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函穀關上(8)

字數:3871   加入書籤

A+A-


    隻是蔡成自己都沒察覺,他不知不覺中,再次開始逼迫眾人表態。
    隻不過語氣比較恭謙,可態度就是逼迫。
    這便是小時候紈絝之氣的影響,才有這逼迫眾人表態的失措之舉。
    前朝舊臣臉色有些難看了。
    這是做什麽?
    他們再怎麽說也都是前朝重臣,怎麽就要被如此逼迫。
    看來這成公子是真沒把他們看在眼裏呀。
    荀彧發現蔡成的脾氣又上來了。
    前些天他逼迫內閣閣老,此時又在逼迫前朝重臣。
    於是,荀彧馬上上前幾步,對著這些朝堂重臣溫和地說道
    “諸公,公子剛剛醒來,意識還沒有完全複原。不過,我能夠理解公子的意思。
    “如若諸公以大漢為重,一定會關注大漢新製的利弊。
    “如今大漢新製已然推行了五年,而內閣及各部一直在應對這些年來不斷的天災。
    “故而,公子醒來後,便非常關注大漢新製本身的利弊,以及推行過程中的偏差。
    “諸公都是前朝重臣,目光如炬,見微知著。故在這次吾等隨陛下巡視天下,亦希望從諸公口中發現新製的弊端,並與諸公一起商討改善之法。”
    人和人就是不一樣。
    都是讓這些前朝重臣評價新製的利弊,可蔡成說出來的,便是逼迫的味道十足。
    而從荀彧口中說出來,既有讓這些人參與朝政的伏筆,又有討教的意思,還順便誇了一下這些前朝重臣,聽起來自然順耳很多。
    半晌後,楊彪才出聲道
    “午餐已畢,吾等要繼續上路。吾等正好用路途之時先行探討,有一些結論後,再與丞相、公子交流如何?”
    “不用如此急迫。”荀彧淡淡一笑。“此次出巡耗時日久,吾等會有很多共同商討的時間。”
    說完,荀彧稍稍停頓一下,然後便說道
    “可能伴隨著巡視的深入,今日所看到的利弊或許還有反複。吾有一策,諸公可助文若斟酌一番。”
    荀彧環視眾人,看到沒人反對,便繼續說道
    “吾等可約定定時探討。例如每九日,第十日吾等便選一農莊入住,然後坐下來探討一日。
    “待走過一州,在入下一州之前,吾等亦可針對大漢新製在本州推行的情況,再行探討一番。諸公以為如何?”
    楊彪、崔烈、馬日磾等人相互交換了一下眼神,便由楊彪出麵說道“如此甚好。”
    龍鱗衛已收拾完畢,眾人又要出函穀關,進入關中。
    在下城之前,蔡成突然叫住大家,然後恭敬一禮,誠懇道
    “自醒來後,內心總感煩躁,說話、做事亦急躁而無序。行知之前對諸公言語多有不敬,當向諸公告罪,並請諸公原宥。”
    然後蔡成又向荀彧一禮。“多謝文若轉圜。自今日起,巡察路上,以文若為主,諸公為輔。我與陛下等人,以聽為主,盡量不插言。”
    蔡成所言,讓諸公既驚訝,又感動。
    驚訝的是,成公子雖隻是兵部尚書,可那是掌管大漢數十萬護民軍的實權尚書,且當前成公子正是年輕氣盛之時,怎會如此彎腰,向他們這些前朝臣子致歉?
    感動的是,他們聽得出來,蔡成的致歉是真心的,也是真誠的。
    就因今日一些言語不當,便讓丞相為主,他隻是旁聽。如此自省與胸懷,哪裏像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
    諸公們又是相互對了一下眼神,然後崔烈出麵表態。
    “丞相、公子請放心,吾等先行商議一番,也在這一路上,不斷觀察,深化對大漢新製的理解。待入弘農後,吾等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車隊繼續上路。
    一路上,蔡成果然不再開口。
    每逢休息打尖之時,大家聚於一起,蔡成都隻是帶著蔡琰等人,在一旁默默地聽著大家說話,從不置喙一言。
    另外,在抵達弘農縣之前的新安縣、黽池縣和陝縣,蔡成都會帶著蔡琰、輕風、細雨,以及貼身護衛典韋、許禇一起,入農莊,鑽市井,仔細體察民情。
    甚至擔心許禇、典韋帶著兵器會嚇到百姓,蔡成專門叮囑許禇與典韋,不得攜帶兵器。
    蔡成的舉動明白無誤地告訴所有人,他真是在體察民情,真是在用心發現大漢新製在推行中的利弊。
    以楊彪、崔烈為首的前朝重臣,也逐漸達成了共識成公子確實真心為了大漢。
    既然如此,他們也不妨敞開心扉,借此與丞相、成公子辯論大漢新製的好壞、點評大漢新製的利弊。
    先總體評價“好壞”,再來點評“利弊”。
    不要想著這些人能從內心接受大漢新製,畢竟大漢新製讓他們所代表的士族動搖了根本。
    數千年積累下來的“皇權、士權共治天下”的觀念,哪裏那麽容易改變。
    不要說他們這些最頂層的士族代表了,哪怕就是大漢上下各級官吏,反對大漢新製同時削弱皇權與士權的內核的人,也不在少數。
    隻不過,他們一直在隱忍,為了重返朝堂。
    在蔡成倒下的這五年間,這種隱忍差一點就全麵爆發出來。
    如今,蔡成的誠懇,讓他們找到了一個宣泄口。
    說起前朝舊臣在這五年間差點不再隱忍,便是荀彧在趕往弘農這一路上給蔡成講述的“讀書人大分裂”。
    蔡成倒下後,讀書人分為“挺公子派”和“反公子派”,本就在內閣的預計之中。
    內閣中的王允、黃琬、賈琮三位閣老覺得應該樂見其成。
    他們三人都是保皇派,並沒有從內心認可君主立憲製。
    但他們雖然出身士族,卻讚同削弱士權、削弱士族。
    畢竟,無論從王莽篡漢來看,還是劉秀推行“度田令”引發的天下反叛,後漢這一百多年的經曆,都證明了士權過大、士族過昌,確實會為禍大漢。
    而盧植、郭全、劉虞、劉岱則認為必須堅持包括君主立憲製在內的大漢新製。
    他們堅持的原因是,劉虞、劉岱都是皇室宗親,親眼目睹了數十年來皇權的胡作非為。
    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塑強漢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