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明並非沒有人才

字數:6172   加入書籤

A+A-


    “馮尚書!”
    “臣在!”
    天子禦音打斷了馮英思緒,馮英趕忙向禦座拱手。
    “不知《大明律》重修事務進展如何?”
    “稟陛下,稿件已草擬過半,預計端午前後可全部成稿!”
    “很好,所有內容均需咬文嚼字,切莫忽略細節推敲,方知用詞差之毫厘失之千裏矣!”
    “臣明白!”
    崇禎在山東時便傳召內閣並刑部,大明需要一部符合實際的指導性大法,類似於後世憲法。
    當下大明以《大明律》為根本,配套《大誥》、《大明會典》、《教民榜文》、《問刑條例》、《軍政條例》等法律法規。
    已基本具備近代法律體係雛形,放在封建時代其執法思路與法製規模,遠遠超過曆代王朝。
    不得不承認明太祖智慧超群事無巨細,考慮問題非常周到,將封建法製推向了曆史高峰。
    然而隨著一係列新政出台,《大明律》已不合時宜,相關律法同樣無法再與時俱進。
    以新政涉及的內容為例,朝廷隻下達詔書及實施細則,規製較為籠統,不能做到完全細化。
    為此必須修法及重新立法,否則過程中細節問題將越來越多,無法可依的情況會比比皆是。
    “諸位,朕擬成立大明立法委,獨立於六部三司之外,直接由內閣掌管,專司修法立法!
    原各部製定之暫行條例或律法綱要,均由立法委員會統一複核,之後呈報內閣審定。
    委員會需大力擴招人手,從刑部、大理寺等衙門抽調,亦可招納民間有識之士加入,此事交予李學士代表內閣全權督辦!”
    “臣遵旨!”
    “一國之本在於法度,朕不管過程隻論結果,卿等務必高度重視再接再厲!”
    “臣等定不辱使命!”
    “孫先生!”
    “臣在!”
    “既然有了立法委員會,朕覺得其品階不可以太低,主官稱之為主任,官階正三品,副職二人,授從三品官銜!
    今日諸位都在,內閣、六部、三司衙門即刻議一議,推出一名主官!”
    “遵旨!”
    當著皇帝的麵,大員們開始討論起來。
    崇禎要的是效率,這一年多來要麽小範圍廷推人選,要麽他親自指定。
    像過去那種所有官員參與廷推的日子,早都成為曆史。
    並非崇禎不喜歡集思廣益,聽取廣大臣子意見,而是特殊時期當用特殊之法。
    待大明一步步走向正規化,有了諸如後世人大之類的機構,他才懶得事必躬親。
    品著他的茶,崇禎一副充耳不聞。
    在宣紙上寫寫畫畫,梳理稍後還要處理的相關事務。
    “陛下,臣等已推舉出三人候選,請陛下定奪!”
    約莫兩刻多鍾後,廷推有了結果,孫承宗拱手作揖。
    “都有誰?”
    “回陛下,山西巡撫吳甡、刑部右侍郎韓一良、國子監祭酒倪元璐!”
    這些名字臣子們討論時聽了幾耳朵,嚴格地說三人都是可用之人。
    吳甡擅於治理地方協調兵事,屬於務實之輩,但用作律法不是他的特長。
    韓一良給事中出身,繼位時便上書痛斥大明官場腐敗。
    結果被當時的首輔周道登收拾了,落下個沽名釣譽之嫌。
    此人為官清廉剛正,卻也不是黃景昉那種過度迂腐者,在刑部任職多年,熟悉法律法規。
    而倪元璐擅長理財傾向財政革新,為人剛直,曾是東林黨主要成員之一,甲申之變聽聞天子上吊隨即自縊殉國。
    與劉宗周、黃道周並稱“明末三忠”,代表明末士大夫群體的堅貞氣節。
    若不是某些人穿越過來,他應該當上戶部尚書了。
    去年國子監監生受李弘濟蠱惑,此人身為祭酒至少有失察之罪,至今還在詔獄呆著呢。
    聽李若鏈說過那家夥寫過兩篇悔過書,表示自己豬油蒙心未識得奸人毒計,還懺悔不該反對後宮籌辦報紙。
    崇禎當時下令不判他任何罪行,就讓他在牢裏呆著。
    現在一幹臣子廷推了出來,顯然在表達此人可用之意。
    思慮一陣,崇禎開口:
    “孫先生!”
    “臣在!”
    “內閣並吏部、督察院下文,撤銷山西巡撫衙門,將吳甡調回京師,朕另有任用!”
    “遵旨!”
    緩了緩,繼續道:
    “張僉事!”
    “臣在!”
    張同敞起身拱手。
    “倪元璐身體狀況如何?”
    “稟陛下,並無大礙,隻是牢獄數月體質瘦弱!”
    “明日放他回去,命他休養半個月,之後朕要見見他!”
    “臣遵旨!”
    很多臣子心中咯噔,天子還是聽得進去諫言的。
    以倪元璐罪行而言可大可小,若天子真是個昏君暴君,世間就沒有姓倪這個人了。
    不但沒殺他還委以重任,天子胸襟不是一般的寬廣。
    “朕以為倪元璐可當戶部侍郎,然律法並非此人所長,牢獄數月也該有所悔悟了。
    常言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人才選拔應注重能力而非形式!
    朕崇尚唯才是舉,大明並非沒有人才,而是應積極去發掘!”
    “陛下英明!”
    大家都在感歎倪元璐能重見天日,也在唏噓黃景昉的命運。
    朝堂上何必跟天子硬剛呢,就不能好好說話嗎?
    天子沒有重處黃景昉,或許念在其清廉耿直上,隻是那人恐怕要坐很久的冷板凳了。
    崇禎壓了壓手。
    “著範複粹提任左侍郎,倪元璐就接任戶部右侍郎吧!”
    “臣等遵旨!”
    “臣多謝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範複粹品階沒升,實際地位卻高了半級,連忙跪地謝恩。
    華夏文化當中以左為大,左、右侍郎二者官階一致,僅有第一副手和第二副手之別。
    “平身!”
    “謝陛下!”
    “文先生!”
    “臣在!”
    “朕看六部侍郎欠缺多位,督察院亦有空缺,吏部可予考察人選,對空職進行補充!”
    “臣遵旨!”
    文震孟很高興,當下各衙門空凳子太多卻無人去坐,一直是他這吏部尚書的心病。
    如今縱觀整個朝廷中樞,六部、督察院、九大寺很多職位都沒有填齊,天子在這一期間有點類似於萬曆爺作風。
    六部在崗侍郎普遍隻有一個,而像王徵那種工部侍郎,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科學院。
    宋應星、畢懋康之類掛著工部侍郎銜的人,實則都在耕耘科學院或下屬製造局。
    現各項事務將積極展開,六部急需補齊人手發力了。
    去年朝堂混亂不穩,一天到晚瞎逼逼之人甚多,局勢也不太明朗,崇禎當時終於理解了萬曆爺為何幾十年不補缺空位。
    能入眼的人確實不多,用了說不定也自尋煩惱,幹脆就空著。
    不過崇禎保障了朝堂運轉,不像萬曆那般最低穀時內閣僅有一人,也沒有靠奏章治天下。
    那樣做的確過分了些,不適合中樞健康執政,那不是他想要的。
    “陛下,臣鬥膽,敢問九大寺空缺之職是否補齊?”
    文震孟接著發問,先前皇帝說了要補位,但隻提及六部和督察院,其它的隻字未提。
    他需要把事務弄清,以領會最高指令精髓。
    這個問題崇禎本就會接著說,文震孟提了出來,那就一並給嘮嘮,大手一揮:
    “大理寺全部補齊,除此外其餘衙門原則上隻出不進,隻裁不增!”
    “陛下,臣......”
    文震孟聞言,不由支吾了一下,在場臣子大多都為之一驚。
    大理寺涉及律法和案件複核,屬於九大寺中重要衙門,天子不可能視而不見。
    然皇帝說得很清楚,好像另外八個衙門無足輕重似的。
    欽天監和太醫院倒沒啥,少幾個官職仍舊可以運行。
    可翰林院、太常寺、光祿寺、太仆寺、鴻臚寺、國子監同樣很重要啊。
    尤其翰林院和國子監,那可是讀書人與功成名就者向往之地,怎能這樣呢?
    “陛下......這......”
    文震孟腦裏滿是問號,恐怕也代表著多數人的想法。
    之前崇禎本欲在朝會上提,還準備把製定的方略說一說,結果沒幹成。
    大員們反應都這個樣子,倘若朝會上宣布此條原則,或許就不止黃景昉一人跳出來了。
    (參考消息:
    明代九大寺承襲唐宋舊製,為封建集權最高峰,後來的蟎清完全參照明製,僅少許調整。
    九大寺分為: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仆寺、鴻臚寺、翰林院、國子監、太醫院、欽天監。
    這當中過半衙門都是為皇室服務,而國子監之類機構,其榮譽性質高於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