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時空科學的持續探索與突破
字數:3781 加入書籤
深冬的 1967 年時空科學研究院,深夜的實驗室依舊燈火通明。低溫實驗室的玻璃幕牆內,白氣氤氳,科研人員們穿著厚重的恒溫防護服,圍著一台形似 “時空棱鏡” 的大型設備忙碌著。這是研究院耗時三年研發的 “多維時空探測儀”,此刻正處於關鍵的調試階段。江淺裹著保暖外套,站在觀察窗前,看著儀器屏幕上不斷跳動的複雜波形,輕聲問身旁的首席研究員陳博士“今天的能量注入測試,能達到預期閾值嗎?” 陳博士盯著屏幕,手指在控製台上快速操作“我們優化了能量耦合算法,這次應該能突破之前的瓶頸。要是成功,就能捕捉到不同時空維度的連接信號了。”
實驗室中央,年輕研究員小林正小心翼翼地調節能量注入端口。他額頭上滲出的汗珠,在恒溫環境下很快凝結成細小的冰晶。“陳博士,能量強度已達到 98,探測儀開始捕捉到微弱的異常波動!” 小林的聲音帶著一絲激動,通過通訊設備傳來。陳博士立刻指令“保持能量穩定,啟動‘維度解析模塊’,把波動數據同步到主服務器!” 隨著指令下達,儀器屏幕上的波形突然變得密集,一道淡紫色的光束從 “時空棱鏡” 中射出,在實驗室空中形成了一個不斷旋轉的光點矩陣。“看!這些光點的排列規律,和我們之前模擬的‘跨維度連接模型’完全吻合!” 陳博士興奮地指著屏幕,“這說明我們發現了全新的時空維度連接方式 ——‘量子糾纏式維度錨定’,它不像傳統方式需要依賴固定的時空節點,而是通過量子糾纏效應,直接建立不同維度的瞬時連接!”
江淺湊近觀察窗,看著那些仿佛有生命的光點,眼中滿是震撼“這意味著什麽?是不是以後的時空旅行,不用再受星門位置的限製了?” 陳博士點頭“不僅如此!這種連接方式的信息傳遞速度,比現有技術快 100 倍以上,而且延遲幾乎為零。以後跨時空通訊,再也不會出現信號卡頓的問題了。” 為了驗證這一發現,團隊立刻開展了 “跨維度信息傳遞實驗”。他們在 1913 年霧靈山的地脈監測站放置了一台信號接收器,通過 “時空棱鏡” 設備向其發送包含地脈能量數據的信息包。不到 1 秒,監測站就傳來了 “接收成功” 的反饋,數據準確率高達 100。1913 年的地脈守護者周伯,看著監測站屏幕上清晰的數據,對著通訊設備感慨“以前傳遞這些數據,要等上大半天,現在一眨眼就到了,這科技真是神了!”
在時空結構研究取得突破的同時,研究院的另一支團隊在時空能量存儲領域也傳來了好消息。能源實驗室裏,研究員們圍著一台拳頭大小的銀色設備 ——“序能核心儲能器”,正在進行最後的性能測試。這台設備的外殼由 1967 連最新研發的 “超導合金” 製成,內部搭載了 “時空能量穩態核心”,能將不穩定的時空能量轉化為可穩定存儲的 “序能粒子”。團隊負責人李博士拿著測試報告,向江淺介紹“傳統的時空能量存儲設備,存儲時間最多 72 小時,能量損耗率超過 30,而這台‘序能核心儲能器’,存儲時間能達到 30 天,損耗率控製在 5 以內,而且充能速度比以前快 5 倍。”
說著,李博士將儲能器連接到 “時空能量采集儀”,儀器屏幕上的能量值開始快速攀升。“你看,現在正在采集 1938 年戰地殘留的時空能量,這種能量波動極大,傳統設備根本無法穩定存儲,但我們的儲能器能通過內部的‘穩態核心’,自動調節能量頻率,將其轉化為穩定的序能粒子。” 江淺伸手觸摸儲能器外殼,隻感覺到一絲微弱的溫熱,“這麽小的體積,能存儲多少能量?實際應用中方便嗎?” 李博士笑著說“它的存儲容量相當於 10 台傳統儲能設備,而且可以串聯使用,無論是裝在時空穿梭艙裏,還是用於偏遠地區的供電,都非常方便。我們已經和 1938 年的戰後重建區達成合作,下周就會送去首批設備,解決當地的供電難題。”
果然,一周後,首批 “序能核心儲能器” 運抵 1938 年的戰後重建區。在重建區的臨時供電站,李博士和團隊正在安裝儲能設備。當地居民王大叔好奇地圍著設備轉,忍不住問“李博士,這小東西真能解決我們的用電問題?以前一到晚上就停電,孩子們根本沒法看書。” 李博士笑著啟動設備,連接到供電線路“您看著,我們現在用它給周邊三戶人家供電,保證 24 小時不斷電,而且電壓穩定。” 隨著設備啟動,旁邊的燈泡瞬間亮起,發出柔和的光芒。王大叔家的孩子小宇,立刻拿出課本,在燈光下認真閱讀起來“太好了!以後再也不用在煤油燈底下看書了!”
“序能核心儲能器” 的應用遠不止於此。在 1967 年的城市交通領域,研究院與汽車企業合作,將儲能設備應用到 “時空能量電動汽車” 上。這種汽車無需傳統充電樁,隻需通過 “序能采集板” 吸收空氣中的遊離時空能量,存入儲能器,就能實現續航 1000 公裏。在試駕現場,司機老張駕駛著電動汽車,輕鬆完成了加速、刹車等一係列操作。“這車子比燃油車還有勁,而且充一次電,能跑一個月,太方便了!” 老張興奮地說,汽車工程師補充道“以後我們還會在公路旁安裝‘時空能量增強器’,進一步提升汽車的充能效率,讓電動汽車徹底擺脫續航焦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在農業領域,“序能核心儲能器” 也發揮了重要作用。1913 年的序能學堂村,村民們將儲能設備與 “智能灌溉係統” 結合,通過儲能器存儲的時空能量,為灌溉係統穩定動力,同時利用能量調節土壤肥力。村民周大叔看著自家長勢喜人的序能稻,對前來回訪的李博士說“以前灌溉要靠天,現在有了這儲能器,就算遇到幹旱,也能保證水稻有水喝,今年的收成肯定比去年好!” 李博士笑著說“我們還在研發‘便攜式序能儲能器’,以後你們下地幹活,帶著它就能為小型農具供電,更方便。”
隨著兩項核心技術的突破,時空科學研究院吸引了全球科研機構的關注。來自國外的物理學家、能源專家紛紛到訪,希望能與研究院開展合作。在一次國際學術交流會上,陳博士和李博士分別介紹了時空維度連接技術和序能核心儲能技術,引發了全場的熱烈討論。國外的能源專家瓊斯教授,握著李博士的手說“你們的儲能技術,為全球能源危機了新的解決方案,我們希望能引進這項技術,應用到我們國家的偏遠地區。” 陳博士也與國外的時空物理團隊達成合作,計劃聯合開展 “跨維度時空旅行模擬實驗”,進一步驗證新發現的維度連接方式。
江淺在交流會上感慨地說“時空科學的探索永無止境,這次的突破隻是一個開始。未來,我們會繼續深入研究,讓時空科技更好地服務於人類,無論是改善人們的生活,還是推動文明的進步,我們都將全力以赴。”
回到研究院,江淺看著實驗室裏依舊忙碌的科研人員,心中充滿了信心。在時空結構研究團隊的辦公室,陳博士和小林正在繪製 “跨維度時空旅行路線圖”,計劃在一年內開展首次小型載人模擬實驗;能源團隊的李博士,則在帶領團隊研發 “序能核心儲能器二代”,目標是將存儲時間延長到 60 天,損耗率降至 3 以下。
深夜的研究院,燈光如星,照亮了科研人員探索未知的道路。從發現全新的時空維度連接方式,到研發出高效穩定的時空能量存儲設備,時空科學的每一次突破,都在為人類打開一扇通往更廣闊未來的大門。而江淺知道,在這條充滿挑戰與驚喜的探索之路上,還有更多的奧秘等待著他們去揭開,更多的奇跡等待著他們去創造 。
喜歡時砂遺樓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時砂遺樓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