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建奴不滅,難解朕心頭之恨!
字數:7476 加入書籤
本打算今日發布兩個章節,不想卻事與願違。
特奉上三千四百字大章,抱歉抱歉,明日一定補上。
還望看官們見諒,多謝!
一直到夜幕降臨。
崇禎將近期構想,以及在萊州時與黃蜚、沈世魁交流的相關事項一一道出。
幾個重臣的神色,全都變得凝重起來。
天子是好戰的,這一年來深有體會。
仿佛離開了戰爭就不是天子了,一提到戰事總是讓他鬥誌昂揚。
不出意外,遼東安穩了一年,天子準備向建奴開刀了,這一次還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要求準備得越充分越好,不鳴則已,一鳴就要驚人。
結合高文采、靳念祖、王國興傳回的各種消息,將建奴徹底趕出遼東還略顯牽強,但將它打殘的條件已日漸成熟。
高文采主要偵察方向放在蒙古諸部,同時遙控指揮身在遼東的靳念祖。
王國興經營朝鮮、鴨綠江北岸,還朝著日本滲透。
現蒙古諸部隻有漠北數個部落仍依附建奴,但各部間已出現左右搖擺跡象。
大明強則極可能偏向大明,建奴弱則會與其離心離德。
去年冬天極其寒冷,建奴凍死牲畜人口若幹,當地漢人也餓死凍死不少。
若非有以往搶去的底子加上朝鮮上貢,建奴將雪上加霜。
當下冰雪融化萬物進入複蘇,範文程嚴令靳念祖,要他從大明多搞糧米鹽鐵運回去。
靳念祖趁機提出東西不太好搞,大明對出關貨物查得極嚴。
遼東軍閥們有所收斂,不敢再向建奴出售軍糧了,七萬禁軍就在漠南與遼西之間,長城各個隘口根本不易蒙混過關。
水路上大明水師也虎視眈眈,需要從水、陸兩個方麵想辦法,甚至轉道才能運進遼東,全部都得加錢方可。
建奴過去從大明搶得的金銀頗多,靳念祖有江南大功加持,念在他還“打入”大明不少新細作,範文程答應了所有條件。
“中原侯!”
“臣在!”
“建奴不滅,難解朕心頭之恨!不知愛卿以為,朕四路圍攻之計有無不妥之處?”
盧象升不假思索,拱手道:
“陛下,以四路進軍遼東,建奴插翅難飛,然各軍戰力不一,恐怕難以一錘定音!
以臣之見,大明並不具備徹底消滅建奴之能力,隻可步步為營,分作幾步滅之!”
崇禎隻是喊滅建奴,並沒有說具體怎樣打,打到何種程度。
盧象升是務實的,沒有像過去那些總督那般滿嘴跑火車。
大明是有錢了,滅建奴的軍費綽綽有餘,但若想一口吃成胖子,稍不注意就會形成一鍋夾生飯,枉費大好局麵。
崇禎心中大定,愈加欣賞起盧閻王。
之所以沒有問首席軍機孫承宗,反倒先問他,就是想讓大員們知曉盧象升肚裏的墨水。
盧象升不負眾望,一下子就點中大明軟肋。
孫承宗滿意地點頭,去年秋天才當上兵部右侍郎的王家彥,也露出一臉崇拜之色。
“將輿圖展開!”
“遵旨!”
兩個小太監手持輿圖,呈現在眾人麵前。
拿起一根小木棍,崇禎緩緩走下禦座,指著輿圖道:
“中原侯所言不差,故朕隻求今年內將建奴打痛打殘,此戰漠南與遼西之間,遼西與遼東半島三衛務必收複!
大明須重新掌握朝鮮,控製整個鴨綠江流域,斷掉建奴一切外援,此乃今年之既定目標!
至於遼陽、沈陽能否收複,能否直逼建奴老巢赫圖阿拉,朕不敢奢求!
待我大明困住建奴,明年或後年,也許大後年,方乃建奴滅族之時!”
“陛下英明!”
在座諸公絕大部分都熟知兵事,對於天子飯要分幾口吃的想法,打心底深表認同。
嚴格地講,天子能在宣府秒殺建奴,屬於對方過於輕敵。
也不知道明軍擁有秘密武器且計劃周全,那種情況千年等一回。
這一次涉及地域廣,根本做不到一口吞掉建奴,那幫蠻子絕不可小覷。
天子沒有好高騖遠,穩紮穩打最妥當,若達成本次戰略目標,大明將徹底轉守為攻。
兵事還是小範圍討論好啊,若像去年以前那樣放在大朝會上說,那還不得炸開鍋。
大明有了新式火器,又有那麽多銀子,很多不知兵的臣子肯定會自信心爆棚。
非得提出把整個遼東都司都收複,最好把赫圖阿拉也搞到手,將野豬皮刨出來鞭屍。
要不然就對不起祖宗,要不然就怎麽怎麽,總之大義高於一切,完全不考慮實際。
大明這麽多年對付建奴屢戰屢敗,袁崇煥兩次大捷曇花一現,守城戰注定不會有重大突破,能做到不丟城池就萬事大吉了。
可以說大明之所以戰敗,除了軍餉、戰力等因素外,朝堂嘴炮們“功不可沒”。
兵事豈同兒戲,哪是嘴上吹的那麽簡單!
崇禎笑眯眯望向盧象升,說道:
“中原侯何不就你之戰略思路,向諸公詳解一二呢?”
“遵旨!”
盧象升心頭跟明鏡似的,天子是在給他露臉的機會。
被封了侯又是東征都督府老大,去年就已掛名軍機處,但今日才算真正踏進軍事核心。
不充分領會意圖再說點有用的東西,他如何能夠服眾?
萬分感激中盧象升略微思索,側身向同僚拱手:
“陛下之戰略目標實則已非常清晰,盧某不才,獻醜了。”
清了清喉嚨,繼續道:
“諸位,大明要想收複故土覆滅建奴,最少需分兩步走。
陛下此戰將漠南、遼西、遼東半島、朝鮮連成一體,便乃最關鍵之第一步。
如此可徹底切斷建奴南下通道,亦可讓其無法從朝鮮獲取兵員物資。
此戰一旦大明獲勝,蒙古諸部勢必人心不穩,向我朝稱臣及與建奴離心者將越來越多。
我軍可利用一至兩年光景控製漠北,建奴西撤之路將全部堵死,隻留下向北苦寒之地!
建奴被我三麵包圍,朝鮮緊握於大明手中,此時即可實施第二步滅族之戰!
遼東故土沃野千裏,極其適合現有禁軍作戰模式,期間我大明整頓兵馬,恰當之時發起總攻,如此乾坤大定!”
一口氣說完,盧象升向天子拱手,崇禎回以微笑。
孫承宗滿是欣賞之色,看來天子將盧象升調回京師是對的。
範景文去了南方,侯恂還在遼東,王家彥又太過年輕,李邦華的事也很多。
盧象升這種具備實戰能力文武雙全之人,才是他軍機處最需要的頂梁!
孫承宗很高興,兵事上的擔子有人分擔了。
“朕在天津就讓周遇吉合並劉文炳獨立師,兩萬人將於天津重新整編,在萊州之時,已交代黃蜚與沈世魁抓緊備戰。
朕會從第三軍再抽一個火銃千戶過來,你第六軍即日起招兵買馬,給朕擴軍至三萬人!
同步朕會讓製造局加大兵器產出,絕不讓兒郎無槍可拿!”
“臣遵旨!”
其實這一回兵力之所以會出現不足,無法達到覆滅建奴的宏偉構想,其中一個最大問題就是燧發槍產量跟不上。
大明水師黃蜚和沈世魁兩部,擁有六百餘艘大小戰船,兵員4萬餘,其中陸戰隊2萬人。
北征都督府兩個軍七萬人,周遇吉兩萬、盧象升擴充後三萬,用於陸戰之兵僅十四萬。
至於山海關至錦州各個城池總兵力六萬餘人,那些兵卒當中關寧軍精髓已經不在。
原有北方各省抽過去的營兵就占到八成,能守住遼西走廊的幾座城池就不錯了。
大量兒郎提著冷兵器去和建奴對幹,是崇禎不願看到的,招再多兵去當炮灰毫無必要。
冷兵器野戰明軍幹不過建奴,目前這種趨勢一時半刻還真無法扭轉。
如今製造局每月可產六千支燧發槍,卻也連禁軍都供應不上。
燧發槍裝備比例最高的是黃得功、尤世威麾下第一軍和第二軍,卻也剛剛配置過半。
第三、第四、第五軍,隻有周遇吉帶回那一萬滿員齊裝,何可綱、孫應元兩軍僅一成多。
水師陸戰隊、原天雄軍、白杆兵、洪兵等配備少數,算是有了一粒火星。
所以崇禎做不到快速解決遼東,隻能一步一步來。
“諸位,朕擬定在中秋以前發起攻勢,尚有五個月時間籌備!
朕隻有一個要求,入冬前須基本達成既定目標,能提前當然最好,孫先生、中原侯!”
“臣在!”
“軍機處立即著手製定詳細作戰部署,籌劃一切要務!”
“臣等遵旨!”
“王侍郎!”
“臣在!”
“秘密籌備糧草,保障大軍作戰所需,棉衣棉被準備充分,朕不想看到大明兒郎取得勝仗後,在遼東凍死!”
“臣遵旨!”
王家彥聲如洪鍾,這是他升任兵部右侍郎以來,第一次麵對大戰事。
如今兵部成了後勤衙門,尚書一職也空著,兵部就他的官職最高,不幹好這一票的話,哪裏對得起天子栽培。
“錢學士、畢學士!”
“臣在!”
“孫先生近段時日主要精力將花在兵事上,朝堂與地方事務就由二位多加操持!”
“臣等遵旨!”
“李學士!”
“臣在!”
“範學士三年兩載回不了朝,愛卿即日起兼任軍機大臣,與兩位軍機一道運籌帷幄!”
“臣多謝陛下,絕不辜負吾皇恩典!”
李邦華很是激動,他本身就知兵,不到一年時間,將衛所裁撤及膳後事務落實得井井有條。
當然,天子強勢拿下勳貴,宣府驅除韃奴,再一舉平定李弘濟叛亂,是他能順利推進的最有力催化劑。
入軍機處預示著進一步走入核心,再忙點也無所謂,此刻的李邦華躊躇滿誌。
“錦衣衛!”
“臣在!”
李若鏈、張同敞拱手。
“各省軍區事宜立秋前務必籌備完善,確保建奴方麵相關情報,隨時稟報朕並軍機處!”
“臣等遵旨!”
一通劈裏啪啦,將今年主要用兵大致作出安排,崇禎重重輸了一口氣。
忙活一整天,所涉事務繁多,卻感覺毫無倦意。
立春這麽久了,還身處暖閣之中,仍感到寒意陣陣,得小酌幾杯似乎才算完美收官。
“王承恩!”
“奴婢在!”
“晚膳準備得如何?”
“稟皇爺,早已妥善!”
“就備了朕一個的嗎?”
“皇爺,奴婢方才已吩咐屬下,備了一大桌。”
“哈哈哈,甚好!”
王承恩越來越懂他了,崇禎笑得很開心。
“天色已晚,朕看就在這暖閣,我等君臣把酒言歡邊吃邊談,今夜不醉不歸,如何?”
“臣等多謝陛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