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新案件

字數:4638   加入書籤

A+A-


    四月的積雪終於消融,科研中心屋簷下的冰棱在白日滴水,夜晚凍結。
    幾十個這樣的日夜後,樺樹才怯生生地探出新芽。
    莫斯科褪去寒意,陽光在紅磚牆上投下斑駁光影,人們換下厚重大衣。
    五月初,卡梅隆的停職令正式撤銷。
    結果不算意外,卻也並非順利。
    監察部的結論是“證據不足,投訴撤銷”。
    羅曼對此自然極為不滿。
    他拿著一份據稱從檔案庫深處翻出的“補充記錄”,在內務部副部長的辦公室裏拍了桌子。
    記錄字跡模仿得幾可亂真,紙張泛黃程度精心處理,頁腳甚至有個模糊的簽章。
    “副部長同誌,這還不夠清楚嗎?”羅曼壓抑著怒火,指尖重重戳在“未按規定巡檢”一行,“考勤記錄算什麽?誰都知道係統可被篡改!他卡梅隆在民警局就出過紕漏,重蹈覆轍有什麽奇怪?”
    卡梅隆則平靜得多。
    被傳喚時,他隻是默默拿出一疊厚厚的、自己手寫的巡邏日誌,記錄著擔任警衛隊長以來的每次巡檢細節,包括時間、地點,甚至遇到的流浪貓和鬆動窗欞。
    “我承認那天離開了崗位,”他聲音沙啞但堅定,“事故發生在正午,那根本不在我的巡檢時段。”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羅曼緊繃的臉,“至於這份‘補充記錄’,我相信檔案庫的錄入日誌能說明一切。”
    蘇站在辦公室外,隱約能聽到裏麵的爭執。
    他心裏清楚,羅曼手中的那份“證據”在形式上幾乎無懈可擊,那些模仿的筆跡、偽造的簽章。
    可監察部最終還是撤案了,理由是“無法證實記錄的真實性”,這未免太過倉促,倉促得讓人心生疑竇。
    他想起撤案前一天,斯圖加特曾去過一趟科羅廖夫的辦公室,兩人關著門談了將近一個小時。
    出來時,斯圖加特的表情沒什麽變化,隻是科羅廖夫的眉頭舒展了不少。
    蘇當時沒多想,此刻卻突然意識到什麽——斯圖加特似乎總能在關鍵時刻,不動聲色地推動事情朝著她期望的方向發展。
    “覺得奇怪?”一個清冷的聲音在身後響起。
    蘇回過頭,看到斯圖加特站在走廊盡頭,手裏拿著一份彈道參數表。
    “監察部的效率確實高得反常。”蘇坦言,“尤其是在羅曼的證據看起來更有說服力的情況下。”
    斯圖加特翻動紙張的手指頓了頓,沒抬頭:“或許是他們終於發現,糾纏於舊事毫無意義。”她的聲音很淡,聽不出什麽情緒,“齒輪案還沒破,卡梅隆是目前最合適的警衛隊長人選。”
    蘇沒有再追問。
    他知道斯圖加特不想說的事,追問也沒用。
    隻是心裏那份疑惑卻像投入水中的墨滴,慢慢暈開——他總覺得,這背後一定有什麽是他不知道的。
    據說監察部的部長曾收到過一份匿名的“證據”,證明羅曼與檔案庫管理員有過多次私下接觸。
    至於那份“證據”是誰送的,誰也不知道,隻說是“內務部的一位大人物打過招呼,讓他們‘謹慎處理’”。
    卡梅隆複職後,日子也並沒有立刻恢複平靜。
    那個穿著紅色連衣裙的小女孩,像一道揮之不去的陰影,依舊糾纏著他。
    斯圖加特在四月底的時候,曾讓利維坦去處理這件事。
    按理說利維坦對付一個普通的怨靈不在話下。可他回來時,臉色卻有些難看。
    “那不是普通的怨靈。”利維坦在斯圖加特的宿舍裏,難得地露出了凝重的表情,“她的靈魂被一種很奇怪的力量束縛著,與那個人類的生命氣息緊緊纏繞在一起。就像是……有人在她身上下了某種契約,讓她必須依附於某個人類才能存在。”
    斯圖加特坐在桌前,指尖輕輕敲擊著桌麵:“不能強行清除?”
    “強行清除的話,那個人類可能會受到牽連。”利維坦搖頭,“那種契約很詭異,像是融合了你們的血咒和某種黑暗魔法。我試過用暗影硫磺去壓製,隻能暫時讓她的氣息減弱,卻無法徹底根除。”
    他頓了頓,補充道,“我已經在那個人類的宿舍周圍布下了結界,能暫時困住她,讓她無法靠近他三米之內。但這不是長久之計,那道結界的能量正在被她的怨氣一點點侵蝕。”
    斯圖加特的眉頭微不可察地皺了一下,與卡梅隆見麵時她確實看見了他手上那類似燙傷的傷口,且位置與她傷害那個女孩時一致。
    能布下這種契約的,絕非等閑之輩。
    “先維持現狀。”斯圖加特最終說道。
    利維坦點點頭,轉身消失在陰影裏。
    房間裏隻剩下斯圖加特一人,她望著窗外漸漸濃綠的白樺樹,指尖的節奏慢了下來。
    “血咒麽…”斯圖加特的嘴角揚起一個笑容,拿出了那個白諾交給克裏蒙索的紐扣端詳著。
    六月中旬,菲利普也終於十分開心的離開了莫斯科,返回了英國——主要還是因為要重啟「逆聖痕結界」的原因。
    而科研中心那,所有人都在為彈道導彈的實裝發射做著最後的準備。
    實驗室裏,蘇和斯圖加特幾乎成了常駐人口。
    桌上的草稿紙堆得像小山,上麵畫滿了密密麻麻的曲線和公式。
    “推進器的燃料消耗比預期高了0.7。”蘇打著哈欠指著屏幕上跳動的數據,“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射程可能會縮短至少五十公裏。”
    “南這個蠢貨……”斯圖加特湊近屏幕,指尖在數據上快速劃過:“調整一下氧化劑的配比試試。”
    蘇點點頭,立刻在計算機上輸入新的參數。
    屏幕上的曲線開始重新繪製,緩慢而堅定地朝著預期的方向靠攏。
    “有效果了。”蘇的眼睛亮了起來,“消耗率降下來了。”
    這樣的對話,在計算室裏每天都在上演。
    除了推進器,製導係統、彈體結構、發射平台,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反複驗算、調整、再驗算。
    卡普斯金亞爾試驗場的建設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從莫斯科出發,向東南方向行駛大約一千公裏,就能看到那片廣袤而荒涼的草原。
    這裏曾經是人跡罕至的不毛之地,如今卻成了一片巨大的工地。
    試驗場的核心區域是一座巨大的發射架,高達數十米。
    發射架周圍,分布著指揮中心、燃料儲存庫、觀測站等一係列配套設施。
    “土壤的承載力已經測試完畢,符合要求。”一位工程師拿著報告,遞給前來視察的科羅廖夫,“發射架的基礎澆築也已完成,強度達標。”
    科羅廖夫接過報告,仔細翻看著,眉頭漸漸舒展:“很好。氣象站的建設進度怎麽樣?發射窗口的預測至關重要,不能出任何差錯。”
    “氣象站主體已經完工,正在安裝雷達設備。”工程師回答,“預計下月初就能投入使用。到時候可以實時監測風速、濕度、氣壓等數據,為發射時間提供精準的參考。”
    科羅廖夫點點頭,抬頭望向遠處的發射架。
    回到科研中心時,已是深夜。
    科羅廖夫推開實驗室的門,看到大家還在桌前忙碌。
    桌上攤著卡普斯金亞爾試驗場的地形圖,上麵用紅筆標注著密密麻麻的符號。
    “還沒休息?”科羅廖夫有些意外。
    斯圖加特抬起頭,眼底帶著一絲疲憊,卻依舊清明:“在看試驗場的安全距離參數。”
    她指著圖紙上的一個圓圈,“這個範圍是不是可以再擴大五十米?萬一發生意外,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
    科羅廖夫走過去,看著圖紙上的標注:“考慮得很周全,不過我已經料到並讓施工隊再調整了。”