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計劃中的計劃

字數:4262   加入書籤

A+A-


    幾日之後———
    太極殿內,劉璟他負手而立,目光如炬地盯著案幾上繡衣衛呈報的密函,眉頭緊鎖如鐵。窗外寒冷的夜風裹挾著淡淡的梅花香氣飄入殿內,卻驅散不了他心頭的陰霾。
    \"韋夐、杜子暉...\"劉璟的手指輕輕敲擊著檀木案幾,聲音低沉而冷硬,仿佛從齒縫間擠出這幾個字,\"很好…等你們許久了…\"
    他的指尖在密函上劃過,留下細微的汗漬。這些關隴士族,世代盤踞西北,根深蒂固,關中羌亂數十載,尚不能將他們消滅幹淨。自他推行新政以來,這些人明裏暗裏的反抗從未停止。如今竟敢將矛頭指向他的兒子——那個剛滿月的小生命。
    \"英兒…\"劉璟想起兒子那雙清澈如泉的眼睛,心頭一陣刺痛。那孩子尚在繈褓之中,不知世事,卻要承受這些惡毒的攻擊。他的手指不自覺地握緊,指節因用力而泛白,青筋在手背上清晰可見。
    殿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斷了劉璟的思緒。他抬眼望去,隻見劉亮風塵仆仆地跨入殿門,一身青袍沾滿塵土,連靴子上都帶著未幹的泥漿,顯然是剛回長安就直奔此處而來。
    \"亮弟!\"劉璟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快步迎上前去,雙手扶住劉亮的肩膀,\"安州之行如何?可還順利?\"
    劉亮躬身行禮,抬頭時眼中精光閃爍,嘴角帶著一絲疲憊卻堅定的微笑:\"回稟大王,北庭已定,舍妹已與三將軍順利完婚。臣聽聞長安風雲突變,特來複命。\"
    劉璟注意到劉亮眼中那抹熟悉的銳利,知道他已察覺局勢變化。這個從中山跑來投奔自己的族弟,最初自己以為隻是個來打秋風的窮親戚,沒想到卻有過人的智慧與膽識,如今已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
    \"坐。\"劉璟示意侍從退下,親自為劉亮斟了一杯熱茶,茶香在殿內氤氳開來,\"你聽到什麽風聲了?\"
    劉亮接過茶盞,卻不急著飲,目光灼灼地看著劉璟,聲音壓得極低:\"柳澄之事,恐怕隻是開始。\"
    劉璟眼中寒光一閃,嘴角卻勾起一抹冷笑:\"看來繡衣衛的情報,你也已經知道了。\"
    \"臣在回程途中聽聞柳澄煽動太學士子,詆毀吏考新政,意圖行刺大王。\"劉亮啜了一口茶,眼中閃過一絲譏諷,\"這等拙劣手段,不像是柳澄一人所為。他那點膽量,若非背後有人撐腰,怎敢如此放肆?\"
    劉璟踱步到窗前,望著遠處宮牆上跳動的火光,聲音低沉:\"韋夐、杜子暉等人已經按捺不住了。他們第一步散播謠言攻擊英兒,第二步聯絡河西殘餘羌胡作亂,第三步...\"他轉身直視劉亮,目光如刀,\"要聯絡部分朝臣逼我放棄新政。\"
    劉亮放下茶盞,手指輕輕敲擊案幾,節奏與劉璟方才如出一轍:\"大王打算如何應對?\"
    殿內一時寂靜,隻有燭火偶爾發出輕微的爆裂聲。劉璟的目光落在牆上懸掛的寶劍上——那是鑄造大師綦毋懷文替他鍛造的名劍\"開平\",劍鞘上鑲嵌的寶石在燭光下閃爍著冷冽的光芒。
    \"韋孝寬我已召回。\"劉璟沉聲道,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劍穗,\"此人我有大用,不該被韋家牽連。\"
    劉亮眼中閃過一絲讚賞:\"大王明鑒。韋將軍鎮守玉壁有功,確實難得的人才。隻是...\"他猶豫片刻,\"韋家勢力不小,若隻處置韋夐而放過韋孝寬,恐怕會引起非議。\"
    劉璟冷笑一聲:\"非議?我劉璟行事,何曾在意過那些閑言碎語?\"他轉身麵對劉亮,\"韋孝寬雖是韋家人,但為人忠誠,剛正不阿,與那些腐儒不同。這樣的人,殺了可惜。\"
    劉亮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大王高瞻遠矚。但其他人...\"
    \"其他人就沒這麽幸運了。\"劉璟的聲音冷了下來,如同冬日寒冰,\"杜子暉暗中資助羌胡叛軍,韋夐散布謠言誹謗世子,柳澄更是膽大包天,竟敢策劃行刺...這些人,一個都不能留。\"
    劉亮忽然笑了,那笑容讓劉璟想起他們年少時一起謀劃軍務的場景,狡黠中帶著幾分狠厲:\"大王,臣有一計。\"
    劉璟挑眉:\"說。\"
    \"柳澄謀逆案尚未結案。\"劉亮眼中閃爍著狡黠的光芒,身體微微前傾,\"不如...把這些士族都裝進去?\"
    劉璟心頭一震,立刻明白了劉亮的意圖。他緩步走回主座,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定國劍的劍穗:\"打掉老的,放過小的...\"
    \"正是。\"劉亮傾身向前,聲音壓低到幾乎聽不見,\"韋家、杜家、這些家主頑固不化,但他們的子侄輩中不乏可用之才。若一網打盡,朝堂必然動蕩。\"
    劉璟閉目沉思。他腦海中閃過朝中那些年輕士族的麵孔——韋孝寬的族人韋藝,才華橫溢;杜子暉的次子杜杲,精通律法,這些人確實都是可用之才。
    \"他們會甘心臣服嗎?\"劉璟睜開眼,目光如炬,\"父輩被殺,他們心中豈能不生怨恨?\"
    劉亮輕笑一聲,眼中閃過一絲冷意:\"族人因謀逆獲罪,他們能保住性命已是王恩浩蕩,還敢有何異心?更何況...\"他頓了頓,\"大王可以讓他們親手檢舉族人的罪行,以示忠誠。\"
    劉璟心頭一震。這招確實狠辣——讓兒子檢舉父親,既斷了他們的退路,又測試了忠誠。他凝視著劉亮,忽然意識到這個看似溫和的族弟,在政治鬥爭中的手段竟如此老辣。
    \"亮弟此計甚妙。\"劉璟緩緩點頭,\"但這些人該如何處置?總不能全殺了。朝中需要人才,而培養一個能用的官員,至少需要十年。\"
    劉亮眼中閃過一絲狡黠:\"大王可還記得蕭寶夤?\"
    \"蕭寶夤?\"劉璟一怔,隨即恍然大悟,嘴角不自覺地上揚,\"你是說...\"
    \"蕭寶夤不是一直想重建大齊,攻滅梁朝嗎?\"劉亮笑道,眼中閃爍著計謀得逞的光芒,\"我們給他送些"人才"去。這些人滿腹經綸,又擅長溜須拍馬,蕭寶夤必然如獲至寶。到時候,巴蜀之地...\"
    劉璟忍不住大笑出聲,笑聲在空曠的大殿內回蕩:\"妙!太妙了!讓他們去禍亂巴蜀,待時機成熟,我再出兵巴蜀,拯救水深火熱的百姓...\"
    \"正是如此。\"劉亮也笑了,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既解決了內患,又為日後收複巴蜀埋下伏筆。一舉兩得。\"
    劉璟起身走到劉亮麵前,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亮弟啊亮弟,有你相助,何愁大業不成!\"
    劉亮卻忽然正色道:\"大王,還有一事。\"
    \"說。\"
    \"世子之事...\"劉亮猶豫片刻,似乎在斟酌詞句,\"謠言雖是無稽之談,但不可不防。民間已有傳言,說世子出生時天現異象,恐非吉兆。未免偈語之事被有心人拿來作祟,不如請佛門高僧前來祈福…\"
    劉璟眼中閃過一絲複雜。他一個現代人,最討厭那些大和尚的鬼話,但民心向背,有時不得不為。他想起兒子那張稚嫩的臉龐,心頭一軟:\"就依你所言。不過...\"他眼中閃過一絲警惕,\"要找可靠的人,別讓那些和尚借機生事。\"
    劉亮會意地點頭:\"臣明白。法門寺的慧遠大師德高望重,與士族無甚往來,可擔此任。\"
    殿外傳來更鼓聲,已是三更時分。劉亮起身告辭:\"大王早些歇息,臣明日便著手安排。\"
    劉璟點點頭,目送劉亮離去。殿門關閉的瞬間,他臉上的笑意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思索。
    他走回案前,手指劃過密函上那些熟悉的名字——韋夐、杜子暉、柳澄...這些人的家族或許在未來都曾冠絕隋唐。但他的大漢,絕不容許這些附骨之蛆,趴在他的王朝上吸血。
    \"為了英兒,為了大漢...\"劉璟低聲自語,拿起朱筆,在密函上重重畫了一個圈,如同判官勾決生死簿。
    一場針對關隴士族的雷霆行動就將展開。而那些年輕的士族子弟,將麵臨忠誠與親情的殘酷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