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他們拆了房子,但燒不掉名字
字數:9872 加入書籤
夜色如墨,潑滿了蘇明心辦公室的落地窗。
窗外是城市的璀璨燈火,窗內,她的顯示器上卻亮著一片令人心悸的黑暗版圖。
十七份由“家屬懇談會”成員從全國各地發來的照片,每一張都是一張局部地圖,上麵用紅點標記著一個親人失蹤或最後失聯的坐標。
起初,這些點隻是散亂的數據,冰冷而無序。
蘇明心將它們一一導入地理信息係統,指尖在觸控板上滑動,試圖尋找某種規律。
當最後一個坐標被錄入,係統自動進行全域匹配時,她的呼吸驟然一滯。
那些猩紅的圓點,在龐大的華夏版圖上,竟被一根無形的線悄然串聯。
從東北的雪原到西南的密林,從東部的沿海灘塗到西北的戈壁邊緣,這些代表著一個個破碎家庭的坐標,赫然勾勒出了一隻巨鳥的輪廓。
一隻展翅欲飛,卻被釘死在版圖上的垂死之鳥。
心髒被一隻無形的手攥緊,冷汗瞬間浸濕了她的後背。
這不是巧合。
這是一種標記,一種宣告,一種橫跨數十年、遍布國土的邪惡圖騰。
她沒有立刻將這張圖發給任何人。
恐慌會傳染,而她需要的是一把精準的手術刀,而不是一柄失控的戰斧。
她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指尖在通訊錄上劃過,最終停留在一個名字上——周博文,一位早已退休、癡迷於國土測繪史的獨立地理學者。
他性情孤僻,但治學嚴謹,最重要的是,他與任何官方機構都沒有瓜葛。
電話撥通時,她隻說手頭有一張有趣的“民間藝術拚接圖”,想請他做個匿名的曆史地理學分析。
兩天後,周博文的回電在淩晨三點打了過來,聲音帶著壓抑不住的震驚與恐懼“蘇小姐,你這張圖……不是什麽民間藝術。你立刻、馬上,把它和你電腦裏所有相關的數據全部銷毀!”
“周教授,您發現了什麽?”蘇明心的聲音冷靜得像冰。
電話那頭是沉重的喘息,仿佛老人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我比對了幾十年前的舊地質勘探圖、水文資料,甚至還有一些半公開的軍用地圖。這些點……這些點與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啟動的一個絕密項目,‘清源計劃’的原始布點,重合度超過百分之九十!”
清源計劃。
這四個字像一道驚雷,在蘇明心腦中炸響。
那是檔案中被刻意焚毀、語焉不詳的四個字,是所有悲劇的源頭。
“他們到底想幹什麽?”周博文的聲音幾乎變成了耳語,“這不是勘探,也不是基建……這些點位的選擇,避開了所有人口密集區和重要資源帶,它們像……像是在給這片土地的神經係統打上鋼釘。”
掛斷電話,蘇明心久久地坐在黑暗中。
神經係統上的鋼釘……她望著屏幕上那隻猙獰的鳥,終於明白了對方的瘋狂。
他們不是在治療人,他們是在改造這片土地的“靈魂”。
她沒有聽從周博文的勸告去銷毀數據。
相反,她做了一個更大膽的決定。
她將那張彩色地圖處理成了一張極具衝擊力的黑白剪影,那隻鳥的輪廓被加粗,像一道烙印,觸目驚心。
她將圖片發布在自己的個人社交賬號上,沒有提及任何內幕,隻配了一句簡短的文字
“他們以為燒了檔案,就沒人知道你們來過。”
一石激起千層浪。
一夜之間,這張被網友命名為“尋鳥地圖”的圖片,成了一個無聲的暗語,一個悲傷的集結號。
無數人湧入評論區和私信,開始上傳自己失蹤親人最後出現的位置。
新的紅點如雨後春筍般在地圖上浮現,不斷填充著那隻巨鳥的羽翼,讓它的輪廓愈發清晰,也愈發猙獰。
風暴,已然成型。
與此同時,數百公裏外的鄉鎮,林景深正站在一個塵土飛揚的社區中心門口。
他剛剛結束了一場以明心基金名義舉辦的“鄉村心理健康服務公益巡講”。
台下的村民眼神麻木,表情漠然,像一群被抽走了喜怒哀樂的木偶。
講座的內容是精心設計的,通俗易懂他調取了“心安科技”旗下三家新幹預點的土地租賃合同,表麵上,一切手續都通過村鎮集體產權流轉備案,合法合規得天衣無縫。
直接起訴,無異於以卵擊石。
所以,他選擇了一條更迂回的路。
講座結束時,他沒有分發任何宣傳品,隻是在社區中心最顯眼的布告欄旁,留下了一本厚厚的、沒有任何封麵的登記簿。
本子的扉頁上,隻用宋體字印著一行問題
“你想對誰說句話?”
第一天,登記簿一頁未動。
第二天,依舊是嶄新的一片。
第三天,連翻動過的痕跡都沒有。
隨行的年輕律師有些沉不住氣“林總,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他們……好像真的什麽都不在乎了。”
“再等等。”林景深目光沉靜,凝視著那些在村口曬太陽、眼神空洞的村民,“不是不在乎,是不能在乎。當表達成了一種危險,沉默就成了唯一的盔甲。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給他們的盔甲,開一道足夠安全的口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第四天清晨,奇跡發生了。
當社區中心的工作人員打開大門時,發現登記簿翻開在了第一頁。
一行娟秀卻顫抖的字跡,像一道劃破黎明前的黑暗的閃電,出現在潔白的紙上
“李小芸,101novel.com23年9月走的,穿藍裙子。”
沒有控訴,沒有咒罵,隻有一句最樸素的陳述。
但這行字,仿佛一個被擰開的閥門。
當天中午,第二行字出現了,筆跡粗獷而潦草“我爹,王大栓,他們說他去城裏享福了,我三個月沒見著他了。”
下午,第三行、第四行……
到了晚上,登記簿前甚至排起了小小的隊伍。
人們不再交談,隻是默默地等待,然後拿起筆,用盡全身力氣,寫下那個被他們藏在心底的名字,那句不敢說出口的思念。
筆跡如雪崩,秘密如山洪。
一本空白的冊子,正在變成一部血淚鑄成的控訴書。
京州的法學院裏,顧承宇正被一種奇特的“追捧”所困擾。
他的“認知波動模型”作為反麵案例被收錄進最新版教材後,他的私人郵箱幾乎被全國各大高校的倫理課教師擠爆了。
他們無一例外,都希望他能授權,將這個案例引入課堂教學。
“顧教授,您的模型太經典了,簡直是倫理學教學的完美靶子!”一封郵件裏這樣寫道。
顧承宇看著這些熱情洋溢的信件,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
完美靶子?
不,你們隻是想站在道德高地上,輕鬆地批判一番,然後給學生打個分,宣告教學任務的完成。
你們根本不關心靶子下麵,是無數個鮮活的、正在痛苦的靈魂。
他沒有回複任何一封郵件,而是花了兩天時間,設計了一套截然不同的“反向教學包”。
這個教學包裏沒有高深的理論分析,沒有複雜的模型圖解。
隻有三樣東西一段被特殊技術手段攔截下來的、“人格承諾書”簽署現場的誘導錄音;一份來自“心安科技”內部的、被泄露的藥物成分報告,上麵羅列著足以摧毀人類情感中樞的化學分子式;以及十幾份沉默的證詞——那些家屬們的,關於親人簽署協議後如何一步步變得麻木、冷漠、最終“消失”的文字記錄。
他將這套資料加密,然後群發給了所有向他申請授權的教師。
郵件的末尾,他附上了一個強硬的要求
“授權可以。但使用本教學包的教師,必須在課程結束時,組織學生匿名撰寫一封‘如果我是簽署者’為題的反思信。所有信件,需統一回收,寄回給我。”
他要的不是批判,是共情。
他要讓那些天之驕子們,親身“體驗”一次,當你的痛苦被定義為一種需要被“優化”的缺陷時,你會作何選擇。
一周後,風暴以一種他未曾預料的方式降臨。
一名學生在完成反思信後,或許是情緒太過激動,誤將私密的文檔內容粘貼到了一個公開的學術論壇上。
帖子的標題是“【課程反思】我們法學院的倫理課是不是有點不對勁?”
主樓的內容,正是那封反思信的結尾
“……老師讓我們站在理性的角度分析簽署者的‘非理性選擇’,可是在聽完那些錄音、看完那些報告後,我一整晚都在發抖。我終於明白,他們選擇簽署,不是因為愚蠢或脆弱,而是因為他們被剝奪了痛苦的權利。當整個世界都告訴你‘你不該這麽難過’時,你除了交出自己的感受,還能做什麽?原來我們拚命訓練自己客觀、冷靜、不去痛苦,這才是最大的病。”
這個帖子,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深水炸彈。
在被管理員以“內容違規”刪除前,轉發量超過了兩萬次。
“原來我們訓練自己不去痛苦,才是最大的病。”這句話,像病毒一樣在社交網絡上蔓延,刺痛了無數在現代社會中壓抑、麻痹自己的人。
顧承宇的反擊,精準地命中了時代的心髒。
葉小棠則在另一條戰線上,尋找著更古老、更原始的回聲。
她在堆積如山的“清源·回聲”檔案庫中,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細節。
三位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的北山幹預點服藥後,陷入嚴重失語狀態的女孩,她們的病曆檔案中,都附上了一張由康複訓練班的塗鴉作品。
三張塗鴉,畫風稚嫩,色彩混亂,但核心圖案驚人地一致一個簡單的圓圈,中間被一道堅定的豎線貫穿。
這個符號,像一個謎題,縈繞在葉小棠心頭。
她聯係了一位國內頂尖的語言康複與符號學專家,將圖案發了過去。
專家的回複簡潔而震撼“這是原始符號學中,最基礎、也最強大的表達之一。在任何語言和文字誕生之前,它就存在了。圓圈代表‘世界’或‘虛無’,中間那一豎,代表‘我’。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我存在。”
我存在。
葉小棠的眼眶瞬間濕潤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那些被剝奪了語言、被判定為“無意識”的女孩,正用人類最古老的方式,拚盡全力向世界發出最後的呐喊。
她沒有將這個發現公之於眾。
因為她知道,對於那些依舊被困在黑暗中的人來說,外界的喧囂毫無意義,她們需要的是來自同類的微光。
她找人將那個“我存在”的符號,精心製作成了一批小小的、樸素的金屬徽章。
她將這些徽章,連同一張字條,分別寄給了全國十三位曾經參與過心理幹預維權、但最終被迫放棄的家屬。
字條上寫著“如果你看見有人畫這個,或者佩戴著它。請告訴她——有人記得她。”
一周後,一個奇跡在南方的某個社區服務中心悄然發生。
中心的監控攝像頭,無意中拍下了一段畫麵一名被家人送來進行日間照料的、沉默了許多年的女子,在工作人員分發的白紙上,沒有像往常一樣撕碎或揉爛,而是拿起蠟筆,一遍又一遍地,反複描畫著那個圖案——一個圓圈,中間一豎。
她的動作很慢,很吃力,但無比堅定。
仿佛在確認著自己的坐標,對抗著那片吞噬一切的虛無。
夜幕再次降臨京州。
蘇明玥站在一家獨立書店的街角,神情冷峻。
她得到消息,對方正試圖將那份臭名昭著的“人格承諾書”,更名為“心理共建協議”,準備在新的試點區域重啟。
他們妄圖用一個新的名詞,來覆蓋舊的罪惡。
“想打遺忘牌?”蘇明玥對著電話那頭的陸子軒冷笑一聲,“那我們就跟他們打一場記憶戰。”
她的指令清晰而有力“子軒,從‘聲音樹’數據庫裏,提取所有包含具體人名的錄音片段。剪輯成一段音頻,標題就叫《她們不是數據》。記主,不要任何背景音樂,不要任何旁白,隻要她們的聲音和她們的名字。”
二十七分鍾,一段由歎息、哭泣、質問和絕望呢喃組成的音頻完成了。
蘇明玥沒有選擇任何主流媒體平台發布,而是聯係了全國八家在年輕人中極具影響力的獨立書店。
她發起了一個名為“城市夜讀”的活動。
每晚十點,書店打烊後,臨街的櫥窗會變成一塊巨大的投影幕布,滾動播放著那些簽署者的真實姓名,同時,那段二十七分鍾的音頻,會從隱藏的音響中,幽幽地飄向街頭。
首夜,街上行人寥寥。
但那一個個名字,和那一聲聲破碎的傾訴,像鬼魅般縈繞在街角,讓每一個路過的人都無法忽視。
那晚結束後,有店員在打掃時,發現書店的玻璃櫥窗上,被人用口紅寫下了一行字
“張慧,我同事,去年簽的。”
記憶的堤壩,被撕開了一道口子。
第三夜,當活動進行到一半時,書店的投影和音響突然全部熄滅。
一片死寂。
安保人員衝出來,大喊著“線路故障,大家散了吧!”
蘇明玥幾乎在同一時間趕到現場。
她沒有理會安保,而是直接讓團隊的技術人員調取了電力記錄。
結果顯示,並非故障,而是有人通過遠程後台,精準地切斷了這家書店的供電。
“他們怕了。”蘇明玥眼中寒光一閃。
她沒有費力去修複供電,反而轉身對團隊下令“啟動備用方案。把手搖發電機架起來,就在店外的草坪上繼續!”
這是一個瘋狂的決定。
但團隊成員沒有絲毫猶豫。
很快,一台老式的手搖發電機被架設起來,幾名年輕人輪流奮力搖動著手柄。
微弱的電流點亮了小小的投影儀和便攜音箱。
圍觀的人群沒有散去,反而越聚越多。
看到燈光昏暗,有人自發地打開了手機的手電筒,一束,兩束,十束,上百束……無數道光束匯聚過來,在草坪上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溫暖的環形光圈。
音頻在光圈中再次響起。
當錄音裏傳來一句微弱而絕望的女聲——“他們說我不配傷心”時,人群中突然衝出一個年輕的女孩。
她衝進了光圈的中心,淚流滿麵,用盡全身力氣嘶吼道
“那是我姐姐!她叫李文靜!她現在就在綠洲二號點!”
全場死寂。所有的光都聚焦在了她的身上。
蘇明玥穿過人群,走到女孩身邊,緊緊握住她冰冷顫抖的手。
她俯下身,在女孩耳邊,用一種無比堅定又溫柔的聲音輕聲問道
“你願意成為她的名字嗎?”
風中,那些手機電筒的光芒微微搖曳,像一片在黑夜裏永遠不會熄滅的星火。
同一時刻,在城市的另一端,蘇明心的辦公室裏依舊亮著燈。
她麵前的屏幕上,正同時顯示著“尋鳥地圖”不斷增長的數據點、關於“反向教學包”的輿論熱潮、以及那片由手機燈光匯聚成的草坪光圈的現場直播畫麵。
所有線索,所有抗爭,都在這個夜晚交匯,掀起了滔天巨浪。
就在這時,她放在桌角的私人手機,屏幕突然亮起。
是一條來自加密通道的陌生號碼的短信。
屏幕上,隻有一個閃爍的光標,和剛剛跳出來的三個字。
“我是……”
喜歡破繭成凰前男友的追悔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破繭成凰前男友的追悔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