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滁州戰後盧象升的意見

字數:3959   加入書籤

A+A-


    京師紫禁城,崇禎九年二月的北京還很冷,街上十分蕭條,小商小販都沒有多少,一副冷冷清清的樣子,絲毫不像一個大國的都城。
    建極殿內,內閣首輔溫體仁、次輔王應熊,兵部尚書張鳳翼,戶部尚書侯恂等重臣肅立,但與往日沉重的氣氛不同,今日眾人眉宇間都帶著一絲輕鬆,太監王承恩正高聲朗讀著來自滁州前線的捷報:
    “……陣斬賊首搖天動,迫降混十萬馬進忠,擊潰闖賊高迎祥主力,斬首兩萬餘級,俘獲十餘萬……賊眾膽寒,南京危局得解……”
    龍椅上崇禎皇帝朱由檢緊繃了數月的臉上終於露出了難得的、真正稱得上是愉悅的笑容,自登基以來,流寇肆虐,愈剿愈熾,像這般幹淨利落的大捷,實在是久違了。
    兩月前得知二十萬流寇南下他著急了數日都沒睡好,每天就守在禦案附近等著下麵把最新的奏疏送來。
    “好!好!盧象升果真是國之幹城!沒有辜負朕的期望!” 崇禎的聲音都洪亮了幾分,“王承恩,將這份捷報明發天下,讓四海皆知,王師浩蕩,跳梁小醜,終難成氣候!”
    “奴婢遵旨。” 王承恩躬身應道。
    崇禎興致勃勃地看向廷下諸臣:“盧象升建此奇功,該如何褒獎?諸位先生議一議。”
    首輔溫體仁率先出列,含笑奏道:“陛下聖明,盧象升忠勇可嘉,用兵如神,此役大漲我大明威風,重挫流寇氣焰,臣以為,當從重褒獎,可加太子少保銜,賜莽玉,賞銀幣,以彰其功,並激勵前線將士用命。”
    次輔王應熊、兵部尚書張鳳翼等也紛紛附和,建極殿上一時間滿是頌聖和讚揚盧象升之聲,仿佛之前的種種擔憂和掣肘都從未存在過,崇禎聽得連連點頭,心中暢快無比。
    然而,就在這一片祥和氣氛中,盧象升緊隨捷報之後呈上的一份關於剿寇全局的戰略奏疏,被送到了禦案上。
    王承恩開始朗讀奏疏的主要內容,盧象升認為每次都是賊寇勢大之後才增兵,沒有一個官員不是被動應付,軍隊到了才商議糧餉,兵力集結了才申請軍費,時時刻刻都麵臨危險局麵。況且申請了也未必夠用,導致軍士投靠賊寇反而成了敵人。
    這八年多以來接連不斷請求來的兵力,反而壯大了賊寇的黨羽,長期積累使用的軍餉,恰好資助了盜匪,總督、理餉官員應當有專屬的軍隊和專用糧餉,請求調遣寧夏、甘州、固原的軍隊歸屬總理,薊遼、關寧的軍隊歸屬理餉官,在山林地帶流竄的賊寇,騎兵不擅長攀爬作戰,可再調遣川、筸、滇、黔等地熟悉險峻地形的士兵一二萬人,彌補騎兵的不足。
    每月需餉銀二十三萬兩,並允許洪承疇辭去三邊總督職務,他辭去湖廣巡撫的職務,各地巡撫不得因某處出現賊寇就請求調援,分散總督、理餉官的兵力和糧餉。
    各省巡撫都肩負封疆重任,一處有賊寇就求援,一處需要兵力就請求調兵,若不響應就變成敵對關係,若分散響應又該如何支撐?粉飾太平時尚可調停遷就,但用兵剿賊豈能容許敷衍湊合?”
    崇禎臉上的笑容慢慢凝固了,他並非不知前線艱難,但盧象升將這層窗戶紙捅破,並以如此直白、甚至顯得有些咄咄逼人的方式提出要求,讓他剛剛好轉的心情又蒙上了一層陰影。
    戶部尚書侯恂第一個忍不住,出列奏道:“陛下!盧象升立此大功,朝廷褒獎,理所應當,然其所請每月二十三萬兩專餉,實在……實在駭人聽聞!如今國用艱難,各處邊餉尚且左支右絀,若再開此例,臣……臣恐天下嘩然,戶部實在無力承擔啊!”
    禦史金光辰也立刻跟上,語氣尖銳:“陛下!盧象升此言,雖看似為國,實則包藏私心!要求專兵專餉,與唐代藩鎮何異,此乃欲挾寇自重,將朝廷大軍視為私兵!其心叵測!”
    兵部尚書張鳳翼見狀,不得不再次站出來為盧象升說話,但他語氣也嚴肅了許多:“陛下,盧象升所言事權不一、餉械不繼,確是實情,其所請雖顯急切,然其目的,仍是為了集中力量,早日平賊,隻是……這專餉數額巨大,專兵之議牽涉甚廣,還需從長計議。”
    黨爭永遠是大明的主旋律,朝堂上頓時分成了幾派,有堅決反對的,有認為需謹慎考慮的,也有少數認為可以部分采納的,爭論不休。
    崇禎聽著臣子們的爭吵,剛剛的喜悅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熟悉的煩躁和疑慮,他渴望平定流寇,但更害怕文武官員權力過大,害怕龐大的軍費開支。
    “夠了。” 崇禎終於開口,聲音恢複了往日的冷峻,“盧象升有功當賞,加太子少保銜,賜莽玉,賞銀幣,依溫先生所議,其所陳方略……關係重大,非朕一人可決,明日大朝會召集九卿、科道,廷議此事!”
    次日,更大規模的廷議在奉天殿舉行。爭論更加激烈,反對者抓著藩鎮、耗餉不放,支持者則強調事權專一、剿賊機不可失,就在雙方僵持不下時,盧象升新的奏疏到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份奏疏不再是激切的陳情,而是懇切的請辭,盧象升在疏中表示,深感湖廣巡撫任重事繁,難以兼顧五省剿匪重任,為專心剿賊,懇請辭去湖廣巡撫一職,隻擔任五省總理,並再次陳述了專兵專餉、協調洪承疇等請求,言辭較之前緩和,但核心未變。
    崇禎看著這份請辭疏思考了一下,盧象升主動辭去湖廣巡撫,這無疑是一個姿態,表明他並非貪權,而是真心為了剿賊,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崇禎和部分大臣關於藩鎮的疑慮。
    溫體仁察言觀色,出列道:“陛下,盧象升主動辭去湖廣巡撫,可見其公忠體國,一心剿賊,臣以為,可準其所請,以示朝廷信任,亦使其能專心軍事,至於湖廣巡撫一職,可按例由朝廷另簡賢能。”
    崇禎點了點頭,這算是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台階:“準奏,著盧象升專司總理五省軍務,湖廣巡撫一職,朕看……就由右副都禦史王夢尹接任吧。”
    “陛下聖明。”
    解決了人事問題,焦點又回到了兵權和餉銀上,經過又一番激烈的辯論,在溫體仁、張鳳翼等人剿賊為重、可部分試行的勸說下,崇禎最終勉強同意了盧象升關於協調陝西三邊洪承疇部、調動部分邊兵尤其是川黔山地兵的請求,賦予了盧象升在五省範圍內更大的指揮協調權。
    然而,當談到最核心的每月二十三萬兩專餉時, 朝會上再次陷入僵局,侯恂幾乎是賭咒發誓,言稱國庫絕無可能每月額外支出如此巨款除非陛下發內帑,崇禎本人,一想到那白花花的銀子,內心也極度掙紮和吝惜。
    最終,崇禎采取了拖延和模糊處理的方式,他看向盧象升奏疏中關於餉銀的部分說道:“剿賊餉銀,乃重中之重,戶部當竭力籌措,優先保障前線所需,至於盧象升所請專餉數額……侯恂,你戶部根據實際情況,詳加核算,務必……務必使將士無虞,剿賊事宜不得延誤。”
    這番話,聽起來是支持,實則將皮球踢回了戶部,也沒有承諾具體的數額,“竭力籌措”、“優先保障”、“詳加核算”,都是空話,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間。
    廷議就此結束。旨意傳出,盧象升得到了專任剿賊的名義和部分事權,但也失去了湖廣巡撫的實職,而最關鍵的餉銀問題,依舊懸而未決。
    當盧象升在軍前接到這份最終旨意時,他沉默了很久,他得到了部分想要的,但失去了更多,尤其是那穩定、充足的餉源,沒了湖廣巡撫一職他就無法在富庶的湖廣籌措餉銀了。
    “部院,朝廷……總算給了我們專兵之權。” 楊廷麟試圖安慰。
    盧象升緩緩搖頭:“名分有了,可糧餉何在,因糧法雖施行了小半年,但還沒到夏稅的時候,日後咱們想在湖廣湊些糧食怕是不容易的。
    喜歡流賊也可以燎原請大家收藏:()流賊也可以燎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