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十堰:武當之巔,鋼鐵之芯——道法與機器的雙重呼吸章

字數:3155   加入書籤

A+A-


    從安康出發,我順著漢江逆流而上,跨入湖北西北的一塊山水與工業交融的土地——十堰。
    這是一座神奇的城市。
    她既是道教聖地,藏著千年武當山;
    又是現代工業基地,是“東風汽車”的搖籃;
    她既仰望星辰,也打磨螺絲。
    十堰之名,源自“十道堰渠匯水於此”,而今她已不僅僅匯水,更匯聚了東西文化、宗教哲學、機械智慧。
    我翻開《地球交響曲》地圖,在武當山下、漢江之濱、中原與西南的交接處鄭重落筆:
    “第157站:十堰。她是一把劍,出鞘於雲間;
    也是一台發動機,轟鳴於大地。”
    一、武當山:不爭的道,能勝的心
    我第一站去了武當山金頂。
    登山途中,層層台階將我引向雲間,香客如流、道音悠悠,金殿在雲霧之中若隱若現。香火未衰,心卻自靜。
    在太和宮前,我遇到一位青年道士,他說話輕,腳步穩。
    我問他:“你覺得武當最大的智慧是什麽?”
    他笑而不語,輕輕拂過一塊石碑,上刻:“無為而無不為。”
    他低聲說:“世人以為我們逃世,其實是在看清世。”
    我寫下:
    “武當之道,不是避世,而是看透後仍選擇溫柔;
    十堰不以氣勢壓人,而以寧靜攝人。”
    二、東風基地:另一種信仰的廟宇
    第二天,我走進東風汽車公司老廠區。
    廠房高大寂靜,汽焊聲隱約作響。我在一座老展館裏看到1969年第一台“東風牌”卡車模型,那沉重而鋒利的鋼鐵線條,仿佛仍閃著當年的決心。
    一位退休工程師帶我參觀,他曾是廠裏最年輕的裝配技師,三十年從未離開崗位。
    我問他:“你覺得造車跟修道有共同點嗎?”
    他居然認真地思索了一下:“都得穩,急不得。”
    我寫下:
    “十堰的工業不是對自然的征服,而是與材料的對話;
    是另一種形而下的修行,一台機器,也有魂。”
    三、漢江之上:水繞山走,舟載城興
    我第三天在丹江口水庫乘船。
    這是南水北調的重要水源地,被稱為“亞洲天池”。水麵浩瀚,兩岸如畫。
    一位水政官員介紹:“我們的水,走了千裏去北京,卻從未幹涸。”
    我問他:“會不會覺得這座城市的付出被忽視?”
    他望著江麵,說:“守水人從來不是主角,水清就夠。”
    我寫下:
    “十堰的水是沉默的英雄,城市也是;
    她不吵不爭,卻送水千家萬戶,像武當送靜。”
    四、夜市與太極:煙火之下的緩流哲學
    夜裏我去了人民廣場。
    廣場一角是太極拳練習圈,幾位老人慢動作起招收勢。另一角則是夜市,香辣幹鍋、燒烤羊肉、米粉熱騰騰,一邊養身,一邊養心。
    我買了一碗熱幹麵,在旁邊長椅上坐下。對麵坐著一對年輕父母,他們帶著孩子放風箏。
    母親說:“這城不快,正好適合養娃。”
    父親補一句:“也適合養自己。”
    我寫下:
    “十堰的夜不是城市節奏的降速,而是生活智慧的開始;
    她用火爐邊的米粉,告訴你什麽是自在。”
    五、地圖落筆·下一站襄陽
    五天十堰之行,我從武當山登至雲巔,從東風廠走入流水線,從道家碑林走進工業園區,從太極廣場走到漢江水源。
    這是一座用鋼鐵與山水共存的城市,她把“道法自然”刻在碑上,把“匠心工業”壓進引擎。
    她是一把平衡了陰陽的太極劍,也是一架平穩推動國家的巨輪。
    我攤開《地球交響曲》地圖,在秦楚之交、荊山北緣、江漢西北緩緩落筆:
    “第157章,十堰已記。
    她是靜中的力,是力中的靜,
    是一座讓人既能仰望金頂,也能鑽研螺絲的城市。”
    下一站,是襄陽。
    我要順漢江繼續東行,踏入那座三國古城、漢水重鎮,去聽滾滾戰馬之聲,去走一條從古代兵道通向現代交通的千年之路。
    我收好筆記,望著武當山背後的霞光輕聲說:
    “道成於內,功成於外——襄陽,我來了。”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