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大同:雲岡之眼、邊塞之骨與古今之間的石語風吟

字數:4030   加入書籤

A+A-


    我是吳阿蒙。
    從朔州出發,車沿著太行西緣一路北上,大地愈加遼闊,風愈加蒼涼。大同——這座邊塞古都,早早矗立在高原北境的風口。
    在地圖上,她毗鄰內蒙古,扼守山西門戶,千年來是兵家重地、貿易樞紐;在時間裏,她是北魏首都,是遼金舊土,是煤都鋼城,也是文明多元匯聚的交點。
    我走進大同,不隻是為了雲岡石窟的佛眼輝光,也為了觸摸邊塞文化下那一層未被世人寫盡的生息與煙火。
    這是一座邊城,卻有古都的氣度;這是一片高原,卻有海一般的深沉。
    一、雲岡石窟:千年不語,卻語千年
    抵達大同第一天,我便直奔雲岡。
    雲岡石窟坐落於武周山下,十裏畫壁,千佛千麵,仿佛是石頭長出的時間眼睛。
    我站在第五窟前,那尊高達十幾米的佛像,麵容安詳卻不空泛,眼神中似乎藏著風雪、戰火與複興。
    導覽員是一位留著短發的年輕人,竟是土生土長的大同人。他輕聲說:“你知道嗎?這些佛像不是一朝一代鑿完的,是幾代人一錘一鑿,和山對話。”
    我問他:“你怎麽看這些石頭裏的佛?”
    他想了想,說:“它們不是供的神,是時間的沉澱者,是這塊土地用安靜寫下的詩。”
    我寫下:
    “大同的佛,不言禪機,
    卻以每一條斧痕刻下人間苦樂;
    她不在廟中發光,
    而在石頭與風之間,等你靠近。”
    二、大同古城:牆內城郭,磚縫餘音
    翌日清晨,我繞著大同古城牆緩緩而行。
    這是一座重修後的城郭,四正八門,輪廓清晰,仿佛曆史用鋼筆重新勾勒了一次。青磚沉穩,護城河安然流淌,一排排飛簷老宅已改為客棧、茶館與民藝展。
    我走進一家賣木雕的小鋪,店主是一位老藝人,名叫張雲柏,祖上三代雕佛像。
    他正在細刻一尊羅漢,我問:“你覺得老大同的魂在哪?”
    他停下刻刀:“不在佛像,也不在古城裏,在人——人在這城裏,不趕,不懼,有規矩。”
    他講了一個細節:“我們做木雕,每一刀要順紋下,不能逆著。做人也一樣。大同人做生意、辦事,慢,不虛,不抖。”
    我寫下:
    “大同的城,不靠喧囂站立,
    而靠每一塊磚中藏著的沉靜;
    她的‘大’,不在麵積,
    在容納邊疆與中原、安穩與裂變之間。”
    三、火山群與火山豆腐:地底熱血,鍋中溫情
    離開古城,我前往南郊的火山群遺跡。
    這片沉睡的火山,曾在地質年代劇烈噴湧,如今已是綿延起伏的山崗,草木斑駁,卻仍可見火山口與熔岩道。
    我在火山腳下的一處小村落吃飯,飯館名為“火山豆腐坊”,老板娘熱情招呼:“吃我家豆腐,一口燒地心的香。”
    火山豆腐,是用火山泉水點製,口感嫩中帶韌,帶著山野氣息。
    我問:“為什麽你們還記得火山的事?”
    她擦擦手:“這山雖然不噴了,但我們記得它燒過我們地底。我們這代人,也要燒出點自己的日子。”
    我寫下:
    “大同的火,不在爆發的聲音,
    而在地下燃盡後留下一絲餘熱,
    讓人記得這裏不是平地,
    是經過熾烈才變溫柔的土地。”
    四、口泉礦工村:一座城的地下人生
    我又前往口泉礦區,那是大同能源曆史的一個縮影。
    如今礦井多已封閉,但當年的礦工生活村還在,牆上是脫色的毛主席語錄,井蓋邊是放鏽的礦燈架。幾位老人坐在曬台上抽煙、下棋。
    一位名叫郝老的礦工告訴我:“我年輕時一天能出三百筐煤。現在,咳嗽喘氣都喘不過來了。”
    我問他:“你後悔嗎?”
    他卻搖頭:“不後悔。我從來沒把煤礦當苦地方。我是在黑裏找光。城是靠我們挖出來的。”
    他拿出一張舊照片,是他年輕時在井下的合影:“你看,哪個不笑著?”
    我寫下:
    “大同的礦,不隻藏在地底,
    也留在一代人呼吸中、骨骼裏;
    她的沉重,不是包袱,
    是歲月親手遞過來的一封信。”
    五、邊關夜色與羊雜湯:草原之外的柔軟燈火
    夜晚我住在一間靠近舊邊關口的旅館。
    出門覓食時,遠處傳來駝鈴錄音,是餐館招客的聲效。我走進一家老字號,點了一碗熱騰騰的大同羊雜湯。湯色濃鬱,蔥花漂浮,胃裏漸暖。
    旁邊桌是一對年邁夫婦,一人端一碗,笑著聊著秋播收成和孫子成績。
    我望著夜空,大同的夜沒有都市那種繁花似錦,卻穩穩地落在地麵——像一盞盞路燈,照亮回家的路,也像這湯,滾燙卻溫和。
    我寫下:
    “大同的夜,不挑逗夢,
    而是讓每一盞燈都回到人間;
    她不炫目,
    卻用一種古老的方式守住溫飽與歸屬。”
    佛眼觀今·地圖回筆·陽泉在望
    六日大同,我走過石窟,入過老礦,吃過羊雜,望過火山,也聽見風從古塞口吹來的低語。
    她是石頭刻的曆史,也是火燒煉的人心。
    我攤開《地球交響曲》的地圖,在雲岡佛眼下、礦井深處、古城之心鄭重落筆:
    “第236章·大同:石語千年,風吟今夜。”
    下一站,是陽泉。
    我要穿過太行的褶皺,去那座山間的工業之城,看煤鋼之後的轉身,看山河之中如何安放人間細語。
    我背上行囊,輕聲說:
    “石已語,山將啟——陽泉,我來了。”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