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薪火相傳
字數:4648 加入書籤
驚蟄剛過,曲阜孔廟的杏壇前已是一片生機。新栽的垂柳抽出嫩綠的枝條,壇邊的春草頂著露珠,十幾名身著青色布衣的少年正圍著塊巨大的沙盤,沙盤上用細沙勾勒出九州龍脈的簡易圖譜。陸尋站在壇邊,掌心的共生紋泛著溫潤的光,能清晰感知到人珠在曲阜地脈中發出的溫暖氣脈,與少年們的朝氣交織成網“看好這沙盤上的‘人’字形脈絡。” 他用木杆在沙盤上劃出弧線,“這是人族氣脈最活躍的區域,連接著十三省的文脈,你們要記住每個節點的位置。”
林婉兒捧著摞線裝書走過來,書冊上用朱砂標注著各地的風水要訣。她將書分給少年們,山形紋的血珠在掌心輕輕跳動,映出每個少年氣脈中的潛力“這是《守脈入門》的抄本,裏麵記著最基礎的氣脈感應法。” 她指著最年幼的少年阿竹,“阿竹上次用艾草布陣擋住煞氣,做得很好,這本書你要多看看氣脈流轉的圖譜。” 阿竹紅著臉接過書,手指小心翼翼地撫過封麵上的龍紋。
王胖子扛著一捆桃木枝從杏壇後走出來,軍大衣早換成了輕便的短褂,離火珠在他掌心轉著圈“胖爺今天教你們做‘鎮煞符筆’!” 他往石桌上鋪開桃木枝,“看好了,選枝要直,削口要平,最關鍵是要在卯時采伐,這時候的桃木陽氣最足!” 他拿起把小刀示範削枝,木屑紛飛中,桃木枝漸漸露出溫潤的紋理。
壇邊的老槐樹下來了幾位白發老者,他們是曲阜的老守脈人,手裏捧著祖傳的羅盤和青銅鏡。為首的孔老爺子顫巍巍地將羅盤放在沙盤邊“這些物件傳給你們了。” 他指著羅盤上的指針,“這指針能感應煞氣,偏紅是火煞,偏黑是水煞,你們要學看指針的動向。” 少年們圍過去,好奇地看著羅盤指針在沙盤上方微微顫動。
陸尋讓阿竹試著感應人珠氣脈。阿竹閉上眼睛,按照《守脈入門》的口訣調整呼吸,小手輕輕按在沙盤上。片刻後,沙盤上的人珠節點處突然泛起淡淡的紅光,與遠處孔廟大成殿的方向遙相呼應“成了!” 少年們歡呼起來,阿竹驚喜地睜開眼,小臉漲得通紅。
“這就是天賦。” 陸尋摸了摸阿竹的頭,共生紋能 “看” 到少年體內潛藏的人脈親和力,“人珠氣脈最認人心,心誠者才能感應得準。” 他往沙盤上撒了把龍息草籽,草籽落在人珠節點處,瞬間冒出細小的綠芽,“你們看,草木比人更敏感,以後巡查時多留意草木的長勢,蔫了就是氣脈不暢,旺了就是吉兆。”
林婉兒帶著女孩子們在杏壇周圍種艾草,聽石符在她掌心映出艾草的氣脈走向“艾草要種在東南巽位,這裏屬風,能讓藥氣順著風散開。” 她教女孩們辨認艾草葉片的紋路,“葉片邊緣鋸齒深的藥效強,采的時候要留三分根,這樣明年還能長。” 女孩子們蹲在地裏,小心翼翼地將艾草苗扶正,指尖沾著泥土也不在意。
王胖子的鎮煞符筆做得正起勁,離火珠往桃木枝上一燎,青藍色的火焰圍著筆杆轉了圈,桃木的清香瞬間彌漫開來“看好了!這叫‘過火固陽’!” 他將做好的符筆分給少年們,“回去在筆杆上刻‘鎮煞’二字,用朱砂填色,畫符時就更靈驗。” 一個虎頭虎腦的少年拿著符筆比劃,不小心在衣服上劃出紅痕,引得大家一陣笑。
晌午時分,孔廟的鍾聲敲響。少年們跟著老守脈人去大成殿行禮,陸尋三人則留在杏壇整理沙盤。陽光透過槐樹葉灑下斑駁的光影,沙盤上的龍脈圖譜在光線下格外清晰。林婉兒的聽石符突然亮起,符麵映出洛陽方向的氣脈波動 —— 那裏的少年守脈人成功用 “玉帶環腰局” 護住了新修的河堤,人族氣脈正順著黃河往曲阜回流“尋哥你看!洛陽的孩子們成功了!” 她的聲音帶著喜悅,“血珠說他們用的正是你教的‘宅前植樹、屋後引水’法子!”
王胖子往嘴裏塞了塊孔家糕點,離火珠在他掌心泛著暖意“奶奶的這幫小兔崽子學得比胖爺當年快!” 他往洛陽方向望,“想當年胖爺第一次畫鎮煞符,把符紙都燒了,還是尋哥救的場。” 他拍了拍陸尋的肩膀,軍大衣上的補丁在陽光下格外顯眼,那是當年在昆侖擋煞氣時留下的。
陸尋的共生紋感應到更遠處的氣脈 —— 蜀山的少年們在清理殘煞,用的是少林武僧教的羅漢拳結合風水陣;秦嶺的孩子們在田埂上種龍息草,氣脈順著草根往地脈鑽;西域的小牧民跟著老哈學看駱駝的反應,駱駝焦躁就是煞氣臨近。這些分散的氣脈像無數細小的溪流,最終都匯入人珠的主脈,在曲阜形成溫暖的旋渦“這就是傳承。” 他輕聲說,眼眶有些濕潤,“我們當年守護的,就是為了讓他們能這樣安穩地學習守脈之術。”
下午的課教的是 “辨煞術”。陸尋在沙盤上用黑沙模擬煞氣,演示不同煞氣的形態“你們看,這種絲絲縷縷的是‘散煞’,隨風飄,用艾草煙能驅散;這種成團的是‘聚煞’,得用桃木枝配合羅盤定位,再用離火符焚燒。” 他讓少年們輪流辨認,阿竹總能最快指出煞氣的種類,引來陣陣讚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林婉兒則教大家製作 “避煞香囊”。她往布包裏裝入艾草、朱砂、龍息草幹粉,邊裝邊講解“這香囊要貼身帶,遇到煞氣會發熱。” 她往每個香囊裏滴了滴自己的血珠汁液,“血珠能增強感應,你們要記住發熱時千萬別慌,按口訣調整呼吸就能穩住氣脈。” 女孩子們學得格外認真,針腳細密地縫著香囊口。
王胖子的課最熱鬧,他教的是 “簡易防火陣”。用五塊紅磚擺成五星,中間放一小撮硫磺粉,遇到火煞時踢倒紅磚,硫磺粉遇空氣就會冒煙,能暫時阻擋火勢“胖爺這招百試百靈!” 他故意踢倒紅磚,硫磺粉冒煙的瞬間,離火珠突然亮了亮,煙柱竟在空中凝成個小小的火符,“看到沒?這就是氣脈呼應!”
夕陽西下時,少年們在杏壇前列隊,將今天做的符筆、香囊、羅盤擺成一排,對著孔廟方向行禮。老守脈人們看著這一幕,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孔老爺子拉著陸尋的手,指著遠處的奎文閣“那裏藏著曆代守脈人的手劄,明天我讓人取出來,也傳給這些孩子。” 他往阿竹手裏塞了塊玉佩,“這是孔家祖傳的‘文脈佩’,能增強人脈感應,阿竹這孩子心細,適合戴。”
離開孔廟時,少年們非要送他們到門口。阿竹捧著本抄滿筆記的《守脈入門》追上來“陸先生,這道題我還是不懂。” 他指著氣脈流轉圖,“為什麽龍脈要繞著村莊轉半圈?” 陸尋蹲下身,用樹枝在地上畫圖“這叫‘玉帶環腰’,就像給村莊係了條保護帶,煞氣進不來,氣脈出不去,這樣才能聚氣。” 阿竹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把樹枝也小心地收進書裏。
曲阜的夜色帶著書卷氣,孔廟的燈火與家家戶戶的炊煙交織成溫暖的光。陸尋三人坐在護城河的石階上,望著對岸少年們還在練習氣脈感應的身影,他們的指尖泛著淡淡的紅光,與城牆上的風水燈遙相呼應。林婉兒的聽石符映出幅動人的景象 —— 幾十年後,這些少年都成了各地的守脈帶頭人,阿竹在曲阜教新的孩子,女孩子們在傳授香囊技藝,虎頭少年則成了像王胖子一樣的火符高手。
“尋哥你看,這就是我們的未來。” 林婉兒靠在他肩上,血珠在掌心亮得溫暖,“血珠說守護不是一代人的事,是代代相傳的責任。” 護城河的水麵倒映著星空,人珠的光芒在水中閃著紅亮的光,與天珠、地珠的光芒在天際連成穩固的三角。
王胖子往水裏扔了塊小石子,漣漪擴散開,打碎了水麵的星光“奶奶的以後胖爺就帶著這幫小兔崽子巡脈,誰不聽話就用離火珠烤他的屁股!” 他突然正經起來,“說真的尋哥,看到他們就想起咱們當年,那時候多苦啊,現在的孩子多幸福,有書學,有師父教。” 他往少年們的方向敬了個不倫不類的軍禮,惹得林婉兒直笑。
陸尋望著星空,共生紋與三顆鎮龍珠的氣脈完美共鳴。天珠在昆侖指引方向,地珠在嵩山穩固根基,人珠在曲阜凝聚人心,三者的氣脈在天地間織成張無形的守護網,網住了人間煙火,也網住了龍脈生機。他知道,這場跨越數卷的守護之戰並未結束,隻是換了種更溫柔的方式延續 —— 在少年們的筆尖下,在香囊的藥香裏,在桃木符筆的紋路中,在每個傳承守護信念的心裏。
遠處的奎文閣傳來翻動書頁的聲音,老守脈人們正在整理手劄,準備明天傳給新的守護者。少年們的笑聲順著護城河飄過來,與孔廟的鍾聲、城牆的風鈴聲交織成和諧的樂章。陸尋握緊掌心的共生紋,那裏不僅有他的氣脈,還有曆代守脈人的信念,有龍祖的囑托,有百姓的期盼,更有眼前這些少年們的未來。
“該回去了。” 陸尋站起身,護脈刀在夜色中泛著溫潤的光,“明天還要教他們看星象呢。” 他往回走,腳步輕快而堅定,林婉兒和王胖子笑著跟上,三人的身影被月光拉得很長,與護城河的倒影融為一體。
夜色漸深,曲阜的燈火漸漸熄滅,隻有杏壇的沙盤旁還亮著盞小燈,那是阿竹在借著月光複習白天的功課。沙盤上的龍脈圖譜在燈光下格外清晰,人珠的節點處,龍息草的嫩芽在夜風中輕輕搖曳,像是在訴說著一場永不落幕的守護傳承。
陸尋知道,隻要這薪火代代相傳,龍脈就會永遠安寧,人間就會永遠祥和,天地歸一的信念就會永遠存在,直到時間的盡頭,直到星辰隕落,直到山河變色,這份守護的傳承,都將如同曲阜的文脈般,綿延不絕,生生不息。
護城河的水靜靜流淌,載著星光,載著燈火,也載著這份跨越時代的守護之約,流向遠方,流向未來,流向那個永遠被守護的天地人間。
喜歡華夏龍脈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華夏龍脈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