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齊聚一堂
字數:3265 加入書籤
大太監恍然,“那這太一鍾來我大周,究竟是好,還是不好?文道要昌盛,其他道就必將退居一側……”
周守鶴敲了敲桌子,趕走了大太監。
直到整個地方隻剩下他一人,周守鶴才冷哼一聲,喃喃道:
“是啊,不奇怪嗎?文道、武道、仙道怎麽會聚在一起來呢?還嫌這世道不夠亂嗎?”
清源殿內。
已經聚集的五個人,或坐或立,或對談或沉思。直到聽見宮殿門口傳來通報的聲音,一藍袍公子大步邁入殿內,光下熠熠生輝的金絲銀線紋路很快就讓在場的幾人認出了他的身份。
“五皇子殿下。”
有人拱手行禮,頗為恭敬地說道。
聞燕臨微微頷首,亦然回禮,而後又看向四周:“讓諸位久等了。”
其中坐著的中年男人挑眉,緩緩起身,拱手道:“殿下言重,但不知道如此著急聚集我等而來,可謂何事?家中拙荊代指妻子)身體不好,草民還要回去照顧一二。”
聞燕臨看向男人,蘇子眉,字仲和,乃是儋州人士,今年四十有三,善詞文,在儋州是出了名的文癡,出身書香門第,卻喜好閑雲野鶴,同妻子隱居在儋州的鬆柳洞邊,嗜甜愛酒,脾氣豪放,不懼權貴。
“蘇師勿惱,含真攜陛下旨意前來,馬上與諸位交代,”聞燕臨恭敬地回禮,蘇子眉不論他的文學造詣,還是書法造詣,都是大周少有的一顆璀璨之星,若非隱居不見,多少豪門大家踏破門檻也要請他為座上賓,“辛公子、浣花居士、子冶兄、裕行,如今大事將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還望諸位諒解。”
辛公子指的是燕州辛家的小公子辛幼安,年十六,他母親受戰亂影響,一路逃難來到燕州,與辛父一見鍾情,有了兩個兒子,小兒子辛幼安在母親影響下,便立誌從軍,報效祖國,奈何武脈堵塞,難以修行,隻好望洋興歎。而他在文學上頗有天賦,作詞新奇,引得不少大家稱譽。
浣花居士則說的是金陵楊家的楊若綰,年二十七,雖是女子出身,但天賦不輸男兒郎,還打算喬裝參加科舉,即使被認出,也絲毫不膽怯,受得陛下賞識,賜封校書郎,在金陵修書,有一個上門夫婿薛氏,很是恩愛和睦。
子冶兄則是與聞燕臨同一師門下的京城顧家顧子冶,年二十有五,作詩很是了得,為人端正,為察民情曾拋卻錦衣華食,穿布衣行鄉間數年,前年才回到京城,繼續讀書學習,有一個未過門的未婚妻。
裕行,則是秦文正的老師為他起的字,托霍雅正的福,他雖然是五人當中最晚一個被發現的,卻是最快一個被請過來的。
他是京畿地區的小山村出身,今年的狀元,也在作詩方麵是一把好手,不過周瀲光和孫山都認為,這家夥更適合去茶館裏麵講相聲,逗死人不償命的那種。
再加上聞燕臨,在場便是六人。
在聞燕臨來清源殿之前,在座人也互通了姓名,了解了家世和出身,算是對這次聚集有了些許猜測。
其中年紀最大的蘇子眉因為門第深遠,家中古籍甚多,小時候覽遍古籍時曾看到些如今不曾為人知的消息,他的猜測也是對這次貿然上門請人行動目的最為接近的一個。
聞燕臨先宣讀了聖旨,然後再將皇帝那日告訴他的消息重新組織一番又說給了在場其餘五人聽。
消息一出,眾人皆驚詫。
連做好了心理準備的蘇子眉也忍不住將手中茶水晃出些許。
“文道將興”,這一句出來,給在場讀書人的心裏帶來了無盡震撼。
蘇子眉顫聲問道:“那陛下的意思是?”
開國皇帝周守鶴以武立國,天下更是多以武道修行,而文道更是比仙道還難得聽見,聞燕臨一句“文道將興”,讓在座人摸清不頭腦,也摸不清楚聖上的意思。
“文道將興,乃是天下大勢所趨,”聞燕臨淡淡道,“非是一國所能組織的,父皇的意思是,既來之、則安之,文道既然落於我大周,便是我大周有這個氣運去承載。但那些不懷好意想要來我大周強搶者,雖遠必誅!”
既然說了文道的事情,聞燕臨自然也說了隔海的古蘭王朝要來大周爭奪文道之事。
“他們想要重新霸占文道於一國,那也要看有沒有這個本事,”聞燕臨道,“故此,含真才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蘇子眉率先拱手,“仲和雖是一介布衣,但願為大周驅除韃虜,若能為爭‘文道’獻上一分力氣,那仲和便有一分出一分!”
“我也是!”辛幼安年紀雖小,但眼底卻戰火熊熊,雖不能習武,但辛家卻是武將出身,從小混在兵營裏長大,沒有殺氣,也染上幾分殺意。
為國降敵,可是他的從小夢想。
“妾身也願意。”楊若綰笑意不減,對著聞燕臨微微福身。她怎不知唇亡齒寒的道理,也知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
古蘭這次態度強硬的上門拜訪,若是輕易地放他們離去,豈不是當著所有人的麵,抽大周的臉麵。
“臣願意,在所不辭。”顧子冶、秦文正如今都在朝中兼有官職,論政治能力並不薄弱於他人,也知道此次事態輕重緩急,更何況皇帝聖旨在前,他們如何退卻?
而後,聞燕臨便提出一個當務之急:
如何才能得到文氣,或者說,如何才能正式踏入文道修行?
便有人提到:“我等聽見鍾鳴時,也聽到了詩詞,開啟文道修行可是跟那詩詞有關?”
隨後便有人反駁:“不對,我們所聽詩詞並不相同,如裕行、子冶、含真三人,身居官職,便是‘紫陽’‘穆陵’‘宸翰’,而我等講學之人則聞——
‘遷善以美身,講學以盡性,能為可行爾,用舍固有命’。
若言此詩,這恐怕並不是關鍵。”後者摘自唐代陸遊詩)
如此,事情便陷入了僵局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