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吳國滅範蠡隱退
字數:2896 加入書籤
                    越國打敗了吳國,勾踐總算出了一口惡氣,本想滅了吳國,但戰敗的吳國仍有很強的軍事力量,要滅吳國,越國也得損失慘重。於是,範蠡提議同意與吳國講和,雙方各自撤兵。
    又過了四年,越國養精蓄銳,糧草充足。士兵躍躍欲試,都想滅吳而立軍功。而吳國軍民疲憊不堪,精銳士兵都死於與齊、晉的爭戰中。範蠡說:“現在可以消滅吳國了。”
    越王勾踐率精兵強將討伐吳國。越軍士氣高昂,一路勢如破竹,很快便兵臨吳國都城之下。吳王夫差驚慌失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議對策,可此時吳國已無可用之將,無可用之兵,大臣們也都麵麵相覷,無計可施。
    勾踐在城外擺開陣勢,派使者進城勸降。夫差猶豫不決,他想起昔日的輝煌,實在不願就此投降。夫差決定與越國決一死戰,便選精壯之士,施以重賞。勝敗在此一戰,夫差親自督戰。吳國打開城門,吳軍奮勇向前,殺聲四起,衝向越國的軍隊。
    越軍見吳軍殺到陣前,雙方展開激戰,越軍立功心切,吳軍奮勇當先,從早晨戰到中午,雙方互有死傷,陣前堆滿屍體。因越軍實在太強大,吳軍漸漸的失去信心,退回都城,加緊防守,不再出戰。
    吳王夫差這時才後悔當年沒有聽信伍子胥的話,但事已至此,說什麽都晚了。現在兵無強兵,將無良將,吳王夫差憂心忡忡。
    越軍將吳國都城圍得水泄不通,圍而不打,一困就是三年,吳國內無糧草,處無救兵,城內糧草逐漸耗盡,百姓怨聲載道。越軍又把吳王夫差圍困在姑蘇山上,吳王夫差已無路可走。
    吳王夫差隻剩一條路了,就是投降,吳王夫差派公孫雄脫去上衣,赤膊跪著前行,向越王請求講和說:“寡君夫差冒昧地表露自己的心意,從前曾在會稽得罪了您,如今夫差不敢違背您的命令,如果您能撤軍回國,夫差願像當年在會稽山時一樣,對您稱臣納貢。”
    公孫雄言辭懇切,眼中滿是哀求。勾踐聽後,心中有些動搖,畢竟夫差曾有恩於他,且越國若接受講和,也能避免更多傷亡。範蠡看出勾踐的猶豫,上前說道:“大王,當年會稽之恥您可曾忘記?如今上天將吳國賜予越國,若不趁機滅掉了吳國,日後必留禍患。”
    勾踐聽了範蠡的話,神色有些為難說:“我想聽從你的建議,但我對他的使者感到不忍心,難以開口。”
    範蠡鳴鼓進軍說:“君王已把越國政務委托給我,吳國使者趕快離開,否則對你不客氣。”
    公孫雄傷心的哭著走了,勾踐憐憫他,就派人告訴吳王說:“我把你安置到甬東,給你千戶人家,也可以衣食無憂。”
    夫差推辭說:“我已經老了,不能侍奉您了。”
    說完便自殺了,臨死前以手掩麵哭著說道:“我沒有臉麵去見伍子胥啊!”
    越王安葬了夫差,殺死了太宰嚭。
    越國大軍順利攻入吳國都城,吳國就此滅亡。勾踐班師回朝,大宴群臣,論功行賞,越國成功滅掉了吳國,勾踐成為了一方霸主。
    越王勾踐平定吳國後,就出兵北上,渡過淮河,與齊、晉諸侯在徐州會盟,向周王室進獻貢品,周元王派人賞賜胙肉給勾踐,封他為諸侯長。
    勾踐離開徐州後,渡過淮河南下,把淮河流域分給了楚國,把吳國曾經侵占宋國土地,又還給宋國,把泗水以東方圓百裏的土地分給了魯國。當時越軍在長江、淮河以東,暢通無阻,諸侯們都來慶賀,越王成為霸主。
    在一片歡騰的慶功宴上,範蠡卻顯得憂心忡忡。散宴後,他找到文種,神色凝重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可共患難,難同富貴,我們還是盡早離去為妙。”
    文種舍不得到手的榮華富貴,功祿爵位。以為自己對越國有大功,現在滅了吳國,自己理所當然的得到這一切。對範蠡說的話不以為意,覺得範蠡太過憂慮。
    幾日後,範蠡悄然帶著家人,和這麽多年積累的財富,駕一葉扁舟,消失在茫茫太湖之上。而文種理解不了,滅了吳國,範蠡功勞最大,理應在越國享受榮華富貴,現在功成名就,卻離開了越國,遠離了功名利祿,漂泊他鄉。
    範蠡到了齊國,怕文種不相信自己的話,從齊國給大夫文種捎來一封信,信中說:“飛鳥被射盡之後,良弓就會被收藏起來。狡兔死了,獵狗就會被主人蒸著吃了。越王勾踐這個人,長脖子,尖嘴巴,隻可與他共患難,不可與他共富貴。”
    文種看了範蠡的信,雖然不完全相信,但還是聲稱有病,不再上朝。有人中傷文仲,說他要謀反。一開始越王是不信的,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勾踐對文種的猜忌也日甚一日。
    越王勾踐知道文種賢能,要是真的謀反,朝中無人能敵。勾踐賜給文種一把劍,冷冷道:“你教我七種伐吳的計謀,我隻用了三種就滅了吳國,剩下四種你帶到先王那裏去用吧。”
    文種悔恨當初沒聽範蠡之言,想不到越王竟這樣冷酷無情,無奈自刎而死。
    範蠡輾轉來到齊國,改名換姓,憑借著過人的智慧和商業頭腦,很快富甲一方。齊國的上將軍聽說了範蠡的事跡,對他十分欽佩,便將他舉薦給齊王。
    齊王見範蠡談吐不凡、謀略過人,便封他為相國。範蠡本就誌不在官場,隻是想在這亂世中安穩度日,可如今身不由己,隻好暫且任職。他在相國之位上兢兢業業,把齊國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
    然而,樹大招風,範蠡的才能引起了一些大臣的嫉妒,他們在齊王麵前進讒言,說範蠡有謀反之心。齊王本就生性多疑,聽了這些話後,對範蠡也起了疑心。
    範蠡知道君主有疑慮,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便帶著家人,悄悄的離開了齊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