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時空文化創意大賽的開展

字數:3232   加入書籤

A+A-


    深秋的 1967 年文化藝術中心,門前的巨型電子屏循環播放著時空文化創意大賽的宣傳短片 ——1913 年的古街牌坊與 1967 年的摩天大樓在畫麵中交疊,1938 年戰地的斑駁彈痕化作流動的序能符文,最後定格在 “以創意為筆,繪時空之美” 的大賽主題上。這場由江淺牽頭舉辦的賽事,吸引了來自各時空的藝術家、設計師和創作者,短短一個月就收到 800 多份參賽作品,涵蓋時尚設計、動畫影像、文創產品、裝置藝術等多個類別。
    大賽評審現場,一件件充滿巧思的作品讓評委們眼前一亮。在時尚設計組展區,設計師林薇的 “時空織夢” 係列服飾被掛在旋轉展架上,模特穿著其中一件旗袍緩緩走過 —— 旗袍的領口和盤扣保留了 1913 年傳統服飾的雅致,衣擺卻采用 1967 年的漸變光感麵料,隨著腳步移動,麵料會從淡雅的青灰色漸變為銀藍色,仿佛將 1913 年的晨霧與 1967 年的星空縫進了衣料。“這件衣服的靈感來自我奶奶的嫁妝旗袍,” 林薇向評委介紹,手裏拿著 1913 年的老旗袍照片,“但我想讓傳統服飾更有未來感,就加入了 1967 年的光感材質,還在盤扣裏嵌入了微型序能芯片,輕輕一按,盤扣會發出和 1913 年地脈能量同款的淡青色光芒。”
    評委之一、1913 年的服飾非遺傳承人周阿姨,伸手撫摸著旗袍的麵料,眼中滿是讚歎“沒想到傳統旗袍能這麽有新意,這光感麵料不僅不突兀,還把咱們 1913 年服飾的溫婉和 1967 年的靈動結合得恰到好處。” 林薇笑著回應“周阿姨,我還向您的徒弟請教過傳統盤扣的做法呢,她說您常說‘老手藝要活在當下’,這句話一直記在我心裏。” 這番話讓周阿姨連連點頭,當場給出了高分。
    動畫影像組的競爭同樣激烈,創作者陳陽帶著他的作品《戰地星光》來到評審現場。短片一開始,1938 年的戰地戰壕裏,年輕戰士小李正借著月光寫家書,炮彈爆炸的火光映亮了他布滿血絲的眼睛。突然,一枚炮彈落在不遠處,小李下意識護住家屬,就在這時,畫麵中出現了 1913 年的序能符文,符文化作光罩擋住了彈片,隨後 1967 年的智能醫療機器人穿越時空出現,為受傷的戰友療傷。短片的最後,小李的家書變成了紙飛機,飛過 1938 年的戰場、1913 年的稻田和 1967 年的城市,最終落在了現代博物館的展櫃裏。
    “我爺爺就是 1938 年的老兵,他總說當年最遺憾的是沒能把家書寄給家人,” 陳陽紅著眼眶說,“所以我用 1913 年的序能符文象征‘守護’,1967 年的機器人代表‘希望’,想通過動畫告訴大家,不同時空的力量始終在守護著和平。” 評審席上,1938 年的老戰士趙爺爺擦了擦眼角的淚水“這短片就像把我帶回了當年的戰場,那些年輕戰士的樣子,和我當年的戰友一模一樣啊!” 江淺也感慨道“用現代動畫技術講述過去的故事,讓年輕觀眾能更直觀地感受曆史,這就是文化創新的意義。”
    文創產品組的作品則充滿了生活氣息。設計師王浩帶來的 “時空記憶盒”,外形是 1913 年的木質首飾盒,打開後,內部卻暗藏玄機 —— 盒蓋內側是 1938 年戰地地圖的微縮浮雕,盒底裝有 1967 年的投影裝置,放入不同時空的小物件,就能投射出對應的曆史場景。“比如放入 1913 年的序能稻種,投影會顯示當年農民播種的畫麵;放入 1938 年的彈殼,會播放戰地醫護人員救死扶傷的片段。” 王浩一邊演示一邊說,“我希望大家能通過這個盒子,觸摸到不同時空的溫度。” 不少評委當場表示,這樣的文創產品既實用又有文化內涵,很適合在時空文化博物館售賣。
    裝置藝術組的作品《時空交響》更是震撼人心。創作者李雪團隊用 1913 年的桃木、1938 年的廢舊鋼材和 1967 年的亞克力板,搭建了一座高 5 米的雕塑 —— 雕塑底部是桃木雕刻的地脈紋路,中部用鋼材焊接出戰地碉堡的輪廓,頂部則是亞克力板製作的 “星門”,陽光透過亞克力板,在地麵投射出不斷變化的光影圖案。“我們想通過不同材質的碰撞,展現時空的流轉與融合,” 李雪說,“桃木代表過去的根基,鋼材代表曾經的抗爭,亞克力代表未來的希望,三者結合,就是完整的時空故事。”
    大賽決賽當天,文化藝術中心裏人頭攢動,不僅有評委和參賽者,還有不少慕名而來的市民。在作品展示區,林薇的 “時空織夢” 係列服飾被模特們集體展示,光感麵料在燈光下熠熠生輝,吸引了大批觀眾拍照;陳陽的《戰地星光》短片在環形屏幕上循環播放,不少觀眾站在屏幕前久久不願離開;王浩的 “時空記憶盒” 前圍滿了孩子,大家好奇地放入各種小物件,驚歎於投影裏的奇妙場景。
    頒獎典禮上,江淺為獲獎創作者頒發證書和獎杯,她笑著說“這次大賽,讓我們看到了時空文化的無限可能。藝術家們用創意將不同時空的元素融合,既傳承了曆史,又點亮了未來。希望大家能繼續帶著這份熱情,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讓時空文化走進更多人的生活。”
    大賽結束後,獲獎作品被送到各時空的文化場館展出,林薇的服飾係列還被製成了文創周邊,在 1913 年的古街和 1967 年的商場同步售賣;陳陽的動畫短片被納入中小學的課外教育資源,讓更多孩子了解 1938 年的戰地故事;王浩的 “時空記憶盒” 則成為時空文化博物館的爆款文創產品,常常賣到斷貨。
    在 1967 年的文化沙龍上,林薇、陳陽和王浩再次相遇,他們正討論著合作推出 “時空文化體驗展” 的計劃。“我們可以把服飾、動畫和文創結合起來,讓觀眾既能看時裝秀,又能體驗動畫互動,還能帶走心儀的文創產品。” 林薇興奮地說。陳陽和王浩紛紛點頭,江淺看著他們熱烈討論的樣子,欣慰地笑了 —— 時空文化創意大賽就像一顆種子,在創作者們的心中生根發芽,終將長成推動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參天大樹 。
    喜歡時砂遺樓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時砂遺樓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