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皇太極稱帝1)
字數:5623 加入書籤
目前義軍和官軍沒有開始交戰雙方都在積蓄內力,盧象升不同於洪承疇,洪承疇剿賊是越剿越多,盧象升看透了本質,流寇大部分來自破產百姓隻要不解決核心矛盾光剿賊是沒有用的,現在麾下全是一幫餓兵放出去剿賊根本管不了軍紀。
湖廣一帶到了崇禎朝還有七個親王,盧象升就打算先找他們解決餉銀的事,這個湖廣的仗暫時打不起來,這章就說一件更重要的事。
天聰九年九月崇禎八年九月),盛京清寧宮內的地龍燒得正旺,暖意融融中,皇太極正與幾位心腹大臣議事。
“大汗,睿親王多爾袞已經抵達盛京了,稍後便能進入宮內,”範文程躬身稟報,聲音中帶著幾分激動,“據報,他們在歸化城一帶大破林丹汗的盟友綽克圖台吉,獲得了極其重要的寶物。”
皇太極端坐在暖炕上,手中把玩著一枚玉扳指,神色平靜:“哦?什麽寶物讓範先生如此在意?”
“是傳國玉璽!”範文程的聲音微微發顫,“是元順帝北逃時帶走的傳國玉璽!現在就被睿親王帶著進宮見駕了。”
暖閣內頓時一片寂靜,隻有炭火劈啪作響,侍立在一旁的代善、嶽托等人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身子。
“傳國玉璽...”皇太極緩緩重複著這四個字,眼中閃過一絲難以察覺的光芒,“這可是個燙手的山芋啊。”
就在這時,殿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侍衛高聲稟報:“睿親王多爾袞求見!”
“宣。”皇太極的聲音依然平靜。
多爾袞風塵仆仆地走進殿來,戰袍上還帶著征塵,他單膝跪地,雙手高舉一個用黃綾包裹的匣子:“臣弟幸不辱命,在歸化城獲得傳國玉璽,特來獻與大汗!”
皇太極示意內侍接過玉璽,卻沒有立即打開查看,反而關切地問道:“十四弟一路辛苦了。此次西征,將士們可都安好?”
“托大汗洪福,將士們雖然曆經苦戰,但士氣高昂。”多爾袞抬頭答道,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大汗,這可是傳國玉璽啊!自元順帝北遁後,這方玉璽流落蒙古已近三百年,如今重見天日,正是天意啊!”
皇太極這才緩緩打開匣子,一方通體瑩白的玉璽靜靜躺在明黃色的錦緞上,璽文“製誥之寶”四個篆字蒼勁有力。他輕輕撫摸著玉璽,良久不語。
代善忍不住開口道:“大汗,這可是天大的吉兆!自秦漢以來,傳國玉璽便是天命所歸的象征。如今玉璽自歸,正是上天預示我大金當興啊!”
“大哥說得是。”莽古爾泰的胞弟德格類也附和道,“如今明國氣數已盡,流寇四起,正是我大金問鼎中原的良機。”
皇太極卻將玉璽輕輕放回匣中,神色淡然:“此事關係重大,容朕仔細思量。十四弟一路勞頓,先回府歇息吧。今晚朕在宮中設宴,為西征將士接風。”
待眾人退下後,皇太極獨留下範文程。
“範先生,你怎麽看?”皇太極踱步到窗前,望著窗外尚未融盡的積雪。
範文程沉吟片刻,謹慎地答道:“大汗聖明,傳國玉璽固然是吉兆,但也可能成為禍根。如今八旗內部...”
“說下去。”皇太極轉身,目光直勾勾的看著範文程。
“阿敏貝勒雖已被囚,但其舊部仍在;莽古爾泰貝勒去年暴斃,其弟德格類、其子額必倫皆心懷怨望。若是此時貿然稱帝,恐怕...”
皇太極冷笑一聲:“恐怕有些人會坐不住,是嗎?”
“大汗明鑒。”範文程躬身道,“不過,這也是個機會,若是操作得當,正好可以借此看清哪些人忠心可用,哪些人...心懷異誌。”
皇太極滿意地點點頭:“朕也是這麽想。不過,在這之前,還有件事要辦。”
三日後,大政殿上舉行朝會。皇太極端坐龍椅,文武百官分列兩旁。
“宣都元帥耿仲明、尚可喜,漢軍正白旗烏真超哈副昂邦章京石廷柱、漢軍正藍旗梅勒額真馬光遠、漢軍正紅旗王世選覲見!”
五位漢軍將領應聲出列,跪倒在禦前。
皇太極溫言道:“爾等自歸順以來,屢立戰功,特別是旅順之戰擊敗張盤,烏真超哈的火器發揮了重要作用,朕今日特加封爾等為一等精奇尼哈番,各賞白銀千兩,綢緞百匹。”
“謝大汗恩典!”五人齊聲叩謝,聲音中充滿感激。
耿仲明尚可喜)抬頭道:“臣等蒙大汗不棄,授以重任,敢不效死以報!天佑軍、天助軍全軍將士,願為大汗赴湯蹈火!”
“好!”皇太極滿意地點頭,“有爾等忠心輔佐,何愁大業不成!”
這時,多爾袞出列奏道:“大汗,如今傳國玉璽重見天日,此乃上天示警,明國氣數已盡,臣等懇請大汗順天應人,早正尊號!”
朝堂上頓時一片寂靜,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皇太極身上。
代善率先響應:“十四弟說得對!大汗文治武功,遠邁前代。如今既得傳國玉璽,正該順應天命,稱帝建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莽古爾泰胞弟德格類卻冷冷道:“稱帝?我大金自有祖製,何必學那漢人的規矩?再說,這傳國玉璽是真是假還難說呢!”
“德格類!”多爾袞怒目而視,“你這是在質疑我嗎?”
“不敢。”德格類皮笑肉不笑地說,“隻是覺得此事太過突然,需要從長計議。”
雙方劍拔弩張,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夠了。”皇太極淡淡開口,聲音不大,卻讓所有人都安靜下來,“稱帝之事,關係國本,確實需要從長計議。不過...”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全場:“朕決定先行改元,國號定為大清改女真族名為滿洲,明年初改元崇德,具體禮儀製度,由範文程、寧完我等詳加擬定。”
這個決定讓所有人都愣住了。既沒有完全拒絕稱帝,也沒有立即執行,而是采取了一個折中的方案。
多爾袞立即領會了皇太極的用意,這是要在正式稱帝前先行試探各方的反應。他當即跪倒:“臣遵旨!大汗聖明!”
代善等人也紛紛跪倒附和,德格類雖然心有不甘,但見大勢已趨,也隻得勉強跪下。
退朝後,皇太極單獨召見了多爾袞。
“十四弟,今日朝會上的情形,你都看到了。”皇太極歎了口氣,“這稱帝之路,恐怕不會太平坦啊。”
多爾袞憤憤道:“德格類分明是心存不滿!莽古爾泰暴斃,他一直懷疑是大汗...”
“十四弟!”皇太極厲聲打斷,“沒有證據的話不要亂說。”
多爾袞會意,壓低聲音:“臣弟明白,不過皇上,烏真超哈的漢軍確實可用,另外耿仲明、尚可喜等人對大汗忠心耿耿,他們的天佑、天助兩軍如今已經成為我軍的重要力量。”
皇太極點頭:“這也是朕為什麽要重用他們的原因,八旗勁旅雖然勇猛,但攻城拔寨,還是需要火器。”而且...他意味深長地說,“漢軍隻效忠於朕,這是很重要的。”
正在這時,內侍來報:“大汗,蒙古喀喇沁部使者求見,說是帶來了重要消息。”
“宣。”
喀喇沁部使者快步走進,跪地稟報:“啟稟大汗,明國境內流寇猖獗,您讓奴才關注的那個流寇劉處直,在陝西一帶大敗明軍陣斬曹文詔、艾萬年、柳國鎮又在陝西河南交界處大敗山海關總兵尤世威,河南的左良玉據說也吃了敗仗,明國現在焦頭爛額,正是我大金南下的好時機啊!”
多爾袞對皇太極說道:“大汗,這確實是個好消息,休整一些日子咱們就可以再次南下破關了。”
皇太極卻顯得很冷靜:“明朝地大物博,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傳朕旨意,繼續加強烏真超哈的火器訓練,同時派人密切注意中原動向,至於稱帝之事..”
他走到案前,輕輕撫摸著那方傳國玉璽:“朕不著急等得起。”
夜幕降臨,盛京城中各處府邸卻並不平靜。
在德格類的府上,幾個鑲藍旗的將領正在密議。
“皇太極這是要徹底改變祖製啊!”一個將領憤憤不平,“稱帝建製,重用漢人,這哪還有我們女真人的樣子!”
德格類陰沉著臉:“他這是要學明朝那套,搞什麽君權神授,有了傳國玉璽這個借口,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壓製我們這些貝勒了。”
“那我們就這麽眼睜睜看著?”
“當然不。”德格類冷笑,“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我們要等,等他犯錯的那一天。”
與此同時,在耿仲明的府上,卻是另一番景象。
“大汗對我們漢人恩重如山,我們一定要誓死效忠!”耿仲明對幾個漢軍將領說,“今日朝會上,你們也看到了,那些滿洲貝勒或者將領們對我們漢軍也很是忌憚,越是如此,我們越要練好兵,讓大汗看到我們的價值!”
尚可喜點頭道:“耿兄說得對,我們漢軍有了火器之利,正是大展身手的時候。隻要立下戰功,何愁不能封侯拜相!”
石廷柱若有所思:“不過我看大汗今日的態度,似乎對立即稱帝還有顧慮。”
“這是大汗的高明之處。”耿仲明笑道,“先行改元改製而不舉行大典,既試探了各方的反應,又留下了轉圜的餘地。我們要做的,就是全力支持大汗的任何決定。”
而在清寧宮內,皇太極正站在巨大的地圖前,目光從盛京一路向南,越過山海關,落在北京城上。
“大汗,夜深了,該歇息了。”內侍輕聲提醒。
皇太極恍若未聞,手指輕輕點在北京的位置:“你說,朕有生之年,能不能踏進這紫禁城?”
內侍嚇得跪倒在地:“大汗洪福齊天,必定能夠一統天下!”
皇太極微微一笑:“一統天下...路還長著呢,不過,有了這傳國玉璽,有了烏真超哈,有了十四弟三兄弟這樣的猛將智將...也許,真的不遠了。”
喜歡流賊也可以燎原請大家收藏:()流賊也可以燎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