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燈下黑的地方
字數:6646 加入書籤
京城,夜色如墨。
蘇明玥指尖輕點,麵前的全息光幕上,西南節點的“光錨”數據流如同一條被截斷的瀑布。
每一條紅色高亮的上傳失敗記錄,都附帶著一個冰冷的灰色標簽——“內容合規性篩查中”。
這個理由看似無懈可擊,卻像一層薄冰,掩蓋著深不見底的寒潭。
她的目光落在本地合作機構的名字上“雲嶺社會心理服務中心”。
資料顯示,這家機構的最大股東,赫然是省政法委下屬的投資公司。
一張無形的網,已然悄然收緊。
“曝光?”陸子軒的聲音從加密頻道傳來,帶著一絲金屬的質感。
“不,”蘇明玥的聲音沉靜如水,“蛇未出洞,打草隻會讓它縮得更深。”她略作思忖,撥通了妹妹的線路“明心,準備一下,以獨立記者的身份去一趟雲嶺。理由,就用‘調研基層心理幹預創新模式’。”
審批流程果然如預料般遲滯。
第三天,對方發來一份格式化的郵件,要求蘇明心提交詳盡的采訪提綱,並圈定了三位“模範”受訪者,皆是中心的管理層。
蘇明玥看著那份滴水不漏的名單,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她親自操刀,在提綱的末尾,看似隨意地添上了一句“為豐富報道的個體視角,懇請安排一位最近簽署過《人格承諾書》的服務對象,進行一場匿名的非正式對話。”
這枚探針,精準地刺向了對方的軟肋。
次日清晨,申請郵件赫然顯示為“已批準”。
但在附件的備注欄裏,一行小字清晰無比“僅限觀察,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錄音與攝像。”
欲蓋彌彰。
與此同時,一輛低調的商務車駛入西南地區崎嶇的山路。
林景深摘下墨鏡,望向窗外連綿的青灰色山脈。
他此行的官方名義是“明心基金會區域合作項目評估”,一個無人會起疑的公益幌子。
他親自帶隊,考察組僅三人,精簡而高效。
地方陪同人員熱情洋溢地介紹著官方樹立的標杆社區,但林景深總能以“考察項目覆蓋麵”為由,巧妙地將路線引向那些被遺忘的邊緣角落。
在一棟牆皮斑駁的老式居民樓裏,他終於找到了目標——一個由街道辦勉強維持的社區心理服務站。
房間狹小而昏暗,唯一的心理輔導員是個剛畢業不久的年輕人,眼神裏透著未經世事的純粹與難以掩飾的疲憊。
在談及與“雲嶺中心”的合作時,年輕人幾次開口,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隻是反複強調著“他們很專業”、“效果很好”。
林景深沒有追問,哪會驚動這隻膽小的兔子。
他隻是在離開時,將一張名片輕輕放在桌上。
名片是純白色的,正麵沒有任何頭銜和姓名,隻在背麵印著一行小字和一串號碼“明心基金監督專線”。
當晚,午夜的鍾聲剛剛敲過,專線電話突兀地響起。
林景深幾乎是立刻接通。
電話那頭一片死寂,隨即傳來壓抑的、斷斷續續的啜泣聲。
一個女人的聲音在極度恐懼中被撕扯得不成形狀,如同夢囈“……他們逼我簽……我不記得了……我什麽都不記得了……”
通話僅持續了十七秒,便被驚慌地掛斷。
林景深眼神一凜,沒有絲毫猶豫,立刻啟動最高級別的加密程序,將這段音頻轉碼後,徑直發給了顧承宇。
他知道,這十七秒裏藏著打開真相的鑰匙。
顧承宇的實驗室裏,數據流如瀑布般在屏幕上刷新。
他將林景深發來的音頻導入聲紋比對係統,指尖在鍵盤上高速躍動。
幾分鍾後,係統鎖定了一個目標。
聲音的主人,是一名基層社工,名叫周敏。
她的檔案赫然陳列在研究中心的數據庫裏,因為她曾是“光錨”西南試點項目的第一批培訓人員。
檔案的最後一行評估結論,寫著刺眼的四個字“已通過穩定評估”。
穩定?
顧承宇的指節因為用力而微微泛白。
穩定到連自己的記憶都可以被抹去嗎?
他沒有驚動任何人,而是轉身調出了另一份文件——一份名為“省級心理健康服務項目中期評估”的官方模板。
他花了半個小時,精心設計了一份“認知壓力反饋問卷”,將其偽裝成這份評估的一部分,通過加密郵箱,批量發送至西南地區全部十二個試點單位。
問卷的前半部分全是常規的行政問題,足以麻痹任何警惕的審核者。
但在問卷的最後,他嵌入了一道看似再普通不過的開放題“當您的服務對象在接受幹預後表現出後悔或抵觸情緒時,您通常會采取哪些疏導方法?”
這是一個溫柔的陷阱。
兩天後,數據如雪片般飛回。
回收率高達驚人的百分之八十九。
顧承宇直接忽略了那些官樣文章,將所有開放題的答案導入文本分析軟件。
結果很快生成,一幅觸目驚心的詞雲圖出現在屏幕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在三百多份有效回答中,超過三分之一的答案裏,高頻出現了諸如“引導其重新認知承諾的積極意義”、“強化既定承諾的神聖性”、“幫助其克服暫時的認知偏差”這類高度統一、明顯經過標準化培訓的話術。
這不是疏導,這是規訓。
顧承宇將數據整理成一份清晰的圖表報告,沒有署上自己的名字,隻是在標題處打下了一行字《情緒管理,還是情緒規訓?
——基於西南地區基層心理幹預話術的樣本分析》。
隨後,他將這份報告匿名投遞給了三家以深度調查和風骨著稱的法製類媒體。
幾乎在顧承宇發出郵件的同一時間,蘇明心正行走在雲嶺中心那光潔如鏡的地板上。
兩名工作人員如影隨形,臉上掛著職業化的微笑,言談間卻密不透風。
在參觀中心的“心理調適成果展”時,蘇明心被一麵掛滿了手寫卡片的“感恩牆”吸引。
卡片上的字跡各異,內容卻驚人地相似“我願意成為更好的自己”、“感謝組織幫助我走出思想的誤區”、“在這裏我找到了新生”。
每一張卡片都洋溢著一種近乎狂熱的正麵情緒。
就在陪同人員熱情介紹著牆上某個“成功案例”時,蘇明心腳下一崴,身子猛地蹲下,故作痛苦地去揉腳踝。
“不好意思,鞋帶散了。”她低著頭,聲音裏帶著一絲歉意。
就在她彎腰的瞬間,藏在腕表內側的微型攝像頭,已經以千分之一秒的速度,對著牆角垃圾桶裏一團被撕碎的紙條完成了一次精準的對焦拍攝。
重新站起身時,她的表情已經恢複如常。
離開雲嶺中心後,她第一時間鑽進車裏,將加密影像傳送給了陸子軒。
這一次,陸子軒的回複快得異乎尋常,隻有簡短的一句話“數據包已解密。紙條上的字跡已還原‘我說不想簽,他們說這是為我好。’另外,撕毀的紙張材質與‘感恩牆’上的卡片一致,原始文件來自中心二樓文印室的內部打印機,ip地址至今未注銷。”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巴黎。
前國際刑警葉小棠的公寓裏,咖啡的香氣混雜著電子屏幕的冷光。
她動用了自己尚未完全失效的舊日權限,調取了西南地區近三年來所有涉及“心理幹預”的信訪記錄。
在浩如煙海的卷宗裏,她敏銳地捕捉到了七個被標記為“個人適應障礙”的特殊案例。
這七個人,都在接受心理幹預、並“自願簽署”了某種承諾書之後,出現了失聯或嚴重的精神異常。
官方結論無一例外,都歸結於他們自身的心理脆弱。
葉小棠沒有選擇向上舉報,那無異於將線索扔進黑洞。
她換上一個加密的虛擬號碼,偽裝成尋親的家屬,逐一撥通了那七個家庭的電話。
在與第四個家庭通話時,電話那頭,一位母親的聲音蒼老而顫抖“他們……他們派人來看過,說我的女兒現在很好,很平靜……可她以前最喜歡唱歌了,最喜歡笑了……現在,她連哭都不會了……”
葉小棠沉默地掛斷電話,指尖冰涼。
她打開自己電腦裏一個加密等級最高的私人硬盤,新建了一個文件夾。
在命名框裏,她緩緩敲下四個字“清源·回聲”。
所有的線索,如百川歸海,最終匯集到了蘇明玥這裏。
一場緊急會議通過絕密頻道召開,六人的虛擬頭像同時亮起。
陸子軒率先報告“西南節點的服務器內,我發現了一套‘靜默攔截協議’。所有通過‘光錨’上傳的數據,一旦觸發‘後悔’、‘強迫’、‘不想簽’、‘騙局’等關鍵詞,都會被協議自動攔截並刪除,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這是係統性的犯罪。”蘇明心的聲音裏壓抑著怒火,“我建議立刻發動輿論戰,把雲嶺中心撕開一道口子!”
“輿論隻能施壓,無法定罪。”顧承宇冷靜地反駁,“我那份報告投出去後,必然會引起司法界的關注。我們應該順勢推動,從法律層麵介入,這才是根本。”
林景深則提出了第三種方案“我在當地接觸過一些有良知但不敢發聲的人。我們可以直接為他們資源和保護,支援他們成為舉報人,從內部引爆。”
輿論,司法,還是內部策反?
頻道裏陷入了短暫的沉默,每個人都在等待蘇明玥的決斷。
蘇明玥的目光穿透屏幕,仿佛看到了遙遠西南那片沉鬱的土地。
良久,她緩緩開口,聲音不大,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我們不能隻救一個節點,不能隻砍斷一根藤蔓。我們要做的,是讓這盞被迫熄滅的燈,自己重新亮起來。”
她深吸一口氣,下達了最終指令“啟動‘螢火協議’。陸子軒,立即部署離線數據包傳輸通道,確保我們的聲音能繞過所有封鎖,精準送達。林景深,協調你在西南的公益律師網絡,隨時準備為可能出現的受害者法律援助。蘇明心,準備一係列深度報道,不要急於求成,我們要打一場持久戰。顧承宇,以你報告中的數據為基礎,立刻起草一份《人工智能輔助心理幹預倫理風險白皮書》,我們要從行業標準上,徹底堵死這條路。”
會議結束前,蘇明玥望著窗外被夜色徹底吞噬的天空,輕聲說了一句“記住,我們這次不是反擊——是播種。”
而在萬裏之外,西南邊陲的一座縣城裏,一間燈光明亮的心理谘詢室內,一名十八歲的女孩正茫然地盯著電腦屏幕。
屏幕上,一份名為《人格重塑承諾書》的文件已經翻到了最後一頁。
光標在“我確認自願簽署”的按鈕上,不安地閃爍著。
女孩的手指懸在鼠標上,微微發抖,遲遲無法按下。
喜歡破繭成凰前男友的追悔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破繭成凰前男友的追悔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