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青少年國際視野拓展
字數:4468 加入書籤
盛夏的 1967 年時空科學研究院,陽光透過玻璃穹頂,在地麵投射出斑斕的光影。來自 1913 年、1938 年、1967 連三個時空的 1101novel.com 名青少年,身著印著 “時空探索者” 字樣的營服,背著裝滿筆記本的背包,嘰嘰喳喳地聚集在研究院大門前。國際青少年時空科學交流營開營儀式剛結束,他們便迫不及待地等著進入這座 “時空科學聖殿”。江淺笑著走上前,手裏拿著彩色的分組卡片“接下來的五天,你們將和不同時空的夥伴組隊,一起解鎖時空科學的奧秘。記住,多提問、多動手、多交流,這才是探索的真諦!”
第一站是研究院的 “時空能量實驗室”。推開門,巨大的銀色實驗台映入眼簾,台上擺放著 “以太序能模擬器”“時空波動檢測儀” 等先進設備,屏幕上跳動著藍紫色的能量曲線。1967 年的科研導師張博士,拿起一個拳頭大小的透明容器,裏麵裝著泛著微光的液體“這是濃縮的時空能量液,當我們通過模擬器改變它的頻率,就能看到不同時空的能量形態。” 說著,他按下按鈕,模擬器發出輕微的嗡鳴,容器裏的液體瞬間變成漩渦狀,投射在牆上的光影也隨之變化 —— 一會兒是 1913 年霧靈山的地脈紋路,一會兒是 1938 年戰地星門的能量軌跡。
“太神奇了!這和我爺爺說的‘地脈靈氣’一模一樣!”1913 年的少年阿明激動地踮起腳尖,目不轉睛地盯著光影。他身邊,1938 年的少女小林推了推眼鏡,指著屏幕上的曲線問“張博士,為什麽 1938 年的能量曲線波動這麽大?是因為戰爭影響嗎?” 張博士讚許地點頭“沒錯,劇烈的外力衝擊會幹擾時空能量場,當年修複戰地星門,就是要讓這條曲線恢複平穩。現在,你們可以分組動手試試,調整模擬器參數,看看能不能讓能量曲線穩定下來。”
阿明和小林分到一組,還加入了 1967 年的男孩小宇。阿明憑著在家觀察地脈的經驗,提議“咱們先把頻率調到和 1913 年地脈相似的數值,說不定能找到穩定的規律。” 小宇立刻操作儀器,將頻率旋鈕轉到 “58hz”,小林則緊盯著波動檢測儀“有變化了!曲線平緩了一些,但還在抖。” 三人反複調試,從頻率到能量輸入強度,試了十幾次,終於在將頻率穩定在 “56hz”、能量輸入調至 “30” 時,屏幕上的曲線變成了平滑的波浪線。“成功了!” 三人擊掌歡呼,阿明興奮地說“原來不管哪個時空,能量穩定的核心都是找到‘平衡感’!”
第二天,交流營的活動轉到 “星門技術實驗室”。這裏陳列著不同年代的星門模型,從 1913 用木質結構的 “地脈星門”,到 1938 連鋼鐵材質的 “戰地應急星門”,再到 1967 連全智能控製的 “跨時空星門”,仿佛一條時空科技發展的長廊。科研導師李工程師,打開了一台 “星門模擬駕駛艙”,邀請青少年們體驗 “虛擬時空穿梭”。
1938 年的男孩小虎第一個報名,戴上 vr 眼鏡坐進駕駛艙,雙手緊握操縱杆。眼前的場景瞬間變成 1913 年的序能學堂村,田埂上的序能稻子隨風搖擺。“前方 500 米有地脈能量節點,請注意規避!” 耳機裏傳來提示音,小虎緊張地轉動操縱杆,駕駛艙隨之輕微晃動。“哎呀,差點撞上!” 他吐了吐舌頭,旁邊的 1967 年女孩莉莉笑著支招“你看屏幕右下角的能量分布圖,繞開紅色區域就行,我剛才試過,特別簡單!” 在莉莉的指導下,小虎順利完成了從 1913 年到 1938 年的 “穿梭”,摘下 vr 眼鏡時,額頭上滿是汗珠“雖然是模擬的,但感覺和真的在穿越一樣,太刺激了!以後我也要當星門駕駛員!”
除了實地體驗,交流營還安排了 “小組課題研究”。青少年們圍繞 “時空旅行的可能性”“時空能量的可持續利用” 兩個核心話題,自由組建 6 人小組,用三天時間查閱資料、討論方案,最後進行成果展示。阿明、小林、小宇和來自 1913 年的女孩小雅、1938 年的男孩阿傑、1967 年的女孩米婭,組成了 “時空能量探索組”,選擇研究 “時空能量的可持續利用”。
第一天下午,他們就紮進了研究院的資料室。書架上擺滿了《地脈序能利用手冊》《時空能量轉化技術》等書籍,還有 1938 年戰地能量回收的珍貴檔案。小雅翻到一本 1913 年的農耕記錄,眼睛一亮“你們看,1913 年的農民會用序能符文儲存地脈能量,冬天用來給農田保溫,這算不算早期的能量儲存技術?” 阿傑立刻接話“1938 年我們在戰地用過‘能量回收裝置’,把炮彈爆炸產生的多餘能量收集起來,給通訊設備供電,就是效率太低了。” 小宇拿出平板電腦,調出 1967 年的 “太陽能蓄能融合技術” 資料“現在我們能把太陽能和時空能量結合,但收集設備太貴,很難普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接下來的兩天,他們一邊討論,一邊向科研導師請教。張博士建議“可以試試把 1913 年的符文儲存、1938 年的回收裝置和 1967 年的融合技術結合,設計一個低成本的‘多源能量收集係統’。” 按照這個思路,他們分工協作阿明和小雅負責設計符文儲存模塊,參考 1913 年的傳統符文,簡化圖案提高能量儲存效率;阿傑和小林繪製能量回收裝置草圖,優化 1938 練設備的結構,降低成本;小宇和米婭則計算太陽能與時空能量的融合比例,確保係統穩定運行。
展示當天,“時空能量探索組” 的展台前圍滿了人。阿明拿著設計圖,自信地講解“我們的係統分為三部分,首先用 1938 年改進版的回收裝置,收集生活中的多餘能量,比如家電待機能耗、汽車尾氣熱量;然後通過 1913 年的簡化符文模塊儲存能量;最後用 1967 年的融合技術,將這些能量與太陽能、地脈能量整合,供家庭使用。經測算,一套係統成本隻要 1967 年現有設備的三分之一,特別適合推廣到 1913 年的農村和 1938 年的戰後地區!”
台下,江淺笑著點頭,1913 年的科研專家周教授也忍不住提問“你們考慮過不同時空的能量差異嗎?比如 1913 年的地脈能量強,1938 年的能量波動大,係統能適配嗎?” 小林立刻回答“我們設計了‘智能調節芯片’,能自動識別不同時空的能量特點,調整運行參數,就像給係統裝了‘自適應大腦’!” 周教授豎起大拇指“太精彩了!你們不僅結合了各時空的技術優勢,還考慮到了實際應用場景,這就是跨時空交流的價值!”
另一組 “時空旅行暢想組” 則圍繞 “時空旅行的可能性” 展開討論。1967 年的男孩小凱認為“未來隻要突破‘時空壁壘’,就能實現雙向旅行,但必須製定嚴格的規則,不然會打亂各時空的秩序。”1913 年的女孩玲玲反駁“我覺得不能隨便旅行,1913 年的生活節奏慢,突然來很多未來人,肯定會亂套!可以先開通‘單向參觀通道’,讓大家隻能看不能幹預。”1938 年的男孩小輝補充“還要考慮安全問題,1938 年有戰爭遺址,時空旅行可能會觸發能量紊亂,必須有守護者跟著才行。” 他們的討論激烈又充滿創意,連科研導師都忍不住加入,分享最新的研究進展。
閉營儀式上,每個小組都獲得了 “時空科學探索獎”。江淺看著孩子們臉上洋溢的笑容,感慨地說“這五天裏,我看到了你們對科學的好奇、對未知的探索,更看到了不同時空青少年之間的默契與合作。時空科學的未來,就掌握在你們手中!希望你們帶著這次交流的收獲,繼續保持對科學的熱愛,未來成為連接不同時空的橋梁。”
夕陽西下,青少年們互相交換聯係方式,約定以後通過 “時空科學雲平台” 分享研究成果。1913 年的阿明給 1967 年的小宇遞上一張親手畫的序能符文“這是我家的‘幸運符文’,能穩定能量,以後做實驗遇到難題,就看看它!” 小宇則回贈了一個迷你時空能量模擬器模型“隨時可以用它做模擬實驗,記得和我分享你的新發現!”
離開研究院時,孩子們頻頻回頭,看著那座充滿魔力的建築。交流營雖然結束了,但對時空科學的探索之旅才剛剛開始,那些在實驗室裏的動手實踐、討論中的思維碰撞,早已在他們心中種下了科學的種子,等待著在未來綻放出跨越時空的光芒 。
喜歡時砂遺樓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時砂遺樓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