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另類的憲法與春闈

字數:5960   加入書籤

A+A-


    “馮尚書!”
    “臣在!”
    崇禎望向馮英,馮英捧著一份文書走出班中。
    “宣布一下憲法相關綱要吧。”
    “臣遵旨!”
    接下來,馮英侃侃而談。
    簡單介紹了一下大明憲法主要條款,以及過程中的各種修改與集思廣益。
    有了朝鮮一事作為鋪墊,律法的事兒就順暢多了。
    大明文官天生喜歡沒事找事刷存在感,哪怕好官和忠臣。
    大明憲法在六部、督察院、大理寺探討過若幹次,內閣也主導過幾次討論會議。
    反對聲不少持不同意見者也大有人在,但天子、內閣與刑部強勢推進,最終形成試行版。
    而且當中有非常重要的兩條,憲法可每隔一至兩年修訂,不斷完善使其更符合國情。
    闡明大明為君主專製國家,規定將花費不超過三十年時間,慢慢過渡到君主立憲,並對部分名詞進行了詳細注釋。
    洪武爺當年創立禦史及六科言官製,說白了就是從最高層設計出資本主義萌芽。
    隻不過沒有相應法律作為強力支撐,漸漸演變成無休止的勾心鬥角,空耗國家根基。
    而大明憲法對君主繼承、朝堂框架、軍與政各司其職相輔相成等事項,都予以清晰界定。
    政務方麵設立全國明鏡台,為君王以下最高權力機構。
    各級官員、社會名流、底層百姓凡有突出表現者均有資格加入,共商舉國大事。
    軍務方麵有專屬軍機處軍事明鏡台,皆由兵事係統人員參與,不針對民間。
    所有內閣及軍機處成員、律法、軍政大事都將從明鏡台誕生。
    在三十年過渡期間,君王擁有一票否決權,這是崇禎需要嚴格把控的方向。
    大明官員養成了與君王爭奪權力,必須從律法上予以規範,否則革新終將演變成失控。
    這條口子讓朝官們看到了希望,雖然三十年還很遙遠,卻也表露出君王態度走向,寫進憲法可不是空口白牙。
    天子要權但不濫權,與天下人共治,也從根本上杜絕了仕林崇尚的君主同士大夫共治的幻想。
    直到馮英說完,文官們全都罕見地選擇了閉嘴。
    要論其帶來的震撼度,從某種層麵而言遠超兩地戰事,這些都與前期鋪墊密不可分。
    “馮尚書!”
    “臣在!”
    “立即將憲法刊印成冊,向中樞、地方、民間大眾全麵發行,相關配套律法同步實施!
    所有文武官員必須帶頭熟讀,華夏日報分期刊連載,務必讓天下人盡快熟知!”
    “臣遵旨!”
    “孫先生!”
    “臣在!”
    “明鏡台委員長由朕親自擔任,內閣再組織廷議推出不低於十名副職,其中內閣、軍機處諸卿必須兼任副委員長!”
    “臣遵旨!”
    尚書侍郎躍躍欲試,內閣和軍機處占據七個位置,還有三個是他們的,大家都有機會競爭。
    那可是最高權力機構啊,能夠決定內閣大學士去留主宰全國要事,誰都不願輕易放棄。
    “此事就到商議至此,劉愛卿來說說春闈吧。”
    崇禎淺笑,將目光投向禮部班中。
    “是!”
    劉宗周再次出列,隨口滔滔不絕起來
    “啟稟陛下,十年春闈已按去歲之政令歸納為六個科目,分文學、農學、醫學、數理化、天文地理、兵科六大類。
    預計招納進士800名,學士3000至5000名,若參考人數較多,可擴大規模!
    禮部已派出朝官前往各布政司指導,今年秋試同樣按新設之六個科目主考。
    其中四書五經比重占兩成,六科之一占比六成,策論兩成,以綜合評分法確定貢生資格!”
    崇禎還以微笑,輕輕點了下頭。
    劉宗周拱了拱手,側過身麵向同僚
    “諸位,本次春闈除科目按革新舉措劃分外,貢生按舊製舉人身份方可參與。
    然學士則麵向大明所有百姓,不分男女,且秀才、童生、吏員、甚至目不識丁者皆可,對於特別優秀者亦可納入貢生!”
    “什麽?”
    “這”
    這一說不要緊,殿中瞬間炸開了鍋。
    去年發布科舉新政倡導新學,不少人都忍了,眼巴巴看著詔書下發天下。
    可這回連不識字的都可以納入,預示貢生含金量大大降低,在場大小官員寒窗苦讀若幹年,還有什麽優越感可言。
    那啥學士又是什麽東西?隻知道內閣大學士,科學院也有學士一職,科舉中竟然加入這玩意兒?
    最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女子都可以考,實在搞不懂啊。
    “肅靜,肅靜!”
    “朝官常把禮儀廉恥掛嘴邊,朝堂之上卻大聲喧嘩,不顧身份成何體統!”
    蔣德璟和事務司鴻臚局官員出言嗬斥,一點沒給麵子。
    這句話有點打臉,不少官員或臉紅或不甘地暫時收聲。
    “諸位,依禮部製定之規章,凡用八股作文者視為無效答卷,務必采用白話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所有取得進士、學士資格者,均需入京師大學堂學習三個月。
    而後能做官者安排差事授予品級,不能做官者量力崗位。”
    “”
    劉宗周唾沫橫飛,口若懸河說了一大堆。
    包括朝官們弄不懂的新名詞新東西,均予以解釋,最後才爆出一個最大的驚天雷
    “按陛下旨意,明年後朝廷將不再開科取士,改由從社學、大學堂等機構選拔人才!”
    收起文書,劉宗周朝天子作揖。
    “陛下,臣稟報完畢!”
    “甚好,愛卿回班。”
    “謝陛下!”
    掃視全場一圈,不少臣子與崇禎目光交匯,朝臣們隨即低下頭,不敢與天子對視。
    輕咳一聲,崇禎淡淡道
    “朕之所作所為絕非心血來潮,想必爾等存在諸多疑問。
    這樣吧,朕允許爾等提三個問題,朕來親自答複!”
    “陛下,臣有疑問!”
    很多人尚在思考該如何提問,右都禦史黃道周出班。
    質疑者紛紛伸起腦袋,期盼這個還勉強算一條戰線的同類,能提到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崇禎淺笑,黃道周和劉宗周都屬於如假包換的忠臣,卻也是迂腐派代表人物。
    劉宗周那刺頭被調教得差不多了,偶爾發發強脾氣,崇禎總能把他給拉回來。
    黃道周也被敲打過多次,事前並未溝通,看他想問點什麽。
    “但說無妨!”
    “臣遵旨!”
    清了清嗓子,黃道周問道
    “陛下,恕臣鬥膽,敢問為何取士如此之多?為何三六九等與女子均可參考?為何明年後直接取締科舉?
    臣甚是不解,如此讀書人積極性必遭受打擊,千餘年來從未有之,我大明未來何去何從?還請陛下解惑!”
    不少朝臣默默點頭,黃道周基本問到了點子上。
    “愛卿一連三問,一點都不給同僚留餘地啊,準確地說是四個問題,哈哈哈”
    崇禎大笑,不少臣子麵麵相覷。
    黃道周還真把他們的發言權都給剝奪了,狗日的不讓老子露臉,先前真該動作快一點。
    “朕就一個一個回答,過期不候!”
    “臣洗耳恭聽!”
    (注釋一明朝科舉製度已經相當完善,從下到上依次為縣試、府試、院試、鄉試(秋闈)、會試(春闈)、殿試)。
    通過縣試後方具備府試資格,民間稱之為“縣童”,實則不具備任何功名。
    府試通過成為“童生”;院試仍在府一級考,由各省提學官主持,考取則成為生員,即最低級的秀才功名,可擁有一定特權。
    鄉試在省城考,由朝廷派遣考官或指定布政使主持,產生舉人功名,具備做官資格。
    會試於京師舉行,一般由禮部尚書或內閣大學士擔任主考,中榜者稱之為貢士或貢生,一般情況下取士兩三百人。
    殿試則為皇帝親自主持,隻考“時務策”,從貢生中確定一甲、二甲、三甲排名。
    一甲為人狀元、榜眼、探花,稱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注釋二科舉各級分為三場,第一場即四書與五經兩科,四書為每個考生必考,洪武爺創立以八股成文。
    五經為選考,即《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選一。
    第二場考論策,即論、詔誥表等,與五經無關,第三場為時務策論。
    所以明代科舉考秀才都曆經萬難,取得進士更是鳳毛麟角。)
    喜歡重生大明1635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重生大明1635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