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新秩序下的社會和諧景象

字數:2674   加入書籤

A+A-


    初夏的 1913 年序能學堂村,清晨的陽光剛灑過村口的老槐樹,村民們就已忙碌起來:王嬸在自家院子裏晾曬序能艾草,準備製作艾草茶;老林扛著鋤頭,要去田裏查看序能稻子的長勢;孩子們背著新書包,蹦蹦跳跳地往學堂跑,清脆的笑聲在巷子裏回蕩。“王嬸,您家的艾草今年長得真好,要是多了,記得賣給我一些,我想給城裏的親戚寄去嚐嚐!” 路過的村民笑著打招呼。王嬸停下手中的活,爽快地回應:“沒問題!等曬幹了我給你留著,咱們現在日子好了,也讓外麵的人嚐嚐咱們村的好東西!”
    這樣安居樂業的場景,在新秩序構建後的各時空隨處可見。1913 年的村民們,靠著序能農業和傳統手工藝,收入比往年翻了一倍,家家戶戶都翻新了房屋,添置了新家具。序能學堂的學生們不僅能學到傳統文化,還能接觸現代科學知識,不少家庭都把孩子送到學堂讀書,希望他們能有更好的未來。“以前總擔心孩子沒學上,現在學堂條件好,老師教得也好,咱們做家長的也放心。” 送孩子上學的老陳,看著學堂嶄新的教室,臉上滿是欣慰。
    跨階層、跨時空的人們相互尊重、相互學習,更是新秩序下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在 1938 年的重慶,戰後重建的工廠裏,曾經的軍官、工人和農民一起工作,大家不分階層,齊心協力搞生產。工廠的技術顧問是 1967 年派來的工程師小李,他每天都會抽出時間,教工人們操作新設備。“李老師,這個按鈕是控製什麽的?” 曾經的農民老張,如今成了工廠的技術工人,他拿著筆記本,認真地向小李請教。小李耐心地講解:“這個是精度調節按鈕,按下後能讓零件的誤差更小,咱們生產的農具才能更耐用。” 老張邊聽邊記,很快就掌握了操作技巧。下班後,工人們還會一起交流各自的經曆,軍官分享戰場故事,農民傳授耕種經驗,工程師講解科技知識,不同背景的人們在交流中相互理解,增進了友誼。
    1967 年的社區裏,跨時空的交流更是頻繁。社區定期舉辦 “時空文化沙龍”,1913 年的手工藝人會來教大家製作桃木符文,1938 年的老戰士會來講授戰時求生技巧,1967 年的居民則會分享現代科技知識。在最近一次沙龍上,1913 年的剪紙藝人林巧,正教大家剪 “序能神獸” 圖案。“先把紅紙對折,再沿著這個線條剪,注意不要剪斷。” 林巧一邊示範,一邊講解。1967 年的中學生小陳學得很認真,很快就剪出了一隻栩栩如生的神獸。“林阿姨,您剪得真好!我想把這個剪紙貼在房間裏,既能裝飾,又能感受傳統文化。” 小陳興奮地說。林巧笑著點頭:“喜歡就好,以後有時間,我再教你剪更複雜的圖案。”
    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讓鄰裏關係愈發融洽。1913 年的村莊裏,每月都會舉辦 “序能農耕交流會”,村民們聚在一起,分享種植經驗,交流遇到的問題。遇到誰家有困難,大家都會主動幫忙:老林家的序能稻子該收割了,鄰居們放下自家的活,一起去幫忙收割;王嬸家的孫子生病了,村裏的郎中主動上門診治,還送來草藥。“咱們村就像一個大家庭,互相幫襯著,日子才過得有滋有味。” 村長老王說。
    1967 年的社區裏,活動更是多樣:周末有 “親子運動會”,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跳繩、拔河比賽,歡聲笑語不斷;節日裏有 “鄰裏聚餐”,大家各自帶上拿手菜,圍坐在一起品嚐美食,分享生活趣事。社區居民李阿姨說:“以前大家住在一起,卻很少交流,現在有了這些活動,鄰裏之間就像親人一樣,誰家有事都會搭把手。”
    社會福利體係的不斷完善,讓弱勢群體得到了更多關愛和幫助。1938 年的城市裏,政府建立了 “戰後救助中心”,為失去親人的孤兒、殘疾的士兵提供生活保障和醫療救助。在救助中心裏,孤兒們有專人照顧,還能接受教育;殘疾士兵則能得到免費的康複治療和技能培訓,為重新融入社會做準備。18 歲的孤兒小宇,在救助中心裏不僅學到了文化知識,還學會了修理農具的手藝。“以後我想當一名修理工,靠自己的雙手賺錢,不辜負大家的幫助。” 小宇堅定地說。
    1967 年的社會福利更是全麵,政府為老年人提供免費體檢和養老服務,為貧困家庭提供住房補貼和子女教育資助。社區裏的 “養老服務站”,每天都會組織老年人開展文娛活動,還會安排誌願者上門照顧行動不便的老人。70 雖的張奶奶子女不在身邊,誌願者每天都會上門幫她買菜、打掃衛生,陪她聊天。“現在的政策真好,有人照顧,還有人陪我說話,一點都不孤單。” 張奶奶笑著說。
    江淺在走訪各時空時,看到人們臉上洋溢的笑容,感受到社會和諧的氛圍,心中充滿感慨。在 1913 年的村莊,她和村民們一起參加農耕交流會,聽大家講述生活的變化;在 1938 年的救助中心,她看到孩子們認真學習的模樣,感受到他們對未來的期待;在 1967 年的社區,她參與鄰裏聚餐,體會到濃濃的親情與友情。“新秩序的構建,讓各時空的人們都過上了安穩的生活,大家相互尊重、相互幫助,整個社會充滿了正能量。” 江淺說,“隻要我們繼續努力,維護好這份和諧,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
    夕陽西下,各時空的人們結束了一天的忙碌,開始享受悠閑的時光:1913 年的村民們坐在村口的老槐樹下,聊著家常;1938 年的孩子們在救助中心的院子裏玩耍;1967 年的居民們在社區廣場上散步、跳舞。整個社會充滿了積極向上的氛圍,人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和期待,相信在新秩序的守護下,日子會越過越紅火,生活也會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