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感言

字數:4369   加入書籤

A+A-


    這一章沒有別的內容,就說點廢話。
    談一談所謂感言,聊一聊自己的不足。
    從去年邯鄲學步試著寫長篇小說起,可以說感觸很深,收獲也很多。
    感謝這麽多讀者幾個月以來的支持與關懷,沒有你們的陪伴,在下勢必舉步維艱。
    對作者來說看官最可愛,這是我的真心話!
    請允許我致以最誠摯的謝意,謝謝!謝謝你們!
    ......
    寫作過程中有人提出批評,也不乏褒獎者,得出的結論是:眾口難調。
    我知道這些純屬正常,種種好與歹,都是對我的鞭策與鼓勵。
    在下明白本小說開篇並不令人滿意,以致初期評分不高,從而對後續數據產生一定影響。
    我沒有能力改變官方規則,隻有去適應並遵循規則,哪怕看著慘痛的數據,也隻能咬牙堅持。
    常言道自己覺得好的東西,並不代表別人都說行。
    文章需要獨有風格,也需要迎合,自己有幾斤幾兩,還是有點逼數。
    於是,我參照了一些意見與建議在寫作中進行微調,但也始終堅持著既有原則。
    人不能太過古板,不可以聽不進意見,卻也不可隨波逐流瞬息萬變。
    那樣就沒意思了,您覺得呢?
    寫這部穿越文查了很多資料,有時候一天下來甚至沒寫幾個字,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查閱上。
    因為我腦子裏隻有一個想法,寫一篇好文章獻給讀者,事件及人物盡量更貼切曆史事實。
    哦,不對,穿越文本身就存在改變曆史,這樣說也不完全對。
    那就換一種方式描述吧。
    以符合事實的人物與事件,去“捏造”另一份“事實”,讓自己和共鳴之人感覺到一絲爽意。
    或許,這就是穿越爽文存在的意義。
    而且所謂爽文,是要讓人覺得“爽”,需要某些節奏更快。
    我在初期大綱計劃中,便對這一點有深刻認識。
    隻是開始這三百多章做不到快節奏,這就跟我那該死的“風格”息息相關。
    美其名曰飯要一口一口吃,讓各位見笑了。
    就這個臭脾氣,實在難為情。
    在這裏先吹吹風,做一個下步預告。
    按照大綱規劃,在接下來的章節,本文時間跨度將拉得更長些,頻率跳躍得更快,進入那個早已籌劃好的步調。
    主人翁崇禎在大明全麵開花,做的大多都是國內之事,來自國外的一切,僅僅做了些必要預防,都還早著呢。
    大明之所以滅亡,不外乎內傷加外傷。
    流寇、東林黨、豬一般的宗室、自私自利的官僚士紳,僵化的體製,這些便是明朝內傷。
    而外傷是什麽呢?
    筆者認為追根溯源的話,鬼子起碼占七成!
    建奴可恨,鬼子同樣可恨!
    日本侵略朝鮮直接引發建奴崛起,同時讓大明國庫加快失血。
    種種巧合加意外,促就了那個半奴隸半封建的大清帝國。
    華夏從此變得軟弱可欺,對內強硬,對外幹啥啥不行,也變成了鬼子喜歡的樣子。
    日本人消沉兩百年,於是收獲起了早些年埋下的果實。
    從甲午海戰前直到1945年,用從華夏榨取的財富轉化為殺器,繼續讓神州大地生靈塗炭!
    想想都是恥辱與悲哀啊,直到今天,鬼子亡我華夏之心仍不死,包括那幫西夷蠻子!
    罵完海外罵蟎清,蟎清誤我華夏三百年。
    近年來這一觀點正被更多人所接受,卻也不乏不知情與跪舔者。
    近代華夏怎會那般不堪?怎會在外夷麵前比紙糊的還差勁?
    皆因主導文明進程的漢人被建奴愚昧了,脊梁骨一直無法被撐起來。
    從明代20識字率降到了清代不足1,這是何等精神掠殺!
    蟎清讓漢人麻木不仁,再施以一係列高壓政策,讓漢人不得不淪為他們的奴隸。
    可能有人會說,你這是挑起民族矛盾。
    在下在此申明,從沒這樣想過,本小說也從未煽動這種意識。
    以現代眼光而言,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都是華夏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現在的滿族,並不等於蟎清時期的滿人,具體是何原因,各人去查查資料就會知曉。
    為何說蟎清誤我華夏三百年?嚴格地說,根本不止三百年,那些餘毒至今存在。
    蟎清一邊學習漢文化,一邊壓榨漢人,用漢人血汗去供養他們所有私欲。
    西夷用艦炮叩開國門,兩次鴉片戰爭之時,那些曾經不可一世的八旗子弟在哪裏?
    太平天國席卷大半個南方,八旗子弟在哪裏?
    鬼子發動甲午戰爭,八旗子弟又在哪裏?
    八國聯軍入北京,圓明園被焚,老妖婆西逃,大量文物至今仍流失海外,當時的八旗子弟又在何方?
    好像最能代表八旗兵出戰的,僅有蒙古將領僧格林沁,於八裏橋抗擊過英法聯軍,結果敗得慘不忍睹。
    在蟎清統治者眼裏,蒙古是兄弟,漢人便是奴隸。
    別忘了,蟎清兩百多年窮其一生,根本目的還是防漢抑漢。
    無論多少外國侵略者進來了,他們都不會動。
    散落全國的24座滿城,八旗精銳全部都在,過得比湘軍、淮軍通通都好。
    一旦調離,那不好意思,那兒的漢人就會造反,這是他們最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在那種蠻夷思維中,土地和錢都是搶來的,割地賠款一點都不心疼,隻要不威脅統治就行。
    蟎清,妥妥華夏之恥!
    要是當初明朝多少能抗打一點,要是朱元璋不那麽理想化;
    要是明朝不過分優待讀書人,不實行衛所製,不把宗室當豬養......
    或許,大明就能再抗蟎清幾十年!
    最不濟天下也不會落到部落酋長手中,近代華夏也不至於那般悲慘沉淪!
    這便是喜歡明朝曆史的人,最最遺憾之處!
    同時也是筆者這幾個月以來,翻查各種資料時,越來越相信的結論。
    可惜的可惜,一切都回不去了。
    唯有以爽文聊以慰藉,小小彌補一番缺憾。
    廢話不再多說。
    爽文寫到了三百多章,通過主人翁崇禎一年革新與蛻變,暫時遏製住了大明繼續滑坡的步伐。
    穿越之後那些“宏偉”目標,正在一個個去實現。
    接下來會發生些什麽,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