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弱國無外交
字數:3919 加入書籤
楊侃步入金殿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了與陳元康截然不同的氣氛。如果說魏使麵對的是憤怒與指責,那麽他麵對的就是冰冷的審視與毫不掩飾的鄙夷。
大殿內燭火通明,漢王劉璟高坐王座之上,兩側文武分立,目光如刀般刺向走進來的周國使者。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近乎實質的壓迫感,讓楊侃不禁暗自深吸一口氣。
\"大周使者楊侃,拜見漢王。\"楊侃躬身行禮,姿態從容不迫。他身著周國黑色官服,雖然年近五旬,但腰板挺直,目光清明,絲毫不顯老態。作為宇文泰最信任的謀士之一,他深知此次出使關係周國存亡,必須慎之又慎。
劉璟沒有立即讓他平身,而是讓他保持躬身的姿勢良久。這是一種心理戰術,意在給使者施加壓力。殿內寂靜無聲,隻有燭火劈啪作響。楊侃卻能沉得住氣,始終保持謙恭的姿態,呼吸平穩,不見絲毫慌亂。他心中明鏡似的:漢王這是在試探他的底線和耐心。
終於,劉璟緩緩開口,聲音在大殿中回蕩,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楊相在偏殿等候多時,想必已經聽到方才與魏使的談話了。\"
楊侃直起身,不卑不亢地回答:\"外臣不敢竊聽朝議,隻是大殿門扉未閉,聲音自然傳出。\"他的目光平靜地迎向珠簾後的劉璟,\"漢王若有機密之事,當閉門而議。若門戶大開,想必也是有意讓外臣聽聞。\"
好個巧妙的回答!既否認了竊聽之嫌,又暗示漢國故意讓他聽到談判內容,反將一軍。劉璟眼中閃過一絲欣賞,但很快又恢複威嚴。這個楊侃果然名不虛傳,難怪宇文泰派他前來。不過越是這樣的對手,越要小心應對。
\"既然如此,楊相當知我漢國對待敗軍之國的態度。\"劉璟聲音冷峻,如寒冰刺骨,\"周主屢次用間擾亂我漢國內政,又陰結梁、魏兩國,意圖瓜分我漢國,這筆賬該怎麽算?\"
楊侃麵色不變,心中卻快速盤算。他早知道漢王會以此發難,來前已與宇文泰商議過對策。但此刻他心念電轉,決定采取一個出人意料的策略。
\"外臣鬥膽直言,\"楊侃微微躬身,語氣平靜得仿佛在談論天氣,\"我主宇文泰乃是六鎮罪奴之子,自小生活在陰私詭譎之中,不懂得什麽大道理。謀漢國隻是因為漢國強大,而且占據地利,我主想奪取漢國作為基業,僅此而已。\"
殿內一陣騷動。眾臣沒想到楊侃如此直白,竟將宇文泰的出身和野心和盤托出,這完全違背了外交場合的慣例。刑部尚書裴俠忍不住喝道:\"大膽!竟敢在金殿之上如此放肆!\"
軍師劉亮在一旁聽著,心裏忍不住腹誹:這楊侃真是厲害,居然直接揭宇文泰的老底,說宇文泰就是個罪犯的兒子,做出這種事情本就是天經地義的。這種以退為進的策略,反而讓人無從指責。好比一個小偷被抓住後直接說\"我就是個小偷,偷東西是天經地義的\",反倒讓失主不知如何應對了。
劉亮出言接過話頭,語氣中帶著譏諷:\"楊相此言差矣,我從未見過周主這種厚顏無恥之人。奪人基業也能說得如此理直氣壯,莫非以為天下人都如周主般不知廉恥?\"
楊侃卻無所謂地笑了笑,仿佛在談論別人的事情:\"劉軍師言重了。亂世之中,強者為尊。我主不過是想在這亂世中求一條生路罷了。\"他頓了頓,目光變得銳利,\"況且,劉軍師也是務實之人,何必逞口舌之快?不如單刀直入,談談議和條件。逞這些口舌之快,難道能讓漢國多得一分利益嗎?\"
說完,楊侃從袖中取出國書,雙手奉上:\"這是我主提出的議和條件,請漢王過目。\"
內侍接過國書,呈給劉璟。劉璟同樣沒有看,直接遞給劉亮。這種姿態本身就是一種蔑視——周國的條件,還不值得他親自過目。楊侃看在眼裏,心中微沉,知道這場談判比預想的還要艱難。
劉亮展開國書,快速瀏覽後,內心十分詫異。條件之優厚超出預期:周國割南三州,歲貢黃金萬兩,絹五萬匹,遣子為質。以周國如今的國力,如果這些條件都兌現,恐怕周國的百姓很快就要反了。眼下周國接連戰敗,府兵都不願意參戰了,國庫早已空虛。
不過劉亮代表的是漢國的利益,他冷笑一聲,將國書隨手放在案上,仿佛那是什麽不值一提的東西:\"宇文泰未免太沒有誠意了吧?穎、梁、宋三州已成白地,即使還有人,也沒幾個了吧?不是我瞧不起你們,每年歲貢黃金萬兩,絹五萬匹,隻怕交了第一年就沒有以後了吧。\"
他頓了頓,語氣更加譏諷:\"至於要我大漢要宇文覺這個三歲稚子做什麽?難道幫你們皇帝養兒子嗎?養大了再讓他回來奪位不成?\"
這下到輪到楊侃摸不著頭腦了。他不明白劉亮為什麽要這麽說。這些條件已經是周國能給出的最大讓步,幾乎到了傷筋動骨的地步。難道漢國的胃口比他想象的還要大?還是說漢國根本不想議和,隻是故意刁難?
這時,劉亮繼續說了,聲音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楊相,議和也可以,你那三個條件我不感興趣。不如聽聽我這三個條件。\"
他伸出三根手指,每說一條就屈下一指:\"第一,大魏尚在,宇文泰弑帝自立,有違人臣之義,當自降一級,允許宇文泰稱王而非稱帝。天子之位,非僭越者可竊據。\"
楊侃臉色微變。這一條直擊宇文泰的合法性軟肋。稱帝是宇文泰多年的夢想,如今要他自降為王,簡直是奇恥大辱。但他強壓怒火,保持鎮定:\"請劉軍師繼續說。\"
\"第二,\"劉亮繼續說道,仿佛沒看到楊侃難看的臉色,\"南三州我們如果真想要,隨時可以自取。我們隻要滎陽一座城即可,三州你們拿回去慢慢治理吧。\"
這一條更是刁鑽。滎陽是戰略要地,控製著通往洛陽的咽喉。漢國若得滎陽,周國都城洛陽將門戶大開。而那三州從漢軍手裏過一遭,早已十室九空,歸還周國反而成了負擔。楊侃心中暗罵:好毒的計策!這分明是要周國永遠活在漢國的威脅之下。
\"第三,\"劉亮的聲音冷了下來,如刀鋒般銳利,\"我要你們武川會在漢國的所有人員名單。你們周國的信用堪憂啊,一邊議和一邊派間諜搗亂,這議和還有什麽意義?若是真心議和,就當拿出誠意來。\"
楊侃心中一震,幾乎無法保持麵色平靜。武川會是宇文泰親自建立的情報組織,在漢國潛伏多年,是周國最重要的情報來源。交出名單等於自毀耳目,這是宇文泰絕不能接受的。他強作鎮定道:\"劉軍師的條件...未免太過苛刻。我主雖誠意議和,但如此條件,恐怕...\"
\"恐怕什麽?\"劉亮打斷他,語氣咄咄逼人,\"周國如今還有討價還價的資本嗎?漢騎還在洛陽附近遊弋,若是願意,隨時可以兵臨城下。楊相是聰明人,應該明白現在的局勢。要麽接受條件,要麽...玉石俱焚。\"
楊侃沉默不語,額角滲出細密汗珠。他原以為漢國會滿足於割地賠款,沒想到對方眼光如此毒辣,直指周國命脈。這場談判,遠比他想象的更加艱難。他深吸一口氣,試圖做最後努力:\"漢王明鑒,這些條件實在...\"
劉璟終於開口,聲音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楊相可以回去好好考慮。不過記住,孤的耐心是有限的,周國的時間不多了。\"他揮了揮手,珠簾輕響,\"送客。\"
楊侃躬身告退,腳步比來時沉重了許多。他知道,這場談判才剛剛開始,而周國已經處在極其不利的位置。走出大殿時,他回頭望了一眼巍峨的太極殿,心中暗歎:漢王劉璟,果然名不虛傳。這場博弈,周國怕是難以全身而退了。
殿內,劉亮轉向劉璟,低聲道:\"大王,楊侃不會輕易答應這些條件。\"
劉璟微微一笑,珠簾後的目光深邃:\"孤知道。不過宇文泰他最後一定會答應的。否則...\"他沒有說下去,但意思已經很明顯。
這場外交博弈,從一開始就已經注定了結局。畢竟,弱國無外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