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弘熙、柔嘉
字數:3337 加入書籤
“皇上可是折煞臣妾了,弘承那孩子性子跳脫,皇上把他寵得天不怕地不怕,淑妃都不敢做這個主,終歸孩子還小,不如等孩子大些再說。”
胤禛想到弘承那個皮猴子,太陽穴突突直跳,“那混世魔王,若真給他定親,隻怕要來養心殿撒潑,罷了罷了,等他收收性子再說。”
宜修聲音忽然放柔,“弘承的事情不急,可弘熙...臣妾鬥膽,這孩子是臣妾從小看著長大,實在不忍她遠嫁和親。”
胤禛摩挲的湯碗,給她吃了個定心丸,“朕早有打算,柔嘉體弱難承遠嫁之苦,弘熙性子伶俐,倒有世蘭年輕時的颯爽勁兒,朕會留她們在京,尋個好人家。”
“皇上思慮周全,如此淑妃和華貴妃盡可放心了。”
宜修腕間被溫熱大掌握住,胤禛掌心的薄繭輕輕擦過她腕間翡翠玉鐲,輕輕歎息一聲。
“唯有與皇後相對時,朕方能卸去一身倦怠,這些日子,朕總在夢中見著柔則,可她的麵容...卻愈發模糊了。”
宜修麵上的笑容一頓,旋即展顏笑道,“許是臣妾這碗加了人參的湯起了效用,若皇上喜歡,明日再叫禦膳房備著。”
胤禛恍若未聞,抬眼望向窗外,枯坐片刻後起身,立在雕花木窗前,望著宮牆外陰雲翻湧的天際,聲音像是從很遠的地方飄來。
“朕有時覺著,柔妃莫不是柔則轉世?她身帶吉兆,為朕帶來了這麽多孩子,又協理六宮,偏生自己膝下空空。”
說到此處,他喉間泛起苦澀,“可將兩人的眉眼重疊時,又分明不同...大約是過了奈何橋,飲了孟婆湯,才忘了從前。”
胤禛說著就想起了柔妃每每擔憂他的模樣,還有那日得知自己和純元相似時眼裏噙出來淚花。
宜修望著他怔忪的側臉,指甲幾乎掐進掌心,麵上卻依舊帶著得體笑意,“臣妾亦因此格外看重柔妃,她協理六宮時剛柔並濟,倒真有幾分姐姐當年執掌王府的風範。”
胤禛轉身,抬手撫過鬢角新生的白發,望著宜修光潔如玉的麵容,笑意裏藏著幾分滄桑。
“轉瞬竟與皇後相伴三十餘載了,朕攬鏡自照,已是垂垂老矣,倒是皇後駐顏有術,不見半分歲月痕跡。”
宜修蓮步輕移,指尖掠過棋盤上的青玉棋子,“皇上春秋正盛,不過是為社稷殫精竭慮,若不嫌棄,臣妾願陪皇上對弈一局,稍解龍體乏累。”
胤禛輕笑挪至桌邊,“皇後既有雅興,朕豈有不應之理?”
玉扳指扣在棋盤上發出清響,兩人落子聲如珠落玉盤,養心殿內隻餘銅漏滴答,倒比平日多了幾分靜謐。
斜的日影一寸寸挪過窗欞,宜修踏出養心殿時,天邊已泛起胭脂色。
她轉頭吩咐,“江福海,去知會淑妃和華貴妃,皇上有意在京中為柔嘉和弘熙擇婿。”
江福海忙垂首應“嗻”。
剪秋輕聲道“華貴妃和淑妃定對皇後娘娘感恩戴德,弘熙公主能留在宮中,娘娘也盡可放心了。”
意料之中的事,宜修並未意外,說句大逆不道的話,皇上能活幾年,待自己做了太後,照樣能將弘熙留在京中。
消息傳至翊坤宮時,年世蘭正倚著猩紅軟緞靠枕,眉間都染上三分喜色,“當真?去庫房挑十匹蜀錦,再把那對東珠耳墜包好,送去景仁宮。”
頌芝捧著錦盒進來時,見主子眼角眉梢都是笑意,也跟著歡喜,“娘娘這下可算安心了!往後在京中建座金碧輝煌的公主府,柔嘉公主就是金枝玉葉一輩子,若是溫宜公主...”
話音戛然而止,她望著年世蘭驟然冷凝的臉色,慌忙跪下,“奴婢失言。”
年世蘭想起溫宜,喉間泛起苦澀,“都說皇家公主尊貴...可尊貴如溫宜,也逃不過和親的命數,本宮拚盡性命,也隻能保她不入西北苦寒之地,本宮...隻能擇其一。”
頌芝勸慰道“溫宜公主自小懂事,定是能明白娘娘的。”
年世蘭的聲音輕道頌芝都未聽清,“但願吧。”
晨光透過景仁宮的明黃窗紗,宜修端坐在赤金九龍雕花榻上,指尖輕輕摩挲著翡翠護甲,望著殿中的嬪妃。
“自上次大選已過五載,皇上體恤後宮,有意再開選秀,既是為皇家綿延子嗣,也能為宮裏添些生氣。”
高位嬪妃麵上都有幾分趣味之色,“如此,宮裏也更熱鬧了。”
唯有幾個低位嬪妃臉色驟變,祺貴人攥著娟帕的手指關節發白,安陵容看著每日帶著紅玉珠的祺貴人,做足了關心模樣,“祺貴人瞧著臉色不大好,可是身子不適?”
祺貴人強撐著福身行禮,麵上擠出笑意,“多謝淑妃娘娘掛懷,嬪妾不過是晨起著了涼,並無大礙。”
齊妃突然似笑非笑的看著她,“可不是該好好調養,祺貴人入宮也有些年頭了,眼看著瑞貴人都曾有過喜訊,怎的你這肚子就一點好消息也沒有?”
祺貴人咬住下唇,指甲幾乎掐進掌心,娘家的信箋在妝奩裏堆了厚厚一遝,每日三更天就著燭火飲下的坐胎藥,苦得她連膽汁都要嘔出來,可小腹卻始終平坦如昔。
宜修端起羊脂玉盞輕抿了口碧螺春,“子嗣之事強求不得,全看緣分,倒是三阿哥和五阿哥府上,格格著實少了些,此次選秀,若有品行端莊的秀女,倒可擇幾位入府。”
齊妃笑得眼尾細紋都舒展開來,“皇後娘娘說得極是,三阿哥最是爭氣,福晉側福晉接連誕下麟兒,若再添幾個格格,府裏可要熱鬧翻天了。”
相比齊妃,耿嬪拘謹不少,“皇後娘娘素來眼光獨到,還望娘娘能為臣妾費心挑選幾位貼心的丫頭...”
宜修點點頭,“無妨,華貴妃....”
話音未落,年世蘭便打斷“臣妾久疏宮務,恐誤了大事,柔妃素來精細,不如交給她?”
宜修唇角勾起一抹恰到好處的淺笑,“既如此,選秀一事便由柔妃主持,敬妃從旁協助。”
柔妃和敬妃齊齊起身福身行禮,“臣妾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