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吳幣如刀:鄭國的反製

字數:5330   加入書籤

A+A-


    吳侯道“自平王東遷以來,鄭因護駕有功,日漸驕縱,甚至與天子陳兵對壘。
    以臣拒君,鄭始創不忠!
    待姬忽繼位,所行比其父更甚,竟席卷天下占為己用。
    自行分封,視天子為無物,此大奸大惡之人,卻無人可討,何其哀也!
    且齊魯宋衛,盡皆為其盟,待天下掃定,分而遷之,是以仇報恩也,實為不義。
    而我大吳,隨其屢屢征伐,然則論功行賞,就隻給我國一個鑄幣為憑,寸土未可與之封。
    天下吝嗇者,無有可比!
    今番遣使造訪,寡人猜其必為我國興造吳刀之事。
    且發行吳刀之權,乃姬忽親口所授,豈能隨意收回?
    寡人就在這國中等著,從即日起,鑄量不變,看他鄭國能拿寡人如何?”
    那官員忙道
    “國君,俗話說,借樹乘涼,樹倒人散。自先君隨鄭以來,每得其利。
    我吳國不保鄭之社稷,反傷其身,非害人乃害己也!”
    “夠了,寡人不想聽,寡人必要與姬忽鬥上一鬥,此意已決,再勸便叫汝項上人頭頃刻不保。”
    那官員聞言心下一驚,隻得默默請退。
    這邊信使遲遲不見吳侯過來,已算出結果,隨即便命人將信息傳遞回國。
    姬忽一看,立馬就知道是怎麽回事了,
    “看來,這吳侯是翅膀硬了,想跟寡人分庭抗禮了。”
    眾臣忙問怎麽回事。
    姬忽道“寡人使者在姑蘇三天,竟沒見到吳侯一麵,此必為吳侯有意拒之。”
    百裏奚道“吳侯之意,怠吾大鄭足矣,臣請出兵來討!”
    聞言,其他官員紛紛同意發兵,並一同勸姬忽下令。
    姬忽此刻心下嘀咕
    的確,現在是最好的滅吳機會。
    先前自己為了奪取天下,采用外交和軍事並重的原則,拉攏部分老實本分的國家,將有稱霸天下之心的國家挨個滅亡。
    最後,就隻剩下這些當初幫助自己的國家。
    而北方的幾國,因其地理位置特殊,他也就將他們實行了遷封,為了使他們不反對,還多為他們賦予了土地。
    而南方呢,因為地理位置上較遠,而又開發緩慢,就沒有急著動手。
    這吳國,就是這些小國家中,最大的一個了。
    像諸越,那都是小得不起眼的存在,唯獨這個吳國還可以湊合著看。
    本來,他想把吳國打造成標杆的,讓大家看到後,都覺得自己不會忘記功臣。
    而現在看來,這個標杆顯然是立不住了。
    於是他便下令“傳我命令,立即調兵南下!”
    恰在這時,管仲卻站了出來,
    “國君且慢,臣有一策,可使吳國不戰而降!”
    姬忽一聽,立馬道“愛卿請講。”
    管仲道“此次吳幣之危,乃是昔年國君給吳國鑄幣權所致,故根源在這裏。”
    姬忽立馬明白了,於是請他繼續說下去。
    管仲繼續道“夫財幣之權,本應收於我大鄭手中,何需置於一外人之手。故臣請求將吳國的鑄幣權收回,禍患便可瞬解。”
    “如何收回?”百蹇二人也好奇起來。
    “既然是國君給的,自然可由國君實行,國君隻要對天下百姓發一道詔書,說是我大鄭即將改革貨幣,以前的刀幣不用了,改為別的形式。
    然後將民間百姓的貨幣按時兌換,逾期期作廢。
    這樣吳國的貨幣將變成一堆廢銅爛鐵,吳國的財政也將徹底垮掉,此乃釜底抽薪之計。”
    姬忽在這個時代能聽到這麽好的方法,也是很開心的,但他還有顧慮,於是便道
    “雖然愛卿的方法很好,但是天下之大,政令傳下去就得月餘,若是再實行此法,待天下錢幣換成,豈非要等個三年五載?”
    管仲道“國君無需多慮,我們隻需要將吳國附近的貨幣先兌換了,這樣隻需兩個月,就可以實現我們的目標了。”
    姬忽曰“善!”
    於是向天下下達了更改貨幣的命令,首先就將這個命令傳遞到了與吳國交界的幾個郡縣。
    並且,命令當地部署軍隊,以防吳國偷襲。
    另外,姬忽還調集了其他地方的軍隊,準備也部署到吳國邊境。
    畢竟他還沒見過新的吳侯呢,不知道他會不會是個瘋子,萬一他孤注一擲要與自己拚個魚死網破,那自己也好及時應對。
    很快,這一詔令就開始執行。
    鄭國這次選用了後世流傳最廣的五銖錢,用以頂替曾經的刀幣。
    它因為輕便耐用,使用時間長而成為最佳選擇。
    姬忽其實在很早之前就研究過錢幣,對後世流行於西漢以及很多朝代的五銖錢,自然是多上心的。
    它有一點好,那就是它的製作工藝相對複雜,民間基本上無法仿製。
    而早在一年前,他就與管仲商議過這個,當時管仲說舊錢大家都用習慣了,輕易換的話,民眾一時會不適應,得等一個契機。
    也從那個時候,姬忽就命管仲,負責鑄造了一批出來。現在,正好派上了用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所以,他現在還是有點兒慶幸自己有先見之明的。
    果然,鄭國的詔令一下,很多百姓就在官府的幫助之下開始換新錢幣了。
    而吳國因為自己的一意孤行,而被鄭國給孤立,貨幣運不出去,自然也兌換不了。
    吳國國中百姓,看到這一幕,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該如何是好。
    沒多久,吳國周邊的郡縣就紛紛兌換新幣完畢,吳刀也徹底從他們的市場上消失了。
    這時,百姓們驚奇地發現,隨著換幣結束,物品的價格也不再上漲了。
    他們都將這歸功到換了貨幣的功勞,自然也沒有人對新貨幣產生抵觸。
    之所以這樣,那是因為吳國對吳刀的大肆鑄造,損害了原本在人們心中,堪比黃金的吳刀的公信力。
    大家以前都把它當做錢來看,直到原本作為它後盾的鄭國,一紙詔令將其廢為廢銅,它這才真正跌下神壇。
    現在在百姓眼裏,他們和普通的商品沒有兩樣,要不是許多生活用品要用銅做,在百姓眼裏,它們估計會比地上的泥土還要卑賤。
    這邊鄭民沒有受到影響,但吳國那邊可就倒黴了。
    自從自己國家的刀幣運不出去後,鄭國前來運送生活物資換錢的商人們也已絕跡。
    他們隨著鄭國這個國家興起,所以對於國家的政令是堅決執行的。
    一聽官府說不讓他們往吳國運物資後,他們連官吏要給他們發的路費都沒有領,直接駕著車將一批批的生活物資給運回自己來的地方了。
    從此,也可以看到他們有多支持國家了吧。
    這跟後世的不法奸商,簡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後續來的商人,官員也規勸了,正當他們準備回去時,官府接到上麵說是要囤積物資的命令,於是便將這些商人的物資全部買下。
    商人自然開心,自己這一趟不僅沒虧錢,還賺到了呢。
    而之前回去的商人,當地官府也接收到命令,可以給他們彌補損失。
    這也算是為國家政策的滯後,向商人們賠不是了。
    大家自然感恩戴德,開開心心地繼續從事生產生活了。
    天下現在隻有一個地方的人不開心,那就是吳國。
    自從原本要運抵自己國家的物資被截胡後,他們國家就出現了物資短缺。
    本來,他們可是靠著鑄幣富起來的呀,以前那可是富得流油。
    那時的他們,是天底下過得最幸福的人民。
    跟開礦比起來,種地簡直是艱辛,所以他們很早便不再種地了,一切都依靠從鄭國的進口。
    他們在那幾年,可是享受過很多幸福的。
    那些時候,他們生活富足,他們便都將這一切歸功到國君的統治,所以吳侯在吳國的支持度,天下無人能企及。
    也就姬忽能勉強夠得上吧,但那也比他們的國君低。
    喜歡穿越春秋,吾為最強昭公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春秋,吾為最強昭公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