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賀拔嶽的危機
字數:5423 加入書籤
劉亮離去後,劉璟依然在房間內處理著堆積的政事。他揉了揉酸澀的雙眼,案幾上堆積如山的竹簡在昏黃的光線下顯得格外沉重。窗外傳來更夫敲梆子的聲音,已是三更天了。
\"大王,您該歇息了。\"太監劉安端著一碗熱騰騰的薑茶走進來,臉上寫滿擔憂。
劉璟接過茶碗,溫熱透過陶瓷傳到掌心。\"再等等,劉亮送來的這份名單,我總覺得有些熟悉。\"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卷竹簡上,手指輕輕摩挲著\"高賓\"二字。
這個名字像一根刺,紮在他的記憶裏。劉璟閉上眼,腦海中浮現出前世讀過的史書片段——高熲,隋朝開國名相,輔佐楊堅統一天下的能臣。
\"劉安,去把武關縣令高賓的檔案取來。\"劉璟忽然睜開眼,聲音裏帶著一絲急切。
不多時,劉安捧著一卷簡冊回來。劉璟迫不及待地展開,燭光下,墨跡清晰可見:\"高賓,字元賓,年二十有五,渤海郡蓨縣人。少聰慧,通經史,善治政。去歲吏考,評為上上,授武關縣令...\"
\"果然是他!\"劉璟猛地一拍大腿,竹簡在案幾上彈跳了一下。劉安被這突如其來的動作嚇了一跳,茶碗差點脫手。
\"大王,您這是...\"
\"劉安,立刻派人去請高縣令過來,就說我有要事相商。\"劉璟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仿佛發現了稀世珍寶。
劉安麵露難色:\"大王,這都三更天了...\"
\"無妨,就說我等著他。\"劉璟擺擺手,語氣不容置疑。
約莫一個時辰後,書房外傳來腳步聲。劉璟抬頭,隻見一名身著青色官服的年輕男子站在門口。他身材修長,麵容儀偉,一雙眼睛在燭光下炯炯有神。
\"下官高賓,拜見漢王。\"高賓深深一揖,姿態恭敬卻不卑微。
\"高縣令不必多禮,深夜喚你前來,多有叨擾。\"劉璟示意他入座,親自斟了一杯茶推過去。
高賓雙手接過,卻不急著飲,而是端正地放在案幾上。\"大王召見,下官榮幸之至,何來叨擾之說。\"
劉璟細細打量著眼前這位年輕人。二十五歲的年紀,眉宇間卻透著超越年齡的沉穩。更難得的是,麵對自己這個漢王,他不卑不亢,既不失禮數,又不顯得諂媚。
\"高縣令在武關任職多久了?\"劉璟決定先試探一番。
\"回大王,自去年十月至今,已近一年。\"高賓回答得一絲不苟。
\"一年時間,能將武關治理得井井有條,實屬不易。\"劉璟點點頭,\"我聽聞你去歲吏考評為上上,看來名副其實。\"
高賓微微低頭:\"大王過獎。下官不過盡本分而已。\"
劉璟忽然話鋒一轉:\"高縣令是渤海蓨縣人?\"
高賓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異樣,隨即恢複平靜:\"正是。\"
\"渤海高氏,名門望族啊。\"劉璟意味深長地說。劉璟心中暗想:看來二弟一家不能全據渤海的名頭了……
高賓的手不易察覺地顫抖了一下,茶水在杯中蕩起細微的波紋。他深吸一口氣,忽然起身,向劉璟深深鞠了一躬,額頭幾乎觸地。
\"大王明鑒。下官確為渤海高氏之後。當年葛榮作亂河北,我高氏滿門...\"他的聲音哽咽了一下,\"除下官因在遼東遊學幸免於難,餘者皆遭屠戮。\"
劉璟默然。那段曆史他再熟悉不過——葛榮叛亂,河北生靈塗炭。自己率軍平叛,誅殺葛榮,救萬民於水火。
高賓直起身,眼中含淚卻強忍著不讓落下:\"後來聽聞葛榮被大王所滅,下官便立誓投效,以報大王誅殺仇敵之恩。去歲吏考得中,特意請求調往武關,隻為離大王更近一步。\"
劉璟心中一震。他沒想到自己無意中的一個舉動,竟讓這個年輕人銘記至今。看著高賓堅毅的眼神,劉璟忽然明白了為何他的兒子高熲能成為隋朝名相——這種知恩圖報、忠義兩全的家風,正是培養棟梁之才的土壤。
\"高縣令請起。\"劉璟親自扶起高賓,\"我起兵是為天下百姓,不在於一家一姓。葛榮殘暴不仁,人人得而誅之,你不必如此。\"
高賓卻堅定地搖頭:\"於大王或許是舉手之勞,於下官卻是血海深仇得報。這一年來,下官親眼目睹大王治下關中百姓安居樂業,更覺當初選擇無錯。漢王仁義,實乃天下之福。\"
劉璟不禁莞爾。他忽然想到即將南下巴蜀的賀拔允大軍,軍中多是能征善戰的武將,卻少有懂得治理地方的文臣。眼前這位高賓,不正是最合適的人選嗎?
\"高縣令,\"劉璟直視對方的眼睛,\"賀拔將軍即將南下巴蜀,軍中缺乏治理地方的賢才。你可願出任秦州長史,隨軍南下?\"
高賓瞳孔微縮,顯然沒料到這突如其來的提拔。秦州長史雖非顯赫要職,但隨軍出征意味著進入權力核心圈,前途不可限量。
他深吸一口氣,內心翻江倒海。一方麵是對機遇的欣喜,一方麵是對未知挑戰的忐忑。但最終,建功立業的渴望戰勝了猶豫。
\"下官...不,末將願往!\"高賓再次深深一揖,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定不負大王厚望!\"
劉璟滿意地點頭:\"好!你且回去做好交接,三日後啟程赴任。\"
待高賓退下後,劉璟走到窗前,望著東方漸白的天色。他仿佛已經看到,這個年輕人未來在巴蜀大地上施展才華的身影。而更遠的地方,高熲——那個將在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名相,或許正在命運的齒輪中緩緩轉動。
—————
與此同時,幾百裏外的光州城內,火光衝天,慘叫不絕。
段韶揮舞著長刀,衝在最前麵。他身後的鮮卑騎兵如潮水般湧入城門,鐵蹄踏過青石板路,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
\"殺!一個不留!\"婁睿的聲音在混亂中格外刺耳。他高大的身軀在火光映照下如同魔神,手中長槊每一次揮舞都帶起一片血花。
守將賀南站在街壘後,聲嘶力竭地指揮著殘餘士兵抵抗。\"頂住!為了光州百姓!\"他的鎧甲已經殘破不堪,臉上滿是血汙。
一支羽箭破空而來,正中賀南咽喉。他瞪大眼睛,雙手徒勞地抓住箭杆,緩緩倒下。最後的意識裏,是他年幼的兒子在城破前被他偷偷送走的畫麵。
隨著守將陣亡,光州守軍徹底崩潰。鮮卑騎兵衝入民宅,慘叫聲此起彼伏。一名士兵拖著個年輕女子從屋裏出來,女子衣衫不整,哭喊著掙紮。士兵獰笑著舉起刀...
\"住手!\"
一聲清亮的喝止從城樓上傳來。十一歲的高澄站在那裏,稚嫩的麵容因憤怒而扭曲。他身後,參軍陳元康臉色蒼白。
\"少主,這...這是戰場常態啊。\"陳元康小聲勸道。
高澄冷冷地掃了他一眼:\"傳令下去,三通鼓後,全軍收刀回營,違令者斬!\"
陳元康遲疑了一下,但在高澄淩厲的目光下,還是轉身去傳令了。
不多時,婁睿怒氣衝衝地登上城樓。\"表哥,你這是何意?將士們正殺得興起!\"
高澄看著這個比自己高大許多的表弟,絲毫不懼:\"婁睿,你在質疑我的決定?\"
婁睿被這冰冷的語氣震住了。眼前這個孩子雖然年幼,但眼神中的威嚴讓他不由自主地後退半步。\"末將不敢...隻是突然收兵會影響士氣...\"
\"士氣?\"高澄冷笑,\"我們要的是征服,不是屠殺。人都殺光了,將來統治誰?嗯?\"
婁睿啞口無言。參軍張嶽見狀,連忙上前打圓場:\"少主高瞻遠矚,婁將軍也是一時心急。不如這樣,讓將士們再...\"
\"不必說了!\"高澄斬釘截鐵地打斷,\"軍令如山,違者立斬!\"
三通鼓過後,仍有十幾名士兵沉浸在殺戮的狂歡中,不肯回營。高澄麵無表情地下令:\"全部拿下,就地正法。\"
當十幾顆人頭滾落在光州城門前時,喧囂的城池忽然安靜下來。所有士兵都驚恐地看著城樓上那個瘦小的身影,再沒有人敢輕視這個年幼的統帥。
高澄轉身走下城樓,鮮卑大軍自動分開一條道路。他的步伐沉穩有力,絲毫看不出是個孩子。
張嶽望著高澄的背影,心中暗想:\"高歡有此子,恐非漢王之福啊...\"
—————
而在泰山腳下的軍營中,宇文泰終於從長達半個月的昏迷中醒來。
\"主公!您終於醒了!\"楊侃幾乎是撲到床前,眼中含淚。
宇文泰虛弱地抬起手:\"現在...什麽情況?\"
盧辯遞上一碗藥湯,聲音沉重:\"賀拔嶽親率九千騎兵,繞過我軍防線,突襲豫、梁、宋三州。各地守軍潰不成軍,糧倉被焚,糧道已斷。\"
宇文泰聞言,猛地坐起,隨即一陣眩暈襲來,差點又昏過去。盧辯連忙扶住他:\"主公勿憂,局勢雖危,仍有轉機。\"
\"什麽轉機?快說!\"宇文泰強忍頭痛,咬牙問道。
\"高歡派其子高澄率三萬大軍渡河,已攻破齊州、光州,現駐軍光州,隨時可能進攻賀拔嶽的老巢青州。\"
宇文泰眼中精光一閃:\"好!傳令全軍,立即進攻楚軍大營!隻要擊潰楚軍主力,賀拔嶽那九千人不足為慮!\"
眾將領命而去,隻有楊侃留在最後。他憂心忡忡地看著宇文泰:\"主公,高澄進軍如此迅猛,恐怕所圖非小啊。\"
宇文泰疲憊地閉上眼睛:\"先解決眼前的危機再說吧。這天下,終究是要大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