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年應急小組行動部署
字數:3838 加入書籤
1967 年春末的日內瓦,跨國應急小組總部的百葉窗被時砂染成淡紫色。江淺站在巨大的衛星雲圖前,指尖劃過代表時沙暴的青銅色雲團 —— 它正以每小時 70 公裏的速度掠過波斯灣,向印度半島移動。指揮桌旁,蘇聯代表華西列夫敲著軍用地圖,紅鉛筆在兩河流域畫出醒目的三角符號“巴格達的煉油廠已經停產三天,儲油罐的鋼板正在變成粉末,我們的裝甲師都擋不住那些沙粒。”
“讓英國皇家空軍的運輸機立刻起飛。” 江淺按下通訊器,指甲在布滿劃痕的按鍵上留下淺印,“把 1938 年南京實驗室研發的防護塗料送過去,用他們的鷂式戰機空投,那種混合了油煙墨和伏特加的配方,比任何軍工塗料都管用。”
美國代表帕克突然抓起咖啡杯,杯底的沙粒在瓷麵上畫出螺旋狀的痕跡。“我們的衛星發現異常磁場。” 他推過來一疊光譜照片,照片邊緣還沾著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紅土,“這些沙粒在吸收石油的碳元素,波斯灣的原油正在以每天兩千桶的速度消失,比 opec 的減產計劃還厲害。”
江淺調出 1938 年李四光繪製的地質圖譜,那些代表地核磁場的曲線,與衛星拍攝的波斯灣磁場圖完美重合。“通知印度應急分隊,提前打開恒河閘門。” 她用紅筆在德裏的位置畫了個圈,“讓河水漫過沿岸的農田,濕潤的土壤能暫時阻擋沙粒擴散,就像 1938 年南京用糯米漿加固城牆的道理。”
華西列夫突然笑起來,軍大衣上的銅紐扣在日光燈下閃著冷光。“江主任還是這麽喜歡老辦法。” 他從公文包掏出一份加密電報,“但這次我們有新玩具 —— 莫斯科送來的磁懸浮擔架,能在沙粒上懸浮半米,比你們中國的擔架隊快十倍。”
當第一架鷂式戰機掠過巴格達上空時,江淺正在德裏的臨時指揮中心調試衛星接收器。屏幕上,防護塗料在陽光下泛著墨色的光澤,那些正在腐蝕的油罐表麵,青銅色的沙粒像遇到烙鐵的雪般消融。印度軍官辛格舉著步話機大喊,他的製服袖口已經被沙粒磨出毛邊“恒河的水漫到第三街區了!貧民窟的棚屋快被衝垮,但沙暴確實停下來了!”
“讓工兵連搭浮橋。” 江淺看著屏幕上漂浮的屍體 —— 那是被沙粒侵蝕的牛羊,它們的骨骼正在變成青銅色的晶體,“用英國送來的高分子材料,那種在北海油田用的防腐蝕板材,既能擋水又能防沙。”
夜幕降臨時,衛星雲圖顯示時沙暴正在轉向非洲。江淺突然發現,那些青銅色的雲團在剛果盆地出現了分裂,仿佛被某種力量阻擋。“那裏是雨林區。” 帕克調出紅外成像圖,綠色的植被區域像盾牌般擋在沙暴前方,“植物的蒸騰作用在改變局部磁場,這些沙粒怕潮濕的空氣。”
“1938 年的實驗也證明這點。” 江淺想起老周用糯米漿加固古籍的場景,“讓巴西應急分隊砍伐速生桉樹,沿著讚比西河築起綠牆。這種樹的蒸騰量是普通樹種的五倍,我們要用植物的力量對抗它們。”
華西列夫突然站起來,指著屏幕上閃爍的光點 —— 那時蘇聯的宇宙飛船正在軌道上釋放碘化銀煙霧。“我們在嚐試人工降雨。” 他的手指在鍵盤上敲擊,調出西伯利亞的凍土數據,“零下五十度的低溫能凍結沙粒的活性,就像安德烈當年在南京做的實驗。”
當第一縷陽光穿透沙霧時,德裏指揮中心的警報器突然尖叫起來。衛星監測顯示,時沙暴在紅海形成了新的旋渦,那些青銅色的沙粒正在凝結成金屬絲,纏繞住過往的船隻。“它們在模仿人類的造物。” 帕克盯著屏幕上扭曲的船體,“就像瓊斯說的變色龍,現在它們學會了製造漁網。”
江淺抓起對講機,聲音因熬夜而沙啞“讓埃及分隊啟動阿斯旺大壩的泄洪道,用高壓水流衝散那些金屬絲。” 她看著 1938 年南京實驗室的舊照片 —— 安德烈正在用液氮凍結沙粒,而現在,他們有了更強大的武器。
午後的剛果雨林,巴西士兵正用鏈鋸砍伐桉樹。樹幹斷裂處滲出的汁液與沙粒接觸,立刻冒起淡紫色的煙霧。生物學家席爾瓦舉著標本盒跑來,裏麵的沙粒已經變成灰色的粉末“這些樹的汁液裏有單寧酸!和 1938 年的生漆成分相似,它們在分解沙粒的分子結構!”
江淺的通訊器突然響起,是巴格達傳來的畫麵防護塗料覆蓋的油罐正在重新變得堅固,伊拉克工人用阿拉伯語歡呼著,他們的頭巾上還沾著墨色的塗料。“告訴他們,每平方米要塗三遍。” 她對著麥克風輕笑,“1938 年的老周說過,對待古董要像對待情人,得有耐心。”
傍晚時分,衛星雲圖上的青銅色雲團開始消散。帕克突然指著非洲西海岸的光點“沙暴在轉向大西洋!” 他調出船隻的求救信號,那些正在沉沒的貨輪甲板上,沙粒正在凝結成螺旋狀的金屬柱,“它們在模仿我們的鑽井平台,這些東西想鑽進海底油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讓北約艦隊發射深水炸彈。” 江淺的手指在海圖上劃出弧線,“用爆炸產生的衝擊波改變海水密度,1938 年的實驗證明,劇烈的震動能破壞它們的磁場結構。”
當深水炸彈在大西洋引爆時,德裏指揮中心的屏幕突然亮起。衛星捕捉到了奇異的景象那些青銅色的沙粒在衝擊波中分解,變成無數細小的光點,像螢火蟲般向地心墜落。華西列夫舉起伏特加酒瓶,酒液在杯中旋轉出螺旋狀的漣漪“李四光說得對,它們確實來自地心,現在該回家了。”
深夜的指揮中心,江淺翻開 1938 年的實驗記錄本。泛黃的紙頁上,安德烈用俄語寫著“沙粒害怕生命的痕跡。” 此刻,屏幕上的剛果雨林正在重新變綠,那些被沙粒覆蓋的樹木,正抽出帶著墨色斑點的新芽 —— 那是防護塗料與植物汁液的混合體,也是跨越三十年的智慧結晶。
帕克突然指著衛星傳來的最新圖像亞馬遜雨林的上空,出現了與 1938 年南京實驗室相同的螺旋磁場。“它們還會回來的。” 他的聲音帶著敬畏,“就像江主任說的,它們在進化。”
江淺望著窗外淡紫色的星空,那裏的沙粒正在變成閃爍的光點。她想起 1938 連紫金山上的雪花,也是這樣帶著青銅色的光芒。“那就讓它們看看。” 她合上記錄本,封麵上的 “和” 字在燈光下格外清晰,“人類也在進化,而且我們懂得合作。”
黎明時分,應急小組的成員們在屏幕前歡呼。時沙暴的殘餘正在被大西洋的洋流帶走,衛星監測顯示,全球的磁場強度正在恢複正常。華西列夫將莫斯科送來的磁懸浮擔架送給了印度醫療隊,帕克則把航天中心的防輻射服送給了剛果的生物學家。
江淺拿起德裏指揮中心的沙粒樣本,它們已經變成無害的灰色粉末。她突然想起 1938 年那個聖誕節,李四光撒在紫金山土壤裏的沙粒,也是這樣孕育出了新的生命。或許,對抗災難的最好方式,從來不是消滅它,而是學會與它共存。
當第一班協和式超音速客機掠過日內瓦湖時,江淺正在更新應急手冊。她在扉頁上寫道“記住 1938 年的油煙墨,記住 1967 年的桉樹,更要記住,人類的智慧隻有在分享時才最強大。” 湖麵上的晨霧正在散去,露出湛藍的天空,仿佛那場跨越三十年的戰鬥,從未留下痕跡。但指揮中心牆上的世界地圖上,那些代表合作的紅線已經交織成網,在陽光下閃著溫暖的光芒。
喜歡時砂遺樓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時砂遺樓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