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長平關迎戰孫顯祖(2)
字數:5042 加入書籤
寺莊鎮的義軍大營比官軍簡陋得多,隻有簡單的木柵欄和幾個了望台。
中央的大帳內,克營十幾個軍官和張天琳他們圍坐一圈,中間的地上鋪著一張地圖。
劉處直用木棍指著地圖:\"官軍營寨堅固,咱們還是不能強攻。
一路上我仔細思量了一下,看營寨規模官軍的隨軍民夫不多,不可能帶很多糧食,這樣他們就有個致命弱點,也就是糧道。現在能給他提供糧草的隻有潞安府。\"
木棍移到地圖上的一條道路上,\"從潞安到長平關,不繞遠路的話糧隊必經這條山路。
之前咱們從潞安府南下路過了這裏,兩側都是矮坡,最適合埋伏。
一旦斷了糧道,他們不出來就得餓死,到時候都不用我們親自動手。\"
待劉處直講完,李茂接話道:\"這孫顯祖去年因戰敗被革職,如今是戴罪立功。啥事都不幹,他無法向朝廷交代的。\"
郭世征興奮地說:\"那咱們就在半路設埋伏糧隊。
我預計他們營寨裏麵就幾天糧食儲備,他們去接應糧食的人少了,糧食等於送給我們;人多了,我們直接連營寨和糧隊一起端了。\"
\"好,就這樣吧。\"劉處直下令道,郭世征帶一百人襲擊糧隊,記住放人回去報信。
李茂和高櫟率前中營埋伏,我帶親兵營接應。
史大成率後營等守營,看好輜重和老弱,防備官軍偷襲。\"
同一片星空下,孫顯祖也在自己的大帳中輾轉難眠。
他起身走到帳外,望著遠處隱約可見的丹朱嶺輪廓。
這一片曾是戰國時期白起圍困趙軍的地方,四十萬趙卒埋骨於此。
曆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如今他也在長平關與流寇對峙。
\"總鎮,還沒休息?\"周子善的聲音從身後傳來。
孫顯祖沒有回頭:\"睡不著,總覺得流寇不會這麽老實。\"
周子善走到他身旁:\"總鎮多慮了,我軍營寨堅固,流寇無隙可乘。\"
\"希望如此。\"孫顯祖歎了口氣,\"明日潞安那邊要送糧食過來了吧,記得加派人手去接應。\"
\"標下明白。\"
兩人沉默地站在夜色中,各懷心事。遠處傳來守夜士兵的咳嗽聲,和偶爾的馬嘶聲。
第二天清晨,官軍營寨如常運作。炊煙嫋嫋升起,軍士們排隊領取早飯。
突然,一匹快馬疾馳入營,騎手滿身塵土,臉上帶著驚慌。
\"報——!潞安府來的糧隊在離這裏二十裏的慈林鎮遇到流寇襲擊,糧草全部被劫!\"
孫顯祖正在用早飯,聞報立即放下碗筷:\"多少人?\"
\"不多,隻有一百多人,但是個個悍勇,都是騎兵。\"
李國英立刻站起:\"總鎮,讓我帶兵去救!糧草若失,我軍支撐不了幾日!\"
孫顯祖眉頭緊鎖。他本能地感到這是個陷阱,但糧草確實不容有失。\"李千總帶五百人速去救援,記住救了糧隊立即回營,不得追擊!\"
\"得令!\"李國英抱拳離去,眼中閃過一絲喜色。
孫顯祖又轉向周子善:\"周參將,加強營寨戒備,防備流寇偷襲。
李國英很快點齊兵馬出營,五百官軍沿著山路疾行,盔甲在冬日的陽光下閃閃發亮。
行至糧草被偷襲的地方時,前方已經沒有喊殺聲了,李國英舉起手示意部隊停下,派斥候前去查探。
斥候很快回報:\"千總,流寇已經撤退了,但是糧食還在原地。\"
李國英不疑有他,認為是流寇看到官軍來了直接跑了,下令加速前進。
就在官軍全部進入糧隊遇襲的地方時,兩側山坡上突然豎起幾麵紅旗,箭矢如雨點般落下。
\"列陣防守!\"李國英大吼,但為時已晚。義軍從三麵殺出,喊聲震天。
與此同時,孫顯祖在營寨中接到急報:\"總鎮大人,西南方向發現大股流寇,正向營寨逼近!\"
孫顯祖臉色大變:\"果然如此!傳令:緊閉寨門,準備迎敵!\"他快步登上了望塔,隻見遠處塵土飛揚,隱約可見數百騎兵正向營寨衝來。
\"放箭!\"隨著守將的命令,箭塔上的官軍紛紛放箭,衝在前麵的幾名義軍應聲落馬。
但其餘人迅速散開,繞著營寨奔馳,不時向寨內射箭。
孫顯祖仔細觀察,發現流寇全是騎兵沒有步兵跟隨,顯然隻是佯攻。
不好!他突然醒悟,他們的目標是李國英!
就在他準備派兵接應時,又一個斥候飛奔來報:\"總鎮,李千總在慈林鎮中伏,傷亡慘重!\"
孫顯祖額頭滲出冷汗。他麵臨兩難抉擇:若出兵救援,營寨可能不保這裏麵還有很多火藥糧食和其它物資,丟了就麻煩了。
若坐視不理,李國英帶出去的都是現在鎮兵裏麵的精銳,這些老兵是相對有戰力的。
\"周子善!你帶三百人守營,其餘人隨我出營救援!\"他終於下定決心。
很快,孫顯祖親率二千官兵衝出營寨,向李國英遇襲的方向趕過去。
寨外佯攻的義軍騎兵見狀立即撤退,但保持一定距離引誘官軍追擊,孫顯祖不為所動,堅持原定路線。
當他率軍趕到目的地時,戰鬥已接近尾聲。
李國英的部隊被壓縮在一塊巨石周圍,死傷過半,圍攻的義軍見大隊官軍到來,立即撤向兩側山林。
\"追!一個不留!\"李國英滿臉是血,憤怒地咆哮。
\"站住!\"孫顯祖厲聲喝止,\"這是誘敵之計!收攏傷員,立即回營!\"
就在官軍忙著救助傷員時裝運糧草時,山林中突然響起號角聲,更多義軍從隱蔽處殺出,劉處直親自率領親兵營和過營、爭營已經趕到了,匯合李茂二人準備發起總攻,打算再次全殲山西鎮兵。
\"結圓陣!長槍在外,火銃在內!\"孫顯祖臨危不亂,迅速組織防禦,很快形成一個鐵桶般的防禦圈。
劉處直指揮第一次衝鋒被密集的火銃和長槍擊退,傷亡了幾十號人。
見狀他改變策略,命令部隊散開,用弓箭和火銃遠距離射擊,消耗官軍。
戰鬥陷入僵持,官軍雖處劣勢但還能堅持,這裏地方較為狹窄義軍雖人數占優但不能投入全部兵力,暫時還沒有突破官軍防線。
太陽漸漸西斜,雙方士兵都已疲憊不堪。就在這關鍵時刻,北方突然煙塵大起,一隊騎兵疾馳而來,旗幟上繡著\"整飭冀南兵備道正使王\"。
\"援軍!是王兵憲的援軍!\"官軍中爆發出歡呼聲。
劉處直看到這一幕,臉色驟變。\"鳴金收兵!\"他果斷下令,\"按預定路線撤退!\"
義軍迅速脫離戰鬥,分成數股向不同方向撤退。
援兵來了孫顯祖本想追擊,但看到軍士傷亡慘重,加上擔心營寨裏麵輜重的安危,隻得下令收兵。
孫顯祖上前拜見冀南兵備道王肇生,這位兵憲身著鎖子甲,麵容儒雅卻帶著威嚴。
\"孫總鎮無恙否?\"王肇生在馬上詢問道。
孫顯祖苦笑:\"多謝兵憲大人及時來援,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王肇生搖頭:\"本兵憲接到巡撫的命令後就立即從汾州趕來,還是晚了一步。\"他看向遠處義軍撤退的方向,\"這股流寇不簡單,竟能將官軍逼到如此境地。\"
孫顯祖歎息:\"還是不該輕易讓李國英出擊的,我沒想到流寇盯上了我的糧道。
此戰傷亡慘重,我會和撫院大人說清楚,向陛下請罪。\"
放眼望去,地上大部分都是官軍屍體,大概有七八百人了。
而流寇呢?他看著最多隻有一百多人死了。
唯一的好事就是鎧甲沒有被扒走,自己罪行沒那麽嚴重。
夕陽西下,戰場上隻留下橫七豎八的屍體和折斷的兵器。
烏鴉已經開始在天空中盤旋,等待著它們的盛宴。
這場戰鬥沒有絕對的勝利者,官軍想救援李國英的五百精銳,最後不僅沒救成反而又搭進去幾百人。
義軍打仗就是為了繳獲兵器鎧甲,這次雖然幹掉了不少官軍,但一件鎧甲都沒繳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