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科研成果的應用與推廣
字數:2717 加入書籤
初冬的 1967 年,城市能源站外人頭攢動,一台泛著淡青色光澤的 “時空能量轉換裝置” 正進行首次公開運行測試。艾倫站在裝置旁,手指在控製麵板上滑動,屏幕上的 “序能轉化率” 數值不斷跳動,最終穩定在 85。“各位,這台裝置能將地脈中的時空序能,直接轉化為可民用的電能、熱能,且零汙染、零排放!” 他的聲音透過擴音器傳遍現場,人群中立刻響起驚歎聲。
能源站站長老王快步走到裝置前,看著輸出端的電表飛速轉動,眼中滿是震撼:“艾倫博士,之前咱們用傳統發電機,一小時耗 3 噸煤才能發 1000 度電,這裝置……” 艾倫笑著打斷他,指了指裝置底部的地脈接口:“它靠吸收地脈序能運行,隻要地脈不中斷,就能持續發電,一小時能穩定輸出 1200 度電,成本還不到傳統發電的十分之一!” 老王立刻握住他的手:“太好了!咱們城市西部的老舊小區一直缺電,要是裝上這裝置,冬天供暖、日常用電都不用愁了!”
一周後,首批 10 台時空能量轉換裝置在西部小區投入使用。居民李阿姨打開電暖器,看著溫度計從 12c慢慢升到 20c,眼眶濕潤:“之前冬天靠煤爐取暖,又嗆又危險,現在有了這裝置,家裏暖和又幹淨,太感謝科研團隊了!” 裝置運維人員小張正用平板電腦查看運行數據,屏幕上顯示每台裝置的序能吸收量、轉化率都穩定在安全範圍:“李阿姨您放心,這裝置有智能監測係統,一旦出現異常,會自動報警並切換備用能源,不會斷供的。”
在環境保護領域,“時空序能淨化係統” 的推廣同樣成效顯著。城市汙水處理廠內,之前渾濁發黑的汙水,經過係統處理後,變得清澈透明,甚至能直接用於灌溉。環保工程師趙工拿著水質檢測儀,看著屏幕上的 “汙染物含量” 從 500g\ 降到 5g\,興奮地對科研團隊說:“這係統太神奇了!之前處理一噸汙水要 3 小時,現在隻要 40 分鍾,還能回收水中的有害物質,轉化為可利用的有機肥料!”
科研團隊的小王蹲在處理池旁,指著係統中的序能濾網:“這濾網是用 1913 年的艾草纖維和 1967 年的納米材料製成的,能吸附汙水中的重金屬和有害微生物,再通過序能分解,將它們轉化為無害物質。” 趙工立刻決定:“咱們全市 20 個汙水處理廠,都要裝上這係統!以後咱們城市的河流,肯定能恢複到幾十年前的清澈模樣!”
醫療領域的變革更是令人矚目。市中心醫院的病房裏,患有慢性混沌能量灼傷的患者張大爺,正接受 “序能醫療儀” 的治療。淡金色的能量流緩緩覆蓋在他的傷口上,原本潰爛的皮膚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愈合。“之前換一次藥疼得我直冒冷汗,現在用這儀器,一點都不疼,傷口還好得快!” 張大爺拉著主治醫生的手,激動地說,“醫生說再治一個療程,我就能出院了,這都是科研團隊的功勞啊!”
主治醫生拿著治療數據,對前來調研的江淺說:“這儀器對混沌能量灼傷、慢性炎症的治愈率高達 92,比傳統治療方法提升了 60。咱們醫院已經向其他城市的醫院推廣,預計下個月,全國 50 家重點醫院都能用上這儀器。” 江淺點頭,看著儀器屏幕上穩定的能量頻率:“後續我們還會升級儀器,讓它能治療更多疾病,比如骨質疏鬆、肌肉萎縮,讓更多患者受益。”
科研成果的推廣沒有讓團隊停下探索的腳步。在 1967 年科技園區的 “時空科學實驗室” 裏,艾倫正帶領團隊研究 “時空折疊理論”。實驗室中央,一台巨大的 “時空模擬器” 正運行著複雜的程序,屏幕上顯示著不同時空的坐標與能量波動。“我們發現,在特定的序能濃度下,時空可以實現短距離折疊,比如從 1967 年到 1913 年,原本需要跨時空導管傳輸,未來可能通過折疊技術,實現‘瞬間傳送’。” 艾倫指著屏幕上的模擬動畫,眼中滿是期待。
江淺看著動畫,提出疑問:“折疊過程中,會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序能濃度的控製閾值有沒有確定?” 艾倫立刻調出實驗數據:“我們已經做了 1000 次模擬實驗,確定序能濃度在 1.21.5 特斯拉時,折疊過程最安全,對人體的影響小於乘坐飛機。下一步,我們會用動物做活體實驗,驗證安全性後,再進行人體實驗。”
實驗室的角落裏,小王正專注研究 “地脈序能可持續利用”。他麵前的培養皿中,一株綠植在序能的滋養下,生長速度比普通綠植快 3 倍,且葉片更翠綠、根係更發達。“如果能掌握地脈序能的可持續利用技術,以後農業生產不用再靠化肥、農藥,隻用序能就能讓莊稼高產、優質。” 小王興奮地說,“我已經和 1913 年的老林合作,在他們的序能田裏做實驗,預計明年就能看到成果。”
隨著時間推移,1967 年科研團隊的成果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麵麵:城市裏,時空能量轉換裝置為千家萬戶提供清潔能源;河流旁,序能淨化係統讓水質清澈見底;醫院中,序能醫療儀拯救著一個又一個生命;實驗室裏,科研人員們仍在探索時空科學的未知奧秘。江淺站在實驗室的觀測窗前,看著三個時空因科技而煥發的生機,心中明白:科研的意義不僅在於解決當下的問題,更在於為未來開辟道路。隻要持續探索、不斷創新,人類一定能在時空科學的引領下,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