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神策冠絕淩煙閣,一字並肩證其名

字數:7430   加入書籤

A+A-


    禦座之上,新晉的“天可汗”並未立刻坐下,享受這至高無上的榮光。
    他的目光再次掠過那匍匐一地的臣子,最終,如同被無形之線牽引,牢牢定格在丹陛之側,那個始終靜立的身影之上——遼王,賈玌。
    沸騰的歡呼聲在他的注視下,竟奇異地、自發地漸漸平息下來。所有人都意識到了什麽,屏息凝神。
    慶帝的聲音再次響起,卻不再是方才那種接受尊號時的磅礴宣告,而是帶上了一種近乎感慨的深沉。
    “然,”他緩緩開口,一個字便抓住了所有人的心神,“朕雖忝居此位,受此‘天可汗’之尊號,卻心知肚明。朕......並無太宗文皇帝那般,於亂世之中披荊斬棘、白手起家、奠定不世基業的曠世之才。”
    這話如同冷水滴入熱油,讓眾人愕然。
    陛下為何在此刻自謙?
    慶帝的目光依舊沒有離開賈玌,他的聲音清晰無比地傳遍大殿:“朕今日能站於此,受爾等萬邦朝拜,創此前所未有之盛景,非朕一人之功。”
    “其間,有滿朝文武兢兢業業,鼎力相助;有邊疆將士浴血奮戰,忠勇無雙;更有......”
    他微微停頓,抬手指向賈玌所在的方向,那一指,仿佛重若千鈞!
    “——更有一人,自朕登基之後,便如天賜神兵,鼎力相助!”
    “掃平朝堂,他有定策之功!收服漠北,他有斃虎懾敵之威!!平定遼東,他有先登破城之勇!東征倭寇,他有犁庭掃穴之績!今日之《大慶會典》,亦有他之心血!便是那奴兒幹萬民歸心,亦離不開他昔日恩威並施之經營!”
    “可以說,朕今日之功業,半壁江山,皆係於他一人之身!”
    轟!
    滿朝文武瞬間嘩然,萬國來使更是驚愕掉下巴!!
    大慶皇帝......竟在如此莊嚴的場合,將自己開創盛世的不世功業,如此直白、如此毫不避諱地推給一個......臣子?!
    此等君臣相得,曠古未有!
    所有使臣心中同時掀起驚濤駭浪,既震驚於皇帝竟能對一位如此年輕權重的臣子推心置腹到這般地步,更駭然於這份超越常理的信任與胸懷!
    這一刻,所有異邦之人方才真正體會到,何為天朝上國的氣度與格局。
    雖然所有人都知道遼王功高蓋世,但由皇帝在如此場合,以如此直白、如此毫不吝嗇的方式宣之於口,其帶來的震撼,絲毫不亞於方才“天可汗”尊號的出現!
    文武百官的目光“唰”地一下,全部聚焦於賈玌身上,目光複雜,有敬畏,有欽佩,也有難以言喻的感慨。
    自古以來,能得皇帝如此信任之臣子——賈玌獨占鼇頭!!
    而站在賈玌身側不遠處的太子,那原本充滿狂熱崇拜地望著自己父皇的眼神,也瞬間變得無比複雜。
    他順著父皇的手指,看向身旁這位同齡之人。
    是啊,他怎能不明白?!!
    父皇能開創如此局麵,身邊這位同齡的之人,才是那把最鋒利的劍!
    天戈......天戈......天子之戈!
    一股極其強烈的羨慕、渴望與一絲敬畏的情緒在太子心中翻騰不休。
    “若我有朝一日.....若我也能有如此臂助......”
    太子幾乎不敢再想下去。
    隻覺得那個“天可汗”的尊位,以及未來那或許能企及的“文皇帝”廟號,其光芒之下,竟有一大半是源自於身旁這個身影!
    就在這萬千目光聚焦之下,一直沉默如磐石的賈玌,麵上依舊平靜,可內心實際上早已淚流滿麵!
    他的目光穿越丹陛,仿佛又回到了連山關那日,慶帝緊握他的手,言語錚錚:“......非君臣,乃手足也!”
    “手足......”
    賈玌在心中無聲地默念著這兩個重若千鈞的字。
    士為知己者死。
    一股滾燙的情緒在他胸中瘋狂滋長,瞬間淹沒了所有其他念頭。
    這世上,竟真有一人,能如此待他!能如此毫無保留地信他、重他、將他的一切付出與功績看在眼中,記在心裏,並在這天下之巔,昭告寰宇!
    知遇之恩,信任之重,莫過於此!
    既以國士待我,必以國士報之!
    能得遇如此君主,此生......還有何憾?!
    追隨這樣的君主——縱然他不是九五之尊,隻是一個有能之人......試問,又有何不可?!
    他上前一步,走出武將班列,來到丹墀之下,麵對禦座,深深一揖,清朗的聲音瞬間壓下了殿中的所有竊竊私語:
    “陛下!”
    “臣,惶恐!”
    賈玌直起身,目光坦然迎向慶帝,語氣誠懇至極:
    “陛下之言,臣萬死不敢受!陛下乃天縱之聖主,天命所歸。臣所做一切,不過是謹遵陛下旨意,執行陛下戰略,仰仗陛下天威而已!”
    “若無陛下信重,授予權柄,臣縱有微末之能,亦無所施;若無陛下於廟堂之上運籌帷幄,穩定大局,臣於邊疆亦難建功;若無我大慶百萬將士用命,文武百官同心,焉有今日之盛世?”
    他再次躬身,言辭懇切:
    “收服漠北,是陛下決策英明;平定遼東,是三軍將士效死;東征倭寇,是國恨家仇使然,上下同欲!《大慶會典》乃陛下與諸位大人心血結晶,奴兒幹歸心,更是陛下仁德感化所致!”
    “臣,不過是一介執行之吏,一把陛下手中的刀劍而已。恰逢其會,偶立微功,實不敢貪天之功為己有!”
    “今日萬國來朝,共尊陛下為‘天可汗’,此乃陛下文治武功,德化四海所致,實至名歸!與臣,並無太大幹係。懇請陛下,勿再折煞微臣!”
    賈玌這番話,說得滴水不漏,既全了皇帝的知人善任之名,又捧了文武百官和三軍將士,將自己徹徹底底地從那“半壁江山”的功勞中摘了出來,姿態放得極低。
    然而,他越是如此謙遜,在那萬千功勞的映襯下,便越是顯得光芒萬丈,令人心折。
    滿殿文武,包括那些原本心中略有微詞的人,此刻也不得不暗自歎服:
    此等胸襟氣度,此等不居功、不自矜的清醒自知,縱覽史冊,能有幾人?
    真真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更兼有古之賢臣“功成不必在我”的浩然之氣!
    觀其言行,幾如範文正公在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般想著,文武百官更是汗顏!
    於在座眾人而言,賈天戈......已是完人矣!
    ......
    慶帝看著台下言辭懇切、態度恭謹的賈玌,眼中閃過一絲極其複雜的笑意,有欣慰,有無奈,更有一種"朕就知道你會這麽說"的了然。
    他沒有立刻坐下,而是負手而立,目光悠遠,仿佛穿透了時空。
    "朕常讀史書,深知唐太宗文皇帝之能。其為天策上將時,開府建衙,文武兼資,更能親冒矢石,馳騁沙場,實乃千古罕有的馬上帝王。"
    他的目光緩緩掃過群臣,最後定格在賈玌身上,語氣中帶著幾分自嘲,卻又透著帝王特有的自信:
    "朕,不通武事,不擅弓馬,若論親臨戰陣、斬將奪旗,朕遠不及太宗萬一!"
    殿內一片寂靜,所有人都屏息凝神,不知皇帝此言何意。
    "然,"慶帝的聲音陡然一轉,變得鏗鏘有力,"朕有一事,自信不輸於太宗皇帝。"
    "太宗有秦王府十八學士、天策府眾將輔佐,方能成就大業。而朕......"
    他目光灼灼,直指賈玌:"有朕的神策大將軍!"
    "賈卿,"慶帝的聲音中充滿毫不掩飾的讚賞,"你當初受封神策大將軍時,朕便說過,望你為朕執掌兵鋒,安定天下。如今看來,你不僅做到了,更遠超朕之期許!"
    賈玌正要開口,慶帝卻抬手製止了他,繼續說道:"今日,朕既受"天可汗"之尊,當效仿古之賢君,酬功報德。"
    他的聲音陡然提高,如同金鐵交鳴:"賈玌聽旨!"
    "朕特晉你為——"神策上將",賜金印紫綬,位同三公,讚拜不名!見朕不趨,詔書不名!"
    “嘩......!”
    "神策上將"四字一出,滿朝嘩然!
    又是賞賜......
    陛下你又要做什麽?!
    無數大臣在心中驚呼,麵麵相覷,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難以置信的震撼。
    神策上將?
    這可是與唐太宗皇帝當年的"天策上將"相呼應的封號啊!
    以此尊號加諸遼王之身,其功其勳,豈止冠絕當朝......直欲淩駕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上啊!
    大臣下意識地攥緊了手中的笏板,心頭劇震。
    他們比誰都清楚這個封號的分量——非人臣所能承受之重!
    慶帝凝視著賈玌,聲音深沉:"此非尋常加官進爵。"神策上將"之位,乃朕特為你而設。望你永為朕之神兵利刃,永為大慶之鎮國柱石!"
    文武百官麵麵相覷,最終齊聲喝道:"陛下聖明!恭賀神策上將!"
    萬國來使見狀,豈敢怠慢,當即紛紛起身離席,以各國禮節向著禦座和賈玌的方向深深拜下,異口同聲地高呼:
    “臣等恭賀天可汗!恭賀神策上將!”
    各種腔調的漢語匯成一道洪流,雖不如百官整齊劃一,卻更顯萬國來朝、四海賓服的盛大氣象。
    在這一片朝賀聲中,賈玌終是深深一揖:
    "臣,賈玌,領旨謝恩。必當竭盡駑鈍,輔佐陛下,永固江山!"
    此刻的賈玌,身為遼王,又獲封神策上將,地位之尊崇,權勢之顯赫,已近乎與皇帝並肩。
    滿朝文武心中明白,從今日起,這位年輕的親王,已成為大慶朝真正意義上的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而更讓群臣心神激蕩、乃至感到一絲恍惚的是——
    一個原本隻存在於市井演義、話本小說中的詞,竟無比清晰地浮現在每個人腦海:
    一字並肩王!
    雖然曆朝曆代典製中從未真正設置過這樣一個駭人聽聞的王爵,但此刻,賈玌身披的無上榮光與權柄,分明就是對這五個字最真實的詮釋!
    他是以“遼”為封號的一字親王,尊貴無比;如今更被陛下特賜“神策上將”之號,讚拜不名,見朕不趨,詔書不名,這份恩遇與皇帝並肩亦不為過!
    這不是一字並肩王,那什麽才是?!
    群臣心中瘋狂呐喊,再次看向賈玌的眼神已然完全不同。
    那不再僅僅是看向一位功勳卓著的親王或權臣的眼神,而是仿佛在仰望一個活著的傳奇,一個從說書人口中走入現實、與天子——共享尊榮的神話人物!
    ......
    此情此景——
    那秉筆立於柱側的史官此刻早已——徹底瘋狂!
    整個人直接伏案疾書,官袍盡墨,雙目赤紅如血。筆鋒狂顫如癲,卻字字千鈞。
    他知此頁青史,必與貞觀同輝!後世言及天可汗與神策上將,必誦他此刻以血魂鑄就之章!
    “......朝鮮、西遼首倡於前,諸藩共議於後,吐魯番當場請附,蒙古大汗烏力罕亦折腰......萬邦齊喑,共尊陛下為‘天可汗’!”
    “陛下聖德巍巍,俯順輿情,正位宸極......此乃華夷共主,四海定於一尊......”
    “後,帝謙曰:‘此非朕一人之功’,特推首功於遼王賈玌,盛讚其定策、斃虎、先登、犁庭、立法、撫遠之勳,言‘半壁江山,皆係其身’。”
    “遼王固辭,稱曰:‘皆賴陛下聖德,將士用命’。”
    “帝終特晉其為神策上將,賜金印紫綬,位同三公,禮絕百僚,恩遇無雙。朝野謂此乃‘一字並肩’之實。”
    “臣謹記:天可汗與神策上將,君臣相得,共開盛世。”
    墨盡,筆停,史官仰天無聲長歎,淚汗交織!
    得見盛世,執筆青史——
    此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