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百花齊放

字數:6174   加入書籤

A+A-


    次日。
    整個京師熱鬧非凡。
    自去年鳳陽皇陵被焚天子親征宣府,大明就一直好事不斷,人們可謂應接不暇,帝國發生的變化實在太大了。
    有些信奉風水的民間人士甚至誇誇其談,說鳳陽朱家那塊寶地就是塊陰地,好比女人的東西,越動越會讓後代加快發跡。
    這不,去踐踏的首惡張獻忠僅施暴幾個月後便遭天譴,連同搭檔李自成一個沒落下,早早成為大明“優秀”礦工。
    他們的引路人高迎祥終被擒拿,流寇徹底沒了市場。
    而天子收複大片漠南和遼東故地,朝鮮重回懷抱改為行省,上天都是在眷顧大明啊。
    京師各條大街就報紙上登出的爆炸性新聞議論紛紛,皇極殿中同樣不差。
    孫承宗公布出兩項戰事,朝堂裏隨即飄揚著歌功頌德,有的臣子還激動得熱淚盈眶。
    崇禎欣然接受百官恭維,好一陣後才開始今日的早朝議政。
    “陛下,臣有事啟奏!”
    “準!”
    工部尚書劉遵憲按捺住先前的興奮之色,第一個出班。
    “稟陛下,截止昨日,我部已招納各類工匠萬餘,動員民夫近七萬,屬下官員已帶領部分工匠前往錦州一線踏勘。
    臣擬定在本月底從京師、天津兩地同步動工官道!”
    “嗯,甚好,工部按部就班,一切按計劃行事!”
    “臣遵旨!”
    “水庫一事呢?”
    “回陛下,可在中秋前完成大方向踏勘,當地百姓遷移一事正與戶部國土司積極籌劃。
    臣招納之民夫,相當人數來自水庫預計淹沒地域,隨著征地拆遷步驟民夫將更多。
    其中一部民夫用於實施官道,另一部營造水庫!”
    “甚好,失地百姓須好生安置,京畿周邊尚有大片人煙稀少之地可分予百姓。
    至於工匠,朕有一個想法,駙馬督衛何在?”
    “臣在!”
    鞏永固上前一步,恭敬地朝崇禎作揖。
    “你那營造公司籌備得如何了?”
    “回陛下,通過京師廁所革命及道路改造,集團已有固定營造工匠三千餘。
    自陛下規劃燕山水庫和京津遼官道後,臣新設水利與市政交通營造兩個公司,與房屋營造公司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現集團正與工部積極對接,從原有服役名冊和新招工匠中進行篩選考核,計劃年底前三個公司固定員工擴充至一萬人!”
    “甚好,民間的營造公司呢?”
    “稟陛下,皇家集團原有合作之商賈部分人有營造傾向,現已新設兩家。
    隨著營造進程,臣相信從事該行業者將為數更多。”
    “嗯,”崇禎點了點頭。
    以朝廷名義為主導,民間踴躍參與,如此方可辦好大事。
    很多時候做一件事單靠朝廷是不行的,就好比作戰雖以將士為主,但仍免不了動用民夫及地方力量,這便是眾人拾柴。
    “科學院也來說一說!”
    “是!”
    王徵走出班中,作揖道
    “啟稟陛下,為保障營造所需,各水泥廠正加緊生產,年底前還將新開三處水泥窯。
    遼西方麵,於奕正已領人前往寧遠,將於鬆嶺山脈合適之處新開水泥窯,之後錦州至金州一帶亦將先後開窯!”
    “科學院諸卿辛苦了!”
    “臣等份內之事,臣多謝陛下!”
    緩了緩,王徵再度拱手
    “陛下,現臣等正在研製碎石機床和水泥包裝紙機床,均以蒸汽機為動力。
    擁有此兩物後,可大大提高製作砂石速度,水泥也可告別散裝,更利於運輸。
    目前臣已取得些許心得,尚在試驗改進階段,預計年底前可定型量產碎石機,造紙機床爭取明年初取得突破!”
    “果真?”
    “千真萬確!”
    “那朕改天得去看看!”
    “臣求之不得!”
    崇禎欣喜的同時露出驚訝。
    他想到了蒸汽機,也想到了水泥,可就是沒想到過碎石機,更沒聯想到包裝水泥的袋子。
    大明要大興土木這些東西太重要了,從一到一百很容易,從零到一卻無比艱難。
    蒸汽機就相當於那個代表起步的一,有了那玩意兒就好比打開潘多拉盒子。
    工業革命不是喊口號,需要千千萬看似不起眼之物,待催生到一定程度時,會爆發出令人難以想象的能量。
    而科學院在沒有他提示下懂得自行積極探索,華夏人民智慧真不是吹的。
    “愛卿要錢要人盡管開口,切不可默默無聞!”
    “臣謹記!”
    其實用不著王徵提,崇禎從來就沒少過科學院一分錢。
    科研資金一直都是由內帑出,那是內帑開銷中最大的一筆,不過隨著各項政策革新推進,過不了多久便用不著內帑出錢了。
    製造局生產的器物現在還是配給劃撥製,今後改成自負盈虧的話,妥妥印鈔機衙門。
    “宋侍郎!”
    “臣在!”
    聽了王徵的匯報,崇禎自然還得問一問宋應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大明除了要大興土木,百姓的肚皮同等重要。
    “不知今年官地產出會如何?”
    “回陛下,不出意外收獲巨大!”
    “哦,說來讓朕和諸位愛卿都聽聽。”
    “是!”
    清了清嗓子,宋應星高聲答道
    “陛下,五月小麥獲得大豐收,經過匯總測算,畝產已達150斤,勝過以往任何年頭!
    目前玉米采摘已進入尾聲,預計產出至少高於小麥三成!
    臣按去年陛下旨意,官地小麥收獲後土豆及番薯同玉米混栽,現二物長勢良好,今年必定豐收!”
    “嗯,”崇禎滿意地點頭。
    按明斤與後世重量換算,小麥畝產達到270斤了,玉米更是超過350斤!
    雖趕21世紀動不動畝產就八九百一千餘斤差得老遠,但放在這個時代已經很優秀了。
    崇禎心裏清楚,官地水利設施通過大力整修已經非常完善,還有專業人士管理,要不然根本達不到這個收成。
    “那其餘諸省之番薯土豆有無消息?”
    “回陛下,去年官地紅薯產出較少,為此種子僅外放三千餘斤到西安府。
    土豆倒是讓陝西、山西、河南多個府縣大量種植,據各處駐外下屬回稟,均秋收有望!”
    “甚好,愛卿辛苦!”
    “多謝陛下褒獎,臣慚愧!”
    “哈哈哈”
    農作物能夠豐收,崇禎自然高興。
    要知道曆史上即使在蟎清暴政下漢人都能活下去,甚至還出現人口增長,除了華夏人民智慧,那兩個農作物功不可沒。
    如今百姓們分得了土地,隻要未來土豆番薯大麵積推廣,百姓肚皮將出現根本性改觀,隻有吃飽了才有精力建設大明。
    “此二物九月便可收獲,待收獲時愛卿務必稟報於朕,朕要帶朝堂百官前去觀摩,那可是我大明百姓之口糧啊!”
    “臣遵旨!”
    接下來,崇禎又分別聽取內閣、刑部、禮部、兵部、戶部、督察院相關事務稟報。
    很多事兒崇禎是提前知曉的,隻是得讓臣子們都聽一聽各部最新進展。
    其中有最大兩個事兒轟動全場,算是大明帝國百花齊放前的一道開場曲。
    其一,《大明憲法》及已成型的配套法律將於八月初一起生效,舊法通通廢止。
    其二,正式確立京津遼官道改造、燕山水庫建設事宜,官道計劃兩年半內全部完成,燕山水庫暫定工期四年。
    這兩件事早早就有耳聞,不過當聽到全部提上日程時,不少臣子還是倍感震驚。
    報紙上早就提過,各項律法皆是以人為本,還要法律麵前人人平等,這樣的話身處高位的人就沒有那麽多便利了。
    可士大夫們整天嚷著匡扶社稷救民於水火,這下皇帝就給你一個機會,法、道、儒百家爭鳴,你把民視為螻蟻,那可不行。
    而且劉宗周昨日被馮英辯得無地自容,這事兒早已私下傳遍,誰都不願去觸黴頭。
    至於兩項工程將動用人員超過三十萬,耗費初步預計1800萬兩,這可是從未有的大手筆。
    人力物力財力花費頗多,不過帶來的效果如何,隻要明事理的人都分得清,大明也有那個實力去做利國利民之事。
    朝會在臨近中午之時結束,臣子們感到今日收獲太大了。
    東、西二線戰事告捷,天子真正做到了消滅流寇一並光複故土,過往一係列“暴政”似乎都沒錯,要不然何來此等榮光?
    不少朝臣散朝後仍心潮澎湃,對大明未來充滿著諸多想象。
    崇禎也沒閑著,匆匆用過午膳,換了身便裝低調出宮。
    明日午時要在大明樓宴請百官,還一並邀請了與皇家集團、各部衙門有合作的商賈和名流,他得去好生指導菜品。
    明日可不單單是吃飯,更要讓參與者吃出新得吃出體會,吃出對大明的無限期待!
    喜歡重生大明1635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重生大明1635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