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大名府轉運使
字數:5963 加入書籤
政和七年正月初七,大名府雖還籠罩在冬日的餘寒之中,但趙明誠府邸的暖閣裏,卻是暖意融融。
銀絲炭在精致的炭盆中熊熊燃燒,散發出的熱量烘得人麵皮發燙,仿佛要將這正月裏殘留的寒意盡數驅散。
陳太初身著一襲深色錦袍,穩穩地坐在暖閣之中,手中捧著越窯青瓷盞。
盞中的玉冰燒輕輕晃動,泛起層層琥珀色的漣漪,那色澤宛如天邊絢麗的晚霞,又恰似河北路轉運使範同額角沁出的汗珠,在炭火的映照下閃爍著異樣的光芒。
“陳副都監這‘塞上孤煙’,比童樞密賜的禦酒還烈三分呐。” 範同一邊說著,一邊忙不迭地抬手抹了把汗。
他那身華麗的官袍緊緊裹著臃腫的身軀,腰間的犀帶深深地勒出層層肥肉,使得他整個人看上去有些滑稽可笑。
“聽說榷場上月又添了三條糖車?” 他微微眯起眼睛,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探尋之意。
陳太初臉上立刻浮現出恰到好處的笑容,一邊笑著為範同添酒,一邊說道:“全仗範大人平日裏的照拂,今年漕運凍期短了兩旬,糖坊才能多備下三千壇貨。”
酒液緩緩流入盞中,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仿佛在演奏著一曲微妙的樂章。
就在此時,陳太初袖中不經意間滑落一個鎏金匣子,他神色略顯慌張,趕忙俯身撿起,滿臉歉意地遞向範同,說道:“這是給貴府老夫人備的嶺南血燕,聽聞配著竹露清歡燉煮,最是潤肺滋補,還望範大人笑納。”
範同的目光瞬間被那鎏金匣子吸引,他伸出胖手,在匣麵上輕輕摩挲,金絲楠木溫潤的觸感讓他不禁露出一絲滿意的神色。
就在這時,一直未作聲的趙明誠輕輕咳了一聲,案幾隨之微微震動,半幅《千裏江山圖》摹本悄然露出一角。
這摹本正是陳太初昨日差人送來的。趙明誠撫著胡須,微微歎道:“今冬遼人異動頻頻,壯城軍的滾木礌石……”
“下官已備妥青泥三千方。” 陳太初立刻心領神會,截住話頭,目光堅定而誠懇,“如今隻差轉運司批的麻繩鐵釘,開春便能立刻重修城牆,加強大名府的城防。”
範同沉吟片刻,目光仍在那鎏金匣子上流連,片刻後才緩緩說道:“陳大人要的物資,明日就讓倉曹參軍去辦。”
然而,事情並未如陳太初所願那般順利發展。
正月十六,天色剛亮,趙虎懷揣著蓋滿印的批文,腳步匆匆地闖進轉運司東倉。
倉曹參軍李茂才正悠閑地翹著二郎腿,嘴裏嚼著檳榔,一副吊兒郎當的模樣。
見趙虎進來,他隻是漫不經心地瞟了一眼文書,便嗤笑出聲:“範大人手諭?這印色不對啊。”
“昨日範大人在榷場驗糖車,親手……” 趙虎心急如焚,趕忙想要解釋清楚。
“糖車?” 李茂才不耐煩地打斷他,一口吐出檳榔渣,臉上滿是不屑,“老子還聽說你們廂軍倒賣軍糧呢!”
說著,他猛地踢開腳邊的籮筐,裏麵黴變的陳米中瞬間鑽出幾隻肥碩的老鼠,在地上四散逃竄,驚得周圍的人一陣慌亂。“想要物資?先領三百斤除鼠糧!” 他雙手抱胸,一臉得意地刁難著。
趙虎氣得握緊了刀柄,手背上青筋暴起,眼中怒火熊熊燃燒,恨不得立刻教訓眼前這個無理取鬧的家夥。
就在這時,他眼角的餘光忽見廊下閃過範同的轎影。
那頂八人抬的綠呢轎簾紋絲未動,仿佛裏麵的人對這一切充耳不聞、視而不見。
趙虎心中一涼,意識到事情恐怕遠比想象中複雜。
時光悄然流轉,二月初二,正值龍抬頭的日子。
這本應是個充滿希望與生機的日子,然而陳太初親筆寫的條子卻被毫不留情地扔在轉運司正堂。
“陳大人的字倒是風骨峭峻。” 倉場大使張汝貞一邊說著,一邊慢悠悠地蘸著朱砂批紅,臉上帶著一絲嘲諷的笑意,“可惜轉運司有轉運司的規矩 ——”
他說著,抖開那本《河北路漕運例則》。書頁翻動間,蠅頭小楷密密麻麻,其間甚至爬滿了蠹蟲,散發著一股陳舊腐朽的氣息。
“凡軍械物資,須經三司六驗……”
廂軍文書王主事一聽,急得額頭瞬間冒出豆大的汗珠,趕忙說道:“可範大人……”
“範大人正月裏中風靜養,如今是蔡太師門生暫理漕務!” 張汝貞毫不客氣地將條子擲還,趾高氣昂地說道,“想要物資?讓陳太初找童樞密討個手令來!”
廊外,驚蟄的雷聲滾滾而來,如同戰鼓擂動。
雨點重重地打在 “明鏡高懸” 的匾額上,衝下積年的蛛網塵灰,仿佛也在為這荒謬的一幕而憤怒。
那匾額在風雨中微微晃動,似乎在無聲地訴說著轉運司如今的亂象。
二月十五,黎明的晨霧還未完全散去,整個大名府仿佛還沉浸在一片朦朧之中。
陳太初率領著三百廂軍,如同一道黑色的洪流,迅速而堅定地堵住了轉運司衙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甲在晨霧中閃爍著冰冷的光澤,宛如鋼鐵鑄就的壁壘,散發著令人膽寒的氣勢。
早市的百姓們見狀,紛紛驚慌失措地四散奔逃,原本熱鬧的街道瞬間變得混亂不堪。
“本官依《天聖軍令》征調築城物資。” 陳太初騎在馬上,身姿挺拔,手中馬鞭直指倉廩,目光如炬,仿佛要穿透這層層阻礙,“敢問貴司,麻繩何時成了禁運品?”
倉丁頭目王二斜倚在門柱上,臉上掛著一副玩世不恭的表情,陰陽怪氣地說道:“喲,這不是賣糖酒的陳大人嗎?要繩子去青樓找姐兒……”
話未說完,隻聽馬鞭破空的炸響聲,如同晴空霹靂。王二臉上頓時皮開肉綻,鮮血直流。
陳太初腕間鐵護甲磕得鞭柄錚鳴,怒喝道:“這一鞭,打你辱沒軍令!”
“反了!廂軍敢打轉運司的人!” 衙役們叫嚷著,一窩蜂地持棍湧出,企圖憑借人多勢眾將廂軍驅散。
然而,廂軍弩手們卻毫不畏懼,他們目光冰冷,手中的弓弩已然拉滿,箭頭直指衙役們。
那冰冷的箭頭仿佛死神的凝視,讓衙役們瞬間意識到,隻要他們再敢向前一步,迎接他們的將是無情的箭雨。
衙役們頓時嚇得臉色煞白,腳步不由自主地停了下來,手中的棍子也微微顫抖。
就在這劍拔弩張的時刻,人群外傳來一陣嘈雜聲。
範同的轎子在眾人的簇擁下,艱難地在人群中撞開一條路。
轎子緩緩停下,轎簾縫裏傳出一聲冷笑,如同冰棱般劃破了緊張的氣氛:“陳副都監好大的威風!本官倒要看看,你這鞭子打不打得開蔡太師的手諭!”
當夜,萬籟俱寂,整個大名府仿佛陷入了沉睡。
陳太初卻在軍器坊地窖裏,借著昏黃的燈光擺開沙盤。
嶽飛站在一旁,指著沙盤上標注紅叉的倉廩,神情嚴肅地說道:“範同嫡係把持東倉,但西倉管庫的是個老河工,或許……”
“沒有或許,鵬舉可去。他答不答應我們都得以武力獲得,不然老河工吃不了兜著走。”
嶽飛見到老河工後,表明來意。老河工為人正直,對範同等人的行徑早有不滿,隻是敢怒不敢言。
但是老河工隻是一個看管倉庫的......!
嶽飛對老河工說,這個就簡單了,就說壯城軍進來搶走的,一切責任就推到我家都監頭上就行。
老河工心想,這個小郎君還挺會給他家大人找麻煩的,這話說的好像跟他家大人有仇似的!
老河工思索再三,最終答應從西倉調撥一些麻繩鐵釘給壯城軍。
範同得知此事後,氣的咬牙切齒,說道“陳元晦看我不參你一個私自調動軍隊,目無上官之罪!”
陳太初這邊也沒閑著,給蔡京寫了一封信,並且給徽宗皇帝上了一份密折。
陳太初提筆就給蔡京寫信。
太師閣下鈞鑒:
春雪初霽,伏惟太師鈞體康泰,德被四海。卑職陳太初惶悚再拜,謹稟河北路要務。
去年蒙太師提點,大名府廂軍改製漸入佳境。
今春遼人異動,衛河冰牆已築十之七八,唯轉運司屢以"三司勘合未至"為由,扣發麻繩鐵釘等築城物。
太師素知兵貴神速,若因繩釘之缺致邊陲有失,恐傷太師識人之明。
尤可怪者,轉運使範同竟妄稱"此乃蔡太師之意"。
太師輔弼聖主廿載,夙夜憂勤,豈會置社稷安危於不顧?
必是宵小假托鈞命,行禍國之舉!
卑職已查獲範同私挪軍械之鐵證——雄州榷場去歲所失三百張神臂弩,竟藏於轉運司西倉糖包之下!
今冒死呈稟,實不忍太師清譽蒙塵。
若太師允準,卑職當具本奏明官家,為太師洗刷汙名。
另附瓊霄玉液十壇,乃漕幫新得南海秘方所釀,乞太師笑納。
臨書涕零,不知所雲。
卑職陳太初頓首再拜
這封信看的嶽飛感覺妙不可言。
“大人,真乃天才”嶽飛感歎道。
染墨已經見怪不怪了,自家公子這罵人不帶髒字的多著呢。
對於範同這種仗著靠山強壓的事情,對於陳太初來說,解決起來也很簡單,曆史上的例子很多,陳太初給蔡京說,我去拿物資,範同說你不讓給,我就搶了,因為我知道不給不是您的意思,是範同假借您的名義敗壞您的名聲呢。
並且我還給官家一份密折也把這件事說了。
蔡京會不會難為他先不說,範同肯定不會落到什麽好處。
二月二十徽宗皇帝召見太師,蔡卿家的手諭可比朕話都好使啊.....
蔡京一怔......
喜歡宋朝的脊梁請大家收藏:()宋朝的脊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