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關塞北出迷朔漠,流沙東望陷邊荒第五節續)
字數:4344 加入書籤
那天上午,兩人在烏壘鎮上逛了很久,日近正午,才返回草料場。回到老兵的小屋時,飯菜已經擺好在桌子上。老兵坐在桌旁,拿著一塊布,正在塗畫,見到三恒和豎爺回來了,便招呼兩人過來吃飯。三恒來到桌邊,好奇地問道:“老人家,您這是在幹嘛呢?”
老兵一邊將布放到一旁一邊回道:“我把西域這帶的地圖畫在布上,你們之後的旅途可能用得上。當然,這地圖上隻標識了我知道的地方,西域廣袤,我雖然在這裏呆了將近四十年,卻依然有很多地方沒去過,有很多地方沒聽說過。”說完,稍作停頓,又接著說道:“先吃飯吧,吃完飯,趁有時間,我再為你們講解烏壘至玉門關的沿途情形,對你們或許有幫助。”
吃完午飯後,日正當中。老兵收拾完碗筷,坐回桌子旁,拿起那塊布,繼續畫地圖,同時跟豎爺他們說起從烏壘到玉門關這一路上的情況:“從烏壘到玉門關大約三千多裏路程。沿著烏壘河往東走,大約三百多裏就到了孔雀河。沿著孔雀河向東南方向走個三十裏左右,在孔雀河和大河的相會處有一個叫渠犁的白皮膚胡人國。渠犁是一個隻有一千多人口的小國,那裏人口雖少,卻擁有廣袤沃土,是第一任西域都護鄭吉最初在西域屯田的地方,現在依然有幾百大漢士兵在那裏屯田駐守。到達渠犁國後,沿著孔雀河向東走四百多裏左右,會到達一片綿延數百裏的大山旁,山叫墨山。那地方幹旱少雨,土地貧瘠,山中有個五千人口左右的小國,就叫墨山國,也是一個白皮膚的胡人國。西域各商道,在我們漢兵的巡護下,總體還算太平,但少數地方還是時常有盜匪出沒,殺人劫物,這墨山國地界就是有盜匪出沒的地方之一。從墨山國繼續向東走,大約一千裏,到達鹽澤。鄯善的樓蘭城就在鹽澤的旁邊。鄯善本名樓蘭,四十多年前,傅介子殺死樓蘭王安歸,更立新王後,昭帝將其國號改為鄯善。鄯善是西域東部的起點,是西域的大國之一,更是西域最繁華富庶的國度,那裏商旅絡繹不絕,房屋鱗次櫛比。鄯善也是一個白皮膚的胡人國。從這裏到鄯善沿路都有漢兵駐守的烽燧。從鄯善往東經過樓蘭道,大約走個一千多裏就到達玉門關了。樓蘭道是整個路程中最艱險的一段。那裏需要經過毛骨悚然的茫茫戈壁和白骨間道的白龍堆。那地方空中不見飛鳥,地上不見走獸,連一棵草都見不到,除了來往的旅人,沒有任何活物。走出樓蘭道就到玉門關了,接下來回長安的道路就容易了。”
老兵說完這一路的情形,手中的地圖也畫完了。他將那幅地圖遞給豎爺。豎爺看那圖上標識了一些山峰、河流、湖泊、城鎮、烽燧、道路、沙漠,還有很多地方是一片空白。豎爺明白那空白的地方就是老兵也不了解的所在了。豎爺感激地收下地圖,小心翼翼地放入懷中。
豎爺和三恒隨後午休了半個時辰。醒來時,老兵已經給他倆準備好了兩個麻布包裹。那包裹的表麵油亮亮的,似乎是上了一層蠟。包裹中各有一套換洗用的衣服,都是老兵穿過的軍服,還有一些盤纏、幹糧,以及一些旅途中需要用到的物品。兩人感激不盡,卻又無以回報,隻能說一些尋常的感謝話。老兵倒是不以為意。一切準備妥當,三人便出發向鎮上走去。在路上,老兵又特地交待二人在旅途中一定要使用漢兵的身份,這樣方便行事,同時拿出一個令牌交給豎爺,告訴他必要時用令牌證明自己是烏壘漢軍斥候。豎爺接過老兵的令牌係在腰上,並把他的交待謹記在心。
三人到達客棧時,時間還未至申時。吾規掌櫃將三人迎進客棧大堂靠櫃台前的一張桌子旁就坐,吩咐完小二上茶,便對三人說道:“兩位軍爺的事,我已跟商隊領頭的說過了,他很樂意。他們現在後院裝載貨物,裝載好就出發,您三位在這喝點茶水,稍待片刻。”說完,便像老兵點點頭,退回櫃台去了。
老兵三人坐在桌邊,喝起了茶。豎爺趁這個時機,把這半天來心中產生的疑問一一谘詢起老兵來。他問道:“西域這裏種族混雜,各國林立,互不相屬。這裏算我們大漢的地盤嗎?歸我們大漢管嗎?”
老兵詫異了下,略加思索,然後回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按理說,這天下所有的地方都歸大漢天子,所有人都歸大漢製約,隻是這天下之大,人民之多,卻不是大漢能管得過來的。不過這蔥嶺以東的西域地界,從二十多年前,鄭吉擔任西域都護,烏壘成為西域都戶治所開始,便屬於我大漢。蔥嶺以東的西域各國,跟我們中原的封國是一樣的,各國的國王上任都需要獲得朝廷的首肯,各國的大臣們都由朝廷任命,食朝廷俸祿。西域都護是整個西域的最高長官,各國受其節製。”
豎爺接著又問道:“這街道上所見西域各族,以及來往的商旅,麵貌各異,語言也應該不同,大家在交流上不會有困難嗎?”老兵笑了笑,回道:“從武帝時開始,我們大漢的士兵在西域征戰、屯田、巡護了七十多年,我們的商隊、使者也在這條道上來回穿梭了七十多年,這七十多年間,西域各地逐漸普及了漢話,很多西域人都會漢話。像這家客棧的掌櫃,還有你們上午在街上應該也有遇到很多會說漢話的異族人。”豎爺恍然大悟,還想再問時,三恒插嘴問道:“那個頭上長著一隻角,還長著老虎的牙齒,老虎的爪子的白馬是個什麽東西啊?”老兵回道:“那是一隻駁,那東西很凶殘,連虎豹熊羆都是它的獵物。上午街邊的那隻駁,我也注意到了,那隻尚未成年,不過能將它抓住,也是不簡單了。西域這裏有很多奇形怪狀的野獸,大多很凶猛,有些千萬不要去惹,你們日後若有遇到那些奇怪的野獸,能跑則跑,能避則避。”三恒想起了老兵故事中那幾隻羊怪,不禁咋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三人正聊著,幾個人牽著駱駝來到了客棧的門口,正在櫃台忙碌的吾規見狀,走到三人跟前說道:“兩位軍爺,你們等的商隊到了,可以出發了。”
吾規帶著三人來到門口,指著豎爺和三恒向一位身材精悍、麵黑須微的中年男子說道:“鄭老大,這兩位便是想跟你們同行的軍爺。”
那位被稱作“鄭老大”的中年男子向兩人拱手道:“有兩位軍爺同行,旅途定會安穩,有勞了。”
不等豎爺回話,老兵搶先說道:“我這兩位同僚有任務在身,他們必須要安全回到長安,還望各位多加照應。”說完向商隊眾人環拱雙手,商隊眾人見狀,亦拱手回禮。
申時剛過,商隊開始出發了。豎爺和三恒在烏壘河邊跟老兵揮手道了別。老兵卻並沒有理會,他轉身爬上沙丘,很快便消失不見。豎爺悵然若失,受人恩惠,卻不得回報,這於他來說實在是一件憾事,然而終究要回去了,沒什麽比回家更值得期待,他旋又高興了起來。
告別老兵後,商隊沿烏壘河東行動。這是一支小型商隊,總共隻有十二人和八匹駱駝,有六匹駱駝身上各馱著兩個大箱子,另外兩匹駱駝身上馱了一些行李。商隊領頭的就是鄭老大,商隊的向導是一個瘦高的中年鄯善人,名字叫滑閑。還有一位身材同豎爺差不多,身著褐衣的中年人,那人似乎不是商隊成員,應該跟豎爺他們一樣,隻是同行人員,他不言語,也不幫忙幹活,鄭老大也沒有介紹他。其餘幾個有年輕人,也有中年人,都是鄭老大的夥計。鄭老大是司隸弘農郡人,算起來跟豎爺和三恒還是老鄉。據鄭老大說,他們這個商隊主要是去安息國販運上等珊瑚、瑪瑙、金剛石等貴重物品回長安,這幾年匈奴人不再鬧事,加上商道沿途各處都有漢兵駐守巡護,西域總算比較太平,不過,商道上還是經常有小股盜匪出沒,他們這種小型商隊,一般都是運輸貴重貨物的,容易被盜匪盯上,現在有兩位軍爺跟隨,自然是給商隊平添了幾分安全保障。話雖如此,實際他每年都要去趟安息,來回大約一年時間,他在這條道上跑了五六年了,卻也從來沒出過事,所以他讓兩人盡管寬心,無需擔憂。
那時,雖已過申時,大漠裏卻依然熱浪滾滾,金黃的沙地上煙塵藹藹,潔白的河麵上也是水汽騰騰。河岸邊零散生長的胡楊似乎已奄奄一息,沙地上叢生的灌木和小草也都蔫耷著腦袋,毫無生機。
烏壘河北岸每隔十裏左右就有一座烽燧,每座烽燧一般有五到十個士兵駐守。河岸往來商隊絡繹:或數百人之眾,或數十上百,亦有如鄭老大這般十餘人的小隊。
商隊走了兩個時辰左右後,時間已過戌時,夜色如期來臨,不知不覺已是星鬥滿天,前路難辨。向導滑閑便吩咐大家就地休息。夥計們將駱駝身上的貨物卸下,接著牽著駱駝去河邊喝飽水,並順便將它們安置在岸邊休息。之後,商隊眾人圍坐在貨物的四周,吃著各自準備的幹糧,喝起舀來的河水,在微弱的星光下聊起了天。豎爺和三恒去河中洗了個澡,換上老兵給的便服,也湊近人群坐下。
豎爺和三恒牢記老兵的叮囑,盡量不暴露自己的身份,於是便閉口不言,隻是靜靜地聽著。吃過幹糧,喝過水後,那褐衣人和鄭老大已經躺在沙地上,頭枕行李袋,身蓋薄衾,開始睡覺,向導滑閑和幾個夥計還在聊著。聊著聊著,有一個年輕的夥計突然問起滑閑道:“滑閑,你上次說在昆侖山碰到了一隻駁,後來是怎麽逃脫的啊?”三恒一聽到“駁”,想起了烏壘街頭看到的那隻像白馬一樣的怪物,頓時來了精神,豎耳傾聽,豎爺也來了興趣,同樣認真聽了起來。滑閑聽到有人問到這個問題,故作神秘地回道:“這件事過於離奇,我怕說出來你們壓根不信。”那個年輕的夥計央求道:“你就給我們說說唄。”其他幾個年輕的夥計也附和道:“滑閑,你就給大夥說說唄,反正現在睡不著,就當說個故事打發時間。”滑閑這才同意道:“好吧,那我就長話短說,給你們講講。”
於是滑閑講起了他在昆侖山的一次奇遇。
喜歡出塞之百年黃沙請大家收藏:()出塞之百年黃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