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勝利的代價

字數:5418   加入書籤

A+A-


    七日後,鄴城,丞相府內。
    高歡癱坐在書房的地板上,手中拎著一壇未開封的烈酒。曾經銳利如鷹的眼眸如今渾濁無神,胡須雜亂如草,戰袍上還沾著塵土和幹涸的血跡。
    沙苑之戰的慘敗畫麵不斷在他腦海中重現——漢軍將士如潮水般湧來,魏軍陣線瞬間土崩瓦解,將士們的慘叫聲仿佛還在耳邊回蕩。
    \"父親。\"高澄站在門外,聲音平靜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警惕。這已經是他今天第三次來請示國事了,每次都被父親粗暴地趕走。
    \"滾!\"高歡頭也不抬,撕開酒壇封口,\"國事你自己處置,不必問我。\"
    高澄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中的不滿。他這個父親已經坑了他好幾次了,每一次都要他來收拾殘局。父子二人早就離心離德,如今隻剩表麵上的禮節。
    \"根據線報,漢國俘虜的我軍士兵還有五萬人。\"高澄保持語氣平穩,\"兒臣請求通過和談,把這些將士換回來。他們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兵,若損失殆盡,我軍將元氣大傷。\"
    高歡猛地灌下一口酒,辛辣的液體灼燒著他的喉嚨:\"換回來?用什麽換?用我這張老臉嗎?\"他自嘲地大笑,笑聲中滿是苦澀,\"我那好賢弟劉璟會買賬?他巴不得看我笑話!\"
    高澄不動聲色:\"兒臣打算以張嶽的性命為籌碼。聽說此人是漢王心腹,被我一直關押在天牢。漢王應該會重視他的價值。\"
    高歡擺擺手,顯得極不耐煩:\"隨你處置...別再煩我了。\"他又灌下一大口酒,仿佛想用酒精淹沒失敗的恥辱。
    高澄躬身退出,掩上房門的刹那,眼中閃過一絲冷光。他太了解父親了——勝時驕狂,敗則頹唐。如今沙苑慘敗,不知要多久才能振作起來。魏國不能再等下去了。
    回到議事廳,謀士陳元康早已等候多時。這位以智謀著稱的文臣麵色凝重,眼中布滿血絲,顯然也是多日未得好眠。
    \"丞相如何說?\"陳元康關切地問。
    高澄冷笑:\"還能如何?整日酗酒,不問政事。\"他走到地圖前,手指點向泰州,\"更糟糕的是,王思政開始向玉璧和河內增兵,楊忠在朔州也開始厲兵秣馬,意圖不明。我們必須盡快與漢國和談,否則腹背受敵。\"
    陳元康沉吟道:\"世子明智。隻是漢王劉璟狡猾多詐,此次和談恐怕要付出不小代價。據探報,漢軍雖勝,但也損失慘重,急需補充。我擔心他們會獅子大開口。\"
    \"代價再大,也比亡國強。\"高澄目光堅定,\"你即刻出發,以張嶽性命為籌碼,試探劉璟的口風。記住,一定要贖回五萬俘虜,至於條件…\"他頓了頓,咬牙道,\"可視情況讓步。\"
    陳元康躬身領命:\"臣定不辱命。\"但他心中明白,這次出使無異於與虎謀皮。漢王劉璟向來以強硬著稱,此次大勝後更不會輕易讓步。
    ——————
    與此同時,洛陽通往潼關的官道上,一支簡陋的車隊正在艱難前行。車輪碾過坑窪的路麵,發出吱呀作響的聲音,一如周國如今岌岌可危的國運。
    尚書左仆射楊侃坐在馬車中,眉頭緊鎖。函穀關淪陷,金墉城破,洛陽周邊漢騎遊蕩,穎、將、宋三州近百萬百姓被擄往漢國...每想至此,他的心就如刀絞般疼痛。這些天他幾乎沒有合眼,一閉眼就是百姓流離失所的慘狀。
    \"大人,前麵就是潼關了。\"車夫的聲音打斷他的思緒。
    楊侃掀開車簾,遠處潼關的輪廓在暮色中若隱若現。他知道,此次出使關係大周存亡。國內精銳盡失,國庫空虛,若不能與漢國達成停戰,這個冬天將是周國的末日。
    \"加快速度。\"楊侃吩咐道,\"務必在天黑前抵達潼關。\"
    車夫猶豫道:\"大人,潼關是漢軍把守,我們...\"
    \"正是要見漢軍。\"楊侃沉聲道,\"遞上國書,說明來意。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漢王這點氣度還是有的。\"
    話雖如此,他心中實則忐忑不安。劉璟的凶名在外,此次沙苑大捷更是讓他氣焰囂張,能否同意和談還未可知。更何況周國如今拿不出什麽像樣的籌碼,隻能寄希望於漢王不想兩線作戰的考量。
    楊侃摸了摸袖中的國書,那上麵寫滿了屈辱的條件——割讓三州,每年進貢黃金萬兩,絹五萬匹,甚至還包括送質子入長安。這些都是周國難以承受的代價,但為了生存,不得不為。
    漢國:長安未央宮
    長安未央宮內,笙歌鼎沸,燈火通明。
    漢王劉璟高坐首座,舉杯暢飲:\"諸位,此戰大捷,全賴將士用命!孤敬諸位一杯!\"
    \"大王萬歲!\"群臣歡呼,殿內一片歡騰。舞姬翩翩起舞,樂師奏響歡快的樂曲,似乎整個長安都在慶祝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
    高昂、王僧辯等將領依次上前受賞。
    高昂被封為車騎大將軍,渤海郡公,賜帛五百匹;
    吳明徹被封為左衛將軍,吳縣侯,
    王僧辯被封為明威將軍,龍鄉侯,
    胡僧佑被封為虎威將軍,南鄉侯,
    侯瑱前後積功,被封為虎賁將軍,督右軍。
    黃法氍被封為虎翼將軍,督左軍。
    而十五歲的竇毅沙苑表現十分亮眼,破格被提拔龍武將軍,富春亭侯,成為漢軍中最年輕的將軍。
    宴會持續到深夜,群臣盡歡而散。
    但慶功宴結束後,劉璟立即召見重臣議事。未央宮側殿內,氣氛與外麵的歡慶截然不同。燭光搖曳,映照出每個人臉上的凝重。
    \"大王,”尚書令長孫儉率先稟報,聲音沉重,\"此次大戰,十萬漢軍出關,陣亡兩萬五千人,傷者近兩萬。其中玄甲精騎陣亡六千,損失尤為慘重。這些精銳騎兵訓練不易,沒有三年時間難以恢複元氣。\"
    蘇綽接著道:\"按照我軍撫恤製度,陣亡將士每家需撫恤金二十兩,絹三十匹,傷者付銀五兩,絹五匹。國庫需支出超過金五十萬兩,銀十萬兩,絹近百萬匹,這還不算立功受賞的將士們。如果兌付這筆撫恤金,國庫恐怕會捉襟見肘。\"
    酈道元補充:\"從三州遷回的三十萬戶約九十萬人,安置所需土地約三百六十萬畝。關中現有閑田不足百萬畝,無法妥善安置。若強行分配,必會引起原有居民不滿。\"
    高翼和元修伯也分別匯報了糧草和冬季防災的困難。司農卿賈思勰特別指出,今冬可能再遭雪災,需儲備大量糧食衣物,否則新遷入的百姓難以度過寒冬。
    劉璟揉著太陽穴,隻覺頭疼欲裂。勝利的喜悅很快被現實的困難衝淡。他注意到軍師劉亮神色有異,便讓五相先退下。
    \"亮弟,你有何想法?\"劉璟問道,聲音中帶著疲憊。
    劉亮低聲道:\"大王,我們可以讓魏周兩國,跟梁國一樣。\"
    劉璟立即明白:\"你是說...利用和談之機勒索兩國?\"
    \"正是。\"劉亮眼中閃過精光,\"眼下消滅兩國的時機尚不成熟。不如借此機會盤剝他們,獲取最大利益。讓高歡贖回俘虜,我們索要財物彌補損失。高歡經此一敗,短期內不敢西進,必定轉而攻打宇文泰。如此,兩國相互牽製,我軍可休養生息。\"
    劉璟沉吟片刻,撫掌笑道:\"妙計!就讓宇文泰和高歡狗咬狗,我們坐收漁利!\"
    這時,內侍來報:\"大王,魏國使者陳元康、周國使者楊侃已過藍田,請求入朝覲見。\"
    劉璟與劉亮相視一笑:\"來得正好!明日朝會,要請亮弟替我會一會二位使者。\"
    當夜,劉璟獨自站在未央宮高台上,望著滿天繁星。秋夜的涼風拂過他的麵龐,卻吹不散心中的憂慮。
    勝利的代價如此巨大,這是他未曾料到的。九十萬人口的安置、數百萬兩的撫恤、冬季的糧荒...一個個難題擺在麵前。作為君王,他必須為子民的生存負責。
    \"大王還在為政務煩惱?\"劉亮不知何時來到身後。
    劉璟歎息:\"亮弟,你說我是不是太急進了?若不大舉出兵,或許不會如此艱難。\"
    劉亮搖頭:\"大王,亂世之中,不進則退。今日之苦,是為明日之盛。待魏周兩國贖金一到,諸多困難都可緩解。\"
    \"但願如此。\"劉璟望向東方,目光漸漸堅定,\"明日朝會,就看亮弟如何與那二位使者周旋了。\"
    “臣敢不從命…”劉亮輕聲笑道,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
    ——————
    與此同時,驛館內,陳元康與楊侃不期而遇。兩位使者都是聰明人,一眼就看出對方的來意。
    \"楊相也來了?\"陳元康似笑非笑,語氣中帶著幾分諷刺,\"看來宇文泰也撐不住了?\"
    楊侃冷冷回應:\"彼此彼此。隻望明日漢王莫要太過分才好。\"他心中明白,周國的處境比魏國更加艱難。周國的主力損失近半,如今國內空虛,人口凋零,若漢軍繼續進攻,周國有亡國之危。
    二人心照不宣地各自回房,心中都明白明日將是一場硬仗。漢王劉璟必然會利用他們的困境漫天要價,而他們不得不盡力周旋,為國家爭取一線生機。
    陳元康在房中踱步,思考著明天的談判策略。他知道高澄的底線——盡可能贖回俘虜,但代價不能太大。魏國雖然戰敗,但根基尚在,若漢王要價太高,寧願放棄和談也要保住國力。
    而楊侃則在燈下修改國書,將條件一再降低。周國已經輸不起了,隻要能停戰,什麽條件都可以考慮。他甚至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若漢王堅持,不惜割讓周國一半的土地。
    夜深人靜,兩位使者都無法入眠。他們知道,明天的談判將決定自己國家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