
    柳慶搓了搓凍僵的手,在炭盆旁坐下:\"聽說這次吏考由漢王和酈公親自主持,考題可能與新政有關。\"
    \"果真如此?\"盛子京眼睛一亮,\"我在河東時就聽聞漢王推行均田製,減輕賦稅,深得民心。\"
    柳慶點頭:\"不僅如此,漢國還廣設學堂,就連貧家子弟也能讀書識字。若能考取漢官,確能造福一方。\"
    隔壁房間,從河北趕來的楊愔正就著油燈翻閱漢國律法條文。他曾在北魏為官,因不受重用而被張嶽勸說辭官,前來漢國尋找出路。
    \"有意思...\"楊愔撫須沉吟,\"這漢國律法竟明文規定官員貪汙五十兩以上即處斬刑,難怪能吏治清明。\"
    窗外飄起雪花,長安城的屋簷漸漸覆上銀裝。來自左威衛將軍李賢的弟弟李穆、李遠,以及高昂的四弟高季式等一眾英才,都在各自的住處為即將到來的吏考做著準備。他們或奮筆疾書,或挑燈夜讀,或三五成群討論時政,每個人都懷揣著不同的抱負,卻同樣期待著在新政權中施展才華。
    而在安州的新房裏,紅燭已經燃去了大半。楊忠輕輕為熟睡中的劉道福掖好被角,自己卻毫無睡意。他望著窗外的星空,思緒萬千。從農家子到北庭大都督,從孤身一人到如今有了知心伴侶,命運給了他太多驚喜。
    \"亂世終將結束。\"楊忠在心中默念著二哥的豪言,又低頭看了看妻子恬靜的睡顏,\"為了大哥,為了天下太平,為了家人安康,我楊忠必當竭盡全力。\"
    他輕輕握住劉道福的手,合上雙眼。明日醒來,將是全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