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此一時彼一時
字數:6866 加入書籤
上一卷是起死回生觸底反彈,第二卷屬於一個嶄新的開始。
在下將第二卷起名為“繼往開來”,預示崇禎將大明全麵開花邁出了第一步後,向更高的階梯整裝待發。
今日也很忙,但斷更的事在下絕不願意,除非不得已。
緊趕慢趕,為看官們奉上三千字大章!
......
“大漢將軍何在!”
殿中安靜得可怕。
很多人都有一種不祥預感,開年第一朝說不定會見血。
“在!”
幾名如狼似虎的大漢將軍拱手。
“黃景昉目無君上,著剝除詹事府少詹事一職,太子不需要此等頑固教授,給朕滾回翰林院去!
身為朝廷命官信口雌黃如同潑婦,不責罰不足以以正視聽,拖去午門杖四十,打!”
“遵旨!”
“陛下,臣不服!臣就算頂撞君上,也不致四十杖......”
大漢將軍如同拎小雞子,將黃景昉拖了出去,就算他吼破喉嚨其實也卵用沒有。
崇禎是誰?他可是言出必行的主,四十杖確實是他自登基起數量最多的杖刑。
以往一般二十杖,打三十杖都很稀少,黃景昉已經很幸運,沒讓用心打就算燒高香了。
“昏君,暴君,太祖啊,你睜眼看看啊......”
直到到了殿外廣場,黃景昉都還直嚷嚷,飄入殿中的聲音讓大多朝臣心有餘悸。
崇禎雙拳緊握,微眯雙眼望向殿外。
換作大半年前,黃景昉純粹找死,但如今的他已經不想動不動就處斬誰了。
他要將這類極度守舊的人留著,用一係列事實去啪啪打臉,如此才最有意義。
“軍機大臣、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侍郎、督察院左右都禦史、大理寺卿、錦衣衛指揮僉事級、科學院三品官,以上人等速去東暖閣!”
冷冷一句禦音飄出,天子起身拂袖而去,全然不顧事務有沒有議完。
今日原本是一場總結加展望朝會,結果出現一顆老鼠屎,心情瞬間全無。
崇禎幹脆來個眼不見心不煩,以掐掉心中之火,再繼續下去的話,他不敢保證會不會殺人。
“退朝!”
“恭送陛下......”
朝臣們悻悻而去,有些人恨得牙癢癢。
一場朝會弄了個虎頭蛇尾,最終以打板子收場。
狗日的黃景昉選今天作甚,老子都還沒給天子匯報工作呢,狗日的,真不是東西!
也有一些人心中暗自竊喜,幸好自己比較看得清風向,也趕不上黃景昉那般剛烈,否則打屁股的說不定就是自己。
當今天子不喜歡啟用挨過杖責的朝臣,那些挨過的人不是死就是命運多舛。
禦史們至今還在地方吃土,六科言官都被派去了危險前線,實在太不劃算了。
靠杖責獲取名聲已經無用,這一大明“優良傳統”徹底淪為過去式。
真是此一時,彼一時啊。
“臣等拜見陛下!”
“卿等免禮,賜坐!”
“謝陛下!”
東暖閣中。
崇禎恢複了正常神采,就像啥事兒沒發生過一樣。
當中臣子大多都至少半年未見了,由不得他多看了幾眼。
待小黃門給眾人每人放上一杯茶,崇禎才緩緩開口。
“孫先生!”
“臣在!”
“此乃朕從福建帶回之鐵觀音,此茶在貢品當中亦極其稀有,孫先生嚐嚐,大家都品一品。”
“多謝陛下!”
臣子們端起茶杯,崇禎也細細品了一嘴。
當下烏龍茶工藝尚未完全推廣開來,武夷山紅袍與鐵觀音同屬後世烏龍茶係列,隻是在工藝上或多或少有些差別。
茶道自唐宋大肆興起,大明各個階層都喜好茶葉,這也是茶道風靡東方並向西方延伸的根源。
“諸位愛卿,味道如何啊?”
“回陛下,此茶清香撲鼻回味悠長,別有一番風味!”
“陛下,臣以為乃茶中極品矣!”
“......”
崇禎微微點頭,前世的他也非常喜歡鐵觀音的香味。
去年福建進貢過幾盒,但總覺得缺少點什麽。
年前鄭芝龍進獻了幾十斤,飲過後才品出了幾百年後的味道,說明福建烏龍茶製作工藝尚處於參差不齊狀態。
放下茶杯,崇禎想到哪兒說到哪兒:
“茶葉是好東西,既解渴又修生養性!
我朝茶葉、生絲、絲綢製品與瓷器,乃我華夏智慧結晶,國人喜歡番外蠻夷同樣喜歡。
如今臨海城池開海數座,與外藩貿易從地下正式走向台麵,朕以為該對此類物品進行出口管控,大明既要賣但也要限定數量!”
“以陛下之意,我大明奇貨可居,放眼天下僅此一家,實乃稀世之珍,可予待價而沽?”
孫承宗拱手,隨即答道。
“先生一語中的!”
崇禎露出笑容。
他不計較什麽揣摩聖意,就希望臣子能快速領會意圖,而不是猜來猜去。
那種君王心思深似海,還要把揣摩聖意說成啥大罪之類,不是他崇尚的風格。
“大明此類產物即便放在國內,某些類型都屬於奢侈之品,朕以為凡出口之物,其價格最少要高出國內幾成至一倍。
部分稀缺之物高出數倍也無妨,大明貨物全天下鳳毛麟角,價高北鬥,夷人愛買不買!”
“陛下,倘若如此這般,那蠻夷會不會出現降低采購?”
戶部侍郎範複粹起身作揖,表達出絲絲憂慮。
“哈哈哈......”
崇禎笑出了聲。
“想必在場諸卿與範侍郎一樣,或多或少存在此種想法,朕可以告訴卿等大可不必!
蠻夷不遠數萬裏來到大明,豈會空載而歸,方才就已說獨此一家,我大明高枕無憂矣!”
“多謝陛下解惑!”
不少臣子都如茅塞頓開,天子的想法很貼近實際。
夷人跑這麽遠確實做不到空船而回,大明貨物他們造不出來,也沒有生產的基礎。
“不過朕在此言明,此等優勢如若朝廷不加以幹涉,幾十年或是百年後我大明將優勢不再。
故朕從福建北上之前便已告知範景文,一旦佛郎機和紅毛夷來人,可與範卿達成初步協議,然最終必須由朕欽定!”
“陛下,不知陛下所指若幹年後再無優勢,乃所指何物?”
畢自嚴拱手,顯然沒有弄清楚。
這麽久沒與重臣們坐在一起,機會難得,崇禎想到了科普。
“唐宋時期大食人將絲綢工藝帶回,後來慢慢擴散到歐羅巴,然其品質遠遠低於我華夏織造。
大食人學藝不精僅乃其一,其二還有我華夏先輩不斷創新,以致西方仍需從大明大量進口。
朕說到管控,除了限定品種與數量,還需嚴管工藝泄露!
從事此類事務之工匠,朝廷可授予出類拔萃者相應榮譽,每年給予錢物補貼,並昭告天下凡百業技藝均不得外傳海外!”
抿了口茶,崇禎繼續道:
“大明之書籍,四書五經可外傳,然涉及百業工藝之書,除非朝廷特批,一律不得外流!
朕有個初步構想,西夷人來華後,朕會與之簽署專利協議!
也就是說往後若外藩仿製我大明貨物,需向大明繳納專利稅!
否則一旦查實,我大明將予以處罰,若夷人不遵循,我大明兒郎可不是吃素之輩!”
“敢問陛下,何為專利?”
科學院院正王徵發言。
崇禎壓了壓雙手,示意他坐下。
專利這東西實際來自於西夷人,十五世紀威尼斯就有了第一部專利法。
華夏人崇尚普渡眾生與人分享事物,尚無這方麵意識,這並非落後的表現,而是意識形態上更為大公無私。
在這大航海時代,再這樣下去就不行了,大明包攬世間萬物,蠻夷卻虎視眈眈眼饞華夏精髓。
清了清嗓子,崇禎答道:
“王卿此問甚妙,所謂專利,便是授予發明者或權利持有人一項獨占性權利!
旨在保護技術創新或創意成果,未經許可不得仿製以及商用,違反者將受到對等處罰。
好比畢侍郎發明自生火銃,此技藝便為他本人所持有,畢侍郎屬於朝廷命官,於所在官職上締造出此物,可視為朝廷之專利。
然個人名譽不可或缺,朕給了畢愛卿封賞,相當於購買專利並表其發明之功!”
“陛下,臣慚愧!”
天子以他畢某人舉例,畢懋康自然得謙虛一番。
“愛卿請坐。”
“謝陛下!”
“方才情形隻為其中之一,反之若畢侍郎僅為普通百姓,則可向朝廷申請專利,亦可由朝廷主動與其商議。
經朝廷評估得出此物確有獨到之處,即可授予專利文書,朝廷再出資購買此項技藝,如此專利便不再為他個人所有!
我朝應設立專利司,製定出專利法律,搜集各項民間技藝,如此我朝工匠勢必更加探索求進,大明方可長期傲視群雄!”
王徵懂了,畢懋康、宋應星這類工科男全都耳目一新,高官們頻頻點頭。
天子說得如此清楚,包括王承恩這太監都聽明白了。
“陛下英明!”
臣子們紛紛拱手表示讚許。
天子總會讓人如醍醐灌頂,說的一些東西新穎且務實,一點都不玩虛的。
如今取消了戶籍限製,從事百業的人將更多更廣。
吃穿住行哪一項離得開工匠,朝廷製定出相關法規,還要給錢給糧獎勵,出資購買技術,工匠誰不願積極應對啊。
見臣子們在消化他的新思路,崇禎隻管喝他的茶。
先前從茶葉提到出口貿易,又說及工匠與專利,都隻是順口而已,還沒進入主題呢。
當下還有很多事要做,國內的國外的應有盡有。
崇禎重新回到京師,民生、政事、戰事樣樣都需要梳理。
今日這小範圍召對,涉及內容繁多,恐怕要討論一整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