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達州:巴山隱語,渠水通天——川東北脊梁的力量之章

字數:3925   加入書籤

A+A-


    從南充出發,我沿渠江而上,跨過巴山餘脈,火車像在綠色迷宮中穿行。窗外是重巒疊嶂、層層梯田,時而入隧道,時而見雲峰,仿佛穿越到了另一種地理節奏中。
    車過宣漢,霧氣輕拂車窗,我終於抵達了達州。
    這裏是川東北的心髒,是“巴文化發源地”之一,是連接四川與陝西、重慶的戰略通道;也是能源腹地、紅色老區、山水城市與工業之都的複合體。
    達州不是第一眼的熱情城市,但它像一塊暗色礦石,表麵沉靜,內核滾燙。
    我翻開《地球交響曲》地圖,在渠江之上、米倉山南麓、東西板塊分水嶺落筆,寫下:
    “第152站:達州。她是山水的骨頭、民族的回聲、能源的心髒;
    她不說話太多,卻做事極深;她不靠外表,卻挺得住風雨。”
    一、巴文化遺址:在隱秘中綿延的血脈回聲
    我第一站去了達縣區的大寨山遺址群。
    這裏曾是巴人聚居之地,古代巴國在此繁衍生息、鑄銅製器、鑿山而居。山上風聲清遠,一隊考古誌願者正在忙碌,周圍是已清理出的土台與碎陶片。
    我站在一塊銘刻“巴山遺骨”的石碑前,閉上眼,仿佛聽到遠古銅鼓的轟鳴回響在山穀。
    當地一位土著老人告訴我:“我們這兒人不多話,但骨頭硬。巴人不靠圍牆,是靠喊聲傳消息的。”
    我問:“你覺得我們今天還像巴人嗎?”
    他笑著:“活法不一樣,骨氣還在。”
    我寫下:
    “達州的曆史不靠碑記,而靠一種山中呼應的質感;
    她像巴人:有地勢的困,卻有內心的放,
    不求中央,卻自成王國。”
    二、渠江岸畔:水道交錯處的民間秩序
    第二天,我來到渠江老城段。
    這條江貫穿整個達州,素有“巴渠走廊”之稱。江水並不清亮,但緩而有力,兩岸是密布的老街、碼頭、集市。小販沿街叫賣,河埠邊幾位老人正紮著小木筏修補麻繩。
    我站在達川區長田壩碼頭,看著一艘載滿礦石的小船緩緩駛入江心。船主是中年漢子,曬得黝黑,聲音響亮:“你別看這江平,其實底下全是脈絡。”
    我問他:“你說的是水路,還是人的路?”
    他說:“都是。”
    我寫下:
    “渠江像達州人的性格:表麵沉靜,內裏有流;
    看似低調,實則通天通地、四方可達。”
    三、紅色記憶:從陳列室走出的隱忍意誌
    第三天我去了萬源保衛戰紀念館,這裏記錄了1935年紅四方麵軍在川東北阻擊敵軍的一場硬仗,數萬戰士血灑山地,守住了通向陝甘的命脈。
    紀念館外是一座石碑,上刻:“萬源保衛中華魂”。
    講解員是一位退役軍人出身的老者,他低聲說:“這裏是紅軍最不想打的地方,也是最難打下的地方。”
    我問:“為什麽?”
    他說:“山太多,命太輕,仗太硬。”
    我看著那些犧牲者名單,一個個普通名字,寫滿石牆,像巴山的雨,一滴不響,卻永不幹涸。
    我寫下:
    “達州的紅色,不是廣場的旗幟,而是山林的血跡;
    她教人什麽叫‘不為壯觀,隻為守住’。”
    四、天然氣之都:能源背後的沉默結構
    達州是中國重要的天然氣生產基地,曾被譽為“西南能源之都”。
    我參觀了達州石化工業園區,遠處是一片冒著白霧的巨大冷凝塔,近處是穿工作服的工程師忙碌檢修,一切都在高壓、高溫、高精度之下進行著。
    一位工程調度員說:“我們這兒的工作不會上熱搜,但卻能讓整個川渝冬天取暖。”
    我問:“做這麽重要的事,你們不怕孤獨嗎?”
    他笑:“幹這行的,從不圖熱鬧,隻圖穩定。”
    我寫下:
    “達州的能源,不是燃燒的表演,而是運行的底盤;
    它支撐的不是眼球,而是生活,是國脈,是最沉默的支柱。”
    五、川東北民風:有硬有柔,有家有火
    在達州老城區,我吃了四頓本地人推薦的川東飯:酸辣鱔魚、幹鍋兔、炕鍋排骨、苕粉肥腸。
    在一個小巷深處的家常館,我與老板娘聊了許久。她一邊煮豆花一邊說:“我們這兒人不喜歡‘擺’,但很重‘穩’。結婚講信,買賣講實,朋友講久。”
    我問她:“你覺得達州人什麽樣?”
    她眯著眼想了想,說:“我們沒別的,隻有一個字:扛。”
    我寫下:
    “達州人的火氣,不在嘴上,在骨頭裏;
    他們不是喊口號的,但都是能撐事兒的;
    他們不爭先,卻從不落後。”
    六、地圖落筆·下一站廣元
    五天達州之行,我從巴文化的深處走到天然氣的地層,從紅色山穀走進川東廚房,從沉默廠區走入家常炊煙。
    這是一座不奪目、不喧嘩、不張揚的城市,卻在中國西南戰略布局中占據了最不動搖的位置之一。
    她的力量不是風口,而是骨架;不是鼓噪,而是運行;不是包裝,而是穿透。
    我攤開《地球交響曲》地圖,在川東北最高處、秦巴山南緣、東西通道樞紐落筆:
    “第152章,達州已記。
    她是巴山的硬脊,渠水的深紋,
    是川人的剛、國人的實、能源的火與紅色的光。”
    下一站,是廣元。
    我要北上,越米倉古道,走進四川通往西北的門戶之地,去見武則天故裏、劍門關雄影,去看蜀道上的風塵與榮耀如何在一座曆史名城中同時流淌。
    我收好筆記,對渠江低語:
    “在深處寫實過了,也該上山了——廣元,我來了。”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