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好事成雙

字數:6375   加入書籤

A+A-


    馮英像一個獲勝的戰士。
    劉宗周則如同一攤爛泥。
    天子讓臣子放開手腳辯論,以劉宗周全麵失敗而告終。
    這場辯論幾乎沒有引經據典,也談不上所謂經筵,卻將事實理得清清楚楚。
    過程中雖出現人身攻擊,最起碼一直遵循著事實,更沒有論罪定罪強加於人。
    氛圍很好,崇禎非常喜歡。
    “陛下,今日馮尚書字字誅心令臣如夢初醒,臣有罪,望陛下恩準臣辭官歸隱!”
    劉宗周雙膝跪地,眼中閃現淚花,顯得無比痛苦。
    崇禎笑而不語,望了望孫承宗幾個閣臣,老革命們神情釋然,並無嫌棄之色。
    “劉先生何罪之有啊?”
    稱呼起了先生,劉宗周倍感詫異。
    大明曆代帝王向來不是愛卿便是先生,但當今天子一年多來除了首輔孫承宗外,對其他人很少用這樣的稱謂。
    “臣有負聖恩,數十年誤入歧途頗深,無顏麵對朝堂上下,羞於處在禮部尚書之位!
    臣不可再誤導天下學子,請陛下恩準!”
    劉宗周麵帶愧意,此刻就如王陽明格物格出心得一樣,算是大徹大悟了。
    “你可知朕為何至今仍讓你擔任禮部尚書?”
    端起茶杯,崇禎問道。
    “這恕臣愚鈍,臣不知。”
    天子如此一問讓劉宗周很是不解,也不知該如何接話。
    “朕去年不計前嫌讓你身居高位,隻因先生才高八鬥做事持之以恒!
    大明需要革新者,也需要先生這種認清現實者!”
    “陛下,臣有罪啊!”
    此話令劉宗周感動不已,說自己有罪也體現出他敢作敢當的君子做派。
    “你確實有罪,然那是舊律法欺君一說,如今大明憲法頒布在即,各項律法同步推出,欺君之罪已成過眼雲煙。
    倘若先生覺得心懷愧疚,那就把禮部給朕打理好,將各省大學堂及社學事務辦得更漂亮,彌補你過往之失!”
    “臣感激涕零,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宗周帶著哭腔,被天子的大度深深折服。
    升任尚書後他其實做了很多事,禮部上下公務效率頗高且清正嚴明,他雖對一些新事物頗有微詞,但並沒有消極對待。
    各省大學堂與社學籌備穩步推進,下個月全國近三成大學堂都可以開學,若非師資力量欠缺,差不多八成能落地。
    至於各府縣社學如同遍地開花,明年就可恢複到太祖時期水平,劉宗周還是有功的。
    “先生起來吧。”
    “臣多謝吾皇!”
    給了一個微笑示意他坐下,最強的一頭驢被徹底降服,崇禎很是開心。
    去年之所以重用劉宗周,其一他站對了隊,不管出發點是啥,必須給個好位置。
    其二這家夥屬於曆史上的錚錚鐵骨,誓不降清絕食而亡,其死法沒有一個強大執念根本做不到,這是他最大的優點。
    此類人隻要心悅誠服認準某件事,必會義無反顧做下去,崇禎需要這樣的人。
    其三嘛,有崇禎另一層考慮在裏麵,讓以他為代表的迂腐者不斷接受事實打臉,如此方能締造出更多革新派。
    抿了口茶,崇禎做起了辯論總結
    “諸位,今日之辯論無比妥當,比過往朝堂互撕收效更佳,諸卿以為呢?”
    “回陛下,的確如此!”
    “”
    臣子們表態應允,馮英和劉宗周竭力爭辯卻都掌握著火候,其方式值得提倡。
    緩了緩,崇禎接著道
    “朕喜歡以點帶麵舉一反三,今年回京後要求六部拆分為多部,就是為讓權責更清晰!
    而創立明鏡台,則是讓臣子有一個諫言與公平辯論之地。
    今後各項大事發生分歧時,可在明鏡會議暢所欲言充分解析,最後投票定奪。
    反對者可保留意見,但一旦確立出方略,反對者亦需嚴格執行,否則便是違法!
    常言道眾人拾柴火焰高,爾等更應明白其道理,過去朝堂上烏煙瘴氣甚至拳腳相加,豈是掌控帝國命運之大員該做之事!
    故朕允許辯論,允許各抒己見,但不可無理取鬧強扣帽子,麵子上政見不一,實則結黨營私,這樣的事絕不許再發生!
    朕還是那句話,窩裏鬥隻會如井底之蛙讓窺視我大明者得利,唯有打開格局將眼光放得更長遠,方為為臣之道!”
    “臣等謹記!”
    臣子們紛紛起身作揖,打心底也認同這個觀點。
    天子讓禦史下地方,撤銷六科言官,搞半天並非聽不進去逆耳之言,而是給個地兒讓朝官辯論,前提是不得信口雌黃。
    至於黨爭方麵,近百年來鷸蚌相爭死掉那麽多人,到頭沒有一個真正獲勝者。
    隻會讓人身處旋渦防不勝防,那樣的日子並不好過。
    今日天子在正式場合提出對黨爭的看法,算是給這大明特色畫上休止符。
    辯論就這樣塵埃落地了,崇禎接著與大員們就遼東膳後等事務進行磋商。
    如今他的威望到了一個空前高度,說的話更具震懾力,辦事效率愈加快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啟稟皇爺,陝西洪總督並孫巡撫傳來急報!”
    正商討事務間,小黃門領著一軍機處行走匆匆進入暖閣。
    按規矩各地軍情需先交軍機處,再由軍機處上呈天子,今日大員們都在這裏,行走唯恐耽誤,便直接來到此處。
    “念!”
    “臣遵旨!”
    行走攤開奏本,當麵宣讀起來
    “恭報剿賊大捷事,仰祈聖鑒事!”
    剛剛念出這一句,大員們相視而驚,繼而大喜。
    半個月前洪、孫二人呈遞過一份奏報,說發現了大股流寇蹤跡,正排兵布陣應對。
    當時遼東戰事正酣,高迎祥已經掀不起風浪,已不再是朝廷第一大事,崇禎並軍機處隻提了一個要求,務必全殲。
    沒曾想這才不到二十天捷報就來了,大家都豎起了耳朵。
    “欽命總督陝西、山西、河南、湖廣、四川等處軍務,兼理糧餉,兵部尚書, 臣洪承疇。
    欽命巡撫陝西,讚理軍務,臣孫傳庭。
    謹題,為恭報官兵奮勇,於盩厔縣大破流賊,生擒元凶事!
    竊照流寇高迎祥,僭號“闖王”,糾合亡命肆虐數省,實為諸賊之元凶!
    聖心之巨患,臣等夙夜焦勞,未嚐一刻不以剿滅此賊為念。
    去歲以來,臣承疇督率統領各部官兵,分路扼剿,最終逼賊於秦中。
    賊勢日蹙,狼奔豕突,欲由鄠縣、盩厔一帶竄入漢興深山。
    臣承疇早料其奸,已密飭諸將嚴加防堵。
    六月十九日,據夜不收哨探回報,確見大股賊匪盤踞於盩厔縣之黑水峪山中,旗號正是逆首高迎祥所部。
    臣傳庭聞報,即親率所部撫標精銳,並上呈洪督憲檄調曹文昭、祖寬、李秉忠等部星夜馳赴,據險設伏。
    臣傳庭督陣於前,誘賊出戰,賊眾困獸猶鬥,衝突數次,我官兵槍炮迭發,矢石交下,賊屍遍野,潰不成軍。
    是役,至本月九日,陣斬賊首高迎祥以下七千餘級,俘獲二萬一千餘!
    最可稱慶者,當陣生擒賊首高迎祥,該逆於亂軍中欲換裝潛逃,被我把總董英識破,奮勇擒拿,現已驗明正身!
    此實乃皇上神武布昭,將士用命之所至也!
    伏念高迎祥一犯,罪惡貫盈神人共憤,今幸就擒,中原群賊如失首狼,諸省歸於寧靜!
    此誠剿賊以來第一快事,足以彰天道而快人心!
    臣等已選派曹文詔、吳三桂押解赴京恭請聖裁,有功與傷亡將士,容臣等查明另疏題報!
    緣係,剿獲元凶大捷事理,臣等不勝激切屏營之至,謹聯名具題,專差馳奏以聞。
    崇禎九年七月十日,臣洪承疇、臣孫傳庭 謹題。”
    長長的奏報念完,臣子們喜形於色,崇禎也龍顏大悅。
    這就是五天前的事啊,孫傳庭果然乃福將,與曆史完全一致親手擒拿罪魁禍首。
    高迎祥本就妥妥秋後螞蚱,陝西諸地又是分地又是免稅,流寇已經失去生存土壤,洪、孫二人步步緊逼,獲勝是遲早的事。
    不過這家夥處於圍追堵截僅一年時間仍糾集起三萬人,看來能量不是一般的大。
    得虧某人來到大明,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利流賊,繼任者李自成、張獻忠也在西山挖了快一年的煤,否則這個帝國就大為不同了。
    一切塵埃落定,賊首覆滅預示著流寇煙消雲散,雖與曆史原跡時間上有些許差異,但這個不重要,反正結果大相徑庭就行。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臣子們作揖恭維,此等大事值得吹捧。
    “王大伴!”
    “奴婢在!”
    “將此奏本抄送田大成,東、西二麵均獲大勝,可謂好事成雙,明日報紙可再添一筆!”
    “奴婢遵旨!”
    “孫先生!”
    “臣在!”
    “回複洪承疇、孫傳庭,命二人速速記功,全麵清剿境內餘孽,明年朕或許要去陝西!”
    “臣遵旨!”
    臣子們大驚,褒獎將士實至名歸,可天子咋就在京師呆不住啊,實在太好動了。
    不過轉念一想也好,大明雖起死回生卻依舊千頭萬緒,親眼所見總強過奏本治天下。
    皇帝不是容易糊弄的主啊,大明也確實需要雄主重振雄風!
    喜歡重生大明1635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重生大明1635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