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時空守護聯盟的強化與拓展

字數:3743   加入書籤

A+A-


    初冬的 1967 年時空守護聯盟總部,這座融合了 1913 連傳統榫卯結構與 1967 年科技感設計的建築,此刻正迎來一場重要的擴容會議。聯盟大廳的環形會議桌旁,除了熟悉的守護者與科研人員,還多了許多新麵孔 ——1913 年的蘇繡傳承人周奶奶、1938 年的戰地環保專家趙教授、1967 年的數字文化保護學者林博士等。江淺穿著幹練的聯盟製服,胸前佩戴著刻有 “時空守護” 字樣的徽章,手中拿著厚厚的《聯盟強化方案》,目光掃過在場眾人“今天,我們不僅要為聯盟注入新鮮血液,更要搭建更完善的架構,讓每一份力量都能精準發力,守護時空的穩定與發展。”
    會議伊始,江淺宣布了聯盟的新成員名單。當念到 1938 年的趙教授時,他站起身,展示了自己多年研究的 “戰地生態修複筆記”“我在 1938 年參與過戰地星門周邊的生態修複,發現時空能量波動會直接影響土壤肥力,這些筆記記錄了不同能量狀態下的修複方案,希望能為聯盟的生態維護出份力。”1967 年的科研人員陳博士立刻眼前一亮“趙教授的研究太重要了!我們正在研發‘時空生態修複儀’,正缺實戰數據支撐,會後咱們一定要好好交流!”
    吸納新成員後,江淺公布了聯盟全新的組織架構在原有核心委員會基礎上,設立 “時空科研”“文化守護”“生態維護”“應急響應” 四個專項小組,每個小組由 23 名跨時空專家牽頭,成員涵蓋各領域人才。“時空科研小組由 1967 年的李院士和 1913 年的地脈守護者周伯共同負責,主攻時空能量規律研究與異常預警;文化守護小組交給周奶奶和林博士,重點保護跨時空文化遺產;生態維護小組由趙教授和 1967 年的環保工程師王工帶隊;應急響應小組則由有戰地救援經驗的 1938 年張隊長負責,隨時應對時空突發狀況。” 江淺話音剛落,周奶奶就笑著舉起手“我建議文化守護小組先建立‘時空非遺檔案庫’,把 1913 年的木雕、1938 年的戰地剪紙都收錄進去,用小林的數字技術做永久保存!” 林博士立刻響應“我們可以用 3d 掃描和 vr 技術,還原非遺製作過程,就算以後手藝失傳,也能通過數字檔案傳承下去。”
    會議結束後,各專項小組迅速投入工作。時空科研小組的實驗室裏,周伯正拿著家族傳承的《地脈能量圖譜》,與李院士的 “時空能量監測係統” 做對比。“你看這圖譜上,1913 年霧靈山的地脈能量峰值出現在春分,和你們係統監測的近五年數據完全吻合!” 周伯指著圖譜上的紅色標記說。李院士調出係統中的動態能量曲線“這說明地脈能量有其固有規律,我們可以結合您的經驗,優化預警算法,把異常波動的預警時間提前 3 天!” 兩人隨即帶領團隊,將《地脈能量圖譜》中的百年數據錄入係統,經過一周的調試,係統的預警準確率提升了 40,成功提前預警了一次 1913 年小範圍的地脈能量紊亂。
    文化守護小組的工作同樣緊鑼密鼓。在 1913 年的古鎮非遺工坊,周奶奶和林博士帶著團隊,用 3d 掃描儀細致掃描著一尊百年木雕。掃描儀發出的淡藍色光束,將木雕上的每一道紋路、每一個符文都精準記錄下來。“這尊木雕是 1913 年的‘時空瑞獸’,上麵的符文能穩定周邊地脈能量,可惜現在會雕刻這種符文的匠人隻剩兩位了。” 周奶奶惋惜地說。林博士一邊操作設備,一邊回應“我們不僅要掃描木雕本身,還要用運動捕捉技術,記錄老匠人的雕刻過程,做成‘數字教學課件’,讓更多年輕人能學習這門手藝。” 一旁的年輕匠人阿明聽得格外認真,他說“有了這課件,我就能反複學習符文雕刻的細節,以後一定把這門手藝傳下去!”
    生態維護小組則深入各時空的生態薄弱區域。在 1938 年的戰後濕地,趙教授和王工帶著團隊安裝 “時空生態監測浮標”。浮標上的傳感器能實時監測水質、土壤肥力及時空能量波動,數據會同步傳回聯盟總部。“1938 年的濕地因戰時星門能量泄漏,土壤中殘留著大量不穩定能量,導致水生植物難以存活。” 趙教授指著渾濁的水麵說。王工拿出一台 “能量中和儀”,將其放入水中“這台儀器能釋放溫和的能量波,中和土壤中的殘留能量,我們再種植 1913 年的‘序能水草’,它能吸收多餘能量,改善水質。” 經過一個月的治理,濕地的水質明顯改善,水麵開始出現小魚苗,周邊村民驚喜地說“沒想到枯萎多年的濕地,真的能恢複生機!”
    應急響應小組則製定了嚴格的訓練與調度機製。每周,小組都會進行跨時空應急演練模擬 1913 年地脈坍塌、1938 年戰地星門異常、1967 年科技設備故障等場景,提升團隊的快速反應能力。在一次模擬 1938 年星門能量異常的演練中,張隊長通過聯盟的 “時空通訊係統”,在 5 分鍾內協調了 1967 年的科研人員技術支持、1913 年的守護者前往現場穩定地脈能量。“應急響應的關鍵是‘快’和‘準’,要在第一時間調動各小組資源,形成合力。” 張隊長在演練總結時說。不久後,1938 年的星門真的出現輕微能量波動,應急響應小組按照演練流程,僅用 2 小時就完成了處置,未造成任何損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為了讓聯盟的工作更透明、高效,江淺還推動建立了 “時空守護信息平台”。平台實時發布各小組的工作進展、時空異常預警信息及需要公眾參與的保護項目。1967 年的市民小李通過平台了解到,1913 年的霧靈山需要誌願者參與植樹,立刻報名參加。在植樹現場,他跟著周伯學習如何在樹苗旁布置簡易地脈符文“原來種樹還能和保護時空能量結合,以後我要多參加這樣的活動!”
    聯盟的強化與拓展,也吸引了更多國際力量的加入。來自國外的時空物理專家、非遺保護學者紛紛申請加入,聯盟還與多個國家的相關組織建立了合作關係,共同應對跨境的時空生態與文化保護問題。在一次國際時空保護研討會上,江淺介紹了聯盟的組織架構與工作成果,國外專家紛紛表示“這種跨領域、跨時空的合作模式,為全球時空保護了寶貴經驗!”
    半年後,聯盟召開階段性總結會。各小組匯報工作成果時空科研小組發布了 3 項時空能量研究新成果,文化守護小組完成了 50 項非遺的數字建檔,生態維護小組修複了 3 處跨時空生態薄弱區域,應急響應小組成功處置了 6 次時空突發狀況。江淺看著成果清單,感慨地說“從單一的能量守護,到涵蓋科研、文化、生態、應急的全方位守護,聯盟的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大家的付出。未來,我們還要繼續吸納更多人才,完善機製,讓時空守護的網絡覆蓋更廣泛,讓不同時空的人們都能在穩定、美好的環境中生活。”
    夕陽下,聯盟總部的 “時空守護牆” 上,新增的成員名單與工作成果熠熠生輝。周伯和李院士還在討論地脈能量的新發現,周奶奶與林博士規劃著下一批非遺數字建檔的名單,趙教授和王工則準備前往 1913 年的山區,開展新的生態修複項目。江淺站在窗前,看著這忙碌而有序的場景,心中充滿力量 —— 強化與拓展後的時空守護聯盟,正以更堅定的姿態,為時空的穩定與發展保駕護航,書寫著跨時空協作的新篇章 。
    喜歡時砂遺樓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時砂遺樓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